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桧暗自高兴。 
绍兴十八年(1148年),福建因为水灾引发了饥荒,当地官员却奏报说老百姓采集到竹子的果实万斛,用以渡过饥荒,当地局势稳定,百姓生活正常。 
这都是为了讨好秦桧,取悦高宗,上报的虚假情况。 
真实的情况是,当地百姓食不果腹,饥殍遍野,不堪忍受饥饿的百姓纷纷起义,秦桧却以盗贼作乱为名,派兵镇压。 
这就是秦桧所谓的繁荣盛世! 
绍兴十九年(1149年),各地的浮夸之风更甚,湖北、广东、江西、建康府纷纷上书说降了甘露。去年这些地方发生了干旱,今年这些地方特意营造了一个天降甘露、丰收在望的繁荣景象,为的就是报喜不报忧,把政绩搞上去。 
接着,各郡都上奏说监狱已空。 
难道社会治安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吗?那可是盛世之象啊! 
几年前还是盗贼蜂拥,监狱爆满,怎么这么快就空了,是社会治安环境真的好了吗?还是官府的办案能力太差,连个犯人也抓不住呢? 
就连很少出宫的高宗,也深表怀疑。他就对秦桧说:“今后再有上奏说监狱是空的,应该让监司去现场验实一下,如果是骗人的,那就治他们的罪,让御史台负责监督。如果对这类言论不加以惩戒,那么奏报甘露、瑞芝之类的言论,虚假粉饰的话语,将无所不至。” 
就是造假,也造得太过分了。 
只要不傻,都能看得明白。 
高宗说这话,表明他已经意识到当前朝廷上下存在的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不正常现象。 
虽然高宗不怎么勤于政务,但要把他完全蒙蔽了,还很难。 
他是一个昏庸无能但很懂领导艺术的皇帝。 
干事不行,就是善于摆弄人。 
歌功颂德也要讲究方法,不能整得太假,一味的唱赞歌也不好,时不时的整点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谏言,来给皇帝尝尝鲜。 
对于那些针砭时弊、强调忧患、为民请命的官员,要坚决贬逐,绝不手软。 
秦桧如此总结。 
百官上朝的时候,上书奏报的,都是些歌颂秦桧的文字,再不就是弹劾某人诽谤朝廷、讥讽时政、私著野史等,或者请求禁止鹿胎冠子类的谏言,很少有关于百姓疾苦、社稷安稳的言论。即使有,也不敢说了,保住饭碗要紧。 
高宗天天听这些话,天天读这些文字,腻烦得很,心里也很困惑,怎么都不敢说话了呢,好久好久没有反映民生的言论了。是不是秦桧把言路都给我堵塞? 
这个秦桧,我对你那么信任,竟然跟我玩这猫腻! 
绍兴二十年(1154年),高宗终于忍不住了,对秦桧说:“近来轮对者,大多请求避免。百官轮对,正想听听在宫廷里听不到的话,可以令大家检举约束。” 
广开言路,畅所欲言,高宗对百官轮对提出了要求。 
这个要求能实现吗? 
有秦桧在,谁还敢说个不字? 
看来不把秦桧扳倒,一切好不了了。 
唱赞歌的官员们赞美来赞美去,又悟出个门道,赞美谁也不如赞美秦桧实惠,只要把他赞美好了,那自己不就也跟着美了吗? 
对,赞美秦桧去。 
静江有一个驿站叫秦城,带有一个“秦”字。 
知府吕愿中很有创意,他就在这个秦字上做起了文章。率领宾客、僚属共同赋诗一首,诗名叫《秦城王气诗》,把秦桧歌颂赞美。 
秦桧读了这诗,连连叫好! 
太有才了! 
这样的人才在地方太埋没人才了,正好我这缺人,召用到朝廷,做个中央大员。 
真是媚我者昌啊。 
吕愿中成功了,效仿他的人接踵而来,有个叫张扶的上奏请求让秦桧乘金根车,这是帝王的待遇了。 
为了邀宠,铤而走险,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 
为什么没有人以此来弹劾秦桧呢? 
朝中无异己啊! 
还有请求设置益国府官署和赐给秦桧九锡的,把秦桧推到了大宋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真敢想啊! 
这要换做别人,是不是有谋反之罪呢? 
秦桧应该见好就收了。 
再这样下去,恐怕高宗不答应了。 
对这些大胆提议,秦桧却一笑置之。 
爱咋咋地,反正不是我自己说。 
皇帝啊,你就看着办吧! 
我也知道自己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跳了。 
破罐子破摔吧!



第52章 最后的疯狂 

在秦桧当权的十多年时间里,对外坚持执行高宗的议和主张,对内大肆贬逐异己、粉饰太平、用人唯亲,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民愤极大。 
面对秦桧的强权,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 
明哲保身,这是人的本能。 
话又说回来了,这世界上的事儿是没有绝对的,有沉默就有反抗,有中庸就有极端。 
相对于沉默的大多数,极少数的反抗显得更加耀眼,更加容易被历史所铭记。 
当大多数人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就把希望寄托在极端的少数人身上。 
要是有一位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大侠出现该有多好啊!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咔咔两刀,把秦桧给结果了,那大宋岂不是旧貌换新颜,中兴在望了! 
众望所归,英雄的出现成了一种必然。 
一名殿司小校,一个守卫宫廷的武士,一个满脑子“侠义”二字的热血青年。 
他的名字叫施全。手持一把斩马刀。 
斩杀奸臣秦桧,是他作为义士的职责。 
一切准备就绪。 
磨刀晃晃向秦桧。 
秦桧的小命恐怕难保喽! 
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春风得意的秦桧,像往常一样,坐着小轿,哼着小曲,优哉游哉地往皇宫进发。 
望仙桥,通往皇宫的必经之路。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轿行桥上,说时迟那时快,从来往的人流中,闪出一条手持斩马刀的大汉,挥刀向秦桧砍来。 
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 
莫非是秦桧被砍了脑袋。随从们吓了一身冷汗,定眼一看,砍断的竟是轿子的一条立柱。 
好险啊!快抓刺客。 
随从们蜂拥而上,大汉寡不敌众,很快被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 
吓死老夫了!秦桧惊魂未定,这心脏砰砰几乎跳了出来。 
押到大理寺,给我严加审问,定斩不饶。秦桧用尽力气地吼道。 
秦桧遇刺的消息在大街小巷高速传播,听到者无不拍手称快。 
施全,真是大英雄啊! 
胆敢刺杀当朝宰相,给我砍了。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 
砍了。秦桧的死党在一旁附和。 
有了高宗的谕旨,大理寺办案效率那是相当的高,没过几天,就把这施全斩杀于市。 
这个事件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宰相的安保措施还不到位,让小小一个刺客轻易地接近秦桧,实施刺杀行动。幸亏这秦桧命大,有立柱庇护,要不然早就身首异处了。 
有了这次教训,秦桧再出门,那是一千个小心,一万个担心,专门安排五十个士兵,持木棍在四周侍卫。 
再想刺杀,先过了我这道肉体盾牌。 
这下安全了! 
不过,这秦桧本来身体就不好,受此惊讶之后,神情有些恍惚,晚上经常做噩梦,不是遇到有人刺杀他,就是被岳飞、张宪等人追着索命。 
睡个觉都这么累,这日子还有得过吗? 
一名殿司小校,我与他无冤无仇,竟敢刺杀我,这后面肯定有人指使,会是谁呢? 
嘴硬的施全至死也不肯说。 
看来这敌人铲除得还不彻底啊!还要加大力度,继续铲除到底。 
要从言论入手,对那些诽谤朝廷或者宰相的人,坚决予以治罪,堵住那些异己者的嘴。 
在秦桧的统一指挥下,各州县纷纷抓典型案例,很快就查处了一批诽谤秦桧的案件。 
右迪功郎安诚、布衣汪大圭因诽谤秦桧被流放。 
荫人惠俊、进义副尉刘允中因诽谤秦桧被斩杀。 
径山僧清言因诽谤秦桧被刺配充军。 
秦桧的坏话是谁都可以说的吗?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到了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查办了王庶的两个儿子王之奇、王之荀和叶三省、杨炜、袁敏求四个案子,都以诽谤朝廷之名,给他们定了罪。 
秦桧跟王庶有过节,他把王庶贬逐致死了,怎么还不解恨,竟要父债子还不成? 
莫非这种债还有利息? 
王庶的两个儿子很孝顺,当王庶被秦桧流放到道州,抑郁而死后,王之奇、王之荀哥俩对秦桧恨之入骨!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两兄弟在父亲墓前发下毒誓。 
想要报仇可以,但也要讲究策略啊!在心里记账就可以,干吗还要说出来呢,要知道秦桧的耳目遍布天下啊! 
好啊,你们要找秦桧报仇,这条消息含金量高,报到秦桧那里,捞个一官半职,应该没问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早有势利小人把这话传到了秦桧那里。 
找我报仇,你们还嫩了点!秦桧就以诽谤朝廷为名把王之奇、王之荀罢了官,把王之奇流放到梅州,王之荀流放到容州。 
报仇?难喽! 
随着对异己势力经久不衰的打击,让秦桧的心变得扭曲了。眼里是一粒沙子也进不得,整天疑神疑鬼,只要听到有人说自己坏话,立刻就予以报复,稍慢一点,这心里就受不了了。 
难道是有了整人的癖好? 
这是一种病啊! 
秦桧不但动不动就弹劾贬逐大臣,更有甚者,他竟连皇子都不放在眼里了,要是哪个皇子、王爷得罪了他,也照贬不误。 
衢州这个地方发生了起义,用当时官方的话说是起了盗贼。当地官员奏报到朝廷,按理说,这样的事情应该立刻向高宗汇报,毕竟是叛乱之事,影响江山社稷稳定。 
秦桧这时候年龄也大了,在宰相的位置干长了,也就有了应付高宗的办法。接到奏报后,他直接派了个殿前司将官率领一千人去缉捕,看这架势,盗贼也不算多,规模很小,不足以大动干戈。 
杀鸡焉用宰牛刀。 
秦桧自恃资格老、经验多,对付这等小事,自己轻车熟路,皇帝嘛,还是让他在后宫好好享清福吧! 
这个事瞒过了皇帝容易,瞒过天下人却很难。很快,高宗的养子赵瑗就知道了这件事情。赵瑗当时已经被封为晋安郡王,搬出了皇宫居住,不过还经常进宫向高宗请安。 
赵瑗这个人很有骨气,对金态度强硬,看不惯主张议和的秦桧。反过来,秦桧也看不惯他,两个人暗地较劲。 
一个是皇位接班人,一个是行将就木的老宰相,谁是谁的对手,还真不好说。 
赵瑗借着给高宗请安的机会,就把这事跟高宗说了。 
高宗听到后,大吃一惊,我怎么不知道啊? 
快快把秦桧给我叫来。 
秦桧来了,高宗一问,秦桧心里吃了一惊,高宗怎么知道了,莫非又出现异己了,铲除得这么干净,还有漏网之鱼? 
防不胜防啊! 
秦桧毕竟是搞政治的老手,心里虽然吃惊,但面不改色,很镇定地解释道:“这么点小事,不值得惊动陛下,让您烦虑,所以就没敢奏报,我打算等到平息了,就立刻向您报告!” 
高宗一想,秦桧说得也对,这么点小事,都来麻烦我,那还让不让我安心享福了。还是秦桧理解我。 
这事就被秦桧轻松地给摆平了。 
等退了出来,秦桧就问高宗身边的人,因为那些人早被秦桧收买了,做了他的线人,秦桧一问,他们就把晋安郡王给说了出来。 
这还没当皇帝呢,就和我过不去,这要是当皇帝了,不得把我整死啊! 
我这么大岁数了,也没几天混头了,熬不到你登基那天了,也用不着惧怕你。 
你今天捅了我一刀,明天我给你一棒子。 
别看是王爷,得罪了我,照打不误。 
先好好查查,看你有没有把柄在我手上。 
把赵瑗的一举一动与大宋章法逐条对照,看他有没有犯法的地方。 
还别说,真有。赵瑗现在正在给他的生父守丧,却还在领取俸禄,这是违法的!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就拿这个说事,事实清楚,就是他赵瑗不满意,也没理可辩。气死你。 
没几天,秦桧就向高宗上书说,晋安郡王正在给秀王也就是赵瑗生父的丧,按照大宋的章法,居丧期间是不应该给俸禄的。 
秦桧这是在依法办事,由不得高宗不答应。 
赵瑗从此就每月少拿二百缗。 
没了俸禄,怎么生活啊?皇子的消费一直很大,习惯了大手大脚,突然间没了俸禄,还真不习惯。 
没办法,高宗就只能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钱给赵瑗。 
知道了吧?皇子也不好使,在大宋,我秦桧才是真正的老二。 
报复了赵瑗一把,秦桧觉得很惬意。 
秦桧,你等着,有你好受的那一天,就是你死了,我也要让你遗臭万年! 
赵瑗对秦桧恨得咬牙切齿。



第53章 夜赴黄泉路 

这人啊,不服老不行。 
上了年纪,腰酸背痛眼睛花,腿脚也不灵便,上个朝,还要两个孙子搀扶。 
要是有瓶钙中钙就好喽! 
可怜我秦桧一世英名,叱咤风云十几年,最后也落得个土埋脖颈,离死不远了! 
一想到死,秦桧这心就堵得慌,还有几件大事没有办完,这么早就死了,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