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语说,富贵险中求啊。不冒险,怎么能显出他们的魄力呢?”林振华调侃道。
何海峰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古语还有一句,叫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对于那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来说,他们已经有富贵了,何必再去冒这种风险呢?做成了当然好,但万一失败了,可是要承担领导责任的。”
“这么说,石油总公司这边,是怕担责任了?”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道:“目前公司的主要领导都表示要听基层同志的意见,他们不轻易表态。态度比较坚决的,就是顾嘉骅部长,他的信心,有一半是来自于对你的信任。他专门和左济民一起来找过我,说如果这件事你愿意承担的话,他们愿意支持。”
林振华哑然失笑了,他知道,顾嘉骅和左济民与其说是信任他,还不如说是信任何海峰,因为他们都知道他与何海峰的关系非同寻常。如果他们真的是相信他,那么就应该会主动打电话与他联系,而不是在何海峰面前说这些便宜话了。
“老何,这二位,是在将你的军啊。如果你把我找来承担这个项目,未来出了问题,负责任的,就是你了。”林振华直接挑开了这层窗户纸。
何海峰道:“我当然知道他们的想法,不过,只要你小林有信心,能够向我作出保证,我就敢支持你。”

【400 会战】


【401 慕名拜访】


【402 以吨为单位的资料】
(的。。)(的。。)“林经理,你是说,你们汉华重打算接手江北石化的45万吨乙烯工程?”将武元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不由得惊讶地问道。
林振华道:“不是打算,而已经签约了。石油总公司、国家计委,国务院重大装备办,已经联合下文,同意由汉华重工负责江北石化45吨乙烯改造工程的总承包,同时号召全国的石化装备企业对相关设备进行分包。”
“我们要自己做45万吨乙烯了?”蒋武元问道。何岚注意到,蒋武元用的是“自己”这个词,也就是说,蒋武元的心理,无论北方石油机械厂,还是汉华重工,都属于“自己”,这个“自己”当然是指本国企业。
林振华道:“蒋处长,大型乙烯这种东西,我们肯定是要自己掌握的,否则,受制于人的滋味,太难受了。这一回alk撂挑子,就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国家已经下决心了,要拿出当年石油会战的精神来,再搞一次大乙烯会战。”
“太好了!”蒋武元重得地一拍桌子,把许敏霞和何岚都吓了一跳。在两个姑娘看来,这位年龄已经奔五的技术处长已经大叔级别了,怎么还这么容易冲动啊。
“我们汉华重工在石化设备方面,还是小弟弟,所以,这个项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们各位老大哥。比如,这种规模的大型乙烯球罐的设备和制造,我们还非常缺乏经验,需要请蒋处长这样经验丰富的权威来进行指导。”林振华非常客气地说道。
蒋武元重新拿起图纸,认真地看着,一缕翻动渐渐地浮上了他的脸庞。
“林经理,你们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的确是让人佩服。但是,我也实话实说,大型乙烯设备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我们这几家大厂都不敢接,并不是因为我们胆小,而是因为的确有不少技术难题,是我们一时无法解决的。”蒋武元说道。
“我们清楚这一点。”林振华道,“我这次到北石机来,也是想来向蒋处长请教一下,看看有哪些主要的技术难题,再探讨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想,什么事都有一个解决途径吧?”
蒋武元指了指图纸,说道:“就说这个乙烯球罐吧,咱们国家过去也搞过球罐,大大小小有1000多个了。但这种大型乙烯球罐,我们仍然还要依赖进口。什么原因呢?最大的难题,就是材料,低温钢材,咱们搞不出来啊。”
球罐是化工厂里用来储存各种原料和成品的容器,形状是一个球形,因而得名。乙烯球罐是乙烯裂解装置中用来存储乙烯的,随着乙烯装备规模的增加,乙烯球罐的容积也要相应地增加。林振华刚刚拿给蒋武元看的这张图纸,是1500立方米容积的球罐,这种球罐的直径是14米,相当于五层楼高,是一个宠然大物了。
如果仅仅是体积庞大,也还无所谓,更大体积的容器,北方石油机械厂也是制造过的。乙烯球罐制造中最大的难度,在于其存储的介质是温度低到零下30摄氏度的乙烯。为了避免球罐在置换、预冷、倒空的工况下可能出现的极端低温,一般乙烯球罐的设计温度应当达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
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质与常温条件下是大不相同的,一般的钢材在零下40度左右会变得很脆弱,根本无法经受正常的冲击。乙烯球罐体积庞大,需要使用大幅面的钢板来制造,这对于冶炼、轧钢等技术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此外,一个大型乙烯球罐的焊缝长达数百米,使用的焊接敷料,也必须能够承受低温条件,这方面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当时,中国自己还不能生产适合于乙烯球罐制造的低温钢板,而是需要从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引进。蒋武元一直希望厂里能够提供一些经费,支持他研发出中国自己的低温钢板,但厂里对此并不积极。蒋武元自己心里也清楚,要搞低温钢板,恐怕不是一个厂子的力量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国家的投入才能保障。但国家要搞的技术岂止一项两项,低温钢板一时还排不上日程。
“林经理,要搞这种乙烯球罐,需要有进口的钢板,比如目标的lt50v50g”,屈服强度在600兆帕以上的。但现在国外正在对中国进行制裁,这种型号的钢板也补列入了禁运的目录。没有钢板,这个球罐根本就无法做出来。”蒋武元说道。
林振化问道:“那么,蒋处长,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来搞钢板呢?”
蒋武元苦笑道:“如果自己能搞,我当然想搞。其实,咱们国内也有两钢厂试制过类似的钢板,型号是07mnmccmmowdr。我曾经参加过这种钢板的鉴定,可惜的很,我们的产品,在零下40度的低温冲击功还不到25j,人家的低温冲击功,均值在47j以下,单个值在35j以上,我们和人家的差距还大得很呢。”
林振华道:“有差距不可怕,继续改进就是了。要提高钢板的性能,不外乎是改变配方中的微量元素以及冶炼方法,这方面只要实验做到了,总是能够有结果的。”
“钱呢?”蒋武元说道,“要检验微量元素的作用,恐怕要做数以千计的实验。炼一炉子钢要上万块钱,几千次,就是几千万的投入,谁拿得出?”
林振华笑道:“蒋处长,我们也许不用做到几千次实验。我这里有一些资料,是有关低温钢板实验的数据,你有没有兴趣看一看。”
说到这里,林振华向何岚做了个手势,何岚便从身边的一个小拉杆箱里掏出来一大摞资料,一股脑地推到了蒋武元的面前。
“这是……”蒋武元一时有些发悟,不过当他拿起一份资料看时,神情不由得激动起来:“我的天啊,这是低温材料的实验记录!居然这么详细,而且……这么多?”
“蒋处长,你看,这是有配方的资料。”
许敏霞也拿起一份资料看着,只看了几眼,就如蒋武元一样大惊小怪地喊起来了。她是学低温材料专业的,又跟着蒋武元工作了这么长时间,自然能够看出手上的资料有多少价值。这些资料上记录的是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但这样的资料同样是宝贵的,因为它可以告诉后来者此路不通,这可以节省后来者的大量金钱和时间。
“林经理,这些资料,你们是从哪弄来的?”蒋武元对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道:“这些都是我们从苏联弄来的资料,光是低温材料方面的实验记录,大概有十几吨吧。”
“十几吨!”蒋武元的眼睛里直冒金光。
吨!这是多么逆天的一个单位啊,有谁用吨来计算实验资料的?十几吨的资料,如果堆积起来,差不多得有20多立方米,能够在一间20不实的房间堆起1米厚。如果这些资料里记录的都是低温材料的实验数据,那么把这些数据分析完,估计不需要再做什么实验,就能够研究出合适的配方了。
“林经验,你们的实际资料,怎么是用吨来计算的啊?”
林振华笑道:“没办法,资料太多了,我们往回运的时候,先是装火车,后一是装卡车,都需要考虑重量问题啊。你们也知道的,火车其实装不了多少东西,一节车皮撑死了也就能装60吨。”
什么叫霸气?这就叫霸气啊。从人家那里往回拉资料,居然嫌火车的载重量不够。何岚坐在林振华身边,憋住了不敢笑出来,这个小华哥哥,实在是太能显摆了。
“那你们……弄了多省车皮回来?”蒋武元完全被林振华震住了,他讷讷地问道。
“得有个百十节车皮吧。”林振华说道。
“大手笔,真是大手笔啊。”蒋武元瞪大了眼睛,喃喃地说道,“林经理,我现在终于相信了,你真是做大事业的人。弄这些资料,怎么也得上亿的资金了吧?”
“呃……呵呵,呵呵,其实也到不了上亿,比这个数字稍微少一点吧。”林振华口是心非地答道。弄这上结资料,他花的钱也就是比废纸稍多一些,废低一斤就得五分钱,一吨嘛,合100块钱。不过,他还是乐意让蒋武元保持一点敬畏感,如果让他知道眼前这些珍贵的资料才合几百块钱,恐怕当场就要掏出钱来强买强卖了。
“林经理,如果你的那些资料能够借给我们参考一下,我想,搞出低温钢板应该不成问题。有了钢板,剩下的就是焊接工艺问题了……”蒋武元说道。
“关于低温的焊接工艺,我们那里也有一些资料。我们知道,苏联是很冷的地方,冬季的气温可以低到零下40度,所以,对于能够在零下40度条件工作的设备的焊接工艺问题,他们研究得还是比较透彻的。”林振华说道。
蒋武元道:“真是太好了!如果有资料保证,我们只要向厂里申请少量的实验经费,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乙烯球罐的主要技术问题了。”
“这么说,蒋处长同意和我们合作罗?”林振华问道。
“当然同意!”蒋武元道,“不过,还有一点程序上的问题,这件事我不能做主,需要由厂里来决定。这样吧,林经理,咱们现在就到行政楼去找厂长。如果厂长不答应,我就不干了,我辞职,上你们汉华重工去!”

【403 唯马首是瞻】
(的。。)(的。。)按常理来说,汉华重工要拉北方石油机械厂合作,应当是先找厂长谈,然后再联络生产处、技术处等相关处室。
但林振华却走了一个相反的流程,他先找到了蒋武元,用资料和可预见的成绩来打动他,然后再通过他去与厂方接触。
林振华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担心北方石油机械厂的厂方根本就没兴趣与他合作,他如果直接找到门上去,说不定就会吃个闭门羹。而要说动蒋武元是非常容易的,林振华还有一个大杀器没有使出来,那就是贺诚山的亲笔信。'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在从实验楼前往行政楼的路上,林振华把贺诚山的信拿出来,交给了蒋武元。蒋武元展信一看,不由得又是感慨了一番:“原来贺老到你们那里去了,他可是搞低温材料的权威啊。不过他搞的是乙烯三机的低温钢,和我们这个乙烯球罐的低温钢还不太一样。当年搞11万吨乙烯攻关的时候,我曾经向他请教过不少问题的。”
林振华道:“这一次,就是贺老和我们汉华重工的韦东齐处长联合向我推荐了你,说你在这方面是专家。”
“这个我倒是可以吹牛,在咱们国内,搞乙烯球罐方面,比我强的人非常有限。”蒋武元说道。
“呵呵,不是有限,而是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