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对谈,惟功以前很多隐约知道,但不曾深入了解的东西,一下子就是豁然贯通。
这样的指导,其实也是在给他竖立未来努力的方向,使其眼前的天地,一下子就开阔了起来。
吴惟贤瞪眼问他,道:“马战步战,我都算入了门,你小子要学哪一种?”
“但为百人敌,不分马步,小侄都愿学。”
百人敌是对勇将的赞誉,也是武学的至高成就。一个人的力气有限,对应对的攻击也有限,如果一个武者不分马步,能够同时应付百人的攻击并且战而胜之,这样的成就,可以傲视天下群雄!
后世的武侠电影中能飞到地球上对攻的景象,只能是影视虚拟,完全超出人力能做到的范围了。
至于表演的武学,根本就不是唐宋明清诸多高手总结和流传下来的真正武学,不论是杨家枪法还是太祖长拳,或是很多在后世流传的拳法腿法,其精华已经失传了,练气,练力,练身的诸多法门,在冷兵器时代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人,一切技击之法,都是围绕着杀人为目的。
后世的武学,只是舞学,是表演。
“哼,口气不小!”
吴惟贤不置可否,冷哼一声。其实心中对惟功倒是极为欣赏,眼前这小子,意志坚定,不骄不躁,雄心勃勃。
习武者就是要有这种心气,否则的话,不如放弃。
“站个桩给我看看。”
听到吩咐,惟功立刻两腿分开,一前一后,前膝稍微前屈,后退略略拉伸,肩膀和腰部都有固定的角度。
“桩功还算对,不过,这是死桩,练不出力气,没有办法将力气练在筋骨里头!”
吴惟贤摇头,对惟功道:“你骑术不坏,试想一下,人纵马奔腾,身体亦随马起伏,我等练的马步,是前人在军中悟出来的法子,人要以自己的身体和劲力伏住马,而同时也要借助马力,在与人交手时,将马力和自身的力气,合二为一。马战的枪术,槊术,铁矛,甚至大刀,长斧,无不是如此!”
“所以人伏了马,就是将劲力练在身上了?”
“你看看我!”
吴惟贤一边说,一边也扎了个马步。
张惟功只看到他身体虽然站着的步伐和自己相似,身体却是一起一伏,似乎就在马背上颠簸着前行一样。
“蹲一定要劲到脚掌,脚指抠地,就像是人在骑上,需得将脚固定在马镫里一样。这样一站一抠,牵引小腿骨头和肌肉,膝盖自然挺直,然后大腿绷紧,提腰,收腹。挺立过后,再和我一样,往下用伏劲,慢慢松开劲力,全身放松。如此这般,就是人在马身上的腾挪之法,锤炼身体,为什么要从步伐开始,其因就在于此!”
在吴惟贤的教导之后,惟功有样学样,在起伏了几次之后,终于找到了马步的要决。
整个人,真的象是在骑马一样,感觉有劲力从小腿不停的到腰间和臂膀,再从上身一直沉了下去,劲力一循环之间,整个身体,也似乎被梳理了一遍。
看到惟功这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诀窍,将劲力练在了身上,吴惟贤大感惊愕。
他是世袭将门出身,祖上也是世袭的百户官,后来虽没落了,却留了下锻炼的法门和诀窍,后来戚继光等诸将在江浙一带兴兵打倭寇,吴惟贤诸兄弟一起从军,在军中自己苦练和实战的同时,又向很多高手请教。
在浙江,吴惟贤练习的是步战诸法,浙兵的鸳鸯阵法讲究步战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小阵中的刀手,吴惟贤为大将前,就是这样的角色。
十余人的鸳鸯阵,对数百倭寇夷然不惧,戚家军经常以几千人破几万倭寇,自己死伤却是寥寥无几,戚继光的指挥艺术已经炉火纯青,没有丝毫瑕疵,而他麾下的这些将士,也是将自身的能力锻炼到了极致!
习武近三十年,军旅之中二十年,这才有如今的身手,眼前这七岁多的小孩,居然半个时辰不到就入了门,吴惟贤瞪大双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惟功,你这样的资质,我来教导你有点糟蹋了啊。”
“吴叔说笑了……”
惟功越站越觉得有趣,原本站桩对他是一件苦活,国公府里的武师们教授的桩法僵硬,每天站桩的时候全身僵硬,感觉十分难受,如果不是确实对锻炼意志和身形力气有帮助的话,每天一个半时辰的桩功是十分痛苦的磨练,等闲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而现在站的这个桩,起劲和伏劲不停地转换,人的身体像是在烈马上不停地奔腾,有一种全身与战马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身体在不停地转换着力气,关节也在不停的变换着承受点,这样的桩法,使得人不仅不疲惫,反而有越站越轻松的感觉!


第028章 入门
“当你疲惫时,想到骑马奔腾,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青草茵茵,什么疲惫都没有了。”
吴惟贤在一边继续指点着惟功,在他眼前,惟功小小的身体轻微的一起一伏,整个身形,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就如飞鸟掠过从林,鱼儿在水面上游弋,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动,自然。
他的心中,确有不胜震惊之感。
这样的悟性,确实非同一般。
“就这么练吧,拉弓长力气一如往常,我们两个月后再见。”
吴惟贤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张元功这个未来公爵亲自求他,也就使得他来了这么半天,不过张惟功一点儿怨言也没有……吴惟贤教给他的桩功之法,实在是太神妙了!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各人,吴惟贤已经将他引入这么一条大道上来,有多大成就,还是得看他自己了。
……
其后月余时间,张惟功每日就是勤练桩功,没有一天停止过。
以前练桩,虽然感觉身体渐渐变强,但收桩之后,全身发麻,特别是关节地方,感觉都是有点疼痛难忍之感。
用吴惟贤的话说,张惟功照原本的办法苦练下去,非得伤了筋骨不可!
“练功是要越练越轻省,越练越有力气,越练身子越好。要是把身子练伤了,那就不如不练。”当是时,吴惟贤是这样的说法,事后也是证明十分有道理。
每天收了桩功之后,张惟功都是感觉自己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力,不论是精神还是体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充沛!
甚至是晚上睡觉,亦是前所未有的香甜。
十余天后,惟功已经是每天早晚都练习桩功,甚至是走路,吃饭,说话,都是无时无刻不再摆着架式。
七叔七婶开始见到他这般模样,深为骇怪,都以为他撞了邪,后来才慢慢接受这种新奇的练法。
他们所居的小院,十分清净,虽然有南街外的市井之声传进来,但是由于惟功的特殊身份使得府中上下很少有人来打搅,惟功走火入魔一样的练功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乐得清静。
这样练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惟功感觉自己的体能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呼吸,越来越深密绵长,通过桩功,他不仅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蕴藏劲力,甚至还改变了自己的睡眠和呼吸!
在年前,他拉弓练力还不到一石,短短时间过后,他已经能拉开一石半的硬弓,也能连续拉开百次以上!
蒙古人的马上骑弓,劲力不过一石,寻常人用的步弓,也就是两石到三石,能拉四五石弓的,都是万中无一的强手了。
以惟功的爆发力,三石强弓已经能拉开,而他不过七岁!
他的劲力,反应,肌肉,甚至是刀术,都是在不停的突飞猛进着!甚至,短短时间,他的身形又高出不少,光是看个头,已经像十三四岁接近成人的少年了,肩膀宽而厚实,两手布满老茧,两眼炯炯有神,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蕴藏着无穷的劲力。
这一切,都是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最亲近的七叔七婶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
……
正月底的一天清晨,在惟功苦练的时候,向来清静的小院却是凭空热闹起来。
先是张贵这个大管家带着一群副手,并几十个门上的外院的小厮跑来,一路上各套院的院门大开,动静之大,真真是鸡飞狗走。
到得近前,张贵罕有的对惟功行了一礼,急道:“宫里来了公公传旨,已经到大门口了,说是宣五哥儿你进宫,现在太爷和大老爷二老爷都已经在换衣服准备接旨,哥儿你也赶紧换衣服预备过去接旨。”
七叔七婶都是闻信赶出来,听到这话后,张元芳皱眉道:“看来是正旦那日的事有结果了,惟功,赶紧换衣服吧。”
七婶已经进了房门,将惟功那一套官袍和梁冠都取了出来,惟功也是不敢怠慢,急速将练功的劲装换下,穿着冠服出来。
没换之前,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少年,一身官袍在身上,果然也凭空添了几分神采和尊严出来。
人群之中,惟功瞧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却是将他从山村带出来的杨达,瞧杨达戴着顶饰兔毛的大帽,一身服饰也很光鲜,想来立了一功之后,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了。
瞧着惟功的眼神,杨达有点儿畏畏缩缩,不知怎的,看到惟功的眼神,他心头突地一跳,竟是有点儿紧张。
“哥儿快点吧,别叫太爷他们等急了。”
国公府里接旨倒是常有的事,大管家张贵十分熟知流程,见惟功有点儿拖沓,不禁出声催促。
惟功没有理他,转身对一样换了冠服的七叔道:“七叔请。”
“走吧。”
张元芳呵呵一笑,带头先走,惟功落后他半个身位,叔侄二人,昂然而行。
到府邸最大的七楹五开间的公府正堂前时,整个国公府够资格的人都已经站在堂前的空地上了。
在南边,二门,仪门,正门,全部畅开着,府中的管家执事和男仆小厮百余人,一路排开,站在道路和门首两边,全部垂手侍立着。
看到惟功过来,对此事十分不耐烦的张溶冷哼一声,眼神扫视他时,毫无半分情感。
对这个血脉上的祖父,惟功也没有一点敬意,只是按照礼节,在张溶身前行了一礼。
张溶没有出声,张元功对惟功和声道:“天使已经快到了,一会儿你只管听着,等我们说话时,你跟着一起照样说一次就行了。”
“大哥对你这侄儿还真上心。”张元德面露讥讽的笑容,笑道:“咱们英国公府一年不知道接多少次旨,惟贤也接过两道旨了,也不见大哥这么着意。”
“惟贤的旨意不过是照例,小五这一次可是特旨,提点他当然更稳妥。”
张元德一时语塞,看向惟功时,眼中却是深深的猜忌愤恨。
把这小子找回来是将未来不可预知的危险提前排除,从过继这件事来看,张元德这事情自然是做对了。
可怎么也没想到,这小子居然闹出这么大动静,现在宫中都有特旨过来,谁知道是什么事情?难道他能咸鱼翻身?
“早知道当初就该叫杨达几个将他暗中处置了,这样一了百了,现在就没有这么多烦心的事情了。”
一念及此,张元德目露凶光,在他一边的张惟贤看得真切,连忙轻咳了几声。
“父亲,现在不是想事情的时候……”
“嗯,为父知道。”
对这个儿子,张元德十分满意,行事缜密,相貌英俊,行事潇洒,在勋戚子弟中名声十分响亮,上次他见着成国公朱希忠时,成国公对张惟贤极尽赞赏,其余各家勋戚也赞誉有加。
张元德暗下决心,绝不会叫张惟功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
就在此时,外头传来马蹄声响,众人都是伸头去看,过不多时,一个穿着五品服饰的少监打扮的内使在前,手捧诏旨在门前下马,大步前前,在他身后,是四个小内使,亦步亦趋,跟随在后。
“皇上有旨。”
到得近前,内使便大声宣谕,张溶等人连忙跪下,府中有品级的男子有二十余人,此时也是一同跪下。
“皇上谕英国公并府中上下人等:我自继位至今,每日读书学经不辍,内阁大学士并翰林学士每等尽心教习,每日辛苦,言说不尽。今继大位已经三年,宫中诸太监并勋戚多有进马,然我素未习骑射,不能勾得骑乘,今见散骑常侍张惟功少年英敏,身体强健,骑射功夫俱佳,我欲强健身体,当得品性纯良的勋旧子弟陪侍,他这官正好当在御前伺候,就着张惟功每隔三日入宫一次,伴我习骑射之术,每日骑乘完了,再回家休息,若安心奉差,将来有赏赐与他,汝等也奉敕勿怠!中书舍人不必将这旨润饰,就着人写了送去,钦此!”
听着这般圣旨,张惟功趴在地上,差点儿笑出声来。
不过看左右各人都并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七叔趴在身边近前,脸上显露笑容,看来这事情虽有,也不是常常。
原来明朝皇帝的圣旨,口语话的很多,当年朱元璋和朱棣爷儿俩,口语圣旨就不少,圣旨里以“俺”自称的,实在不少。今日这一道旨,明显听得出小皇帝颇为兴奋,所以叫中书舍人不必润饰,就这么口语传旨了。
也是对英国公这样的勋旧人家不大讲究,换了别的人家,恐怕就不能这么随意了。
就算是英国公府,接到皇帝这样亲热的口语圣旨的事,怕也不多。
“臣等谨遵圣谕……”
张溶老脸上毫无表情,他这个孙子,私子而出,在外多年,他对惟功毫无感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