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骑-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的李信恐怕也不见得有这样潇洒的事情发生了。

    “主公所言甚是。”石元直也很欣慰,李信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炎黄部落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当下说道:“主公,当年大地洪水泛滥,大禹父子二人治水,一堵一疏,最后只有儿子成了。这建奴就是洪水猛兽,对付这样的洪水猛兽,不能与之硬拼,否则的话,最后就算是赢了,也只会是死伤惨重。建奴一面靠近朝鲜,一面是漠北苦寒之地,一面是主公的领土,最后一面是朝廷的领土,朝鲜已经无油水可剥,漠北苦寒,人类难以居住,主公这里却是精兵强将,攻之损失惨重,不可取也,唯独中原,如画江山,人口众多,财富众多,正好取之。进攻中原,若是进攻锦州,锦州坚固,攻之损失惨重,很难攻克,可是还有一条线路,就是从喜峰口入关,这长城虽好,可是处处都是漏洞,历代朝廷为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都会修建长城,却不知道将修建长城的钱粮用来训练军队,也不知道会训练出多少的精兵猛将。在这些地方,并不是所有的长城都是很坚固,这些缺口,就是进攻的最佳所在。而且,在中原人心中,长城是永远没有漏洞的,所以在长城的各个关隘处,士兵防守的并不严密。尤其是喜峰口一带,这里有一个天生的漏洞,想皇太极窥视中原多年,不会不知道这一点的。我们让开这条道路,就是为了让皇太极率军进入中原,一旦让他进入中原,我们就立刻封锁住喜峰口,让他们插翅难逃。”

    “只是这样一来,中原恐怕又会生灵涂炭了。”李信还是有些迟疑,若是能战胜建奴自然是好的,可是若是用这种办法来战胜建奴,李信心中还是有点不愿意。只听他说道:“本侯记得崇祯二年,皇太极就是从喜峰口入关的,这次难道他还会从喜峰口入关不成?”

    “舍去喜峰口,再也没有其他的地方,或者他们是从海路进攻山东不成?”石元直摇摇头说道:“喜峰口,嘿嘿,不是属下看不起朝廷的士兵,不相信,主公可以派人前往喜峰口一探,想必这个时候,喜峰口的防御还是很弱小。大军攻之很容易。”

    “这个,恐怕不大可能吧!”李信不相信朝廷的军队是个傻子,居然还不将喜峰口这个地方当做要塞,加以坚固的。不过,他看着石元直很有把握的样子,心中还真是下不定主意。

    “主公可以上书朝廷,对长城各处隘口的守将们小心叮嘱一番。”石元直眨了眨眼睛对李信说道。

    “这?”别人听不懂石元直的话,李信却能听的懂,可以想象的出来,就算是得到李信的提醒,按照明朝军队将领的性格,恐怕也不会听自己的,想李信不过二十多岁,就已经是侯爷了,而且掌控千里江山,军中将领虽然也崇拜强者,可是嫉妒是难免的看了,李信去提醒九边,这些人又岂会听话呢?石元直显然知道这个道理,还是让李信这么,就是为了将建奴引入喜峰口内,让他肆意糟蹋中原,而李信突然出兵占据喜峰口,将建奴关在中原。计策倒是一个好计策,只是中原的军队,真得能帮助李信挡住将建奴挡在里面吗?李信还真是没有把握呢!

    “主公,崇祯二年建奴从喜峰口入关,攻占遵化等重地,威胁京师,想必这个时候,朝廷对遵化必定是加强了防守,遵化乃是重镇,必定已经派遣大将镇守,只要我们迅速堵住喜峰口的缺口,就能将建奴堵在中原。”石元直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算计,只听恶狠狠的说道:“主公,这次只要操作得当,我们最起码能灭建奴十万大军,让建奴实力大损。”

    李信听了之后,怦然心动,让出这么大的漏洞,建奴出兵的可能性很大,只要快速的将军队堵在喜峰口,建奴也是插翅难逃。

    “既然如此,就上书朝廷,让朝廷做一些准备,加强九边防御,尤其是喜峰口一带。”李信想了想说道:“听说林丹汗当初与藏传佛教的人有点联系,现在的青海还那些可汗的手中,我准备亲征青海,不知道元直以为如何?”

    “主公英明。”石元直想也不想就说道。

    在明崇祯六年八月三十日这一天,李信领军八万人,让蒋毅坐镇云中,杨雄为东面行营主管,监视建奴,何可纲为北面行军主管,监视科尔沁,自己统帅三军,朝青海杀了过去,一时间天下震动。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李信悄悄的将东面的牧民尽数转移出来,而在朝廷,崇祯皇帝接到李信转移牧民的报道之后,并没有做大的理会。但是对于李信建议加强遵化守备的时候,崇祯皇帝想了想,还是命密云总督吴阿衡前往遵化加强守备,命兵部尚书张凤翼加强了九边防御。

    至于李信率军进攻青海一带的蒙古军队,崇祯皇帝也仅仅是嘉奖了一番,命洪承畴、曹文诏等人加强戒备而已。

    对于明朝朝廷来说,只要李信不进入中原,任由他在哪里祸害就是了,他想杀哪里就杀哪里,自从李信建军到现在,朝廷没有支付一点军费,李信桀骜不驯,朝廷也指挥不了此人,幸好李信比较识相,从来不进攻中原,不骚扰九边等边关,使的朝廷对漠北的防御轻松了不少,崇祯皇帝还准备削弱九边防御,让洪承畴、曹文诏等猛将进入中原,剿灭匪患呢!只是遭到阁老们的反对,才收回了命令。

    不过,相对于明朝内部的反应,在建奴这边却是起了轩然大波,与崇祯不一样的是,建奴很重视李信的一举一动,在他看来,李信的一举一动,都是有计划的。当李信率领大军进攻青海的时候,皇太极在凤凰楼召集众文武大臣,商议此事。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李信到底是干什么去了。

    “李信这个家伙就是不得消停。”代善深深的叹了口气,自从有了李信的存在之后,建奴屡次受其影响,名声差了许多,这样的人,为何出现这里,他的兵马这次又有动静,虽然不是指向建奴的,可是也让人胆战心不是。

    “他这次是进攻青海,看样子是想攻占青海一带了?”皇太极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李信是他的老对手,他的一举一动,皇太极都要小心翼翼的应对,谁知道那只狐狸会有其他的什么诡计。所以崇祯皇帝用不确定的眼神望着范文程和宁完我两个智者。在建奴军中,也唯有这两个人有点智慧了。

    “微臣以为李信是看在我们这边占不到便宜,重心转移了。”范文程想了想,终于开口说话了,说实在的,他也不知道李信是不是真的西进了,实在是因为李信这个人太奸诈的缘故。

    “微臣以为李信必定是西征了。”相比较范文程,宁完我却是回答的铿锵有力,语气显的极为肯定,众人纷纷望了过去,就是皇太极也用惊讶的眼神望着他。

    “不知道皇上可曾注意过,李信从七月份就开始将东边的牧民尽数西迁。”宁完我忽然指出一个情报来,只听他很得意的说道:“李信这是要避免与我们发生战争,所以才如此。”

    众人听了之后,双眼一亮,就是皇太极也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李信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他的实力看上去很强大,但是实际上,在我与中原之间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与我们相争斗,最起码也是一个失败的局面,所以先撤出东边的牧民,收缩兵力,暂时不与我们相抗争,一心想着征战西面,夺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这样一来,就有足够的纵深和资源与我们相抗衡,此人难得,善于隐忍。恐怕就是崇祯也小瞧此人了。”

    “皇上,既然如此,我们就趁着他西进的时候,进攻李信,弄不好还能攻占李信的老巢呢?”多铎大声的说道。他在李信手下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能找到一个报复李信的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

    “不行。皇上的军队暂时不能进攻李信。”范文程大声反对道:“皇上,李信虽然率军西征,但是他仍然留下了足够的力量防范我们,蒋毅、杨雄、何可纲都是名将之选,乃是李信的左膀右臂,这次西征都留了下来,这分明是要防备我们的。”

第356章 相互算计

    “李信好不容易离开了老巢,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不成?”多尔衮淡淡的说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尔衮也经历了数次战火,征讨朝鲜、入侵明朝,这次更是将科尔沁部族彻底的收入大金的手中,声望日益增高,连带着本人也变的沉稳了不少,深得皇太极的信任。

    “不,如此好的机会就这样放弃了,那就是上天也看不过去。”范文程大声说道:“我们要进攻,而且要大胆的进攻,只是我们进攻的对象不是李信,也不是朝鲜,而是明朝。大军趁机进入中原,从中原掠夺人口、钱粮。来壮大我们大金国。”

    皇太极等人听说之后,双眼一亮,不得不说,建奴的本质就是如此,虽然皇太极建立了大金国,从奴隶制转向了封建制,可是骨子里的掠夺的本性还没有改变,无论是皇太极也好,还是其他的大臣也好。因为掠夺是成功的最快的办法。中原如画江山,繁荣富饶,人口众多,随便掠夺一番,也比后金厉害,皇太极也很聪明,自然知道如何消耗明朝的实力。

    “所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只要我们不断的入侵中原,骚扰中原,总有一天,我就能将中原拖垮,彻底的攻入中原。”皇太极捏紧了拳头。

    “计策虽然很好,机会也很难得,只是从何处入口呢?”豪格皱了皱眉头说道。他不是反对范文程的观点,因为只要是人都知道这样的机会难得。自己最大的敌人不在家中,不是最好的机会又是什么呢?只是想进攻明朝,也不是那么好进攻,锦州是一个硕大的拳头,进攻锦州,恐怕很难攻下来,弄不好,还将自己耗在那里,得不偿失,但是进攻其他的地方,那就很困难了,长城极为坚固,作为一个闻名的防御城墙,想攻下来,也是很难的,除非能找到防御的漏洞所在。

    “皇上可记得崇祯二年之事?”范文程得意的说道。

    “这个我自然是记得的。”皇太极点了点头,崇祯二年,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从喜峰口入关,一举攻入中原,虽然最后为袁崇焕所击退,但是同样皇太极借着袁崇焕救援不利的事情,离间了袁崇焕和崇祯皇帝之间的关系,铲除了袁崇焕这个强敌。

    “范大人的意思是说让我们还是从喜峰口攻入中原?”宁完我摸着胡须说道:“这儿恐怕有些不好吧!明朝皇帝可不是傻子,第一次我们从那边攻入中原,这次难道还不会在那里加强防御吗?”

    “防御自然是可能加强的,只是明朝的军备已经松弛,就算是皇帝下了圣旨,这些地方的官员们也不会认真实行的。所以微臣敢断定,喜峰口一带还是有漏洞存在的。”范文程很确定的说道。

    “若是如此,那就是天佑我大金了。”皇太极点了点头,说道:“快,快派人去查看一番,若是真的如此,我们就亲率大军进攻中原。”

    多尔衮听了之后,眉头皱了皱,忽然说道:“皇上亲率大军固然能振奋士气,但是臣弟以为,这样的小事情,交给下面人做就可以了,况且李信诡诈,虽然撤出了草原部分防御,但是也不能保证,这是对方的一个诡计。皇上还是小心为妙。”

    皇太极听了之后面色一变,心中也蒙上了一层,这些年在李信手下吃亏倒是吃了不少,正是如同多尔衮所说的那样,这万一要是李信故意留下的漏洞,引诱自己等人上当的呢?

    “皇上若是怀疑,可以前往中原查探,一方面看看明朝中原的布置,而另一方面,也可以派人冒险进入李信的地盘,查探一下李信的行踪,若李信还是在归化城,那就说明这里面肯定是有阴谋的,我军不能轻动,若是李信已经率领大军离去,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范文程想了想赶紧说道。战争之事,谁能说的准,这里面的道理很多,尤其是李信这样的人更是如此了。谁知道李信有没有在里面设置什么勾当。

    “眼下也只能是如此了。”皇太极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来,曾几何时,他率领的大军攻占了无数城池,天下之大,无人是他的对手,崇祯二年,他第一次进攻中原,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八旗诸将皆要攻北京城,太宗笑着说:“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虽然在言语中,他承认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夺取天下,但是同样的,他指崇祯为“城中痴儿”,由此可见他的雄心万丈,视天下英雄无物,可是如今倒好,李信横空出世,攻略草原,自己也是数次败于他手,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