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禁忌师-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里面到处都是喧闹的声音,我全当听不见,那都跟我没关系,我并不属于这里,我默默地告诉自己。
    我的宿舍在三零三,上了楼梯右手第二间就是。打开房门后,宿舍里已经有一个比我先到的了。他长得斯斯文文,个子不高,挺瘦的,戴个黑边眼镜,头发有点稀少,大概是天热,头发混合着汗水贴在脑门上,看着跟营养不良似的,正在那里收拾东西。
    见我拎着大箱子进来,他忙上前帮我接过去,我笑着打了招呼,和他一起把东西都搬了进去,找了个没人的下铺把铺盖往上面一丢,这才坐了下来,长长的吐出口气。
    接下来,我们俩互相认识了下,这哥们看着挺文静的,居然就叫文静,姓胡,胡文静,听口音像是山东的,但这体格和脾气可不像,我有些想笑,都说山东大汉山东大汉的,这回我倒认识了个山东小汉。
    他跟我说,他也只比我早来了一会,还有个人,是两天前就到了的,挺爽快的,闲不住,刚才还在屋里,这会儿,应该是出去乱窜了。
    我简单把床铺和行李整理了一下,东西都放进柜子里,然后正要出去打水回来洗一下的时候,宿舍门忽然被推开了,一个留着板寸,体格挺壮,脸上还有几个青春痘,看起来有点愣头愣脑的家伙闯了进来,胡文静说:“阿龙,这咱们新室友,刚到,叫韩青天。”
    这个叫阿龙的呲牙就乐了,摸着脑袋说:“哎呀,咱们寝来了个青天大老爷啊。”
    这哥们满口东北口音,我不由倍感亲切,因为我的家乡,正是长白山一脉,我也是个正经的东北人。
    而且我这外号,高中的时候就有人叫,想不到刚来到大学第一天,居然也有人这么叫。
    “叫我小天就行了,你来的早,以后多多关照啊。”我笑着对他伸出了手,他哈哈一笑,顺手在我的手上拍了一巴掌,大大咧咧地说:“行啊,甭客气,我叫王志强,不过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我现在给自己改名叫王金龙了,你就叫我阿龙吧,我听你也是东北老乡,没说的,这就是缘分啊,待会中午饭我请了,然后下午带你们四处转转,熟悉下环境,我跟你们说,别看咱这学校挺偏的,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想干啥都有。”
    他说起话来就喋喋不休,不但嘴贫,还像个话唠,我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点着头,他说着说着估计是兴奋了,又神秘地压低声音说:“而且我还告诉你们,咱们寝室这个方向是最好的,看见没,对面就是女生楼,这大夏天的,养眼啊……你们在看看咱们对门,他们就惨了,窗户外头就是玉米地,夏天的时候还能看见点绿,等过了秋,那就是一片荒地,啥也看不着,啧啧,我都替他们堵得慌啊……”
    他说到这总算才是住了嘴,我心想也不能冷场,于是也没话找话的说:“你说,咱们学校咋建在这么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来?这要是有点啥急事去市里,连个车也没有啊。”
    他一拍大腿,愤愤道:“谁说不是啊,本来我是打算换个学校的,说实话我们家也不差钱儿,可是我那个老妈非说这里好,跟监狱似的,能收收我的性子,然后把我丢下就回家了。把我气坏了,要不是看着咱学校的妹子质量还算凑合,跟你们说,我早都跑了,学费我都不要了……嘿,我还告诉你们,昨天中午我还无意中发现的一件好事,就在后面的玉米地里……”
    这家伙就跟讲故事似的,说的眉飞色舞,胡文静也听出意思来了,忙凑过来问:“快说说,你昨天中午发现什么好事了?”
    阿龙不坏好意地嘿嘿笑了,却板起脸,摆摆手说:“算了算了,这事儿不好说,儿童不宜啊,传出去也不好,改天,改天再说……”
    我不由疑惑了,到底有什么事,让这小子居然露出了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儿童不宜的,还是玉米地里,难道是……那个事?
    
    ☆、第二十一章 禁忌的法则
    
    不管怎么样,我的大学生活,就算稀里糊涂的开始了。
    阿龙那个玉米地里的故事,始终也没告诉我们,而小胡子…………也就是胡文静,看着挺老实的,骨子里却是个闷骚男,一直缠着阿龙讲,还被阿龙讹了他好几顿饭,但是,那个事,阿龙却还是一直没讲。
    又过了几天,报到的新生陆续到来,刚开头的新鲜感也退去了,本就不大的校园也被我们走遍了,于是,便准备开学了。
    不过还有个蹊跷事,那就是我们这宿舍,始终没有再来新室友,一直都是我们三个。
    这让我们都很是奇怪,不过也暗呼侥幸,人越少住的越舒坦,想必是招生量不够,连宿舍都住不满人吧。
    200多分的学校果然够坑爹,连军训都省了,直接开始上课。
    我选的专业是书法篆刻,到了课堂才知道,原来这个专业果然够冷门,连我在内一共才十八人,而且清一色是男的,就连老师都是秃了顶的老头子,姓张,成天卡着个老花镜,摇头晃脑的给我们讲大篆和小篆的由来,魏碑和隶书的区别。
    尼玛的,难怪说这专业出去应聘没人要,人家公司老板要是一问特长,张嘴就是茴香豆的几种写法,当场就得被人轰出来啊。
    我们这苦逼的十八个人,后来被戏称为少林十八铜人,威震校园,声名远扬。
    记得当时还有人想要吵着换专业,但是开课的第一天,这位张老师说了一番话,让我们这十八颗忐忑的心都踏实了。
    他说:“我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剪不断的情缘,我很喜欢国学,也希望向更多的人传播国学。中国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即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是国粹、是瑰宝,是应该向世界展示和宣扬的。曾经有人说,所谓的国粹只不过是过时的、倒退的文化,名为国粹,实际是国渣,他们看不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处处都去效仿西方。我想说,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的国家,是没有底蕴和文明的国家,一个不承认民族历史文化的人,那就是忘记了祖宗的人。”
    “可惜的是,许多人提到历史文化,往往就会盯着里面那些腐朽不堪的东西,动不动就打上封建遗毒的标签,却忘记了其中的精华。例如,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思想家就曾经提出过一句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句话的出处,是老子《道德经》的第五十一章,意思是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却不自恃有功而以此索求;促进万物成长却不主宰其命运。这就是我们古时的哲人所提出的伟大理论‘道’‘德’。”
    “如果把这句话用在现在的教育上面,就可以这样理解:生养孩子但不把他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抚育孩子却不自恃有功以此索求;促进孩子的成长却不主宰其命运,不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意愿,不干涉孩子的自由。这样一来,还有人觉得这种思想是糟粕、渣滓么?同学们,不要以为这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西方才有,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这种思想了。所以我说,对于国粹的态度,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国粹中的精华,一定要发扬下去,那是值得我们骄傲一辈子的,并且,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承继下去,不要担心以后就业的问题,记住,历史文明永远都不会衰落,你们选择了这个专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我为你们而骄傲!”
    不得不说,这位看起来古板的张老师,这番话的确说得我们激情滂湃,从此再也没有人想要换专业了,而且他的专业课,从来没有一个人缺席。
    这自然也包括我在内,虽然我不是奔着学习来的,但冲着这位老师的精神,我也必须得去,毕竟这专业课每天就一节,也耽误不了多久,至于其他的课程,我统统让它们见鬼去了,因为我要抓紧时间,忙我的事了。
    禁忌笔记,我终于可以安心下来认真的翻看,而且宿舍楼里除了偶尔几个逃课请假的,一个人都没有,再也不会有人打扰我了。
    我一直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这个禁忌笔记就好像是一本武林秘籍,当我翻开的时候,里面会有一排牛逼闪闪的古体大字:禁忌之法第一层总纲。然后里面就是各种图文并茂的解说和演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各种鬼怪一目了然,就像……少林易筋经似的。
    不过此时当我真正打开禁忌笔记的时候,却发现,这原来真的是本笔记。
    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赫然画着三个大字,正是“镇、驱、破”三字,下面小字写着:禁忌之法第一层三字总纲,一应变化,皆从此三字中变化而来,后人谨记。
    啊,原来如此,这三个字原来只是总纲,难怪爷爷每次写的字似乎都不同,但教我的却只有这三个字,看来,其它的变化要自己去摸索了。
    我不由心中窃喜,幸好我学了两年古文字,又报考了书法篆刻,这回可真是瞎猫碰着死耗子,逮住了!
    再翻开笔记第二页,上面用小楷记录着:明嘉靖二十五年,江浙有水怪作乱,伤人甚多,渔民因有禁忌,惧水怪报复,不敢救。韩氏先祖亲往,三日,击杀水怪于岸。诫民众曰:水怪者,水鬼怨气所化也。若见死不救,则水鬼愈多,救之,则永除水患。因惧恶而置天道于不顾,为义者所不取也。救人便是救己,切记。世间禁忌众多,然有所为,有所不为,善恶在乎一心。
    这段话完全是半文言文了,但却是现代书写的习惯,横排从左至右的方式,显然,这是韩氏后人从原文笔记上摘抄下来的,为了怕后人看不懂,下面甚至还有小字注解。
    明嘉靖二十五年,江浙一带有水怪作乱,伤了很多人,渔民因惧怕水鬼报复,看到有人落水也不敢相救。因当地渔民有个禁忌,不得救落水的活人,因为那是水鬼在抓替身,而渔民每日与水打交道,若从水鬼手中救人,水鬼就会找救人者顶替,或者令救人者打不到鱼。
    后来,韩氏先祖亲自赶去,独自驾舟出海,历时三日,引水怪至岸边,将其击杀,水怪显形,才知是水中溺死之人亡魂作祟。于是先祖告诫众人:水怪,乃是水鬼的怨气所化。你们常年江中往来,只为了一个你们渔民的禁忌,就见死不救,那样的话,水鬼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摒弃这个恶习,才能永远除掉水患。如果没有了水鬼,这禁忌自然就破了。不能惧怕恶势力而不顾道德良知,记住,救人便是救自己。世间禁忌虽然众多,但其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这一段话讲解得很详细,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地方闹水鬼,韩氏先祖去除了水鬼的故事。但是我却觉得,摘抄笔记的人,偏偏要把这个故事放在第一个,必定是有深意的。
    禁忌,本就是不能触碰的忌讳,禁忌师的职责是要帮助人们回避禁忌,远离危难,可是,当这个禁忌本来就是一个不合理的悖论,那还要遵守这个禁忌吗?
    这故事中所说的,显然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告诫韩氏的后人,不要认死理,认为禁忌不可触碰,就一味的回避和躲闪,有些禁忌,是要积极的去破除的,就像故事中的水鬼,渔民按照禁忌都不去救落水之人,那就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和恶性循环,水鬼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控制,被水鬼所害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说不定今天你没有救的人,明天就会化成水鬼拖你下水。
    所以,遇到禁忌,不应单纯的从表面上趋避和破解,而是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造成这种禁忌的根源,才是破除禁忌的最高深的法则。
    禁忌,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全看施法之人心念如何。
    果然,这故事果然是有深意的,我想通了这一点,不由大为赞佩,同时不由想起了前些天看过的一个新闻,说的是长江岸边有人溺水,渔民坐视不理,声称只捞死人,不救活人,无论众人如何哀求就是不理,最终导致三人溺亡的后果,这时他们才挟尸要价,跟遇难者家属狮子大开口。
    这新闻很多人都知道,一时间也曾引起过许多社会关注和讨论,对那几个不良渔民强烈谴责。此时看了禁忌笔记中所记载,我才想起来,想必他们的这个传统就是从很久前传下来的吧,真是可惜,韩家先祖一番苦心,还是抵不过人们的私念,毕竟,谁也不愿被水鬼报复。
    其实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见死不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早晚报应临头的下场。
    “世间禁忌虽多,但其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这句话,从这天起,我便深深的记在了心里。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又翻开禁忌笔记的第二页,发现这次就都是白话文的故事了,但讲述的也比前面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