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百零三章左良玉出兵
为了避免被明军包围,张献忠决定西进房县,先同罗汝才等部会合。五月二十三日,张献忠部农民军到达房县,罗汝才、白贵、黑云祥等三部立即响应,从二十四日起联合围攻房县县城。知县郝景春等负隅顽抗,到二十八日,城上已经没有招架之力了,明郧阳卫指挥张三锡打开北门投降,农民军遂占领房县,知县郝景春被处死。
而在这时候,久无声息的闯王李自成,他也从隐伏的商雒山中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虽然此时他的实力还小,但总算是活过来了。
崇祯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襄阳城外。
“昆山!本督之身家就交由您了。”事到此时,熊文灿已经完全放下了身段,躬身拜托左良玉道。
“督师莫要心慌!区区跳梁小丑,末将必手到擒来。但督师也要加紧,带着官军主力接应。时辰已到,末将就先出发了。”左良玉也立刻单跪还礼道。
“拜托!拜托!”
当张献忠在谷城再反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顿时大惊。崇祯皇帝立刻严旨痛责熊文灿抚剿无策,命他戴罪立功。而熊文灿好像也预感到将要大祸临头,连忙派总兵官左良玉率军进剿,希望能侥幸一胜已塞罪责。
此时的左良玉部是熊文灿麾下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而熊文灿的粮饷供应虽然对其他明军十分吝啬,但是对左良玉部却一直倾斜。因为熊文灿也知道,身边还是要有一支能战的部队为好。
所以趁着农民军休养生息的这段时间,左良玉也是在大肆扩军。这时候的他,直接、间接指挥的部队已经达到了四万六千多人马。而左良玉直属的部队更是超过了二万五千人。
不过也是因为扩军太猛。左良玉就把自己的部队分散得很开,让他们都就地征收,也就是就地抢掠百姓。因此当张献忠再反的消息传到襄阳以后,左良玉能够急促集合的才有一万二千人马。
按照左良玉本来的想法,他当然是要把自己的部队收拢集合起来以后。才去围剿农民军的。可是熊文灿已经等不及了,因为他害怕一拖延,会造成整个局面的不可收拾。
现在的情形已经有些明朗:张献忠已经再反,他们在攻下谷城后转向房县罗汝才等部,要与罗汝才兵合一处攻打房县。可除了这两支最大的农民军以外,在均州一带还有“受抚”的王光恩、王国宁。惠登相、常国安、杨友贤等五营农民军二万多人。
如果均州的那二万多农民军再揭竿相应,那真是遍地战火,难以收拾了。所以熊文灿就想让左良玉用最快的速度扑灭张献忠、罗汝才的再反农民军,威慑住在均州的农民军,不让他们呼应。以第一时间遏制住农民军再反的形势进一步扩大,为明军主力的四面围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于是熊文灿就开始软缠硬磨。一定要左良玉来个“兵贵神速”,最后在开出了一系列优厚的条件以后,左良玉终于答应先带身边的一万二千人马出征。
左良玉此人在调入内地以后,一直转战在与农民军作战的第一线。而且至今为止,胜多负少,屡屡立下战功,在曹文诏死后。他已经隐隐地成为了朝廷眼中剿匪第一大将。
在这里,吴世恭当然就被无视了。因为吴世恭与上至崇祯皇帝,下到地方官员的关系都很恶劣,所以对待吴世恭的军功,朝廷就是一副漠视的态度,所以导致了对汝宁军的不宣传、不奖赏。在明末这种信息传播很闭塞的情况下,朝野人士当然就不怎么了解汝宁军的情况。
所以左良玉的军事才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不过他还有其他的一些优点。比如:驭下很有手段,使得其他明军军将愿意听从左良玉的指挥。当然,他驭下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有财大家发,纵容部下抢掠地方。所以左良玉的部下是满意了。地方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另外,左良玉为人也很讲义气。比如:当年侯恂是第一个把他由偏裨提拔为大将的人,所以他对侯恂就始终极为尊重。前两年,侯恂在户部尚书任上被罢官逮捕入狱,虽然那时候左良玉未和吴世恭一起上奏说情。但左良玉却仍然同侯家保持密切的关系,行军至侯恂的家乡归德府的时候,他也破例不抢掠骚扰。
因此,当熊文灿恳求左良玉出兵后,左良玉也不拖泥带水,立刻就是出兵。既然熊文灿粮饷的供应倾斜于左良玉,那左良玉就为熊文灿出力。在这点上,左良玉还是做到恩怨分明的。
当然,左良玉带着这一万多人马也是有着自信的。自从崇祯六年他被提升为援剿总兵官时,时年仅三十二岁的左良玉,他的部众也由原先的二千人马人增加到万余人。
而在这几年的征战中,当时在中原和西北同农民军作战的各镇总兵官先后有几十个,但大多碌碌无为,或是战场失利被杀,或是被朝廷撤职惩办,唯有左良玉一枝独秀,始终保持着实力和体面。
左良玉本人也是骁勇体健,虽然不识字,却很有心机,也很能团结手下的将士。朝廷的兵饷总是不足,他就随处纵兵大掠,这点在上文也介绍过了。反正各地的百姓甚至乡绅对于左军都又恨又怕。当时民间口号说,“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左良玉军所过之处,真是像用篦子梳头一样,把地方抢劫的干干净净。尤其他也很懂得保存实力,遇到太强硬的敌人就远远避开,拒不执行上司的命令,督、抚和朝廷却拿他没有办法。
所以在经过了这六、七年的剿寇后,他已经集中了一批强兵悍将,经常自行其是,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渐地军阀化了。与吴世恭不同的是,吴世恭的汝宁军是没有朝廷支持的军阀化,而左良玉则是有朝廷支持的军阀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就很有些骄傲,他也不了解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已经通过休整,恢复、增强了实力,所以他认为自己带上这一万多人马已经是足够了。
第七百零四章送别李禄
而熊文灿当然也不会让左良玉孤军奋战,他一方面加紧调集湖广的官军,另一方面传令正好赶到南阳,本来准备参与围剿张献忠和罗汝才农民军的河南总兵张任学,要其率领所部七千多人马,加紧赶到房县,让其与左良玉部汇合。
汝宁府城边上的官道上,两队人马聚在一起。队伍前,吴世恭和李禄在依依道别。
“李大哥!真有些舍不得你走啊!”吴世恭感叹道。
“别婆婆妈妈的,我是回京城去做爷,哪像你还留在河南吃苦。羡慕死你。”开了几句玩笑以后,李禄也长叹道,“哎——!总算是解脱了。”
李禄上奏乞骸骨的奏章以罕见的高效率批复了下来,朝廷允许李禄回京城养老。其实吴世恭和李禄也都明白朝廷的用心,他们是要砍断汝宁军的左膀右臂呢。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新任南阳总兵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在南阳这么大的家业,你真的舍得?”吴世恭问道。
李禄没回答,他看着远处两只飞鸟在树枝上欢闹。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摸了摸他那瘸了的腿,说道:“本来我到南阳就是来养老的。这么十多年,却觉得以前的日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和妹夫你待在一起的日子真的是最舒心。可是我已经没雄心了,打仗,一直在打仗。到河间,一千五百多兄弟跟着我去,回来才七百多。我受不了了,回来后晚上成宿睡不着,一直睡不着啊!人老啦!”
看着李禄两鬓的丝丝白发,吴世恭也有些唏嘘。不过看着李禄满脸沧桑,他还是说了句笑话,活跃一下气氛:“你可没老,还一直看着你活蹦乱跳呢。说实在话,河南这么多没了丈夫的寡妇还等着你拯救呢!你就这么忍心抛下她们?”
李禄一下子没防备。被这话呛着咳嗽了起来,一边咳嗽,一边忍不住大笑,好不容易平静以后,他指着吴世恭笑骂道:“妹夫你就笑话我吧!我都五十了,孙子、孙女都有仨。还怎么不老啊?算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等你回京城,咱们哥俩再找好好喝酒。到了那个时候,总该天下太平了吧!”
“天下太平!哎——!天下太平!”吴世恭反复咀嚼着这个词,不自觉地摇了摇头。看了吴世恭的动作。李禄心中也明白,这天底下乱成这个样,如果运气差一些,这辈子也等不到天下太平的时候了。
再说,吴世恭也防备着朝廷对自己的不利,所以肯定不会回京城身陷险地的。所以这一离别,等于是俩人的永别。所以俩人的心中是十分惆怅。
“妹夫!留在南阳的兄弟你可要多费心,就把他们当成你自己的手下,如果做错事也别客气,打骂随你,可是一定要安排好他们的后路。这年头,有间房、有口吃食就是福气了啊!”李禄叮嘱道。
“这你放心,巡子已经在南阳安排了,都按照我们汝宁军的标准来。不愿再随军的,也都分房分地,怎么样也不会让他们吃亏的。还有。你这次伤亡兄弟的烧埋银也全部我来,都按照我们汝宁军的标准,你就安心回京城当大爷去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禄笑道,“没想到临走还能坑上你一笔,我的心中真是舒坦啊!”
笑了几声后。李禄收起了笑容,说道:“自己小心,别一直冲锋陷阵了。如果真的手头紧,我留在南阳的产业随你支配。到时候真的别客气。”
吴世恭没有吭声,话说到这里俩人也已经动了感情。吴世恭走上前,紧紧地和李禄拥抱了一下,低声说了声:“保重!”
“保重!”
说完以后,李禄压抑住流泪,不愿意在众人面前露出那小儿女状,于是他立刻转身,一瘸一拐地向着马车走去。一边走,他还一边胡言乱语道:“骑了一辈子的马,总算可以躺马车上了。享受啊!可怜我这个瘸子。”
目送着李禄上了马车,吴世恭向李禄的亲兵队长招了招手。那亲兵队长立刻向吴世恭行了一个单跪礼:“吴爷!”,却畏畏缩缩的不肯靠近。
“怎么!还怕我揍你?”吴世恭吼道。
“不敢!吴爷!小的……”在四周人的哄笑声中,那亲兵队长靠近了吴世恭几步。
“小子!你可听好了,照顾好你的老爷!要不然……”吴世恭一边说,一边不怀好意地上下打量着那亲兵队长。
“吴爷您就放心吧!小的绝不让老爷累着!”那亲兵队长立刻保证道。
吴世恭点点头,挥挥手让那亲兵队长退开。李禄也在马车里没再露面,直到他们的车队越行越远……。
直到车队变成了天边的一个个黑点,吴世恭才收回心思。他对身边一位三十多岁,武官打扮的人说道:“这次老将主把你送来,就存着历练你的心思。给你交个底,李总兵致仕回京,本官就想把你推到南阳掌军。事成不成不敢说,但总得先给你立些军功。可沙场上刀枪无眼,总有风险,你可愿意沙场建功?”
眼见着吴世恭的汝宁军屡立战功,归德卫指挥使赵铭老头也终于按捺不住了,他也想搭上汝宁军这艘顺篷船。所以这次他就把其长子千户赵德功送至汝宁,想要让吴世恭好好提携一番,使赵铭的家世更上一层楼。
吴世恭当然不会拒绝赵铭的相托,而且在与邓启帆他们商议以后,觉得赵德功是位接任李禄的合适人选。现在接任李禄职位的,汝宁军系统的武官肯定不合适,要不然,朝廷也不会这么迅速地批准李禄致仕的奏章。那么从官职、年岁和交情上来看,赵德功的接任是最符合汝宁军利益的。
当然,赵德功的官职还低一些,所以吴世恭准备给其一些军功,把他超拔到游击以上,这样一来,如果再利用银子和关系在官场上活动一下,说不定能让赵德功成为南阳的掌军武官。
第七百零五章首锋营
当然,推赵德功上位也是吴世恭他们的一厢情愿。按照道理,朝廷也没这么容易放弃南阳这块香馍馍。其他不说,光说李禄留下的四千多兵丁和六千战兵兵额的粮饷,这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
所以吴世恭现在就做着两手准备。如果能推赵德功上位那是最好,否则的话,也让周巡早日把李禄留下的四千多兵丁编入汝宁军,最多也只是给朝廷留下一个空架子。
虽然推赵德功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吴世恭他们还是要做好准备。把赵德功位置推得高一些又没有什么坏处,起码可以和赵铭这些归德卫的卫所武官关系再紧密一些。再说,不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会成功呢?
当然,推管推,给不给赵德功实权却掌握在吴世恭的手中。这就要看赵德功以后的表现了。如果他能够融入汝宁军这个团体中,吴世恭是会给他一些实权的。否则的话,就让他安心做个傀儡吧!
可是赵德功听了吴世恭的话却相当高兴。他来到汝宁,本以为是按照自己父亲的安排来镀镀金的。可是现在立刻受到了重用,如果再能进入到汝宁军的核心,那更是梦寐以求。于是赵德功十分恭谨地行礼道:“末将谨遵总兵大人的安排,末将必不负大人所托!”
吴世恭微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