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惟功哈哈大笑起来,答道:“正是下官,解元公也知道吾的名字,贱名有辱清听,这实在是惭愧啊。”
顾宪成恶狠狠地盯着张惟功,惟功却是笑嘻嘻的看着他。最终顾宪顾拂袖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辩不过就要跑么……”
“这就是解元啊……以前一直听说读书人都是聪明人,解元和状元公都是星宿下凡,今日亲眼一见,不过如此嘛。”
顺字行的这些伙计,没有一个是嘴上饶人的,惟功亲自调教出来的,说是伙计和武夫,其实启蒙也是很认真的,三字经,千家诗,然后是论语,但也就是到论语为止了。
惟功觉得,中国的所谓“国学”,不论是杨朱还是孔孟,或是墨子,主要的成就只是在伦理学这一方面,可能有大师会觉得他的结论很浅薄,事实上孔孟之道在人心的掌握和对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贡献上绝对是很大,甚至孔学在精神上就是一种宗教,足以叫大明人可以对抗种种外来宗教,并将其本土化。


第186章 成见
但现在这阶段沉迷于孔孟之道,并且不管世间任何其余学说和技能的人太多了,大明太多的聪明人把头脑和智慧用在那些所谓的大道之中,既然如此,惟功和他的这些部下就没必要凑合进去了,学完论语之后,就是从孟德新书等宏观的军事学说开始,同时学习算学和商业经营之道,等超过一定时间后,再看武备志和纪效新书,练兵实录,这样的一路学下来,虽然想考进士是不可能,甚至连秀才也不必去想,但就真实的办事能力,不论是商业还是军务,或是日常的小事,顺字行的伙计们都展现出了与当时人截然不同的功效性,用刻薄的语言来讥讽一个已经落败的解元,实在是太简单的事情了。
“解元公还有什么说的?”
看到脸涨成猪肝色的顾宪成,考虑到对方在自己脑中已有的印象,似乎其是现在的江南诸生,未来的江南籍贯官员中的代表人物,也是东林党的首领人物,这样的人似乎是可以争取一下的,所以惟功很诚恳地道:“元辅禁毁学院,禁止私人讲学,我也以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如果等我有足够的影响力时,我会请元辅开禁的。”
张居正虽然是徐阶的学生,也是徐阶一手栽培起来的心腹门生,但他并不是王学传人,秉政之后,因为清丈度田和免除士绅优免,禁投充,经催诸事,几乎把全天下的士绅阶层都得罪了,为了禁止这些有影响力的地方人士聚集在一起非议朝政,结党反对自己,再加上张居正确实是对王学等学说并不感冒,所以在万历初年他就开始禁毁天下书院,禁止游学和讲学,这个活动在万历二年时到达一个高峰,天下有名的书院几乎都被摧毁了,哪怕是盛名之下,传承了好几百年的岳麓书院也是被严重削减了规模,不复当年的盛况了。
王学著名的学人何心隐,也是被关在监狱中迫害至此,这是张居正毁书院禁讲学活动的一个高潮。
何心隐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而且在对抗倭寇海匪的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只是他持王学也就是心学的宗旨不放,学识越高,品德越好,本事越大,对朝廷道统的破坏性也就越大,张居正饶不过他,也是必然之事了。
对这个行动,惟功是觉得有点夜行人怕鬼吹口哨的感觉,从来没有哪一种学说是可以这样被禁绝的,秦国统一之初,那是何能的行政效率,比大明的官员不下乡的治理效率要高一百倍,秦法比明朝的军法还要严酷,动辄就是族诛,这样的严刑峻法之下,秦始皇收天下之书,只留下律法和农书等技术书籍,儒墨学说的书籍全部禁毁,当时的书籍还都是削竹而成,十分珍贵和难得,所以存世量肯定十分稀少,就是这样的情形之下,秦朝也没有办法完全禁毁天下人汲汲于求学的精神,等战乱过去,汉初时,大量的经书已经被重新刻写出来,还有少数散失的,后人不停的考据和补证,先秦学说的体系,不停地被完善着……仅由此来见,这种对学说的禁止传播和禁毁的做法,根本就是掩耳盗铃。
张居正是一个功用主义者,只要惟功能举证告诉他,禁毁政策根本无用,这个政策就一定会被取消的。
“哼。”
顾宪成原本想攻击惟功还是一个孺子,空口无凭,不过想想对方在朝野的巨大影响力,他也就有点垂头丧气了。
在军营内大行军法,在城外射杀多人,朝廷毫无处分,十来岁的勋贵,身份如此贵重,背后隐藏的实力之强,哪怕是中了解元心怀国事的顾宪成,心里也隐隐有些嫉妒的感觉。
“未知张大人拦住学生,到底有什么指教?”
“我知道你们这些人正在酝酿着要弹劾元辅。”
京城消息灵通,锦衣卫和东厂肯定是专业的,不过惟功也是后来者居上,他在各处经营的情报网络绝对比东厂打事件的番子和锦衣卫的校尉要得力的多,那些番子出来,曳撒穿着,白皮靴亮的刺眼,再加上武器在手,狼一群狗一群的出来,打探什么消息能打探的到?也就是凭着固定的消息源来上报消息,还有抄抄各大市场的物价单子报上去,毫无用处。
锦衣卫还勉强算专业,惟功知道南北镇抚都在各处有自己的暗探,而且二百多年的传承,打探消息的方式也不是那么粗暴……但也就仅仅是如此了。
惟功的军情部门,招聘了大量的外围情报人员,然后就是核心主持人员,再就是情报汇总人员,分析人员,分门别类,最后才是上报,每天的情报经过这样的层层叠叠的办法之后,汇集到惟功这里来的,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顾宪成和赵南星等人最近正在活动,还有一些激进的文官预备动作,这些惟功都已经知道了,甚至他还隐约知道李植和江东之,还有其身后的张四维……不过这种层面的争斗,他暂时不打算卷进去。
倒是顾宪成这种还没有正式入仕途的青年官员,还有其联络的一帮人,看起来还不算是结党,如果能劝回的话,当然是以劝为主。
这几天他正打算亲自去拜访顾宪成,崇文门这里的偶遇倒也叫他省了不少的事了。
顾宪成没有用太多的考虑时间,须臾之后,便是坚定摇头,答说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请恕学生不能答应。”
“为什么呢?”惟功奇怪道:“你们不是说为了国事为重么,既然大家都为了国事,和衷共济,求同存异,各出其力,使国家富强,这不是很好么?”
“怎么可能?”
顾宪成出离愤怒了:“正道邪道,岂能同流合污?只有众正盈朝,以正人持国,这样国事才有希望!”
“就是说你们绝不会与元辅合作?”
“绝无可能!”顾宪成虽然才二十多岁,但自幼束发读书之后就有坚定的志愿,长而游学,与人谈及志向,渐渐和李三才叶向高,还有高攀龙,黄尊素,赵南星等士人相识,彼此要么约期见面,谈及时政,要么就是书信不绝,他们都是坚定的反张居正者,怎么可能因为张惟功的一席话就放弃多年的政治理念?
“汉贼不两立!”顾宪成掷地有声地道:“学生是绝不会妥协的,哪怕是元辅和张大人拿再多的好处来诱惑,也绝无可能!”
“谁说我要拿什么好处来诱惑你?”惟功摇头,笑道:“况且也和元辅没关系啊,是你自己凑上来和我们说话的。”
顾宪成摆了一个大义凛然的姿态,却又是被惟功轻轻化解,他自觉无趣,也感觉眼前的这个少年太狡猾了……现在他可以肯定张惟功就是一个盖世奇奸,但刚刚辩论时,自己的气势一次比一次弱,对方不仅辩术无碍,十分高明,而且有详细的数据,涉及到六部和地方各官府,自己一介穷生,虽然有不少人脉和关系网,涉及到具体的事务时,就真的不如眼前这少年多矣,而对方最后的表态,更叫顾宪成有一拳落空之感,原本他是打算等对方拿出银两或什么升官中进士的许诺,然后自己可以大义凛然义正严词的拒绝……谁知道人家根本就没有打算拿出什么好处来。
“告辞。”
“解元公好走。”
惟功很客气的挥挥手,不过他的部下就不一定有他这一份从容和好心情了。
在漫天大雪中,个子矮壮的佟士禄猛冲向前,石块一般的身形带出阵阵劲风,吓的顾宪成差点摔倒在地上,然后佟士禄挡在对方的身前,指着街角几处几人高的粪堆,大声道:“若是在几年之前,这样的粪堆里都是我这样的少年,无处可去,亦无处可避寒,要么钻进去,要么就冻死,自元辅主政之后,现在冻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民间富裕,乞儿好歹也会有躲避严寒的地方,我是一个纯粹的武夫,我只是希望你这个解元在指点江山,议论朝政的时候,不要忘了现在我对你说的这一切!”
佟士禄说完之后,便是大步返回,不知怎的,矮壮的身子在众人眼前竟是变的异乎寻常的高大起来。
在佟士禄说话的初始,顾宪成是一脸的愤怒,但在对方说完之后,他脸上的愤怒和骄矜之色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身为一个心怀天下的读书人,顾宪成真的不好意思完全无礼佟士禄话中所包含的东西,而且在他看到那一堆黑乎乎的干结的粪堆时,心中不停的呕酸,差点吐了出来,所以也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一直到佟士禄离开之后,顾宪成才在心中暗自措词,设想了七八条是张居正沽名钓誉,邀买人心的反驳言词,不过都是感觉太轻飘飘了,没有什么力量,他无奈之下,只是感觉张居正果然是千年一出的奸相,居然将奸事做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叫人有匪夷所思之感。
今日的这一场遭遇,顾宪成打算早点告诉自己的同志,于是他再没有回头,自己打着伞,在两个从无锡带来的小童的扶掖之下,匆忙离去了。


第187章 布局
刚刚所发生的一幕,也是给惟功上了深刻的一课。
从顾宪成开始到最后的反应,一切细节都使他明白,张居正所主持的这一切,自己所欣赏的这一切,已经注定是昙花一现,绝不可能成功。
就算张居正能在位十年,这改革也就是持续十年,如果他能在位二十年,二十年后改革也是会被终止。
从朝中的诸多大员,再到顾宪成这样还没有正式出仕的举子,毫无例外的,都是被庞大的利益链所驱使着,左右着。
顾宪成并不是不懂得张居正的改革有很多是有其道理在的,甚至在这一场辩论中有几次被反驳的哑口无言,根本答不出话来。但顾宪成也好,赵南星等人也罢,真正在心底深处完完全全没有私欲,只是和张居正在治国方略上有严重分歧的官员,整个大明也没有几个!
无非是利益!
“惟功你真是白费力气啊。”
赵士桢此时走了上来,懒洋洋的道:“小顾他不是不懂江陵其实有功于国,但他身边的人,他的好友,师门,同年,乡族,亲友,全部都是反江陵的,加上江陵确实有一些事太随意任性了一些,落人口实……”
“其实无非就是不做事不错,多做事多错。”
赵士桢哈哈大笑,指着惟功道:“妙,这话说的简直是太妙了!”
惟功本人却是没有什么笑意,如果勉强说有,那也只能说是深深的疲惫之上的一层浅浅的苦笑。
国朝的传统无非就是这样,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无错。站在一边指责的人永远都存在,指责别人的人才是最正确的。
而大明重视言官固然是限制了权臣祸国,但副作用就是实干家总是最受指责的,言官反正不用负责,风闻都能奏事,况且多做事者总会有把柄在人的手中,一上奏,洋洋数千言,又故意危言耸听,专捡符合皇帝疑心病的方面来说,掌权越重,做事越多者,自然被这样的指责方式打的千疮百孔!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言官肯定是占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至于万历之后,言官放言无忌,彻底成为党争的工具,到崇祯年间,达到顶峰,东林党的势力也到底顶峰,最终在王朝覆灭之后,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了。
至于“我大清”根本就没有言官生存的土壤,江南杀的东林党人头滚滚之后,这帮家伙又掉过头来,拼命奉迎,明朝皇帝出个皇城都是大逆不道,浪费国帑,清帝两代十二次南巡,花费在千万两之上,却是圣明之至,某个麻脸兔帝更是被吹成千古一帝,两朝之间的差距,只能叫人说,读书人在某种层面来说,真是贱骨头啊……
在赵士桢哈哈大笑的同时,惟功向王国峰使了个眼色,王国峰很伶俐的点一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会继续跟进此事。
就在此时,王乐亭已经大叫起来,他看到了在风雪中逶迤而来的车队,三百多辆大车在纯白的大地上犹如扭动的长蛇,纵然是车身和骑士们身上都落了雪,仍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车队滚滚而来,向着崇文门的方向,急速前进着。
……
“大人,幸不辱命。”
“见过大人!”
车队最头里的是张用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