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败惟功,等于间接击败马芳,这对军人来说是不小的荣誉。


第337章 射柳
“我就不上场了。”惟功笑了笑,使了个眼色。
身量中等,貌不惊人的王乐亭会意,慢悠悠的站出来,和声道:“末将与张将军较量。”
王乐亭是参将衔,都指挥同知,身份比张臣差远了,他是没有信地驻防区的参将,每个军镇有固定的总镇总兵,比如李成梁是辽镇总兵,祖仁这样的总兵或惟功这样的辽阳总兵都不是总镇总兵,而参将也是各有防区的才是正职,比如宽甸参将,海盖参将,有自己的防区和兼管的卫所,实土临民,管辖军户,名义上受某总兵或副总兵管辖,但平时的军务训练都由自己负责,如果总兵威信不足,参将以下抗上甚至是游击以下抗上的事,也不少见。
差距是有,不过并没有到不能较量的差距。
张臣一脸傲气,用看乡巴佬的眼神打量了王乐亭半天,见王乐亭始终不为所动,仍然是一副淡然的模样,这才点了点头,狞声道:“既然少国公点了王将军出来,应该也是个好手,好吧,我们就比过这一场。”
董一元凑趣道:“干比没意思,末将押十匹好马,赌张将军胜。”
杨四畏眼神闪烁,干笑道:“既然这样,我当然也赌张臣胜,不过要是全部买他胜,谁来赔啊?”
这是赤裸裸的无礼讽刺,听到这样的话,舍人营上下也为之变色。
吴惟贤和吴惟忠等人被这一群北军将领的无礼激怒,他们看看惟功,见惟功笑着轻轻点头,吴惟忠便大声道:“我们赌一百匹马!”
杨四畏大声道:“好,我们便接了这一局。”
戚继光闻言摇头,下意识就想训斥。
大明的战马已经从太仆寺统一管理和蓄养,改变为太仆寺主持购买和分配,不过蓟镇靠近边区,买马太容易了,当年和俺答和解之后,开了九个边贸区用来贸易,虽然张家口是最大的一个,不过从张家口转运战马,费用就上去了不少,辽镇和蓟镇的真正的好马多半是自己购买,一匹普通的战马也就四五两银子,上等好马也不会超过二十两。
不过一下子百匹马,这个赌局就有些大,是有意气之争,而不是同僚之间的耍笑了。
只是转念一想,戚继光就改变了主意,笑道:“本将就不参与了,不过可以为你们擂鼓。”
连戚继光这个大帅都参与进来,所有在场将领都兴奋起来,连不远处的士兵都开始伸头眺望,只是碍于军纪,没有人敢于交头接耳议论。
“怎么较量?”张臣也跃跃欲试了,他因功而至副将,从来没有在这样的比武较技中害怕过,哪怕是输掉也是出尽全力。
“悉听尊便。”王乐亭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如果不是他穿着三品武官的袍服,和田垄间的乡民也没有什么两样。
“那便射柳好了。”
张臣越发有了轻敌之念,纵是南军将领看到王乐亭的模样,也情不自禁的担心起来。
只有戚继光眼中闪烁着笑意,他用嘉许的眼神看了一眼王乐亭,知道这家伙是在用轻敌之计。
射柳在辽金便盛行,但大明宫中举行的射柳比赛是从元时宫廷中流传下来的传统了,上有好下必从,宫中皇室喜欢,在将领之间,射柳游戏当然也是风行一时。
现在国朝尚武之风远不及永乐仁宣年间,好在将军们玩起射柳来应该还是问题不大。
决定射柳之后,张臣的亲兵们就在营外找到空地,然后折了刚发芽不久的柳枝,折去一尺长的柳皮,露出柳白,插入土中五寸,接着便是将象征张臣和王乐亭两人的两色巾帕系在柳枝之上。
柳枝插入土中之后,戚继光擂了一通鼓,张臣和王乐亭便分别上马。
两人都与各自的柳枝相隔五十步,骑在奔驰的战马上纵骑而过,引弓而射,先中柳白者,胜。
“等等。”
就在两人引骑欲行之时,王乐亭道:“五十步太容易了,我们改为百步如何?”
他刚刚看起来还蔫蔫的,现在眼中突然暴出神光,看起来神采奕奕,气质完全不同了。
“入你娘的……装象呢……百步就百步,老子怕你?”
射柳一般是慢慢加步数,两者都中,从五十步到六十,再到八十,最远百步。
没办法再远了,百步一般就是极限,步射的话,百二十步照样可以射中目标,最远百五十步也可以,但用骑弓骑射,五十步能保证大体射中就已经是高手了,何况还是在高速运动着的马背上。
改成八十步,就是顶级高手,一百步,用劲力绵软的骑弓,能完成射程就算不错了,更不要说射中。
不过在这种时候,张臣也不可能退让,退一步名声就毁了。
听到张臣的狠话,王乐亭只是嘿嘿一笑,两人就此无话,各自上马。
第二通鼓声响了起来,两个将领分别策马向前,马上射柳,马速一定要带起来,否则慢吞吞小跑就射中了也不算本事。
数十步后,马速便飞快起来,风驰电卷一般。
张臣当先从撒袋中取出一支轻箭,搭在自己的骑弓之上,百步之外的柳树枝挂着巾帕摇动着,普通人不要说去射中,便是看清楚柳白都不是容易的事,张臣自幼在边境长大,与汉唐一直下来的边郡良家子不同,他还是正经的军户将门世家,刚会走路就上马,刚长的与弓差不多高矮便开始学射,射箭已经融入其身体之中,与游牧民族中的射手一样,是一种生存本能。
他在激烈奔跑的马背上感受了一下,感觉到目光已经将柳白锁定,当下再不犹豫,张满了的弓发出绷响,轻箭嗡的一声,飞向目标处。
射完之后,张臣才把精神收回。不管刚刚与王乐亭是怎么争执的,射箭时他只能将精神集中在目标上,在他射箭时,精气神达到最高峰,不论是拉弓的动作还是指法,都十分完美。
可惜目标太软了,张臣的骑弓比一般人的骑弓要重五个力,但也只是如此,他能用左右弓法射敌,如果弓太重的话,会影响到速度和准头。
“万岁!”
“射的漂亮。”
“好神射!”
张臣的马还在急驰,又往前百步之后,才慢慢放缓,战马急速奔驰时,如果想骤然停下,就会损伤战马的心脏,张臣十分喜爱自己的战马,由着战马又小走数十步,这才拨马,缓缓驰回。
在这时,身后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张臣刚刚把握不大,此时心中便是一喜。
不过在他回头驰近一些时,脸色顿时巨变。
张臣的箭落在柳枝一边三指处,虽然相隔极近,但并没有射中柳白,这也是常有之事,五十步都不是那么容易中的,经常要几次来回奔驰,如果人人都能一箭中的,射柳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可惜他虽未中,王乐亭却是一箭射中了柳白。
箭矢射在柳枝下方,正中柳白,将摇曳着的柳枝射断两截,巾帕也被北风吹在半空,被一个南军将领的亲兵取在手中,骑马在众将面前摇晃着。
所有的南军将领都在欢呼,还有他们的亲兵,所有的北军将领都是面如土灰,神色十分的难看。
吴惟忠向面色难看的杨四畏道:“百匹好马,杨大人早些交割为是。”
“哼,百匹战马而已,明日就给。”
杨四畏神色难看之极,但他也说不出责备张臣的话来,毕竟百步射柳实在太难,张臣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所有的北军将领都看向貌不惊人的王乐亭,这个家伙扮猫吃虎,太可恶了。
如果是惟功亲自应战,这些人未必敢下大赌注,因为是这个看起来蔫蔫的王乐亭出战,所以大家才勇于下注,现在才知道,大伙儿算是被英少国公和这个王乐亭联手给坑了。
好在参赌的有十几个北军将领,平均下来输的也不算多,输的只是脸面而已。
张臣纵骑而回,脸上神色十分难看,不过待王乐亭过来时,他还是拱手道:“技不如人,本将输的心服口服。”
“哈哈,张将军也是神射,不过我这部下射术不在我之下,实乃天授,我事前没有说明,还请张将军莫怪啊。”
惟功的话也很坦诚,他也看得出来,眼前这些北军将领,杨四畏是庸将一个,从谈吐中就听得出来,十分鄙俗,张臣是个粗人,但为人耿直,是个勇将,董一元也是个勇将,不过私心较重,三个副总兵是这样的人物,北军将领中也是泾渭分明,多半将领与杨四畏相近,一小半跟随董一元和张臣,由此可知,北军将校,出色的并不算多。
对难得出色的张臣,惟功还是起了拉拢的心思。
听到这样坦诚的话,张臣先是一愣,接着便爽然道:“张帅快言快语,末将就输了这一场也不冤枉了。”
“哈哈,大家算是不打不相识,吴大人,各位大人,不如赢得的马匹就由本将来出,大家和气致祥,怎么样?”
惟功的话更显他为人大方,南军将领原本与他相厚,当然表示马不要了,北军将领各个承情,都是上前来致谢,一场有点伤和气的争执,至此算是皆大欢喜。


第338章 皆欢
戚继光心中对惟功十分满意,先抑后扬,出人意表,而且胜而不骄,如果惟功只凭自己勇力射术压服北军将领,他还未必会高看这小子一眼,毕竟惟功现在的地位在戚继光看来最少有一半是因为勋贵的身份,若是如他一样,是一个穷的连轿子也坐不起的普通的武官世家子弟,二十不到就想出任总兵,哪有这个可能!
现在他心中已经改变了看法,惟功的行营布阵,还有军伍整肃,这一切都符合他心中良将的标准,而处理眼前的南北军将的争执,手腕也不在他之下,一点也不象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总兵官,就这一点来说,戚继光是觉得惟功因为勋贵的身份,加上曾经是亲从官,导驾官,参与常朝,更与张居正常相往来,所以眼界不是普通人能比得上的缘故。
“惟功,我们可是听到消息就来吊丧,大家现在饥肠辘辘,你这个主人有没有好的吃食拿出来待客啊?”
心情一轻松,戚继光也能开开玩笑了。
惟功笑道:“已经着人准备了,戚帅前来,当然有什么好的便吃什么。”
此时营中已经布满了香气,不论是南军还是北军,所有将领都是被戚继光从各自的信地召集到一起,然后又赶路到这里,每个人都确实是饿的不行。
此时再闻到饭菜香气,各人都是食指大动。
杜松使劲嗅了嗅半空中的香气,又跑到营门前张望了一下,然后大声道:“张帅,贵部行营,不是吃飨饭吗,怎么还起火开小灶给每个士兵吃?”
一听他的话,包括戚继光在内,所有人都跑了过去,一起张望着。
营中确实是已经开饭,在场的都是当兵出身到将领,一看就知道,营中正是以小队为单位,分发着饭食。
饭菜确实也是刚做出来的,香气扑鼻,用大铁桶担着,到了坐着的士兵前,由军官模样的用大铜勺子将菜舀出来,再每个人塞两个大馒头,每个兵手中都有一个铁罐子,还带有把手,将菜和汤接了,就着馒头吃起来,都是风卷残云,大快朵颐的模样,一看就知道味道好极了。
“乖乖,每人都有肉汤,这了不得。”
“有菜有肉有汤,俺当年可是从小兵干起,吃了三年多飨饭!”
“在营里也吃飨饭不成?”
“那也好不到哪里去,哪有上官不克扣盐菜银子的,俺们当年四百多人,盐菜银子一千四百多两,估计用在俺们身上的最多是零头,吃的是发霉的豆子,杂粮饼子,还想吃肉?”
当时明军的待遇其实不低,正兵营兵月饷一般都是一两,家丁一两四钱,另外每个兵最少月支粮四斗,再加上所谓的盐菜银子,也就是用来购买菜蔬的钱,如果将领不克扣的话,最少能保障每个兵的伙食比一般百姓还强些。
可惜,不吃空额的将领几乎没有,不克扣士兵口粮的将领更加没有,连养马的豆料都拿去卖钱,给战马只喂草,战马当然无力,甚至大批死亡。
蓟镇的情形应该好些,如西北和东南等地,情形肯定更加严峻。
至于飨饭,就是把盐巴和米饭混在一起,蒸到没有一点水份,然后捏成饭团,行军时便是吃这个。
这玩意虽然蒸的没有一点水份,但时间久了肯定还是会锼,当然更不要提口感。
按明朝文官供给行营客兵的规矩,客兵到境应该由地方官供给粮食,后来文官借口武将会贪污,当然事实上肯定贪污……所以不给粮食,只按人头发熟食,这原本也很好,算是大家省事,可文官又害怕这些死丘八为了多吃一顿,一天多赶几个饭点,所以又规定客兵到境当天没吃的,只有第二天才给吃饭。
这种王八蛋规定之下,将领当然只能给当兵的吃锼饭,所以每次出战时,士兵的士气就会瞬间降到最低峰值……搁谁也是一样,打仗可能会战死也罢了,居然连口热饭也吃不上,甚至遇到混蛋将领时,锼饭也没有得吃,只能饿着肚子睡觉,到大明中期之后,每次开拔出征引起营啸,哗变,甚至叛变,都不足为奇。
惟功这个营盘,在所有人眼里,当然就成了异类中的异类!
听着北军将领们的话,惟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