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有就是朱尚骏这种文化训导,还有负责将士生活细节和心理调节的生活训导,三位一体,是舍人营中很得力的一个部门。
“今天开大会接旨,咱没赶上,不过有报喜的跑到我家了。族里不少人在家里商量过年祭祀祖宗的事,正说到我头上,说我不务正业,在舍人营当个屁都不顶的百总官,老朱家好歹是抚宁侯支脉,族里指挥啊佥事啊一大堆,千户百户更不当回事,咱这小百总真给祖宗丢人。老子知道是抚宁侯不悦意我,加上这一次朱岗这老小子丢了个大人,这些家伙踩乎咱,再到侯府里给朱岗老小子说,博他老小子欢心,咱就咬着牙听着,不想和这些老悖晦的计较,不料报喜人正巧到了,一通鞭炮放过,那些老家伙的脸色可就真好看了。”
这一通经过被口才极好的朱尚骏指手划脚的这么一说,倒也真的是热闹好听,马世龙这么深沉内敛的人都听的哈哈大笑,对着朱尚骏赞道:“你小子说话,跟说书卖嘴的也差不离了。”
“哪儿呀,老马你夸我了。”朱尚骏又笑道:“总之这一次真忒是热闹,老头子们的脸色就甭提了,咱家老子的世职不过是京卫指挥,三品,就这还不知道是怎么保下来的,占役空额买闲都没咱们的份,都是那些公侯和实职营将的事,老家伙们也就挂个指挥同知,佥事,就当自己是官儿了,说来笑死了,咱怎么着,入营才几天,也落了个指挥使,世职都是指挥佥事。”
“得了,得了。”
陶安然站起身来,笑道:“别尾巴翘上天去,好歹都是正经的朝廷三品四品的武官,人家文臣瞧不起咱武职官,咱们自己得争一口气。”
“我呸,皇上危难之时,是谁挽天倾救圣驾?靠他们?姥姥!”
“嗯,文官也就卖个嘴了。”
正经将门子弟,对文官都不会有好印象,大明文武现在泾渭分明,文视武为奴,武视文为仇,只是文还在压制武,武将们也没有法子,几十年后形势倒转时,武将们也是好好的报了一把子仇,将受文官们的鸟气吐出来不少。
“年后我们开拔,大人说了,我们将要受到的挑战不小。”陶安然没有再理这两个家伙的村俚俗语,正经说道:“我们去辽镇,大人只是挂练兵总兵,朝廷说是给三万人的兵饷额子,从辽镇其余各地挤出来,这样咱们肯定是成为众矢之的,加上没有正经驻地,凡事就真的都难了,只能在短期之内打几个响当当的大胜仗,堵堵朝中文官的嘴,展现实力,真正在辽镇打一块地盘下来!”


第311章 广宁
新年如约而至,今年的英国公府比往年热闹的多。
三十那天,还是大开各门,从内宅门到二门,仪门,大堂门,正门,一路洞开,门神福字都是刚刚新张贴挂上去的,看起来就是有喜气洋洋的感觉,够格到府里来祭祀祖宗的全部都有品官在身,全部是一身大红的吉服礼服穿在身上,梁冠玉带,富贵风流气象,不一而足。
所谓热闹,就是大房和二房这两房今年屏弃前嫌,张惟贤这一脉正式承认失败,在这一次废立风波中,张惟贤抢先一步和惟功达成了协议,事后兄弟俩人都有不小的功劳,虽是张惟贤仍然是不能和惟功相比,不过这位大少爷大公子似乎也是认了命了。
儿子如此,当爹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张元德也是偃旗息鼓,正式向自己的大哥认输,内宅里头,国公夫人赵氏也消停的多了,比起势力和在朝廷的影响力来,她的娘家比惟功这个未袭爵的少国公都差的远了,这还有什么可斗的?
人心最少表面是齐了,全府上下的丫鬟小子们也个个喜气洋洋的模样,张惟功一步步的水涨船高,张元功心情大好,今年过年的年赏也较往年丰厚的多,惟一叫家里上下不高兴的就是又传来风声,年后元辅就要再次主持清理勋贵官庄隐田,这件事叫全城的勋贵们心里都不痛快,但过年时的喜气将这一些不愉快的心情给冲淡了。
“小五,过来,这是你三老太爷。”
“这是你四太爷。”
“这是九叔,一向在官庄上,要多敬两杯。”
祭祀祖宗的仪式十分繁琐,等仪式结束后,全府上下都松了口气。
女眷们在内宅饮酒,男人们占了几个大花厅,熙熙攘攘总有一二百人,全部是有品级的,今天也是冠带在身,显的格外的雍容华贵。
惟功转了一圈,头晕脑涨,后来好歹觑得一个空子,溜了出来。
刚在廊下吹了一阵冷风,因见七叔也慢悠悠踱出来,爷儿俩一对眼,眼中均是笑意。
“怎么样,里头呆不习惯?”
“嗯,是呆不住。”
那些太爷大爷九叔都是养尊处优白白净净的模样,惟功瞧了半天,估摸着这里头有三五个能自己爬上马的就不错了,有一些二三十岁的兄弟行的,脸上居然还涂着脂粉,只是涂的很淡,不细看瞧不出来。
这原本是南边苏州一带的恶习,少年郎君也学妇人一样梳妆打扮,不料南风北袭,现在京中勋贵子弟已经有不少有样学样的了。
英国公府原本也是将门将种,居然是这般田地,这样的大家族聚会,真是聚一次叫惟功别扭一次。
再者这些亲戚议论的无非就是怎么多捞银子,多弄田庄,哪家戏子好,演乐胡同哪个班子不坏,教坊胡同刚刚有抄没的官家小姐,细皮白肉,值得去一探究竟……惟功自忖没有道德洁癖,不过实在是对这样的情形有些感冒,享乐是无错,不过当享乐压倒一切,特别是享乐的人群还是这个国家负有责任的一群时,那问题就大了。
事实上不论是太监,文官,武臣,勋贵,外戚,此时多半都是这样的情形,士大夫也尤其如此,后来明朝局面到不可收拾,明将一投将就能打,官员一投降就变的能干而清廉,实在了慢因为明廷烂的不能再烂,流寇声势一大,东虏一入关,大家都是有改朝换代的时间终于到了的感觉,人人都急着跳船而不是补救,国家当然就完蛋的快。
惟功心中有一股郁气,在厅里呆不住很正常,不过看看七叔的模样,他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元芳向来在族中被视为异类……确实也是个异类。
“小五,我是一天一天看着你到今天。”
张元芳今天喝了些酒,有些大舌头,不过还是一字一板的对惟功道:“你以后还会是国公,手中的权力要比今日还大的多,你要答应我,永远不要变成今日厅中人的模样,永远都不要,成么?”
“七叔放心……”
惟功答了一句,见有人过来,忙将张元芳一搀,躲在廊檐下另外一角。
“老三,老四,瞧见小五今日的光景不曾?还有大哥,那种巴儿狗般的模样,叫人瞧着真是恶心。”
说话的是张惟德,另外便是惟平和惟思哥儿俩,张惟贤已经与惟功和解,不过听着张惟德话里的意思,似乎这几个亲兄弟之间又有了分歧。
“大哥也是为了大家好。”
张惟平比前几年成熟了很多,最少也是敢说话了,当下沉声道:“你当大哥喜欢巴结小五?大伙儿又喜欢巴结小五?可眼下这局面,不跟着小五走,我们这富贵能保几年?”
张惟思也道:“二哥你省省吧,前一阵父亲在昌平买了一个庄子,管庄的打死了一个佃客,一家子上吊,这事儿是张福的错,父亲先是托人给刑部打招呼,人家理也不理,老五这一次护驾有功,咱爷们又和他和解,刑部的一个姓艾的主事第二天就叫人传话来,说是斗杀,动手的判军流到辽东,张福也没事人一个了,没有小五,咱们这虚的国公后人顶个屁用?”
兄弟几个的话堵的张惟德无话可说,先是冷笑,接着便嘀咕道:“只是以前是那般光景,现在又是这样,我这心里一时转不过弯来。”
“转不过也得转!”张惟平断喝道:“太爷们都能转,你不能?大伙儿还指着年后他给元辅递话,清田的时候给咱们英国公府留点情面……不要说元辅不讲私情,当年老成国公和他有过约定,各家清丈退田,成国公府几乎没退出什么来,咱们家小五现在也得势,凭什么就不能和成国公府比?”
“嗯,是这个理儿。”
“走吧,回席上去,咱哥几个都出来不象话。”
张惟德笑了几声,说了一句在对面水阁唱曲子的伶人的笑话,兄弟几个都笑出声来,几年过来,连张惟思都已经快成人了,女色对他们来说都不是禁忌了。
“小五,原本我还想继续和你说什么,不过你都听到了,我倒也省事。”
张元芳神色抑郁,一手持壶一手拿杯,颇有几分晋人狂放的感觉,他对惟功道:“以前一直是冷灶,也还罢了,现在叫我当左府佥书,还有和你的关系,这么多人巴结上来,我还真是受不了……这世道,清者无处可自清乎?小五,年后我就辞官不做,反正现在也短不得我和你七婶一口吃的。”
惟功知道张元芳以前要出来做事,主要还是要改善条件,然后在族中过继一个继承香火。这个年头,人们多半有鬼神之念,没有亲儿子不要紧,一定要有宗子,不然以后就是孤魂野鬼,不得血食。原本他是被过继去了,但在张元功不停的努力下又被归回大宗,现在说叫惟功重回张元芳这一支也是不可能的事,他满含愧意的对张元芳道:“七叔,等我成了亲,一定挑一个好儿子给你,不能叫你和七婶不得血食。”
张元芳是素知惟功的,知道眼前这小子不轻易承诺,说了就是一口唾沫一个钉,绝不会忽悠自己。他对张元功将惟功要回去当然有所不满,但是从惟功的前途来说,他又不能阻止,好在这孩子是真心尊敬自己夫妻,现在在英国公府还是和自己夫妻住一起,现在又有这样的话,张元芳喉头涌动,眼角也泛起泪花,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重重拍了拍惟功的肩膀,一个字也没有说。
……
万历九年的正月对汉人来说还是老规矩老一套,无非是守岁,祭祀祖宗,拜亲访友,同时就是胡吃海塞的一个过程,由于张居正秉政以来政务较少错失,地方官也挑的很得力,万历早年还有派中枢侍郎为巡抚巡边之事,各方平安,纵有一些战乱,也很少蔓延开来,总是迅速敉平,对大局并无干碍,天下太平,物价平抑,百姓日子过的十分不错,几十年前嘉靖皇帝当家时,那是真的家家干净,海瑞骂皇帝骂的也不冤枉,自隆庆到万历,日子是一天天的好起来了。
顺字行在广宁也开设了分行,专门收义州卫和广宁一带的毛皮等特产,由于李家在广宁和义州势力极大,蒙古人都忌惮三分,毛皮等货物几乎被李家垄断,顺字行要收皮货和人参,只能从李家手里买,虽然利润还是有,也是远远比不过其余地方,若是别的地方势力,顺字行少不得要设法,要么威逼,要么收买利诱,但面对辽东李家这样的巨无霸,强横如顺字行的势力也只能对这地头蛇低头,这也是亏顺字行的庞大实力和深厚背景,若是换了别家商行,不论是客运生意还是运粮,又或是南货生意,怕是都被李家一口吃下去了。
在广宁,西商的势力也大,不论是山西还是陕西,这两省的商人因为和鞑靼部落的交往而备受重视,相形之下,顺字行便更受排挤。


第312章 尖哨
王茂材走到顺字行门店的店门前时,六个手下已经等在外头,见他过来,有一个部下想立刻起身,却被别人用眼神阻止住了。
刚从京中调出来的时候,众人都不大习惯散漫的模样,经过王茂材好一番调教,总算是好的多了。
他今年三十一岁,正当盛壮年纪,原是宣府的夜不收,与赵雷一起被舍人营招纳到京城,后来也接了家小过来,原说是在京城练兵,两个月功夫不到,他和另外几个夜不收都被调到广宁这边来了。
到了这才知道,原来这里的门店规模极大,生意其实平常,店内伙计众多,却是用来打掩护的多……广宁店原本赚钱也是次要的,最要紧的还是在这广宁城扎下根来,布下眼线耳目!
大人最重细作线报,王茂材这种边郡干夜不收多年的老人是十分赞同,大明以前的边将也很重情报,重防患于未然,后来就是躺倒挨捶的架式,永远只能备动防御,反正等着敌人来,自然也就谈不上去主动进行情报侦察工作了。
“嗯,起来,今天出去遛遛马。”
一听说出去遛马,六个坐姿十分散漫的部下还是情不自禁的坐直了腰板……王茂材轻轻叹口气,这真是积习难改。
他们隶属于是情报局,虽然还是舍人营的军人,但最重要的已经不是上战场厮杀,而是获取情报,好在他们夜不收在情报局里还算是战斗单位……王茂材知道广宁店有情报局的一个分局,其中有一个培训所,专门培训新人,花样百出,王茂材听着都头皮发毛,这一次他带人出去遛遛也是分局的莫绍忠提前打过招呼,他们那边需要几个擅于暗杀和刺杀的人才,所以叫王茂材从夜不收组中推荐几个好的,从级别来说,分店大掌柜王怀文最大,分店任何分支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