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信前定。安拉全能,世间万物皆由他前定。但这并不妨碍对 人的行为赏善罚恶。 

伊斯兰教为穆斯林规定的宗教义务为:信仰表白、礼拜、斋戒、施 舍和朝觐五项基本功课,中国穆斯林简称为念、礼、斋、课、朝“五功”。 

《古兰经》对于这些宗教义务大多只有原则性的要求,具体内容是 后来根据《圣训》规定的。信仰表白就是口诵“证言”或“清真言”: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任何人只要接受这 一信条,当众公开表白念诵,就被承认是一名穆斯林。穆斯林成年后至 少要当众表白一次,临死前或亲诵或代诵。每日 5 次的礼拜中穆斯林要 反复念诵多次。 

礼拜是穆斯林向安拉表示归顺、感恩、赞颂等的一种宗教仪式,其 主要内容是赞念安拉之名。礼拜时必须朝向麦加克尔白,用阿拉伯语诵 读祷文和某些经文,以一定的姿势完成一系列动作。礼拜在伊斯兰教中 受到特别重视,《古兰经》并没有直接规定礼拜的仪式,后来规定,穆 斯林必须每日 5 次礼拜:晨礼(破晓)、晌礼(中午)、晡礼(下午)、 昏礼(日落)、宵礼(夜间)。每次礼拜均有一定拜数。每 7 日一次聚 礼,在星期五(主麻日)中午清真寺集体举行,包括一次简短的布道演 说。每年有 2 次大会礼,分别在斋月后的开斋节(伊斯兰教教历 10 月 1 日)和朝觐时的宰牲节(12 月 10 日)举行,都有一次布道演说。礼拜时 要保持洁净,必须在礼拜前作“净礼”,如沐浴、净衣、洁处。沐浴分 “小净”(清洗脸、手、臂、头和脚)与“大净”(清洗全身),无水 可用沙土代净。接触法定不洁的东西,如血、粪、猪、酒等,或者行使 不洁的行为,如睡眠、大便、触摸近亲以外的异性等,需要“小净”。 大的不洁行为如性交、梦遗、行经、临盆等,需要“大净”。洁净是正 确履行宗教义务的先决条件。 

斋戒即每年伊斯兰教历 9 月(莱麦丹月)斋戒 1 个月,每日从黎明 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病人、旅行者、孕妇、哺乳者可免戒,另以补 斋和施舍的方法补赎。斋月的起止取决于新月的出现。 

施舍是以安拉名义向教徒征收的一种宗教税。起初,《古兰经》强 调的施舍是一种自愿捐赠的慈善行为,后来根据《圣训》,这种法定的 施舍发展成为按教徒财产收入,分类以不同税率征收的一种课税制度, 即缴纳天课。其中农产品收获物需交天课 1/10。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天 课制度在具体实施上有很大差异。此外,在斋月末每个穆斯林还负有替 所有家庭成员发放“开斋施舍”的义务。 

朝觐是阿拉伯人的古老风俗,在伊斯兰教前克尔白就是一年一度的 朝觐目标。伊斯兰教承袭并改革了这一传统习俗,成为穆斯林必须履行 的宗教义务。每个穆斯林只要健康,旅途顺利、能自备旅费,一生中至 少应去麦加朝觐克尔白一次,也可由他人代朝,此指“大朝”,即伊斯 兰教历 12 月 7 日至 13 日在麦加集体进行的朝觐仪式。这些仪式主要有 受戒,绕行克尔白 7 周,奔走于萨法山和麦尔卧山之间,进驻阿拉法谷 地,宿夜穆兹达利法,投石打鬼、宰牲开戒等。12 月 9 日为大朝最隆重 的一天,称“阿拉法日”,第二天即宰牲节。“小朝”可在一年的任何 时间举行。此外,麦地那的圣寺和先知陵墓也很早就成为朝觐的另一个 中心。 

在《古兰经》中,为主道而奋斗的“圣战”也是一项宗教义务,随 着早期穆斯林对外征服高潮过去后,圣战的地位显著下降,始终未能成 为伊斯兰教的一项主要宗教义务。只有哈瓦利吉派把圣战列为第六项功 课。同时,《古兰经》还要求人们行善,使穆斯林社会的公德和私德都  具有宗教性质。 



 4.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的扩张 



 (1)阿布·伯克尔时期 

 穆罕默德无子嗣,临终前又未明确指定继承人。因此,632 年他逝世 后,麦地那政权面临着第一次政治危机——继位者问题。教内上层为争 夺继任权分为三派:辅士派以为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提供了生存之地为 由,迁士派以先知使命的最早追随者为由,阿里派以阿里为先知的堂弟 和女婿及最早追随者为由,开始了争夺战。几经波折,最后在费基法会 议上,迁士派迫使辅士派接受阿布·伯克尔为“哈里发”,即继任者。 当时阿里正守护着穆罕默德的遗体,没有参加会议。 

 阿布·伯克尔(约 573—634)是先知近亲以外的最早皈依者之一和 挚友,其女嫁先知为妻,与穆罕默德一起经历了创教的所有战斗。先知 临终前,他已代理在清真寺领导礼拜和主持穆斯林集会的工作。在任哈 里发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几乎完全忙于镇压半岛各处蜂涌而起的叛乱。 穆罕默德在世时,许多部族慑于先知的威望,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 先后归顺麦地那政权。但先知去世后,这些部族纷纷起来否认麦地那的 政治经济控制权,拒绝交纳“天课”,或者追随本地“先知”,这就是 伊斯兰教史上所谓的“里达”(叛教)事件。实际上“叛教”事件主要 是各部落拒绝接受阿布·伯克尔的政治权威,认为过去签定的协议随先 知去世而无效,并不是背叛伊斯兰教的信仰。对此,阿布·伯克尔坚决 要求叛乱部落无条件投降,遭拒绝后便采取了军事镇压行动。他把平定 叛乱的指挥权交给哈立德·本·瓦立德,分兵 11 路进行讨伐。最激烈的 一次决定性战斗是平定叶麻麦的哈尼法部落的叛乱。该部落的“伪先知” 是穆赛里姆,他奉“拉赫曼”为主宰,试图以基督教思想为基础,建立 新宗教。双方在阿格赖巴进行决战,穆斯林损失惨重,牺牲 700 多人, 其中许多人是能背诵《古兰经》的穆罕默德的圣门弟子。但杀死了穆赛 里姆,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战役胜利的鼓舞下,不到一年时间,相继平 定了巴林、阿曼、哈达拉毛、也门等各处叛乱,并把许多从未归顺过的 部落也置于伊斯兰教控制下。因此,讨伐变节者的战争同时也是迫使未 入教者信教的战争。 

 在迅速镇压各地叛乱的同时和之后,阿布·伯克尔还积极贯彻穆罕 默德对外军事扩张的“伊斯兰远征计划”。伊斯兰教对外扩张的政策是 由全面禁止部落战争和游牧部落对劫掠的经济需要引起的。随着伊斯兰 教统治地位的确立,参加圣战的热情在经济需要推动下不可避免地转向 对外征服。穆罕默德在世时已做了远征的准备。阿布·伯克尔继续推行 这一政策,在哈立德的统帅下,出兵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于 634 年 7 月击败了拜占庭帝国军队的重兵反击,打开了巴勒斯坦的门户。 

 胜利的消息传至麦地那,阿布·伯克尔已病危。临终前指定欧麦尔 为继承人。634 年 8 月 22 日逝世,葬于其女阿伊莎卧室穆罕默德墓旁。 



 (2)欧麦尔时期 

 欧麦尔是初期伊斯兰教中的中坚人物,其女嫁先知为妻。继任哈里  发时已 43 岁。他执政 10 年(634—644)是伊斯兰教胜利扩张和巩固统 治的时期。他以旺盛的精力推行“伊斯兰远征计划”;他通过许多行政 法规和宗教制度加强伊斯兰教,重建了穆罕默德时期的穆斯林政权,被 誉为伊斯兰神权政体的第二位奠基人。 

欧麦尔执政后,在伊斯兰教的圣战旗帜下,继续忠诚地实施远征计 划。经过几年的英勇作战,637 年在赛尔德统率下的穆斯林军队攻陷了波 斯京城泰西封,占领了伊拉克。635 年哈立德率军降服了大马士革,拜占 庭帝国出动 5 万大军收复失地。636 年穆斯林与拜占庭军队决战,给于歼 灭性打击,不久,除凯撒利亚和耶路撒冷外,占领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全境。638 年降服耶路撒冷,二年后降服凯撒利亚。639 年阿慕尔率军进 攻埃及,642 年攻占亚历山大,埃及成为穆斯林的领土。同年大败波斯, 此后迅速席卷波斯全境,651 年叶兹德吉尔德三世被杀,波斯萨珊帝国灭 亡。 

在短短的数年内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波斯都纳入了 哈里发国家的版图,使欧麦尔执政时期伊斯兰教的对外扩张形成第一次 高潮。对外征服的辉煌胜利,使伊斯兰教成为征服民族的宗教,形成自 信、强大、向外扩张的特征。在征服区对臣民的宗教信仰持宽容态度, 以保护者自居,不干预民政和宗教事务。作为一种新的信仰和道德力量, 伊斯兰教足以与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相抗衡。 

欧麦尔在对外军事扩张的同时,还征得“圣门弟子团”(即穆罕默 德逝世后由他的主要门弟子组成的一个咨询性小团体,以协助哈里发执 政)的同意,着手国家制度的改革。他宣布,阿拉伯穆斯林在半岛外不 准占有土地,被征服区的土地留给原来种植者。土地及其税收作为公产 属于全体穆斯林所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库积余岁入分配登记制度。 国库每年的积余依照虔诚和功勋的品级,作为年金发放给全体穆斯林。 通过这一制度使每个阿拉伯壮丁可以不虑生计,专门从事战争,整个阿 拉伯民族成为宗教性的军事征服集团。欧麦尔通过健全国家职能,完善 教律教法,特别是确定伊斯兰教历,都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教的发展。 

正当欧麦尔的权望大振之际,644 年 11 月 3 日他在麦地那清真寺率 领信徒举行晨礼时,被一名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奴隶刺杀身亡,葬在穆罕 默德和阿布·伯克尔墓旁。临终前指定阿里、奥斯曼、脱勒哈、祖白尔、 赛尔德、阿布杜、拉赫曼 6 名圣门弟子组成选举人团,规定在他们之间 推选一人为哈里发。结果几经争执,选出了温和、虔诚,软弱,年迈的 奥斯曼。从此为势力强大的倭马亚氏族提供了当权的机会。 



(3)奥斯曼时期 

奥斯曼(644—656 在位)是穆罕默德的密友和女婿,曾以巨大财力 支持穆罕默德的创教活动,在圣门弟子中是唯一出身麦加统治氏族倭马 亚氏族的人。他的当选成为麦加统治贵族恢复统治的转机。他们挟持奥 斯曼,很快占据一些最重要的职位,把圣门弟子团挤到一边。 

奥斯曼执政前期,团结一批年轻有为的信徒,继续高举圣战旗帜。 他令埃及原总督阿慕尔率部西进,占领的黎波里和突尼斯,同时发展海 军,建立穆斯林舰队,击退拜占庭的进攻。在波斯境内向东扩张抵达阿 富汗,从而继续推进了伊斯兰远征。奥斯曼执政后期,阿拉伯人获准在  新征服区购置地产,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趋于停顿,穆斯林内部矛盾开始 激化。 

奥斯曼在位期间,任人为亲。他任弟阿布杜拉为埃及总督代替阿慕 尔;提升堂弟大马士革总督穆阿维叶为叙利亚总督;库法、巴士拉以及 边远地区的艾米尔(意为亲王、领袖)很快几乎全为倭马亚族人所代替。 奥斯曼还大量封锡亲属土地,侵占公产,无能管束贪婪亲属的徇私舞弊, 引起了普遍不满。圣门弟子团的敌意,脱勒哈、祖白尔、阿伊莎、阿慕 尔等人推波助澜,使局势日益复杂恶化。655 年阿里的追随者首先在库法 发难。656 年埃及一批不满分子来到麦地那把 80 岁的奥斯曼围困在住宅 内,几个月后杀死了他。叛乱的穆斯林刺杀哈里发,在伊斯兰教史上开 了一个可悲的先例,严重削弱了作为伊斯兰教统一象征的哈里发在宗教 和道德上的威信。 

奥斯曼规定了《古兰经》的标准本,即“奥斯曼定本”,对伊斯兰 教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651 年他还遣使朝贡唐高宗,促进了初期哈 里发国家和中国的关系。 

奥斯曼被刺标志着穆斯林公社的分裂,围绕着政治斗争形成了伊斯 兰教早期三个政治派别。一是创建穆斯林公社的迁士和辅士组成的神权 贵族派,由麦加中小氏族领导,组成圣门弟子团。在第一二任哈里发时 期是穆斯林上层统治集团,阿里是该派主要领袖之一。二是克复麦加后 入教的前麦加统治贵族倭马亚人领导的军事贵族派,具有丰富的经验和 行政能力,在伊斯兰教的对外征服中迅速上升到显著地位,奥斯曼时期 掌握了许多权力和财富。三是人数众多的部落战士组成的平民派,宗教 地位较低,政治经济权利较少,其势力集中在各行省的军事营地里。奥 斯曼死后,这些政治派别为争夺权力开始了伊斯兰教史上第一次内战。 



(4)阿里时期 

656 年 6 月 24 日阿里在麦地那清真寺被拥立为第四任哈里发(656 —661 在位)。阿里是先知的堂弟,从小生长在先知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