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博野民军有三个团,一团团长由副司令张子元兼任,驻扎在城东;二团张文祥任团长,驻扎在大程委镇;三团李侠飞任团长,驻扎在北杨村“四存中学”。
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之前已经介绍过了,是地下党,自然是支持郑卫国这边的。那位张子元副司令曾是吉鸿昌的部下,政治态度可想而知。而二团团长张文祥和三团团长李侠飞都是张荫梧的铁杆。
张、李二人见张存实是张荫梧派来的。丝毫没有戒心,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就来赴宴了,连警卫员都没带几个。酒席间有没有摔杯不知道,反正两人都被当场抓了起来。二团和三团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轻而易举地就被解除了武装。
随后,张存实又对部队进行清理,凡是被认为是张荫梧的人都被抓了起来。当然。看在同胞的份上并没有大开杀戒。愿意继续抗日的,可以留下来,而且职务待遇不变,只是需要换一支队伍。想去找张荫梧的。也不拦着,甚至还可以酌情发放路费。
整顿完成之后,张存实就以冀中民军司令的身份在博野公开宣布将接受第四十一集团军的统一指挥,从此脱离河北民军。郑卫国当然欣然表示接受,早已准备好的步兵35旅迅速进入博野县,对原博野民军进行打散整编。从此,博野民军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而35旅也凭空多了两千人马,实力大增。
张荫梧此时还在山西陵县猫着,闻讯之后差点儿没气死,当即命令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率领三个团兵进博野,企图夺回冀中民军的领导权。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民军副总指挥乔明礼,乔部当时就在冀中,已经发展到六个支队,共计七、八千人马。
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郑卫国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很震惊,对周参谋长说:“这个张荫梧是不是疯了?难道他以为手下那三瓜两枣打得过我们四十一集团军?”
根据情报显示,王长江带来的是河北民军第一、第六、第七,一共三个团的兵力。其中第一团、第七团是所谓的核心团,装备较好。但是再好也不可能跟正规军相比,就算是三个团加起来也未必打得过97军一个团。
乔明礼部人马虽多,但大部分都是溃兵、土匪、地主武装和反正的伪军,这些部队不加以改造,很难发挥出战斗力。事实上,乔明礼坐拥八千人马也只能打打游击,哪怕是碰到日军一个加强中队都束手无策。
周参谋长笑道:“怎么可能!张荫梧再狂妄也不至于如此。依我看,他多半是想借助舆论的力量迫使我们让出博野县,并不是真的要跟咱们交手。”
郑卫国眉头一皱,心想这倒是有点儿麻烦。毕竟河北民军也是军政部明令认可的抗日武装,自相残杀总是不好。
ps:首先向大家道歉,昨天的这个时候才更。其实昨天晚上我已经写好了,但是铁通网铁不通,试到凌晨两点还是无法登录,所以只好先睡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起眼的情报
“报告!”通讯参谋匆匆赶来,双手递上一份电报,焦虑道:“总司令,冀南方面传来情报,称河北民军王长江部已经正式从山西陵川出发。照目前速度来推断,不日即将抵达冀中。”
郑卫国面色一沉,接过电报匆匆看完,随手扔在桌上,愤恨地说:“张荫梧也太不识抬举了!给脸不要脸,我难道还会怕他不成?”
为了避免跟河北民军发生冲突,郑卫国特意致电张荫梧,提出和平解决此事。为了体现诚意,还表示可以给河北民军援助一笔军费和武器,以帮助他们在太行山区发展。没想到这个张荫梧根本不予理睬,还四处宣称要北上抗日,收复博野。
在王长江部开拔之前,张荫梧还在山西陵川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并亲自在会上讲话,鼓舞士气,宣称什么冀中是河北人的冀中,冀人治冀,还要严惩民军内部的“叛徒”。同时,张又向战区和军委会申诉第四十一集团军擅自攻击友军,破坏抗战,要求军委会予以严惩。
程政委拿起电报看了一会儿,皱眉道:“这个张荫梧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看这架势,真要跟咱们争博野?”
周参谋长笑道:“不可能!张荫梧这个人我了解,自以为是,又死要面子。他肯定是想借机多勒索我们一笔,顺便把面子捞足。”
郑卫国皱眉道:“我们提出的十万块大洋,外加一千条步枪的价码也不低了吧,都够他武装一个团的了。这都不能满足,他还想要什么?”看在抗日的份上,郑胡子做些让步没问题,可要是想把他当凯子宰可不行。
周参谋长摇头说:“总司令,依我看和平解决此事是不太可能了。既然他不愿意跟咱们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王长江这三个团也吞掉,看他还怎么跟咱们斗!”
“呃,这不好吧?”郑卫国显得有些犹豫。吞并博野民军和先遣队还好说,因为是张仲翰和张存实主动投靠过来的。人家想当正规军,想为抗日做出更大的贡献,有什么理由拒绝?可王长江部就不同了,没有正当的理由怎么能擅自攻击友军?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内各派系确实没少内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皖南事变。但那是在40年10月间,中日之间的战事已趋于平稳,内部矛盾重新激化的时候。总体上来看,一直到1939年底的“十二月事变”之前,国内各派系还是比较克制的,并没有大规模冲突。
兄弟阋于墙。外敌才会打上门来,郑卫国不希望由自己来开这个头。
程政委却赞同周参谋长的主张,他认为从收编博野民军那天起,第四十一集团军就注定跟河北民军不对盘了。既然做不成朋友,关键时候就不要手软,该出手时要出手。
郑卫国问道:“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按郑卫国的想法,最好是能够说服王长江。和平收编该部;如果他们不答应,可以劝其退出冀中,并适当予以支援;只有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才能动武。
周参谋长笑道:“不是有现成的例子吗?有张仲瀚、张存实两位司令做表率,我相信王长江会做正确选择的。”
郑卫国眼睛一亮,忙对程政委说:“这个王长江是我们的人吗?”周参谋长虽然是国军系统的,但跟郑卫国走得很近,所以大部分事情都没有瞒他。
程政委无奈地笑了笑,说:“哪有那么多地下党?”这倒是。要是一连派三个司令都是地下党,张荫梧也太扯淡了。三人相视一眼,都忍不笑了起来。
周参谋长笑了一会儿,说:“不一定要是地下党。王长江这个人我听说过,爱国热情和抗日积极性较高,在这个大方向与我们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和谈收编的基础。”
郑卫国和程政委一听。连连点头。
周参谋长有些得意,又继续讲道:“其次,河北民军不过是一支游杂武装,全靠张荫梧的个人威望来支撑着。内部结构并不稳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部队一捅就散。”
郑卫国赞许道:“不错,就跟冯玉祥的西北军一样。”
程政委哈哈一笑,说:“确实有相似之处。不过拿张荫梧跟冯玉祥比,真是抬举他了。”
周参谋长接着讲道:“还有第三点,我们是正规军,总司令还是战区的副总司令。有地盘、有番号,有后勤,这些都是张荫梧给不了的。”
郑卫国点点头说:“只要王长江愿意过来,我可以给他一个旅长当当!”
周参谋长说:“好,有总司令这句话,事情就好办了。”又建议道:“既然要收编,索性连乔明礼一起收编好了。”
郑卫国笑道:“行,也照此办理。乔明礼如果愿意来的话,可以让他在97军当个副师长。”现在第四十一集团军都是一军两师,一师两旅,一旅两团的建制。副师长和旅长就是高级军官了,待遇很高。
程政委想了一下,说:“要不把张仲瀚和张存实请来,听听他们的意见。”
郑卫国点头说:“嗯,好!事不宜迟,立即请他们过来。”二张自打河北民军组建之初就在其内部活动,了解甚多,必有帮助。
此时原博野民军已被收编。张仲瀚在35旅补充团任团长,张存实被调到冀中军区担任情报处处长,原情报处长刘自达改任敌工处处长。
敌工处的意思就是对敌工作处,专门策反、拉拢汉奸、伪军,以及摇摆不定分子。刘自达在平汉线任职多年,这个工作最适合他。而张存实历史上就是冀中的情报处长,郑卫国就让他“官复原职”了。
二张接到命令之后,迅速赶到了指挥部。他们开始以为是博野民军又出了什么问题,吓了一跳,得知计划后才松了一口气。
张存实忙问道:“总司令,如果乔明礼和王长江投靠过来,您打算委任一个什么的职务?”
郑卫国说:“乔明礼到97军任副师长,王长江任旅长。当然。如果不满意的话,条件可以谈。”他心里想得很清楚,与其在冀中打一场内战,不如化干戈为玉帛。不就是一顶官帽子吗,有能力你就上,不行的话再撤下来就是了。
张存实欢喜道:“这就好!总司令,职务其实不用这么高。我建议给乔明礼一个旅长。王长江一个副旅长就行了。”
他解释说乔明礼这个人有很强的独立性,自我意识强烈。像这样的人都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给一个副师长,还不如给一个旅长。而王长江恰好相反,他这个人没有什么权利欲望。只要给他一个抗日杀敌的机会就行了。
郑卫国听了有些感动,说:“好!这件事情就交由你去办,只要乔、王两位能够顺应形势,维护冀中安定团结的局面,我绝不会亏待他们。”
张存实忙站起身来,敬礼道:“请司令员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不愧是历史上的牛人。张存实接手之后很快跟乔明礼取得了联系。经过一番面谈,乔明礼终于答应率部加入第四十一集团军。他是河北民军内部唯一能跟张荫梧分庭抗礼的人(他跟张是保定军校同学,还有傅作义、楚溪春也是),此举在河北民军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荡。
张荫梧见势不妙,生怕王长江也步了后尘,慌忙电令王长江回援山西。岂料张存实下手更快,王长江还在途中就正式宣布加入第四十一集团军,就连奉命监督王长江的副司令吴嘉谟也跟着投了过来。
至此。河北民军在河北的势力几乎被清扫一空。张荫梧又恨又怕,只得率余部转战至中条山区。唯一让郑卫国不爽的是,张荫梧卸下的河北省民政厅厅长一职被大特务康泽捞去了。
康泽虽然在夺嫡之争败给了常凯申的大儿子尼古拉,但能力还是有的。尤其是他那套法西斯手段,组织严谨,纪律严明,给冀南的一二九师找了不少麻烦。现在又当上了民政厅长。双方的斗争必然更加激烈。
当然,冀南的事情郑卫国一时也插不上手,只要鹿仲麟和康泽不来骚扰冀中就要烧高香了。
郑胡子目前最关心的还是六件大事。第一,冀中银行和商社的开办;第二。军校建设与部队整训;第三,天津计划的实施;第四,河北民军的收编;第四,德国武器的运输。另外,还有第六点——根据地“扫黄打非”行动。
在和张荫梧斗法的同时,郑卫国忙里偷闲,这些大事的进展也没落下。首先就是冀中银行终于获得国民政府财政部的批文,只等筹足款项就可以开业。商社的进度还要快一些,因为冀中本来就有不少商社,只要稍加整合就行。
军校建设和部队整训也慢慢步入正轨。郑卫国相信,只要再给他三个月的时间,第四十一集团军的战斗力必将大大提升。到时候就算日军大举来袭,有这近十万大军作保障,也不用感到害怕了。
天津计划与扫黄打非行动都在筹措当中,相信不久之后就能正始开展。河北民军的收编也是波澜不惊,张仲瀚、张存实两部已经顺利地融入了第四十一集团军,乔明礼部的整编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王长江部还在路上,但是大局已定。
就连德国佬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表示货船已经顺利地进入了印度洋,最迟一周之后就能到缅甸的仰光港,然后就能沿着新建成的滇缅公路送到中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吓得郑卫国心里呯呯直跳。大约是两个月前,郑胡子突发奇想,向组织提供了一个不确切的情报——一名蓝衣社分子,化名蓝苹,已经混入延安,目标是中g高层。
组织上开始并没在意,毕竟像这样的情报他们每天不知道要接到多少,何况郑卫国自己也承认来源不可靠。但是随着这两个月以来,郑卫国提供的情报越来越准,中央保卫局终于坐不住了,开始终新审视这条情报的价值,并着手展开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叫蓝苹的女特务尽然已经潜伏到了杨家岭(党中央驻地),其目标和动机也让李克隆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随后的审查当中,保卫局非常清楚地查明了这个女人曾经加入过蓝衣社。虽然后来退出了,但谁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赶紧驱逐出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