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振华好奇地看着她,说道:“ 不错啊,小小年纪,就知道通货膨胀了。”
何岚不满地反驳道:“ 什么叫小小年纪,我已经旧岁了好不好?通货膨胀谁不知道,我们也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可是,不是说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出现通货膨胀吗,怎么我们国家也出现通货膨胀了?”
林振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只好把球踢给何海峰:“ 问你爸爸吧,他是搞经济的。我只懂工业,不懂经济。”
其实林振华倒不是不懂经济,而是他不知道如何向旧岛年的高中生解释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生通货膨胀这样一个问题。在计利经济年代里,所有的价格都是由国家控制的,所以并不存在涨价的现象,这就给了人们一种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印象。事实上,经济学家们早说分析过,所有的商品都用票证来维持供应,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性通货膨胀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放开对市场的管制,陆续调整了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导致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其中”哟年的调价幅度最大,当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就是人们习惯说的凹四增幅达到了7又的水平,不过,国家同时给城镇居民发放了物价补贴,所以这次涨价带来的冲击并不明显。在随后的几年里,物价每年约以Z的水平上升,而同期职工工资的涨幅更大,因此也冲淡了涨价带来的影响。
到‘咕年’由于投资过热,推动物价大幅度上涨,凹四在这一年突然达到了。弥的高位,对于整个社会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当何岚这样的中学生都知道中国也会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那种对原有社会制度的信心就轰然倒地了。
事实上,1985 年的涨价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从那时起,一直到1996年的12年间,中国的CPU年均增幅达到了11。2%,有5今年份CPU高于慨,其中‘那年更是达到了跳的历史最高点。
这12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12年,也是中国社会最为浮躁、最为动荡的口年。如今的林振华,就站在这口年的门槛上。
如果大家不能理解这一组数字的含义,那么不妨穿越回后世,去看一看2011年的场景。这一年,在砖家们的嘴里,是物价飞涨、经济濒临崩溃的一年,而事实上,2011年中国的CPU仅仅是上涨了巧11。2%而已。如果55%的CPU就意味着经济濒临崩溃,那么12年间CPU年均增长11。2已经足够中国崩溃24回了
“ 价格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何海峰说道,“ 咱们国家的价格体系不合理,尤其是重工业产品价格偏低,已经严重影响到商品经济的发展了。现在一吨钢材的黑市价高达5000元,而工厂只能拿到1000元。钢铁厂无法从产品销售中得到足够的利润来扩大再生产,而市场上却因钢材短缺而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
“ 国家是怎么考虑的?”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道:“ 现在理论界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国家应当加强计划控制,避免物价过快增长。另一种认为国家应当彻底放弃控制,取消票证,允许物价自由浮动,由大乱而生大治。你别说,现在后一派观点,还占着上风呢。”
“ 老何,这些东西,我是真的不懂。”林振华道,“不过,我有一点疑惑,咱们说搞改革,怎么会越改越乱了呢?这个问题可不单是我这样想,机械委的朱司长也是这样说的。他甚至说,还不如回到计刻经济的年代里去呢。
何海峰点点头道:“ 像朱司长这种牢骚,我们体改委已经听到无数了。不过,大家也就是发发牢骚,计刻经济的缺陷,他们比谁都清楚,当年提出有计利的商品经济,也是这些实际部门的同志呼声最高的。目前出现的这些乱象,总的来说,就是新旧两种体制转轨时候出现的必然现象。
计刻经济年代里,我们是通过国家行政命令来管制经济。而纯粹的市场经济呢,是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现在咱们国家放松了计刑管制,经济约束却没有及时跟上,这就导致了管理上的失控,出现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何岚皱着眉头道:“ 爸,你说的也太复杂了吧?还有,我记得你是学工业的,怎么现在说起经济也一套一套的?”
何海峰笑着说道:“没办法,我现在就是干这一行的,不懂这些哪行?”
说着,他回书房拿过来几本书,交给林振华道:“小林,这里有几本国内学者新出的书,对于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形势分析得非常不错,你拿去看一看。你现在也是一个大企业集团的领导了,眼睛不能光盯技术,还得盯准宏观形势。”
“ 让我看看。”何岚不等林振华接书,抢先从父亲手上把书夺了过去。何海峰瞪了她一眼,不过也拿这个女儿没辙。何岚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从小便受何海峰娇惯,根本不怕他这个当父亲的。
林振华道:“多谢老何,这几本书我回去一定会好好看看。不过,老何,我现在最关心的是,下一步政策会怎么变化,是往回收呢,还是继续放?嗯……问你这个,不算是打听国家机密吧?”
何海峰道:“这个事情,有一定的密级,不过你可以听听。前面我说过了,理论界对于下一步的经济政策也是有若干种意见的,中央的意见也不统一。不过,目前大家比较倾向于选择一条折衷的道路,就是既不放得太厉害,也不收得太厉害。下个月国家计委会召集各省市计委的领导来开个会,主要的精神是给大家吹吹冷风,让大家把投资规模适当地压缩一点,让经济比较平稳地从过高的位置上降下来。对了,有个经济学家把这种政策叫作软着陆。,丶
“ 我知道,就是美国航天飞机着陆的那种方式,对不对?”何岚一边读着手头那几本晦涩的经济学著作,一边插嘴道。
何海峰道:“岚岚说得还真对,大家就是从航天飞机着陆得到的启发。”
“ 软着陆的核心还是着陆。这么说,整个政策应当是倾向于收缩了?”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看着林振华,无奈地摇摇头道:“ 小林啊,我发现你总是能够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核心。没错,总的目标是收缩,因为不收缩已经不行了,整个宏观经济不能总在天上飘着。其实我们现在也是两手准备,如果软着陆不行,就只能硬着陆子。不过,如果要硬着陆的话,估计会摔坏很多瓶瓶璀璀的。”
“ 那我就明白了。”林振华道,“我回去也得未雨绸缪了。”
“ 来”小华哥,这些书给你,回去好好学学吧。”何岚把手里的书合上,交给林振华。
林振华收起书,笑着问道:“怎么样,岚岚,看懂没有?”
“ 看懂了一些。”何岚道。说完,她离开自己的位置,走到何海峰坐的沙发边,坐在沙发扶手上,对何海峰说道:“ 爸,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 什么事,这么严肃?”何海峰看着她问道。他知道,这个女儿一旦开始撤娇,必然是有什么非份的要求。
何岚道:“ 我们下学期就要分科了,我想学文科。”
听到何岚的话,没等何海峰说什么,林芳华先跳起来了:“ 我反对,岚岚,你成绩那么好,学文科不是浪费了吗?”
“ 是啊,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要学文科呢?”何海峰也这样问道,他倒没有直接一口回绝,而是要听听女儿的意见。从内心来说,他的看法与林芳华是一致的,学文科是成绩不好的学生的选择,这个女儿的成绩可是挺拔尖的,怎么会想着去学文科呢?
“ 什么叫学文科就浪费了?”何岚大声抗议道,“ 文科也很重要的!你看我爸,原来是学理工科的,现在不也改行做文科了吗?对了,小华哥,你怎么不发表意见啊?”
林振华的思想,与何海峰、林芳华都有些不同。在后世,文科生的地位已经大幅度提高了,学文科不再仅仅是差生的选择。
听到何岚问到自己头上,林振华笑着说道:“文科理科都不错啊,只是,文科也有很多专业,你具体想学什么专业呢?中文、历史、法律、经济,你总得说出一个方向来,大家才能帮你判断吧。”
“ 当然是学经济了!”何岚说道,“ 你看,就你们州才说的这些,不都是经济问题吗?现在研究经济多重要啊,我已经想好了,上大学就去学经济,以后出来当计委主任,专门帮你们处理这些烦人的经济问题。”
林振华对何海峰说道:“老何,看来后继有人了。”
何海峰爱抚地摸摸女儿的头,说道:“ 嗯,如果你真的想好了,就去学吧。不过,你最好征求一下你们老师的意见吧。”
“ 我们老师早就同意了,他说,只要家长同意,他就同意。”何岚得意洋洋地说道,说罢,她又扭过头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同志,你可要小心了,等我大学毕业出来,就是你的领导了。
“ 坚决服从领导的指挥!”林振华凑趣地说道。(未完待续
【250 中国车队】
法国,佩尔堡。
这是今年环法自行车赛的一个赛段终点。比赛在两个小时前就已经结束了,但镇子外面的公路两旁,依然聚集着大批热心的观众,他们在等待着今年环法赛场上的一支编外车队,那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汉华车队。
由郎冬带领的汉华自行车队,从环法赛开始,就一直紧跟着比赛队伍的行程。选手们用四五个小时完成的赛段,汉华的车手们可能要用到七八个小时,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紧追不舍。
为了这次大规模的公关作秀活动,汉华重工可谓是不惜工本。舒曼在巴黎租了两辆大巴车,一前一后,舒曼坐在前面的车上负责开道,郎冬则坐在后面的车上负责收容。在收容车上,还放着几辆备用的自行车,准备用来替换那些损坏的车辆。
不过,比赛赛程已经过半,汉华自行车一辆都没有出故障,这让郎冬觉得十分自豪。每天,环法赛的选手们出发五分钟之后,汉华车队也踏上征途。所有参加这次环法赛的汉华职工一律穿着专门制作的统一服装背上印着中英法三种语言的……”汉华重工”字样。他们排成一字长队,跟在前导车的后面,一路前行。
为了参加这次表演赛,汉华车队的选手们都在江南省自行车队接受了一个月的专门训练,这种训练虽然不能让选手们的体能迅速提升,但也教会了他们许多公路赛的技巧。在整个赛程中,汉华车队不急不躁,保持着均匀的速度,以保证能够每天完成200公里左右的行程。
正如林振华预料的那样,汉华车队的存在,为今年的环法自行车赛增加了一个非常有噱头的新闻点。一开始,仅有少数的媒体对于这支来自中国的车队给予了一个简单的报道,当作一条赛场花絮,放在报纸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随着赛程一天天推进,越来越多的车迷们开始关注到这支中国车队,而嗅觉灵敏的媒体自然也就及时跟进,开始挖掘与这支车队相关的新闻,以满足受众们的八卦心理。
中国这个概念,在西方人的眼睛里是非常神秘的。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陆续有不少中国的官员、企业代表、留学生等来到西方,但这些人的形象无不是严肃得近乎刻板的。而这一回,出现在法国人面前的这挑中国人却是如此年轻、活泼、充满热情。许多法国人无法满足于报纸上、电视里的宣传,纷纷来冉赛场上,以便亲眼看一看这些非同一般的中国人。
就这样,汉华车队成了环法赛场上最受人关注的明星,其风头甚至于盖过了正式参赛的职业车队。许多对于自行车赛不感兴趣的法国人居然也破天荒地来到了赛道旁,目的就是为了一睹中再车手的风采。
“ 来了!来了!”
有人大声地喊了起来,只见在远远的地平线上,一辆插着五星红旗的大轿车缓缓开来。在大轿车的后面,便是鱼贯而行的十五辆自行车,车手们身上的服装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了,黄色的脸庞上沾满尘土,但他们一个个都面含着微笑,向两旁热情的法国观众们频频致意。
“ 到终点了!”骑在最前面的彭俊高喊一声,同时撤开车把,双手直直地伸开,以一个英雄凯旋般的动作冲过了象征终点的红绸带。这样的红绸带走观众们特地为中国车队而临时拉起来的,这在前几天中国车队的表演中已经形成惯倒了。
“ ——%&¥……%”一群粉丝用法语喊着激动的口号,向汉华车队的选手们蜂拥着扑过去。他们手里拿着鲜花、巧克力、可口可乐以及其他各种足以表达热情的东西,纷纷塞到汉华车手们的手上。
“ 不不不,我们的姑娘们不习惯这种法国式的礼仪,请大家原谅。”
舒曼像母鸡护雏一般,把车队里的几名女车手保护着躲进大巴车里。女孩子们一个个格格地尖声笑着,一边伸手接受着法国小伙子们递过来的鲜花和礼品,一边躲闪着那些试图亲吻她们的法国登徒子们。
男车手们可就无处可躲了,法国姑娘热情奔放,冲上前来抱着男车手们,不容分说就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