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间谍课-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以英国人的方式伸出右手,然后忽然想起自己是一个阿拉伯人,于是他拥抱了阿富汗人。在门口,他最后一次转过身来。
  “你将在我之前先进天堂,阿富汗人。在那里给我留一个位置,朋友。”
  博士走了。他总是把那辆租赁的汽车停在几百码外,而且要绕过两个街角。在别墅的大门外,他与往常一样蹲下来系了系鞋带,抬头察看了一下前方的路面情况。路上没什么异常,只有两百码开外一个年轻女孩在试图发动一辆轻骑摩托车。女孩是当地人,戴着面纱,遮住了头发和半张脸。不过,女人开摩托车还是令他感到不快。
  他转身走向他的汽车。那个姑娘已经发动了摩托车,在发动机的震响中,她俯身对着前挡泥板上方车篮里的一件东西说了一句话。她那简单扼要的英语表达是从英国切尔特纳姆女子学院里学的。
  “猫鼬一号出动了。”她说。
  英国诗人吉卜林所说的“大博弈”也好,中情局的詹姆斯·安格利顿描述的“映像的荒野”也罢,任何卷入其中、尝过个中滋味的人都会同意,最厉害的对手是“没想到的因素”。
  隐蔽行动的夭折,可能因为有人叛变投敌,也可能因为对方高明的反间谍手段,但是更多的很可能是因为各种“没想到的因素”。它几乎直接导致“撬棍行动”提前结束。可笑的是,这一切全都因为在新的合作氛围中,每个人都在努力提供帮助。
  在阿联酋和阿拉伯海上空轮流盘旋的掠食者发回来的照片,从图姆莱特不断反馈到苏格兰埃泽尔空军基地,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照片同时也传送到了佛罗里达州坦帕的美军通讯中心,但美国人还以为英国人是在进行一些日常的空中侦察活动。马丁曾要求,知道他进入敌人心脏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二个,现在这个人数依然是十个。这十个人都不在坦帕。
  掠食者在阿联酋上空拍到了成群结队的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还有汽车、出租车、码头和房屋。由于数量过于庞大,不可能所有的人、车、船都进行核查。但珍珠号帆船和老船长已在监控之下了,所以这艘船靠岸期间任何上过船的人都要进行追踪。
  可是上过船的人有几十个。珍珠号要装货卸货、添加燃油和供应品。那个阿曼籍水手一边擦洗舱面,一边热情地与过路人打着招呼。游客在旁边徘徊,想看看真正用传统柚木制成的用于航海贸易的帆船。当地的代理和朋友也登轮看望船长。当一个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穿着白色的长袍、戴着银丝草帽的年轻海湾阿拉伯人来与费萨尔·本·萨利姆船长交谈时,他只是众多客人中的一位。
  埃泽尔空军基地的控制室里,存着上千张被怀疑是“基地”组织成员或同情者的面部照片。掠食者发回来的图像都跟图片库里的照片作了对比。哈塔卜博士的脸没有引发红色警示,因为他尚未被美英情报机构列入怀疑对象。所以埃泽尔错过了他。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这位访问珍珠号帆船的身材优雅的阿拉伯年轻人也没有引起坦帕的美国人的注意,但军方为摆出合作的姿态,还是把这些图像发送给了米德堡的国家安全局和华盛顿的国家侦察办公室。美国国家安全局又转发给了他们的英国伙伴——切尔特纳姆的英国政府通讯总局。后者作了仔细的审视,还是错过了哈塔卜。他们又把图像转给了反间谍机构——英国保安局,又称军情五局。
  从议会大厦沿泰晤士河岸往下游不远,就是在泰晤士大楼里办公的军情五局。一位急于干出点成绩来的见习生,正在浩瀚的“面容辨识数据库”中苦苦寻找所有登上过珍珠号帆船的客人面孔。
  不久以前,面容的辨认还依靠具有这方面天赋的情报人员,他们在半明半暗的办公室里拿着放大镜依次照看抓拍的照片,试图解答两个问题:照片上的人是谁?是不是我们以前见过的?这常常是一项孤独的艰苦的工作,一个专业分析员有时候要花上几年时间才会产生一种第六感,回忆起照片中的那位“朋友”曾在五年前印度德里的一次越南外交鸡尾酒会上出现过,因此推定他是克格勃。
  后来有了电脑,开发出了软件,可以把人类的脸分解为六百个微小的比对单元,并储存这些单元。这种软件似乎意味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脸都可以被分解成各种尺寸:眼睛的间距、鼻子的宽度、眉毛的距离、嘴唇的尺寸都可以准确到微米,还有耳朵……哦,耳朵。面部分析家喜欢耳朵。每个人耳朵的褶皱、纹路、曲面、折弯和耳垂,都是不同的。它们就像指纹。即使同一个脑袋的左右耳朵也不尽相同。整形外科大夫对此不太重视,但一位技术娴熟的面部观察员能区分出两个耳朵的差异。
  与埃泽尔空军基地所储存的一千张面孔相比,电脑软件的记忆库要大多了。这个数据库里,那些表面上没有政治主张、但只要价钱合适也会为恐怖分子效劳的罪犯信息也储存进来了。这里头有几万张示威游行者的脸。每次游行的抗议者高举标语、喊着口号在大街上走过,他们都会被隐藏的照相机拍摄下来。而且不局限于英国人。简言之,这个数据库拥有全世界几百万个人的脸。
  与珍珠号船长交谈的那张脸被电脑分解了,确定了这张脸的六百个比对单元,并开始跟数据库里的脸作比对。这个软件甚至还能针对脸部毛发的变化而作调整。
  虽然电脑的运行速度很快,但还是整整运行了一个小时。最后它找到了他。
  这张脸的主人在九一一事件刚刚发生之后曾出现在一座清真寺外面,为台上的演讲热烈欢呼。情报部门现已掌握了当时那个演讲人的情况,他是“基地”组织在英国的狂热的支持者,名叫阿布·卡塔达,而二○○一年九月下旬那天他面对的人群,都是支持圣战的极端主义者。
  军情五局的见习生把这个人的面部照片从文档中提取出来,去找领导汇报。由此,这张照片转到了令人敬畏的局长伊莱萨·曼宁厄姆夫人那里。她下命令对此人实施追踪调查。至此,谁也不知道那位见习生找到的是“基地”组织在英国的头目。
  追查又花了一些时间,查获的结果是:这个人叫阿里·阿齐兹·哈塔卜,经过正式学习途径获得了博士学位,已经高度融入了英国社会,现正在伯明翰的阿斯顿大学任教。
  根据当局所掌握的情况,他要么是一个相当成功的长期卧底人员,要么是一个在学生时期与极端主义沾了边的傻瓜。如果把属于后者的公民全抓起来,这个人数将会超过警察。
  自从那年在清真寺外面露面后,表面上他再也没接近过极端分子。但如果他只是同情极端主义的一个愚蠢年轻人,他是不应该去阿布扎比港口的珍珠号与船长交谈的……所以,他属于第一类,即“基地”组织的一名卧底,除非另有证据。
  进一步的秘密核查显示,他已经回到了英国,继续他在实验室里的工作。现在的问题是:逮捕他还是监视他?不过,一张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航拍照片不能证明他有罪。所以他们决定对这个学者实施监视,虽然成本较高。
  一个星期后,这个难题解决了,因为哈塔卜博士买了一张返回阿拉伯湾的机票。现在要“特别侦察团”上场了。
  多年来,英国一直有一支世界上最优秀的侦察部队,名字叫第十四情报连,简称特遣队。这是一支特别隐蔽的部队。与特空团和海勤团不同,它的特长不是骁勇善战,而是极为隐秘、技巧高超地进行窃听、偷拍和盯梢。特遣队在北爱尔兰对付爱尔兰共和军很有一套。
  在好几个案子里,都是特遣队提供情报,再由特空团去设下埋伏把一个恐怖团伙一网打尽。特遣队与野战部队不同,它有相当数量的女兵。女兵们盯梢一般不会引起警惕和恐惧,但收集情报的能力却令人叹服。
  二○○五年,英国政府决定将特遣队扩编、升级成“特别侦察团”。在特侦团成立的阅兵式上,每个人,包括指挥这支部队的将军,都被拍了照,但只许拍腰部以下的下半身。它的总部依然是个秘密,特空团和海勤团已经够神秘的了,相比之下特侦团简直是隐身的。因此这次军情五局局长伊莱萨·曼宁厄姆夫人请上级派遣特侦团,她的请求得到了批准。
  当哈塔卜博士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登上飞往迪拜的客机时,机上有六名特侦团的侦察员分散、混杂在三百名旅客之中。其中有一位年轻的会计师,就坐在那个科威特人后面。
  因为这只是一次跟踪行动,他们可以要求阿联酋特种部队提供配合。炸毁纽约世贸中心的恐怖分子马尔万·谢赫来自阿联酋,阿联酋已经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极为敏感了,白宫扬言要对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实施轰炸后,他们就更为重视了。重中之重是迪拜——特种部队司令部的所在地。
  于是,特侦团降落后,接应人员已经备好了租赁的两辆汽车和两辆轻便摩托车,以防哈塔卜博士被汽车接走。特侦团队员注意到他只携带了随身行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博士去租了一辆小型日本轿车,这使得他们有时间做好准备。
  特侦团先是尾随着博士从机场来到迪拜的那个海湾,珍珠号帆船从瓜达尔返回后还是停泊在那里。这一次,博士没有走近船舶,而是站在一百码开外的汽车旁等着,直至本·萨利姆船长看到他。
  几分钟之后,一个陌生的年轻人从珍珠号甲板下钻出来,穿过人群,在这个科威特人耳边耳语了一番,传达了瓦济里斯坦山区的人发回来的答复。哈塔卜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随后,他驾车沿着通往海岸的拥挤道路行驶,穿越阿治曼和乌姆盖万,到了哈伊马角。他开到希尔顿酒店,登记后就去房间里换衣服了。他还真是考虑周到,这么一来,特侦团盯梢小组的三名年轻女兵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去女洗手间里换上长袍,裹住全身,又返回车上。
  哈塔卜博士身着白色长袍再次出现,驾车离开酒店去了城里。他使了几个惯用花招甩掉万一跟着的“尾巴”,但没有成功。阿拉伯湾到处都是摩托车,男女老少都骑,而且人们的衣服都很相似,骑手们很难分出彼此。而且自从接受这个任务以来,盯梢组已经详细查阅了七个酋长国的所有道路图,记住了每一条公路。就这样,他们一路跟踪他到了那座别墅。
  特侦团的人此前还存有一丝怀疑,觉得他也许是一个正常的人,但他那套甩尾巴的伎俩让他彻底暴露了。清白无辜的人是不会那样做的。他没在那栋别墅里过夜,特侦团的女侦察员们尾随他返回了希尔顿。三名男侦察员留下来,在对面山头上找了一个能俯瞰别墅的位置,开始了整夜监守。但别墅没人进出。
  第二天情况有了变化,有客人来了。盯梢员们不可能知道,但那些客人是拿新护照和衣物来的。不过他们的汽车牌照被记了下来,稍后会被跟踪、逮捕。第三个人是理发师,后来也被跟踪了。
  第二天快结束时,哈塔卜最后一次露面。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女侦察员凯蒂·塞克斯顿假装在路边发动摩托车,向她的同事发出警告:目标出动了。
  这位科威特学者在希尔顿酒店房间里说的话暴露了他的计划,因为他不在时房间已经安上了窃听器。他预订了第二天上午从迪拜飞往伦敦的航班机票。特侦团又一路跟着他回到伯明翰的家中,但他丝毫没有察觉。
  至此,军情五局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次漂亮的行动以“仅供阅览”的方式通报给了英国情报界的四个人,其中包括秘密情报局中东处处长史蒂夫·希尔。
  掠食者接到命令,在哈伊马角郊外的沙漠上空重新对那座别墅实施监控。这时候在伦敦是正午,在海湾是下午。这只“大鸟”看到清洁工进去了。这时,有一拨人突然袭击了这栋别墅。
  他们是阿联酋特种部队的一个追捕队,指挥官是前英国军官戴夫·德福雷斯特。要阻止他们肯定是来不及了,结果只能让德福雷斯特的朋友,秘情局驻迪拜情报站长立即赶了过去。随即他们放出风声,说这次袭击只是因为跟别墅主人有积怨的邻居举报。
  两个清洁工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来自一个家政服务机构,工钱预付了,钥匙也事先交给他们了。他们还没打扫完,地上有一堆黑色的毛发,显然有头发有胡子,能从质地上看出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里曾经住过人。
  据邻居说,来过一辆门窗遮掩得严严实实的面包车,但谁也没记住车牌号码。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这辆车,已遭遗弃,据查是被偷的,但为时已晚,没什么用了。
  那位裁缝和理发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