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骑-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承恩,你说什么?”崇祯皇帝还没有反应过来。

    “李信命麾下军师宋献策、大将高猛护送元朝传国玉玺入京,宣府陈新甲询问此人该如何是好?”王承恩再次说了一遍。脸上却是堆满着笑容。、

    “啊!”

    “啊!”

    前面一声“啊”是那些大臣们的,各个都用惊讶的眼神望着王承恩,后面的一声“啊”却是崇祯发出来的,他一下子猛的站起来,也不顾礼仪,伸手就将捷报抓了过来。

    “臣李信叩拜天子驾前,赖皇上天恩,圣明烛照,臣李信领三军于崇祯五年十一月初六,冒雪出击另臣得元朝传国玉玺一枚,不敢擅专,特命人呈送天子驾前,臣遥祝圣躬康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皇帝一下子打开捷报,一个字接着一个字的念了起来,还念了三遍之多,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多。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温体仁等人早就从惊讶中反应过来,纷纷上前,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就是周延儒也是一脸的尴尬,脸上勉强露出一丝欢喜来。

    “忠臣如李信,忠臣如李信啊!”崇祯皇帝心中的阴云瞬间闪过,眼前一片明亮。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形容现在的心情,刚才还是气恼李信的背叛,但是没想到转眼之间,才发现李信居然是如此的忠诚。仔细想想,若是自己处在李信这个位置,手握雄兵,刚刚击败强敌,即将统一草原,而朝廷力不从心,鞭长莫及,自己又得玉玺这样的宝物,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崇祯自问了一下,发现自己还是忍受不了这个诱惑的,最起码也会将捷报送上去,自己将玉玺留下。三国时期的孙坚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一想到这里,更加的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李信的忠诚和难得了。

    “都起来吧!”崇祯皇帝扫了周延儒的时候,眉头皱了皱,但是也没有说什么,现在他的心情很很好,也不在乎周延儒的无能了,但是这根刺就是扎在崇祯皇帝的心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酵出来。

    “老臣老眼昏花,看不清征北侯的忠贞之心,老臣有罪。请皇上责罚。”周延儒也十分的光棍,一起来,就朝崇祯请罪,一边的温体仁心中却是大骂对方狡猾。若是周延儒不如此做作一番,弄不好崇祯事后反应过来,就会找他算账,现在他这么一番做作,崇祯皇帝反而还不好意思弄他了。更何况,现在崇祯皇帝心情很好,就算有天大的罪过,也会赦免的。

    果然崇祯皇帝和颜悦色说道:“阁老也是一片为国之心,与征北侯相同。只是征北侯距离此地路途遥远,消息难免失真,阁老也是为了朝廷。朕就不怪罪了。”

    “谢皇上。”周延儒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又说道:“如此大事,征北侯击败林丹汗,又夺回玉玺,若是让征北侯亲自来献捷,献上玉玺,而皇帝陛下亲迎大军十里,此事传扬出去,也算是史书上的一段佳话了。”

    “这个老东西,还是像杀了征北侯了。”温体仁扫了崇祯皇帝一眼,见崇祯皇帝脸上有喜色,似有意动,当下赶紧说道:“阁老真是说笑了,征北侯虽然击败了林丹汗,但是草原上还是有残余势力,若是离了征北侯,何人能主持草原上的局面。看看,征北侯离家一年不到,他手下的那些人,差点连他的老巢都丢了。若是征北侯来到了京师,东虏勾结那些残余势力,再次进犯,又当如何是好?”

    “恩,温先生所言甚是。”崇祯皇帝转念一想,也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征北侯劳苦功高,先是击败东虏,后是剿灭孔有德,这次又是击败林丹汗,为朝廷拓地数千里,这样的功勋可以说自从成祖以来,就未曾有也,更是献上传国玉玺,朕前些日子读太祖皇帝起居注中有记载,当年太祖皇帝登基的时候,感叹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传国玉玺,现在这传国玉玺经过征北侯,又落入我大明手中,众卿,你们说,这次该如何赏赐征北侯。”崇祯皇帝很高兴,当年朱元璋没有做到的事情自己做到了,想到了后来,成祖皇帝朱棣屡次北征草原,除掉剿灭元朝余孽之外,也是有着夺回这枚传国玉玺的心思,可惜的是,到死都没有见到传国玉玺,可是这样的梦想即将在自己手中得到实现,崇祯皇帝如何不高兴,他终日以太祖、成祖为榜样,忽然发现,自己有一样居然超过了两位,心里就个更加的激动了。

    “身为臣子,为君王效命,理所应当。”周延儒心中极为憋屈,明明知道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心中很高兴,但还是忍不住说道:“皇上,李信才多大,二十刚出头,已经是征北侯了,这样的爵位古往今来,都未曾找到。臣以为一个征北侯足以让他自傲了,皇上何不赏赐点金银,褒奖三军将士?或者荫其子,册封其家眷以诰命也行。”周延儒实在是不想提升李信的爵位和官位了。那就好像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周阁老真不愧是阁老,坐镇中枢,辅佐君王,优哉游哉。”温体仁拱手说道:“征北侯为我大明拓地千里,功劳卓著,仅仅赏点银子就算了,想那征北侯现在在草原上呼风唤雨,麾下百万众,不知道阁老以为赏赐多少银子合适呢?”

    “这些都是李信应该做的,所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难道李信还会嫌弃银子少吗?”周延儒不屑的说道。

    “李信忠君爱国,自然是不会嫌弃银子多寡的问题,但是朝廷却需要用李信来收买天下人的民心。”温体仁义正词严,大声说道:“说白了,就是用一个李信来收买天下所有的武将,告诉他们,只要为朝廷效命,皇上自然会加官赏爵。而不是让天下人都看到了征北侯奋勇作战,为我大明立下了悍马功勋,仅仅只是赏赐点银两,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皇上。”

    “不错,温先生所言甚是,朕就要让天下人知道,只要有功于朝廷,朕不吝赏赐。”崇祯皇帝也被温体仁的一番话所感动,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传朕旨意,册封李信为辽国公。世袭罔替,将李信的事迹传扬天下,让天下人看看朕对李信之心。”

第337章 风波

    “辽国公?”众人这下不淡定了,封李信一个征北侯已经是破格提拔了,现在又封了一个辽国公,这是何等的待遇,那是不是要等到李信灭了建奴的时候,再封他一个王爷了。李信才多大年纪,二十出头,就有如此高位,以后还了得,天下之大,何人能制衡此人呢?

    只是众人心中虽然很是不满,但是却没有说出来,这崇祯一朝和前朝孝宗皇帝时期是不一样的,孝宗皇帝在世的时候,朝中大臣可以当着皇帝面发火,可是在崇祯一朝呢?崇祯皇帝立志中兴,表面上也能接受群臣的劝告,但是却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自古以来,皇帝和臣子就是一个奇怪的群体,每次皇权强大的时候,臣子们唯唯诺诺,不敢反抗,但是当皇帝脾气很好的时候,这次臣子们就开始冒头了,大张臣权。以反对皇帝为荣,可是在崇祯一朝,却是不可能的,没看见崇祯皇帝换内阁比换衣服还简单呢!周延儒等人心中虽然不满,但是也不好明面上反对,只是用一丝冷笑望着温体仁。

    温体仁见状心中也是无奈,这赏赐啥都行,可是一下子就赏了一个国公,温体仁自己也不淡定了,当下拱手说道:“皇上,征北侯年轻英武,擅长军事,日后帮助陛下平定叛乱,开疆扩土,这种事情常有发生,依照征北侯的能耐,想来是极为轻松的,皇上,那个时候,又如何封赏呢?臣以为,皇上对征北侯的爱护之心,天下皆知,可是征北侯年纪轻轻就为国公,这让他日后如此自处,朝廷日后又如何面对屡立战功的征北侯呢?”

    “皇上,臣以为温阁老所言甚是。”周延儒也罕见的说道,两位生死对头,终于在一件事情上有了相同的意见。

    “立下战功,如何不赏?众卿谁能为朕开疆扩土数千里,谁能维护边疆安定,谁能为朕寻回传国玉玺的,朕也封他为国公。”崇祯皇帝到底是刚毅之主,自己定下的东西容不得改变。哪怕他知道对方所说有道理一样。

    当然,这种情况若是碰到孝宗时期的李东阳等人,恐怕也不在乎得罪皇上,在那个时候,内阁才是老大,文官掌控天下,怎么会有武将立功受封国公的存在,立马想尽一切办法,哪怕当庭辞职也是有可能的。可惜的是,这个时候,不是弘治朝廷,崇祯不是孝宗,而周延儒、温体仁等人也不是李东阳可比的。这两个人是一个久经官宦场的人物,对官位看的比什么都重,自然不会冒着危险得罪崇祯皇帝。不就是一个国公之位吗?给你就是了,反正你只是会在边疆呆着,也不会来到朝廷上耀武扬威的。心中虽然有点嫉妒,但是总比得罪崇祯而丢了官位要强得多吧!两人相互望了一眼,再次退了回来,表示屈服了。

    “既然两位都表示同意,那就内阁下文书吧!昭告天下,朕也要祭太庙。传国玉玺终于回到我大明的怀抱了。”崇祯皇帝很高兴,自己总算是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就是太祖、成祖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周延儒等人心中虽然很是吃味,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大声恭喜着崇祯皇帝,这崇祯皇帝是高兴了,因为他完成了祖先的愿望,可是群臣却是不一样,好像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倒是一个武将们得到了天大的好处,大明朝,新出炉的国公又出现了。大明朝多少年就没有国公这个称呼的出现了。

    在明朝侯爵得起来很方便,比如皇后的父亲兄长什么都有可能被封侯,但是这样的侯可不是真正的功勋世家,而功勋世家是可以世袭的,已经被册封国公系列的,比如太祖、成祖时期一批人,他们大多被曾册封为国公,那个时候的国公含金量才是最大的,被称为功勋一族,这些人也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利益与朝廷休戚相关的,这些人也是对朝廷很忠诚的,可是李信会对朝廷忠诚吗?最起码周延儒是不会这么认为的。

    “呵呵,恭喜温阁老啊,有了温阁老的举荐,我大明朝又多了一位国公了。”周延儒皮笑肉不笑的望着温体仁。心中极为舒爽,这个李信狼子野心,日后肯定不会忠诚于朝廷的,一旦造反,这个温体仁就是首当其冲的倒霉。

    温体仁一脸的恼怒,他也发现自己办了一件措施,不错,他是要力挺李信,打出一块招牌,但是只是想接着李信之手打击自己的对手而已,也是想着让李信感念他的情,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现在好了,李信居然成为国公了,就是温体仁见了他,也得小心翼翼,偏偏在外人眼中,李信能成为国公,就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这万一李信哪一天真的兴兵谋反了,那他温体仁成了第一个倒霉鬼了。

    不过,他也不会在周延儒面前软弱的,当下笑道:“只是不知道周阁老以后又当如何自处呢?辽国公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啊。看看东虏,你不让他走路,他就干脆抄你的老巢,甚至连自己的女人、老子都没有保住。与这样的人为敌,还是小心点好。”

    “你。”周延儒面色一变,就好像是死了老子一样的难看。和李信的敌对,是他周延儒此生办的最大的错事,只是谁也不知道,李信这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东西,居然蹦跶的如此厉害,手握重兵,成为国公的存在。早知道如此,就应该早点下手,将李信给诛杀,否则的话,哪里会有今天这样的祸事。

    “哼,李信此人包藏祸心,老夫看他以后必反,到时候,你温大人又如何自处呢?恐怕会比老夫的下场更加难看吧!”周延儒反驳道。他现在就是算准着李信会起兵造反。

    “辽国公连玉玺都呈献陛下了,阁老认为他会谋反吗?”温体仁好像是想到了什么,摇摇头说道:“就算是,也不会是现在。周阁老,告辞了。”温体仁哈哈一笑,他从今天崇祯皇帝的神情之中,感觉到将周延儒赶出朝廷的机会已经到来,剩下的就只剩下手段和时间问题了。像这些大臣们,被赶出朝廷,不在乎手段,不在乎名声,关键是要靠圣眷,圣眷在手,就算敌人再怎么强大也不行。周延儒现在就是失去了圣眷,温体仁决定出手了。

    望着温体仁的轿子缓缓离去,周延儒也隐隐感觉到不妙。他心中一阵烦闷。今天这一切都是李信带来的,若非李信,他又岂会在皇上面前失分。

    “此人若不是蠢材,那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连玉玺都不被放在眼中。”周延儒忽然想到了得到传国玉玺的李信,心中忽然有些感叹道。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和他有着同样心思的还有在盛京的皇太极等人。当皇太极接到多尔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