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产业1919-2009-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20年走100年的路,中国商业保险不经意间也走上歧途。
    整个行业热衷于叫卖保障功能极度退化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上保费、冲规模,只“做大”不“做强”。把实质为委托的投资资产都纳入保险规模的统计。
    证券市场火爆,投资收益尚可之时,矛盾被掩盖,被隐藏。但是,一旦潮水退却,市场牛熊切换,甚至宏观经济进退维谷,所有的暗礁均将暴露于阳光之下。押注投资型保险,资产配置暴露于二级市场,实际上成为高悬保险行业的“堰塞湖”。上游积累的体量越大,下游越是惊心。
    比如,2008年上半年,上海寿险市场总保费增长较快,同比增长56。74%。(2)这其中银保和投资产品居功至伟。其中,银保业务保费收入125。27亿元,同比增长140。48%,占总保费46。86%。新型产品保费快速增长,尤其是投连险和万能险已占到人身险业务的36。69%、寿险业务的46。90%。
    但是,这样的结构风险极大。
    上海保监局发出了异常严厉的警示。“银行保险业务占比过高,而保险公司对银保渠道依赖过深,极易产生保费规模的大起大落;投连险和万能险类产品占比过高,弱化了保险的保障功能;退保率仍居高不下,业务品质亟待提高;销售误导引发的诚信问题及由此产生的行业形象问题继续存在。”
    这个矛盾不断积累,至于半年盘点,保险行业的偿付能力出现险情。
    截至6月底,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达到12家,比年初增加两家,其中个别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保监会向一度风生水起的大地财产保险公司下达了一纸“监管函”,暂停其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5个省市的非车险业务。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观察到,2008年以来,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平安寿险与平安产险的偿付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其中,2008年上半年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07年末的287。9%降至121。3%,产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由2007年末的181。6%急速下降至111。8%。偿付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2008年以来股市深幅下跌导致权益部分缩水以及平安寿险和产险业务的较快增长。
    其背后的逻辑是,证券投资浮盈变浮亏,但是保险公司不愿意计提亏损准备金,因为计提亏损准备金之后,直接反映至当期的损益。不过,当期损益虽然可以粉饰,浮亏的事实却不能掩盖,其可供出售的资产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资本公积,影响净资产。这会导致净资产出现巨幅下滑,不是几亿,或者几十亿的减少,而是几百亿的减少。净资产减少,直接负面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充足率从300%、400%,短时间腰斩一半。
    不过,本轮危情更甚于前。
    利差损时代,投保人得利,保险公司亏损。
    平安的投连险风波,受影响的多数还是有钱的客户,加之应对还算充分,平安“花钱免灾”。
    中国人寿的分红险,尽管收益率低,或者略低于同期存款,但是由于是低利率时期,老百姓参考的目标也低,因此危情尚可。
    但是,本次危情完全不一样。首先,投资型保险的规模数倍于前,同时影响巨大。部分公司、部分渠道已经将投连等产品卖进农村地区。第二,高利率时期,投资人的预期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五年期存款已经达到5。8%。保险资金的投资面对巨大的压力。尽管协议存款也是前所未有的高,达到5。3%,但是,债券投资收益相对有限,证券投资则可能亏损。综合下来,4%左右的投资收益,难以满足市场的预期,矛盾进一步激化。
    图14…1 1985—2007年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及寿险预定利率调整情况
    市场开始用脚投票。退保!退保!
    2007年12月到2008年12月,上证指数跌幅达60。10%。中国股市全球跌幅第一,导致保险业投资收益大幅下降。截至2008年11月底,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930多亿元。而2007年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2791。7亿元。同期13家主要寿险公司的投连险账户收益,其中激进型和平衡配置型等与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关联度较高的账户全部呈现亏损。
    同时,大多数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在大幅下滑。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全面败退,六七年前席卷全国的投连险退保风波又开始重演!
    2008年国庆前后,退保风潮已经在天津、山东地区蔓延,部分保险公司退保率甚至达到50%。在广东,投连险退保也正呈扩大态势。虽然上海、江浙一带的投连险客户未出现大面积退保,但市场销售已不能与去年同日而语。
    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对于投连险提出了公开的反思,“在目前的市场水平下,中国并不具备发展投连险市场条件”。
    同为投资重于保障的万能险,日子也不好过。同期,部分保险公司,其万能险销售占比下调幅度最高达80%左右,部分保险公司甚至初步计划在2009年下半年全面停止万能险的销售。
    而大量退保直接威胁到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现金流。
    希望挽狂澜于即倒。
    2008年8月19、20日,保监会召集各保监局和各寿险、健康保险公司负责人召开寿险工作会议。这是事隔多年之后首次召开寿险工作会议。
    会场气氛肃杀,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罕见地痛陈寿险行业的问题和风险。陈文辉不客气地指出三大问题:“一是速度大起,创10年新高,但可持续性不强,今年银保业务过快增长,主要依赖于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明年能否延续尚难确定,可能造成明年业务增长速度的大落;二是业务结构不好,主要是期限短、保障功能弱的趸缴投资性业务;三是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邮渠道的井喷式增长。”
    “一是行业大起大落的风险,这是当前寿险市场最大的风险;二是大起大落可能引发的偿付能力下降、误导、退保与现金流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三是投资性业务过度发展,保障性业务发展滞后,可能偏离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会议之后,保险产品结构转型箭在弦上。“加大产品监管力度、开展银行保险专项检查、压低趸缴业务规模、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降低银保业务增长速度,实现寿险软着陆。”
    宏观经济领域的“软着陆”首次被用于中国的保险行业,说明当时的情势已经刻不容缓!然而,积重难轻返。
    保费增长如同掉头向下的A股市场一样,单边下坠,几乎形成“硬着陆”之势。
    图14…2 2008年1—10月全国寿险单月总保费同比增长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和讯保险。
    单月寿险保费自2008年8月以来出现明显下降。其中,10月创2008年单月寿险保费新低。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保险行业全面环比负增长。七成中资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环比出现负增长,平均负增长达26。39%。
    而三大“豪门”10月保费增速也不同程度放缓。中国人寿10月份单月实现保费收入162亿元,较9月份单月234亿元明显减少,且单月保费增速也从9月份同比增长53%下滑至42%;
    银保成为调控的重灾区。
    而真正让人不安的是个人渠道保费增速的下降迹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个人渠道保费增速从2008年前8个月的21%下降到前10个月的14%,申银万国据此分析认为,这表明中国人寿9月到10月个险渠道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对经济下行的担忧可能会导致居民购买保险尤其长期缴费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下降。
    AIG危机
    大洋彼岸,没有格林伯格的日子,国际保险巨擘AIG于2008年经历一次生死考验。旗下子公司制造的一剂超级毒药,几乎动摇了这家老店的根基。
    AIG旗下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财险(通用保险)、寿险与退休金业务、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
    此番暴露财务坏账黑洞的,恰恰来自收入最少的金融服务板块。金融服务板块中,主要的子公司有AIGFP、ILFC、AGF和AIGCFG。
    本次闯祸的就是AIGFP。AIGFP为“AIG Financial Products Corp。”的缩写。
    AIGFP大量出售了一款名为超高级信用违约掉期(Super Senior Credit Default Swaps,CDS)的产品,该产品为CDO(抵押贷款债券)提供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不良的CDO为诱发次按危机的衍生金融产品之一。
    这个产品约定,只要购买了AIGFP的CDS之后,AIG就承诺当承保的证券出现违约时,向买家进行赔偿。换句话说,如果有违约,AIG赔钱;反之则是反是。
    不仅如此,许多CDS合约还规定,如果所承保证券的风险上升,AIG还需要向买家提供现金或国债等抵押品。这后来成为引爆AIG危机的导火索。
    过去数年,AIG积极发展这些业务,不仅因为这项创新业务收入颇丰,而且AIG自认为其所保险的许多证券违约风险都不高。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泡沫之下,所有的风险都掩藏起来。
    事实最终证明,这是一个超级误判,CDS其实是不折不扣的超级毒药,虽然外穿一件薄薄的糖衣。
    其实,全美2000余家保险公司中,多数都不会提供CDS产品,就是因为风险太不确定,不符合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一般原则。不过,AIG却逆势而行,不仅涉足CDS,而且为CDS、CDOs这类交易设置了相应的投资机构。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奇怪。
    但是,如果回顾AIG的发展经历,却可以发现这符合AIG的逻辑,也和AIG过去近百年的冒险历程分不开。
    AIG不是起源于现代保险相对发达的英伦三岛、欧洲大陆或者是北美市场,而是发家于兵荒马乱的远东——1919年,转道上海淘金的“穷小子”史带创立AIG的前身。
    从成立之日起,AIG就不是一家墨守成规的公司,它总是在不断的冒险中,寻找超高的收益,例如在政治风险极高的国家或者地区拓展自己的保险业务,做别人不敢做的产品等。
    AIG的产品创新能力曾让同行们欣羡不已,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普遍认为保险行业不要指望有什么创新时,在格林伯格领导下,AIG的新险种业务不断——因特网身份被窃险、劫机险、海上油田保险,以及领先同行推出黑客保险业务等。
    从1997年开始,AIG开始推销一种所谓的“非传统”保险产品,它具有“损益表滤波器”作用,可以帮助公司把一次性的损失分摊到未来几年中。正是这个险种以及类似的方式使AIG卷入了财务丑闻之中。
    链接:AIG巧手财务包装丑闻
    1998年第四季度,手机销售商Brightpoint公司宣布公司所有费用将控制在1800万美元内。当发现亏损将达到2900万美元时,首席财务官John Delaney和当时的风险管理主管Timothy Harcharik,向AIG旗下一个专门负责处理企业亏损的部门——匹兹堡国民联合火灾险公司求助。
    该公司提供了一种Brightpoint公司所急需的可回溯保单。Brightpoint公司可以在三年时间里,按月向国民联合火灾险公司支付保费,总额为1500万美元。而AIG火灾险则通过保险索赔的形式一次性返还给Brightpoint公司1190万美元。这笔资金入账后,Brightpoint公司的年度亏损正好可以控制在先前宣布的1800万美元内。
    “原本这笔亏损十分显眼。但在保险费的名义下,AIG帮助Brightpoint公司把这笔亏损分摊到了几年之中。”SEC的官员说。
    尽管AIG坚持认为自己严格遵循了会计准则,这一过程表面上也通过合法的保险合同进行,实际上该交易却与当年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粉饰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所用的特殊衍生金融工具非常类似。
    2003年9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SEC对Brightpoint公司和其两名前高管罚款45万美元,并开始将调查重点转向AIG。SEC发现,AIG确实开发销售了这样的保险产品,并帮助亮点公司抹平了经营账户,因此决定对AIG罚款1000万美元。
    2003年9月,AIG最终支付1000万美元罚金,以了结SEC的指控——通过欺诈性保单帮助Brightpoint公司隐瞒账面亏损。“AIG与Brightpoint公司人士‘携手’共同利用保险产品,夸大Brightpoint公司的收入,虚报了61%的收入,这个比例令人震惊。”SEC官员WayneM。Carlin说,与其欺骗行为相比,这笔罚金毫不过分。
    (节选自《创新偏离正轨:AIG帝国的谎言与麻烦》,王晓兰,2004年12月3日《中国科技财富》)
    不过,运气不可能永远眷顾,特别是2005年失去“贵人”格林伯格之后。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基本无人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