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当方士那些年-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事?”
“大明皇陵!”
“皇陵?!”萧连山一怔不明白我话中意思,闻卓在旁边忽然眼睛一亮,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告诉闻卓我们曾经在乐山大佛下找到朱元璋父母皇陵的事,从林林总总的事情看,朱元璋是极其深信风水玄学之人,而且身边又有堪舆高手指点,否则他也不会从放牛娃登基称帝。
另一方面,朱棣即便迁都避开断了王气的金陵,可朱元璋的明孝陵就在金陵,萧连山问我这和明孝陵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是皇陵风水不好?
我摇头,曾经到过金陵当时还在纠结朱元璋留下的明十四陵线索,一度以为那些器物会埋藏在明孝陵之中,所以特意去明孝陵看过。
明孝陵墓地山清水秀,起伏跌宕,北面以东西延绵的钟山为依靠,陵墓处于最高的中峰之下,至独龙阜玩珠峰处结穴,周围山水相绕,形成了对穴场的拱卫、怀抱的朝揖之势,穴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明孝陵全为巨砖筑成,下有石碉须弥座,宛如一座大城门楼。门前为石桥金水桥,正前方山脚下入口处有巨大石兽按南北相对分成两行,陵墓既有皇家陵寝的威武浑壮,又与山水景色融为一体,而且设计的含蓄蕴藏,匠心独运,含而不露,令人无不赞叹。
从堪舆角度上讲,明孝陵的风水足以支撑和延续大明两百年基业,朱元璋葬在明孝陵后世子孙也会受益匪浅,可是风水中最重要的是观气,观穴不观气再好的风水穴也没用。
金陵断了王气,在此地下葬后世难出帝王!
而且朱元璋生性多疑,何况又深信风水玄学,他不可能不顾及这一点,传闻中朱元璋龙御归天的时候十三城门同时开放,发丧抬棺出城,葬书记载当时是,而发引,各门下葬,朱元璋一个任何人都不相信的帝王,会安安分分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葬在明孝陵?
而且这本来就是掩耳盗铃的事,各门下葬本来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兜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埋在明孝陵根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
“你……你是想说什么?”闻卓应该是知道我在想什么,只不过我这个推断他令他都有些震惊。
我很沉稳的回头看看闻卓和萧连山,淡淡一笑。
“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没有埋在明孝陵!明十四陵……事实上真的有一座明十四陵,和什么九天隐龙决并没有多少关系,是真正的皇陵,明太祖朱元璋下葬的地方。”
“真正的明十四陵?!”萧连山目瞪口呆的看着我。
“那才是大明真正的宝藏,也是朱元璋最为放心的地方,甚至不惜耗费财力瞒天过海修建一座掩人耳目的明孝陵,其目的就是为了隐藏这座真正的旷世皇陵。”我深吸一口不慌不忙的回答。“这是一处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地方,秦一手把最后一部分九天隐龙决的法力藏在里面当然也是最为安全的。”
“那……那这座明十四陵在什么地方?”萧连山激动的问。
谷仓下面孩童嬉笑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秋雨已停歇,孩童又偷偷跑出家门来这里玩耍,可能是见我们陌生,爬上谷仓顶的一个孩童怯生生的看着我们。
我笑着蹲在孩童面前,萧连山贪吃身上永远都放着各种各样的吃的,来卧龙湖的路上还买了一包咸水鹅,我让他拿给我,递到孩童的面前。
“吃一块回答我一个问题,怎么样?”
闻卓的笑对女人有极强的杀伤力,还在我似乎对孩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孩童吞着口水望着我手中的咸水鹅点头,我示意他先吃一块。
然后指着远处正面的山问。
“这座山你知道叫什么?”
“望天龟。”孩童脱口而出,眼睛还是盯在我手中的咸水鹅上。
我又指着东面的山问叫什么,孩童回答百鸟林,而南面的是叫黑蛟峰,最西面的是大虫山。
我把整包咸水鹅交给孩童,摸摸他的头让他独自去玩,然后站起身的时候,看见闻卓微微张着口。
我淡淡一笑,走到萧连山面前,他的样子应该还在惦记拿包我送人的咸水鹅,我搂住他的肩膀很随意的说。
“这土坝看似荒芜,实则不是,这里有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土坝恰好处于中峰之下,从我们站的地方向北看,那群山成弧形,弧口朝南,往山势缓缓下降至这里,此为玄武低头。”
“望天龟!”萧连山也反应过来,那孩童刚才说这山的名字。“玄武可以看成是乌龟。”
我点点头不慌不忙接着对萧连山说。
“土坝东北山中有水流出,蜿蜒盘旋,宛如开屏之羽,都汇入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卧龙湖,风水中这被称为朱雀翔舞。”
“百鸟林……”
“对,百鸟林其实有百鸟朝凤之意。”我心气平和的点头继续接着说。“而我们东面,山脉往南延伸为多座小山,绵延不断,此为龙砂,蛟龙,蛟龙,黑蛟峰实则是风水中所说的青龙蜿蜒。”
“我知道了,大虫山,大虫指的是老虎。”萧连山有些领悟的说。
“不错,土坝之西的那条山脊,地势低于黑蛟峰,是虎砂,风水中为白虎驯服。”
说到这里我停顿一下,心中有些莫名的兴奋,指着四周肯定的说下去。
“这荒废的土坝却四象俱全,前后有序,穴位可谓藏风聚气,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南北对应,尊卑昭然,十分得体。”
“哥,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拍着萧连山的肩膀,淡淡一笑平静的告诉他。
“连山,你一直叫我哥,从来也没送过什么给你,今天你就好好记住这地方,我就把这里送给你。”
“送给我,就这土坝?!”
“别不识好歹了,感谢谢恩吧。”闻卓浅笑着走到萧连山身边。“皇陵选址无不考虑龙、砂、穴、水、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一块皇家风水宝地要背后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避免冬季寒风,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景,近案似几,远朝如臣,遥相呼应。”
闻卓一抬手指着我们站立的脚下笑嘻嘻对萧连山说。
“帝王把一座旷世宝藏送给你,你的脚下站立的不是土坝,而是真正的明十四陵,朱元璋就埋在下面。”
、第三章  蛛丝马迹
萧连山迟疑的愣在原地,再看看脚下好半天也没反应过来,瞠目结舌的问了一句,朱元璋就埋在这荒芜的地方?我笑着点头,这倒是和朱元璋的性格一样,明太祖不愧是帝王,到最后还是悟出什么叫务实,这里没有虚荣的封土层,也不及明孝陵辉煌庞大的十之一二,没有神道没有石碑,正如同萧连山说的那样,这里除了荒芜剩下的还是荒芜。
不过有谁会想到朱元璋会把自己的皇陵修建在这地方呢,一代真正可称为暴君的明太祖看来并不糊涂,生性多疑以至于他不会相信任何人,所以他绝对不会按照常规安安分分大张旗鼓葬在天下人所知的明孝陵之中。
可朱元璋却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命是天注定的,他生在这城隍庙之中,死也回到这里,或许在他心中这里才是最令他安心的地方,与其说是落叶归根,还不如说朱元璋临死之前还和天下人开了一个玩笑。
万世根本!
我想起来凤阳时候在古城楼上看见的那四个字,朱元璋也有张狂的一面,他其实早就告诉天下人自己葬在什么地方,他出生在这城隍庙,是大明建国之根基所在,而他最后葬于城隍庙,也奠定了大明风雨飘渺的近三百年基于。
这才是万世根本真正的含义。
与其死后向世人炫耀生前的辉煌还不如归于尘土安安静静的长眠,单从这一点看朱元璋这个帝王的确不简单。
萧连山回过神,看看四周不解的问我,若是朱元璋的皇陵就在这土坝之下,可是之前听这里的人说,在修建谷仓的时候挖掘过这里,并没有任何发现,若是有皇陵不可能没动静啊。
闻卓笑着回答,朱元璋连封土都不要,碑文都不立,无非是不想人知道自己埋葬的地点,真有那么容易挖出来,那他还不如就葬在明孝陵还省心的多。
闻卓说到这里回头看我,若有所思的问。
“堪舆之术我并不在行,不过有一点我想不明白,按照你之前所说,这里是罕见的葬龙之地,而且风水一目了然,并没有玄机所在,向我这样半吊子你说了几句我也能看懂,既然我都能,那稍微有些风水道行的人也能看懂,为什么这几百年来就没有人发现呢?”
“我从来没说过这里风水有多好,相反这里风水平淡无奇。”我看着远处一本正经的回答。
“你……你之前不是这样说的啊。”闻卓一愣反问。
“我是按照葬龙之地的风水在和这里比较,这里的确是风水中所说的华盖三峰,可是要称为真正的葬龙之地,此处还远达不到这一点。”
“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里风水少了一样东西?”我皱着眉头四处张望。
“少了什么?”
“最重要的案山。”我指着土坝对面一望无际的平川说。“但凡葬龙之地,前有案山定要四平八稳,能坐拥真龙之躯,可是你们看,我们对面一马平川并没有案山,在风水格局中少了这案山这里就一无是处了。”
“哥,那……那这里到底是不是朱元璋的皇陵啊?”萧连山完全迷糊的问。
“是的!”我想都没想肯定的回答。
“不是没有案山吗,你为什么这么肯定?”闻卓也有些茫然的问。
我从谷仓中找到一叶没被秋雨打湿的枯叶,在我们面前松开手,我们是向南而立,从这里山势格局来看,风有南而入穿行而过,枯叶应该在离手后向我们身后飞去才对。
可那枯叶却在我们面前回旋上升,我胸有成竹的说。
“风水中所提及的藏风聚气就是这个意思,别小看了这土坝所在的位置,风由南而入却不离散,生生不息在这土坝回旋,长年累月这样一直聚集下去,就会化为……”
“王气!”闻卓突然恍然大悟,慢慢点头自言自语。“朱元璋知道金陵王气已断,若葬在金陵后代势必会破败,所以特意选了他出手的地方,真龙将世之地比是王气浩然之所。”
“你们是干什么的?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我们的思绪被谷仓下的声音打断,低头才看见一中年人挑水路过,看穿着应该是这里农户,我们是生面孔难而且站的这么高,难免会惹人注意。
“我们是游客,本来是来看卧龙湖的,结果遇到下雨,没地方躲雨就一路走到这里。”我客气的走下去回答。
中年人看面相就是老实巴交本分人,听说是外乡游客也笑着放下肩头扁担。
“这鬼天气瞎跑啥,巴掌大点的水坑有啥好看的,我们祖辈都住这儿,也真不知道你们这些人图个啥。”
“你祖辈都住这里?”我问。
中年人点点头,指着这土坝对我们说。
“这穷地方鸟都不拉屎,不过听老辈人说,这儿曾经可不得了,那是太祖爷出生的城隍庙,当皇帝后这儿可是修过高殿的,可惜后来一把火给烧了,啥都没留下。”
“那对面。”我指着我们对面一马平川的土坝问。“那对面之前就没有山?”
“有啊!”中年人脱口而出。
“有山!什么山?怎么现在看不见了?”萧连山一听激动的问。
“别说你们没看见,我都没见过,老辈人说大明朝那会对面是有山的,而且还是两座并起的山峰,一左一后,据说叫看门山,就像两道开合的门,要到这里就必须经过看门山,可后来听说是修城隍庙,说是那两座山位置不好,太祖爷派人硬生生的给铲平了,现在就只剩下两处低平的山包,我就没搞明白,这修城隍庙和山有什么关系。”
我果然没猜错,这里曾经是有案山的,朱元璋在这里修建城隍庙的时候,其实真正的意图应该是掩人耳目,目的是修建下面的皇陵,他身边还有一个风水堪舆之术登峰造极的人,铲平看门山就是抹去案山,难怪这里几百年都没有人发现。
和中年人告辞后,我们按照打听出来的看门山方向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处明显和周围群山格格不入低矮的山丘,我站在两山中间,风就是由此吹进,不急不缓祥和吉瑞,站在此地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朱元璋还真是煞费苦心,为了掩饰下面的皇陵,甚至不惜掘断案山,这里在风水堪舆中被称为吸风口,风气由此灌入终年不停,王气蕴藏是大贵的葬龙之地,若是先人埋葬于此,后世必定是坐拥江山的九五之尊。
“这里还……还真是皇陵?!”萧连山现在也开始深信我的推断,喉结蠕动一下后皱着眉头问。“看着土坝方圆挺大,又没封土层,又没神道和石碑,怎么才知道入口在什么地方?”
“朱元璋不要虚名就是不想别人知道他葬在这里,连山都能掘断,想必这个入口他一定会隐蔽的非常深。”闻卓也深吸一口气说。
“对啊,而且这里修建谷仓的时候挖掘过,都没挖出丁点东西,可见这皇陵在下面有多深。”萧连山重重叹了口气,忽然有些感慨的说。“要是霆哥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