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振华笑道:“姚市长,你有没有注意过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他们反复地提出自主创新的概念,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
我估计,过不了几年,国家一定会推出更大力度的保护国有品牌的政策,比如说,规定政府用车中间,必须有50%是自主品牌,你想想看,这将意味着什么?”
“你确信?”姚念贵瞪大了眼睛看着林振华,眼神中已经满是崇拜之色了。
【589 造车】
林振华判断有朝一日国家会把自有品牌轿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并规定采购比例,这是来自于他在后世的记忆,当然也加进了对当前发展趋势的判断。
而在姚念贵的眼里,却深信林振华是掌握了某些内部信息,只是用一种比较艺术的方式泄露出来而已。
无论是姚念贵,还是洪予安,都知道林振华在中央部委有一大群朋友,人脉关系之广,远在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之上,所以他们经常要找林振华聊聊天,从他嘴里探听一下未来的政策走向,并将其作为制定本地政策的依据。在过去十几年中,洪予安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受益匪浅,浔阳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屡屡比其他地区先行一步,这当然是得益于林振华的远见。
听到林振华的判断,姚念贵有了信心,他看着洪予安说道:“洪省长,我觉得,林总的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政府部门采购公车已经要求必须是在国内生产的,未来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要求是自有品牌。目前国内的自有品牌轿车很少,咱们如果能够搞出一个自有品牌来,那可又抢到一步先机了。”
“我觉得有道理。”洪予安点头赞同道,“不过,小林,你能保证咱们造出来的自有品牌轿车,性能不比国外品牌差吗?如果造出来的只是低档车,恐怕竞争力也不会太强的。”
林振华笃定地说道:“毫无问题。咱们自己造的车,和国际顶级车没法比,但达到国际中等水平,替代桑塔那、捷达和富康这老三样,应当是没问题的。”
“这就足够了。”洪予安道,“中等水平的轿车是市场最大的,如果我们要打政府采购的主意,定位也应当是在这个档次上。对了,你说的这家汽车公司,是什么地方的?他们已经拿到牌照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此时正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前夜,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大大小小的汽车厂冒出了好几十家,各个地方的政府都清楚,汽车是未来10年至20年中最挣钱、也最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产业,所以纷纷进军这个领域。
除了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之外,国内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看中了汽车市场这块蛋糕,磨刀霍霍地想从上面切下一块来。
由于各地的汽车厂蜂拥而起,国家不得不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政策。所有想上市销售的汽车,都必须拥有国家计委颁发的“准生证”,否则就是黑户,是上不了户口的。江南省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造车的想法了,但打给国家计委的报告一直拖了好几年也没有批复下来,所以迟迟无法上马。
现在听林振华说要引进一家汽车厂,洪予安自然要了解一下有关牌照的问题了。
林振华说道:“洪省长,这家汽车厂目前还不存在呢,我的考虑是,由我们汉华和省里共同来申请牌照,然后两家共同出资兴建,你看如何?”
“你能够拿到牌照?”洪予安问道。
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事在人为吧。”
“那就没问题了!省里可以和你们汉华共同来搞。”洪予安二话不说就拍板了。
洪予安知道,林振华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能够说出“事在人为”这句话,就说明他是有足够把握的。关于汽车牌照的事情,省里向国家计委打报告已经好几年,国家计委的态度也一直是摇摆于批与不批之间。这种事情,如果有个关系比较硬的人推动一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林振华,显然就属于这种关系比较硬的人。
“整个项目的投资大概要多少?你们汉华能够拿出多少?”了解过有关牌照的事情,洪予安接下来关心的就是投资问题了。
林振华道:“我们打算兴建的这家汽车厂,冲压、焊接、喷漆等各道工序的设备,都由我们汉华下属的企业提供,所以总投资会比较节省。我们初步测算,一期投资大概是15亿左右,我们汉华集团准备出5亿,其余的嘛……
“省里可以给你筹2个亿,念贵同志,你们市里是不是也出一部分呢?”洪予安当即表态,同时又把目光投向了姚念贵。
姚念贵拍着胸脯道:“我们市里也可以配套2个亿,此外,在土地方面,也可以按最优惠的价格划拨。”
洪予安和姚念贵都知道,林振华要求省市两级政府出钱,与其说是谋求支持,还不如说是给省里和市里一个赚钱的机会,因为在时下,搞汽车几乎是包赚不赔的生意。有这样的好事,他们哪能不赶紧表态。
“嗯,这样就落实了9个亿了,余下6个亿,我再去找人凑一凑吧。”林振华说道。
洪予安笑道:“以你林大董事长的关系网,又是这么好的项目,凑6个亿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对了,我一直觉得你们汉华的经营重点是装备制造业,怎么也耐不住寂寞,跑到汽车市场上来分一杯羹了?”
林振华道:“我们的重点是在装备制造业,这一点始终也不会改变。不过,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大,回收期长,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些短平快的挣钱项目啊。”
林振华还有一件事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个汽车项目是他的小舅子杨涛一手推动的。杨涛当年考大学上的是交大的汽车工程系,毕业后到一家国营大型汽车厂当技术员。前几年,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跳槽出来自己搞了一个汽车设计工作室,扎扎实实地开发了几款不错的车型。
林振华在杨涛前期的研发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待到他们拿出合格的车型之后,汉华集团总部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评估,一致认为可以上马。林振华随后又与在国家计委当副司长的黄冈联系了一下,询问有关汽车牌照的事情。黄冈暗示道,计委方面已经有意批复江南省提出的申请了,汉华可以借此机会与江南省合作建厂。这一次,即使洪予安不专门召见林振华,林振华也会到南都去找他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谈这个汽车厂的事情。
正如林振华说的那样,汉华的主业是搞机床、化工设备等工业装备,但如果遇到有挣钱的好机会,林振华也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国内的汽车需求将会在几年后出现井喷,这一点林振华心知肚明,当然不会错失这个良机。
汽车的事情暂时就只能聊到这里了,林振华和洪予安商定,下一步汉华将会和省计委成立一个联合工作组,先把汽车生产牌照拿下,然后开始筹建汽车厂。至于汽车的品牌名称,林振华非常大方地表示,可以按照江南省的名称,叫做“江南牌”,这个名字叫出来还是非常响亮的。洪予安闻听此言,自然是龙颜大悦,因为这是往他这个省长脸上贴金的大好事。
“你刚才说汽车只是其中一个项目,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项目吗?”洪予安兴奋之余,意犹未已地对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道:“的确,汽车只是一个项目而已。一个汽车项目,如果放到其他城市去,足够支撑起整个城市的产业了,不过放在咱们浔阳市,还是不够份量啊。所以,我们还应当有更大的胃口,要拿下更多的项目才行。”
“你说说看。”洪予安道。
林振华走到墙上挂着的浔阳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我的建议是,把现在的浔阳经济开发区进行重组。南边是汽车产业园;西南侧是电子产业园,依托正在建设的汉华微电子技术公司,成立200家以上的设计公司,形成一个集成电路设计园区;正西侧靠近山区的地方,划为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北边,以我们汉华重工为龙头,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园区,包括大型成套设备生产、数控机床、燃气轮机、新型材料等等。”
“有气魄!”洪予安拍案叫好,“这才像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样子嘛,哪像现在,到处都是小手工作坊,一没技术,二没品牌,怎么看都没有一点精气神。”
洪予安这就属于典型的得了便宜又卖乖了。他似乎忘记了,这些被他称为“小手工作坊”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恰恰是他当年当市长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当时他可是为这一大批企业而感到自豪的。如今,浔阳的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开始瞧不上这些中小型企业了,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林振华所描述的“先进制造业”。
“南边,西边,北边……”姚念贵的目光跟着林振华的手指头在地图上转了一圈,最后停留在开发区东边的一大片土地上,那里紧临着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云梦湖,是整个工业区里区位条件最好的一块,可是林振华却偏偏把它放过去了。姚念贵看着林振华,诧异地问道:“林总,你还没说,东边的这一片土地,有什么好的项目啊?”
“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最后说的。”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这片地嘛,我的意见是,预留给南都机械厂,相信我,不会有错的。”
【590 大飞机】
这次会谈,林振华给洪予安和姚念贵带来的惊奇已经够多了,但当他说出南都机械厂这个名字的时候,两位官员还是再次被震惊了。
南都机械厂这家企业的名字听起来普普通通,毫不起眼,但它实际上是江南省最著名的一家装备制造企业。这家厂子建于50年代,是全国三大战斗机生产厂之一,其生产的强击机一度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装备。近十几年来,由于国家战略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防订货锐减,南都机械厂逐渐显现出了颓势,现在的主打产品只有一款教练机以及一些航空配件,只够勉强维持一万多工人的工资,已经不复有往日的辉煌了。
洪予安作为省长,曾经不止一次地去考察过南都机械厂,了解厂子的经营状况。他知道,南都机械厂的技术实力是非常雄厚的,目前遭遇的困难,主要在于军品需求减少,而这个问题,是省里无法解决的。厂里也曾琢磨过利用军工技术搞一些民品开发,但尝试了几个民品之后,发现隔行如隔山,实在是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如今,从林振华的嘴里居然听到了南都机械厂的名字,而且听林振华的意思,似乎是对这家企业充满了信心,这怎么能不让洪予安感到吃惊。
“小林,你是什么意思?”洪予安问道。
林振华道:“在先进制造业中,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一个产业,就是航空制造业。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之一。而我们使用的大型客机,全部来自于波音和空客两家,我相信,国家对于这种现状绝对是不会容忍的。”
洪予安道:“你是说,我们国家有可能会搞自己的大型客机?”
林振华道:“我们集团的情报部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从三个方面论证,认为国家必定会在10年内启动大型客机项目。
首先,大型客机是一个一年上千亿美元的大市场,我国目前虽然一年用于进口飞机的支出仅20多亿美元,但未来几年内,完全有可能会增长到上百亿美元,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国家不可能不重视。”
“嗯,言之有理。”洪予安道。
林振华继续说道:“其次,大型客机的研发,能够带动新材料、新工艺、大型机床等若干个领域的科技发展。大型客机的制造,也能够带动起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条。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国,就不可能放弃大飞机这个产业。”
姚念贵道:“这个我知道,我在西雅图参观过波音飞机的总部,那里简直就是一座飞机城啊,有无数依托波音公司而发展起来的企业,这就是你所说的产业链吧?”
“还有第三。”林振华举起三个手指道,“大型客机可以改造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等等,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基于这三个理由,再结合我国经济实力、工业积累等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国家在10年之内,必定会开始着手启动大型客机项目。”
“小林,你们汉华的眼睛可真是够毒的。”洪予安感慨道,“大概两年前的时候,我就听说你们和南都机械厂在搞合作,是不是和这件事有关系啊?”
林振华笑道:“洪省长有所不知,我们汉华谋划这件事,可比两年前要早得多了。早在80年代末的时候,我们就收编了当年搞运十飞机的科研团队。我们汉华汽轮机公司的总工张逸华,就是搞航空发动机出身的,他现在正在搞的燃气轮机项目,和航空发动机也有很深的渊缘。
你刚才说的我们和南都机械厂的合作,是我们两家在联合进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预研,这个项目就是由张逸华总工牵头的,目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