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杯茶葛瑞格·摩顿森-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划着下山后多给他们一些酬劳。
穆札佛是巴尔蒂族人,他们世代居住在巴尔蒂斯坦——巴基斯坦北部最贫瘠的山区。他们体型瘦小,却耐力惊人,在人烟稀少的高海拔地区具有卓越的生存能力。
意大利登山队成员法斯可·马瑞尼, 1958年成功首登加舒尔布鲁木 IV峰时,就对巴尔蒂人又爱又怕。他为记录这趟旅程撰写的《喀喇昆仑山:攀登加舒尔布鲁木 IV峰》一书,读起来一点也不像登顶成功者的回忆录,倒像是阐述巴尔蒂人生活方式的学术论文。
〃他们耍花招、爱抱怨,会让人沮丧到受不了的地步。除了身上经常带着恶臭,还有明显的土匪味。 〃马瑞尼写道,〃但撇开他们的粗野不谈,你会发现,他们工作起来非常忠实,精神力超强,体格也很强
壮。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忍受极大的痛苦和疲惫。这些双腿细瘦的小个子,天天背着四十公斤的重物在山里来去自如,不像外地人什么东西都没带,走山路前还要犹豫再三。 〃
穆札佛蹲在洞里,用力吹着点燃的山艾草,直到火势稳定。他长得粗犷英俊,但脱落的牙齿和终年日晒造成的干皱皮肤,让他看起来比五十多岁的实际年龄更显苍老。他开始动手准备 〃白玉茶〃,这是巴尔蒂人日常饮食必备的一种咸奶茶。先把绿茶放进已经发黑的锡锅里煮,加上盐、小苏打和羊奶,然后他仔细刮下一块 〃玛尔〃,也就是巴尔蒂人视为至高珍品的陈年臭酥油,再用不太干净的食指搅拌茶和酥油。
摩顿森紧张地看着。刚到巴基斯坦时他就闻过 〃白玉茶〃的气味。那种味道简直 〃比法国人发明的最可怕的奶酪还要臭 〃,他总编造各种理由不去喝它。
穆札佛递给他一个冒着热气的大杯子。
摩顿森快吐了,但他的身体需要茶里的盐和温暖,所以他一口气全喝了下去。穆札佛又给他倒了
一杯,等他喝完又倒了一满杯。 〃金达巴(很好)!很好!吉瑞克先生。 〃穆札佛在摩顿森喝下第三杯茶后,用力拍着他的肩,窄小的洞穴里扬起一阵烟尘。
早一步出发的达斯尼和雅古已经继续朝艾斯科里前进。接下来的三天里,在离开巴托罗冰川之前,穆札佛再没让摩顿森离开过他的视线。穆札佛对路线无比熟悉,所以他要么牵着摩顿森的手,要么坚持让摩顿森紧跟他的脚步——他那双中国制造的高筒胶鞋里,连双袜子也没有。对信仰极度虔诚的他,甚至在祷告时,仍不忘从麦加的方向回头偷瞄。他必须确认摩顿森还在附近。
摩顿森尽可能紧跟着穆札佛,不断请教他如何用巴尔蒂话表述沿途看到的事物。冰川叫 〃刚丝…金〃;雪崩是〃路堵─虏特 〃。爱斯基摩人的语言对雪有无数种描述,巴尔蒂语对岩石也一样。 〃布拉克─雷普 〃是平坦的岩石,可以用来睡觉或煮东西; 〃克罗克〃是楔形的石头,适合封堵石屋墙上的洞;小圆石是 〃克罗多斯〃,可以放到火里加热,然后卷进面团里制作头颅状的〃库尔拔 〃——一种巴尔蒂人每天出门前
烤制的硬面包。摩顿森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很快就学会了巴尔蒂语的基本词汇。
摩顿森小心翼翼地迈步,往下进入一座狭窄的峡谷,这是他三个多月来第一次离开冰雪,踏上泥土地面。峡谷底部是巴托罗冰川的末端舌部,嵌满了黑色的碎石,被大自然雕塑得宛如波音 747飞机的机首。绵延六十二公里的冰下暗河在这里倾泻而出,仿佛飞机上的涡轮引擎。这个汹涌湍急的喷水口,正是布劳渡河的发源地。五年后,一位瑞典籍皮划艇爱好者和一支纪录片拍摄队伍抵达这里,在同一个地点下水,计划沿布劳渡河划行两百九十公里,经印度河进入阿拉伯海。但就在下水后几分钟,这名皮划艇爱好者被布劳渡河的原始力量冲撞到巨石上,不幸身亡。
一株开着五瓣花朵的粉红野玫瑰让摩顿森停下脚步,他蹲下来仔细端详,这是他几个月来第一次看到花。它象征着摩顿森已经脱离了永恒的寒冬。芦苇和山艾草点缀着河岸,生命的气息并不旺盛,但对摩顿森来说已是生机盎然。这海拔三千多米的
秋意中,有着他早已遗忘的生命之重与尘世繁华。
他们彻底离开了危险的巴托罗冰川。穆札佛走在前头,他要赶在摩顿森抵达前搭起帐篷,煮好晚餐。摩顿森偶尔还是会走错路,甚至闯进过牧羊人的夏季牧场,但他总能很快迷途知返。而且这种本领似乎越来越强了。只要沿着河一直走,晚上他就能找到穆札佛燃起的营火。迈开疲惫疼痛的双脚绝非易事,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前行。只是停下休息的次数愈来愈多。
离开乔戈里峰后的第七天,在布劳渡河谷南岸的岩架上,摩顿森第一次看到了树。五棵被风吹弯了的白杨树,枝干摇曳着,像是在招手欢迎他。它们排成一列,明显是为人类所植,而非喀喇昆仑山脉的自然力量所为。自然力量只会将岩石和冰雪急速推下山坡,摧毁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杨树告诉摩顿森:他已经活着下山了。
对绿树的凝望让他忽略了主路旁的岔路,那里有通往河边的〃藏母巴 〃——一种用牦牛毛绳绑在两岸大圆石上,横跨洪流的 〃桥〃。摩顿森再一次迷路
了。本来那座桥可以将他带往距离河北岸十来公里的目的地——艾斯科里村。而现在,他却还在河的南岸,朝那些树走去。
白杨的尽头是一片杏桃林。在这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区,采收工作早在九月中旬前就已结束,成堆的熟杏桃堆在数以百计的扁平编篮里,火红的颜色把树上的叶子映得通红。
几个妇女跪在篮子旁,忙着切开果肉取出种籽,以便日后取出里面的果仁肉。她们一看到摩顿森,马上就用披巾遮住脸跑到树后,让大树挡在她们和 〃安格瑞兹〃(陌生白人)之间。孩子们则没有这种顾忌。摩顿森走进一大片金黄色的农田,正用镰刀收割的妇女从荞麦和大麦间偷偷盯着他,一群孩子则像彗星尾巴一样跟在他身后,摸摸他的夏瓦儿,在他空荡荡的手腕上寻找手表的踪迹,然后轮流牵着他的手。
这也是摩顿森几个月来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头发又长又乱,像个脏兮兮的怪物。 〃当时我离上一次洗澡已经超过三个月了。 〃他弯下身,想试着
和孩子一样高,不过孩子们似乎一点也不觉得他有什么可怕的。他的夏瓦儿卡米兹和他们的一样又脏又破,而且天气很冷了,大部分孩子却仍光着脚。
摩顿森在一英里外就 〃闻〃到了科尔飞村庄——桧木燃烧的气味和常年不洗澡的人类体味,那是继荒瘠高山景象之后的另一种震撼。他以为自己就快抵达艾斯科里了。当他走到 〃正式的 〃村口——一扇立在马铃薯田边、用白杨木搭建的简单拱门时,身后的小孩已经排成了长队。
他昂首张望,希望看到穆札佛在村口等他,但站在拱门另一边的,却是一位陌生的瘦小老人。老人戴着一顶当地人称为 〃塔比〃的羊毛筒帽,帽子颜色和胡子简直一样,五官线条鲜明得像是从峡谷壁刻走出来的。这位老人是哈吉·阿里,他是科尔飞的〃努尔马得哈尔〃,也就是村长。
〃色俩目(平安)。〃哈吉边说着,边伸手和摩顿森握手。他以巴尔蒂人特有的殷勤友善,一路陪着摩顿森穿过拱门,领他到一旁的小溪,示意他洗手洗脸,然后带他回家。
科尔飞盘踞在布劳渡河之上两百多米高的岩架上,像攀岩用的吊帐一样嵌在悬崖侧壁,看起来摇摇欲坠。三层楼高的正方形石屋一间连着一间,没有任何装饰,若不是屋顶堆放着杏桃、洋葱和小麦,很难区分哪里是房屋,哪里是岩壁。
哈吉·阿里把摩顿森带进一幢看起来不比其他屋子高贵多少的房舍,用力拍着一堆寝具,灰尘弥漫了屋子正中央最大的房间 〃巴尔的 〃。他把垫子铺在靠近壁炉的最佳位置,将摩顿森安顿在那儿,开始煮茶。阿里家族里的二十位男性成员鱼贯而入,依次坐在壁炉旁。煮茶时无人交谈,只有刷刷的脚步声和放置跪垫的声音。茶壶下燃烧的牦牛粪散发出刺鼻的烟味,幸好很快从天花板的大天窗散了出去。摩顿森仰头看见,天窗上闪着几十双眼睛,宛若星辰熠熠发光,那是先前跟随他的孩子,单纯的眼中透着好奇,因为过去从没有外国人到过科尔飞。
哈吉的手在刺绣背心的口袋里忙碌着,把散发着腐臭味的羱羊肉棒和又呛又辣的深绿色嚼烟(当地人叫做〃纳斯瓦〃)搓在一起。调味完成后,他递
给摩顿森一块。摩顿森勉强一口吞下,满屋观众都满意地笑了起来。
哈吉又递给他一杯酥油茶,摩顿森喝下时几乎有点享受了。现在的摩顿森已经跨过门坎成为朋友了。
族长往前靠,把长着浓密胡须的脸直探到摩顿森面前说:〃奇咱哩? 〃那是一句外地人一定要懂的巴尔蒂话,意思是 〃怎么回事〃。
操着不甚熟练的巴尔蒂话,再加上比比画画,摩顿森告诉那些全神贯注盯着他的人们:他是个美国人,来攀登乔戈里峰(这引起听众一阵赞赏般的窃窃私语),他生病了,身体虚弱,历经艰难来到艾斯科里,想找一辆吉普车去离这里约八小时路程的巴尔蒂斯坦首府斯卡都。
先前漫长劳累的行程,加上绞尽脑汁的说明,用尽了他最后的气力。现在,温暖的炉火、柔软的垫子、陌生人的友善和关心,还有一路上拼命压制的筋疲力竭终于淹没了他,他倒在了舒适的睡垫上。
〃没特艾斯科里(不是艾斯科里),〃哈吉笑着说。
他指指脚旁的地面, 〃科尔飞。〃
哈吉的话让摩顿森像弹簧一样挺起了身体。他从没听说过科尔飞。尽管他读过所有喀喇昆仑山脉地图,甚至仔细研究过其中的几十张,但他确信从未看到过这个地方。他强打精神,解释自己必须赶到艾斯科里去见一位叫穆札佛的人,一个身上扛着他所有财产的人。
哈吉有力的手紧抓着客人的肩膀,把他按回枕头上,又把略懂西方语言的儿子塔瓦哈叫来做翻译。 〃今天走到艾斯科里。。不去。。大问题,半天多。。辛苦路。〃除了没有胡子,塔瓦哈简直是他父亲的翻版。〃印沙安拉(如果安拉愿意),明天哈吉·阿里。。派人去找穆札佛。现在你睡觉。 〃
天色渐暗,哈吉站了起来,挥手赶屋顶上的孩子回家,壁炉旁的人群也渐渐散去。虽然焦虑满怀,对再次迷路感到十分沮丧,心中满怀孤独无助的感伤,摩顿森最后还是放弃和这些思绪抗争,任自己沉沉睡去。
三 〃进丏与完美 〃
〃告诉我,如果能为你们村子做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
〃尊敬的先生,你们在力量和耐力上实在不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羡慕你们不安的灵魂——也许我们还比你们快乐些。在你们拥有的所有事物当中,我们最渴慕的就是让孩子上学。 〃
——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和夏尔巴人乌尔奇恩的对话,节录自《云端上的校舍》
有人给他盖上一床厚厚的被子。摩顿森舒服地蜷在被窝里,奢侈地享受着温暖。从春天以来,他这还是头一回睡在室内。借着壁炉昏暗的炭火,他
看到了好几个正在睡觉的身影。鼾声来自房间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地响,他翻个身,也加入了合奏。
再次醒来时,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天花板上的方窗透着蓝色的天光。哈吉的妻子莎奇娜见他醒了,给他端来一杯 〃拉西〃(酸奶)、一块刚烤好的 〃恰巴帝〃(薄煎饼)和一杯甜茶。她是第一位接近摩顿森的巴尔蒂女性。摩顿森觉得莎奇娜有着他见过的最和蔼可亲的面容——皱纹的线条表明,笑纹长年在她嘴角和眼角驻扎,而且持续延伸,直到占满整个脸庞。她把长发精心编成藏族妇女传统的辫子发式,头戴镶有珠饰、贝壳和古钱的羊毛帽 〃乌尔得瓦〃。莎奇娜站在一旁,等待摩顿森品尝早餐。
他咬下一口热腾腾的 〃恰巴帝〃,然后把它浸到 〃拉西〃里,狼吞虎咽扫光眼前的食物。再将甜茶一饮下肚。莎奇娜满意地笑了,又给他端了一份。如果当时摩顿森知道,糖对巴尔蒂人来说是多么稀少珍贵,当地人是多么节省用糖,他一定会拒绝第二杯甜茶。
莎奇娜离开后,摩顿森开始打量房间,陈设简
单得几乎可以用〃贫困〃来形容:墙上贴着一张褪色的瑞士农舍海报,上头有青青的牧草地和野花;除此之外的家当,从煮得泛黑的炊具到几经修补的油灯,都是因为实用才存在的。摩顿森盖的厚棉被是用上好的枣红丝绒做的,还缀着小镜子;其他人盖的则是羊毛薄被,上头只随便缀着现成的零碎布料。哈吉·阿里一家显然把最好的东西让给他这个外人用了。
下午稍晚时,摩顿森听到有人大声喊话。他混在看热闹的村民们中间,慢步走到俯瞰布劳渡河的峭壁上。河上方大约六十米处有根钢索吊着一个箱子,一个人坐在箱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