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城管无敌-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王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不知学长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对策?”

“……我当然想过很多对策,例如在村落外围建造棱堡,抵御西班牙人的火器;制造长枪,训练长枪阵,对抗西班牙人的骑兵,就像《勇敢的心》里面,威廉。华莱士的战术一样……但是这都没用!”

文德嗣有些沮丧地摇了摇头。“……在整个中美洲古文明世界里,洪休提兹干王国已经是距离西班牙人最远的独立势力。当西班牙军队能够杀到这里的时候,就意味着整个墨西哥都已经落入了他们的手中,可以利用整个墨西哥的资源和人力,征调数以十万计的印第安盟军,对我这里发动全面进攻!

届时将会出现的情况,就如同战国时代末期,当秦国已经吞并其余五国的时候那样。剩下一个距离最远的齐国,就算再怎么垂死挣扎,也不可能抵挡得住秦人的战车……”

“……唉,你也别想得这么悲观嘛!”王秋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你已经打开了虫洞,有了我们在现代世界提供的各种先进器械,而不必再用石器时代的装备,跟火器时代的西班牙人死磕。甚至可以通过各种详细的历史记录,对几个敌人的实力和动向全都了如指掌……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你们毕竟没法给我提供RPG火箭筒和迫击炮,更没法从现代给我拉一个师的解放军过来!”

文德嗣摇了摇头,还是显得有些信心不足,“……根据在地图上做的战略推演,如果我继续死守在太平洋沿岸,眼睁睁地看着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那么基本上就是在等死。但若是要主动出击,如何选择盟友与敌人,就又会成为一大难题。

目前的墨西哥谷地周围,总共只有阿兹特克人、特拉斯卡拉人和洪休提兹干人这三股独立势力。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距离太远,在这场较量之中基本使不上力。

如果我主张联合传统盟友特拉斯卡拉人,那么就等于是回到了历史的老路。若是想要同时对抗阿兹特克人和特拉斯卡拉人,自身实力又远远不足。但是,就算我选择转而联合阿兹特克人对抗西班牙人,依照目前的情况,也是绝对做不到的。

首先,在西班牙人杀来之前,阿兹特克人一直自认为是天下无敌的世界霸主,而洪休提兹干人则是他们的手下败将。不要说什么平等结盟的傻话,就算是想要给他们当小弟称臣纳贡,蒙特苏马都未必会接受。

然后,洪休提兹干王国在几年前刚刚被阿兹特克人打得国破家亡,人人都想着复仇雪恨。

如果说像阿瓦哈酋长先前做的那样,因为自身实力不济,不得不向阿兹特克人低头求和,还有可能被大家接受的话。那么,想要洪休提兹干人的战士,为了保卫仇敌阿兹特克人的城市而拼死厮杀,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了!”

讲到这里,文德嗣又举了一个很贴切的例子:

“……你能想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中国和日本突然握手言和,联手对抗美国吗?哪怕日本政府愿意从整个中国大陆全面撤军,甚至把台湾、越南、朝鲜和菲律宾都交给中国?”

“……呃……看来,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还需要大家一起好好商量呐!”

听了文德嗣的这番分析,王秋也终于意识到,现实世界之中的战争布局,跟游戏是不一样的。哪怕开了双向传送门这样巨大的外挂,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入各种超越时代的工业品,也不会跟《文明》系列或者《全面战争》系列的战略游戏一样,只要按几下键盘,士兵与人口就能从天上掉下来……

“……唉,以后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文德嗣叹了口气,转移到了下一个话题,“……对了,你能不能回到那边去一趟,把杨教授和蔡蓉叫过来?我的岳父阿瓦哈酋长想要见见你们!”

 第十七章、与阿瓦哈酋长的会面(上)

由于两个时空在时间流速上足足24倍的巨大差异,在现代世界依然还是7月31日的傍晚,而在16世纪的墨西哥,却已经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黎明。 

“——滴——滴滴——”

迎着清晨的微风,一辆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农用三轮电动车,正鸣响着喇叭,蹦蹦跳跳地行驶一条在印第安土著人用砂子沿着河滩铺成的小路上。

而一只土生土长的印第安萝莉,则蜷缩在电动车的后挂斗上,吓得又哭又叫。

接着,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和女驾驶员的漫不经心,电动三轮车突然猛地一歪,然后“嘭”地撞到了路边的一颗树上。猝不及防的印第安萝莉顿时脚底一滑,又没抓住护栏,霎时间“噗通”一声飞了出去,正好撞进女驾驶员的怀里,使得两人一起在草丛中打了好几个滚……

“……喂喂,马彤学姐!你倒是开得慢一点啊!这条路可不怎么平整!”

王秋、蔡蓉、文德嗣和杨文理教授,各自迈开两条腿,呼哧呼哧地追在后面。接下去还有几个印第安武士,一溜小跑着远远跟随。因为他们还要挑着沉重的担子,所以都累得快要吐白沫了。

——由于从历史书上看到,西班牙探险家曾经用战马吓唬从未见过大牲口的印第安人,于是一向喜欢出风头的马彤学姐,便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持要骑着电动三轮车过去。而对这只“金属怪兽”感到好奇的小萝莉蒂亚,也被她忽悠上了车,打算在16世纪享受一番风驰电掣的快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文德嗣居住的渔村,到阿瓦哈酋长居住的中心城邦,或者说首都,之间隔着约摸五六公里的路程。如果电动车能够全速飞驰的话,恐怕要不了五分钟就能抵达。

无奈这石器时代的道路实在坎坷,根本没法与工业时代的道路相比,甚至连后世的乡下土路都远远不如——虽然道路的宽度大概能有三四米,但印第安人只是砍掉了挡在路上的荆棘和灌木,在一些泥泞的地方铺上了砂子而已。除此之外,非但路面远远谈不上平整,甚至连石头都没怎么捡干净。

——印第安人没有车辆也没有大牲口,他们的道路只是用来给人走的,根本没考虑过行车的需要。

在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不是没有枪炮,而是没有轮子。

轮子的出现,使得人力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生产力也因此大大地提高。

但是,美洲印第安人没有发明轮子,哪怕是在文明诞生的数千年之后,他们还是只知道手提肩扛,或者用绳子拖拽,此外就是用独木舟去运输。

事实上,印第安人很早就有着圆形的概念,例如,玛雅人的日历和很多工艺品是圆的。在运输巨石建造金字塔的时候,玛雅人也同样知道要在石块底下垫滚木。还有,绝大多数部族的印第安人,在制造陶器的时候,都要用到横放的陶轮,把它竖起来就是一个车轮。

但是,因为印第安人没有牛马这类牲畜可以用来拉车,所以始终没有把陶轮竖起来,发明出自己的车辆。而马匹也因此成为欧洲人征服美洲的一大优势。

至于后世的北美野马,那都是西班牙人登陆之后丢失的马匹,在野外重新繁衍起来的族群了。

呃,似乎有些跑题了。

总之,由于路况太差,马彤的农用电动三轮车,刚刚开出村口不到300米,就不幸侧翻撞树了。

不幸中的大幸,车上的两个人除了灰头土脸之外,倒是没有受什么伤。

于是,文德嗣就留下一名印第安武士负责看守三轮车,其他人继续老老实实地步行前进。

————————————————————————————————————

在离开海岸一段距离之后,清新凉爽的海风就渐渐消失了。

穿过了村外的玉米地,四周就都被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绿色热带雨林之中,空气里开始弥漫着一股闷热潮湿的难闻气息,隐约带着腐朽的味道,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南方雨季的黄梅天。

而嗡嗡飞舞的各种蚊蝇,更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由于空气湿度太大,才走了没几分钟的路,缺乏锻炼的现代大学生王秋,就发现自己已是汗流浃背。

——走在这片闷热潮湿的丛林里,就能体会到为什么热带雨林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王秋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便打开军用水壶,往嘴里灌了一大口纯净水,然后如此默默地想到。

幸好,这片热带雨林并不宽广,仅仅走了不到十分钟,前面又出现了大片大片玉米地和棉花田,以及种着番茄、蚕豆、南瓜和辣椒的小块菜圃,看上去一片郁郁葱葱,长势极为喜人。

许多近乎于赤身裸体,只在胯下缠了一点布条的印第安农夫,在农田里汗流浃背地忙碌着。看到文德嗣等人过来,他们一个个全都忙不迭地或弯腰,或下跪,毕恭毕敬地向着这些“上等人”行礼问好。

这些洪休提兹干农夫的劳动工具很原始,没有耕畜,没有犁杖,只有最简陋的木棒和石斧——尖头的硬木棒,是用来在泥土里掘坑,播种各类作物的,而石斧则用来砍树开地,清理杂草。

总的来说,他们的劳动效率非常低下。

更糟糕的是,玉米是一种喜旱的农作物,而热带雨林中雨水充沛,把玉米种在低洼的丛林里,就必须时常排干农田中的积水,劳动量因此剧增不说,产量也不会很高。

因此,这地方的玉米产量,按现代标准来看,也是低得可怜——根据文德嗣的介绍,如果按照中国的市亩为单位来计算,这里的每亩玉米地大概能够收获玉米100公斤……而在后世,大多数的良种玉米,在化肥足够的情况下,都能够轻松达到亩产一吨以上!

虽然文德嗣已经来到这里大约20个月,但他也没有办法凭空变出大量的金属工具,来提高这些人的劳动效率。至于修筑小水坝和灌溉水渠的技术,这些印第安人早就掌握得十分熟练,根本不需要他的指点。

不过,在先前的这段时间里,他还是绞尽脑汁,为这个国度的农业技术,提供了一项重大创新。

——那就是土化肥。

正当王秋等人缓缓走过这片农田的时候,就看见几个农夫抬着一个巨大的陶缸迎面过来,旁边还有一个人手持葫芦瓢,不断地往农田里泼洒着气味刺鼻的浑浊液体。

王秋和马彤对此并没有什么反应,而蔡蓉和杨文理教授见状,却是不由得“咦”了一声。杨教授还忍不住在嘴里开始低声念叨,“……不对啊!印第安人什么时候有这种技术了?”

文德嗣在看到了之后,便颇为自得地向他们介绍说:“……呵呵,大家不必惊讶,这种土化肥的做法,是我教导他们的。在我的北方老家,由于化肥的价格太高,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的乡亲们还在用土化肥,所以我对这方面多少有些了解。

我们老家的土化肥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土氨水,其原料是鲜牛粪、熟石膏粉,两者以十比一的比例,密封于常温之下三天,然后再兑水便可使用;另一种是土硫酸铵,由人尿、水、熟石膏以十比五比一的比例,混匀后封闭十日,就可取出使用。

因为在古代中美洲这地方,除了狗儿之外,什么牲口都没有,所以我只能试着生产后面那种土硫酸铵。嘿嘿,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把它撒到玉米田里去之后,亩产足足提高了一半呢!”

“……呃,难怪这边的人都对你这么恭敬,原来是弄出了这么厉害的创新啊!”

马彤笑着往文德嗣的肩膀上捶了一拳,而王秋也是颇为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如果换成是他穿越过来的话,恐怕绝对搞不出这种立竿见影就能发挥作用的技术进步来。

想想看,能够让粮食亩产增加一半,在社会上最起码也该有大德鲁伊袁隆平的地位了吧!

“……不过,光是吃玉米作为主食,恐怕对身体健康还是不太好啊!我们这次给你带来了不少水稻和小麦的种子,你不妨也让人播撒下去试试看吧!”

在思索了一会儿之后,王秋又对文德嗣如此劝说道。

——玉米是美洲印第安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之一,也是全世界除了红薯(也是印第安人的发明)之外,单位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而且,玉米的适应性很强,在干旱、贫瘠等艰苦的条件下都能生长,堪称是好种保收的铁杆庄稼,因此在全世界都种植得极为广泛。

但问题是,玉米的单位产量高,还有另外一层不太好的含义,就是营养含量不足。

今天的玉米之所以成了健康食品,是因为它能够发挥为胖大叔胖大妈们撑起肚子的效果,防止诸位胖子们营养摄入过剩。而在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老百姓普遍缺衣少食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里,吃玉米的人由于饮食营养不够,体质通常就要差一些。

当然,从后世带来的高产作物种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