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顺字行现在京里有九家分店,往宣府一路是三家,蓟镇是五家,天津一家,保定一家,辽镇这里是三家,一共是二十二个分店。”
提起顺字行的一切,张用诚是信口而谈,没有半分滞碍,说明一切都已经烂熟于心。
“每店用掌柜一人,二柜三到五人,护卫、仓库、发货、收货、制造、人力、庶务等一共十一个部门,分柜各一,然后是各部门的大小伙计,每店从二百人到五百人不等,其中崇文门店人数最多,光是制造部门就有近五百人,护卫也有两个局二百来人。”
用人多,代表收益就多,崇文门店为什么有这么多伙计,是因为赵士桢在那里主持建造,光是马车一项,就是日夜不停的建造,在明后年,预计不仅要造顺字行自用的大型客用和货用马车,还开始建造小型的自用马车,分为平民与豪奢若干档次,这也是很来钱的地方,至于人货物流,京师里已经没有了脚行,所有的粮食生意也是由顺字行包干,这都是利润极大的地方,加上转运东北土货至京和保定等地,也是利润颇丰。
只是南货生意,还有当铺,钱庄,银号,当初与张四维彼此各让一步,这些生意,顺字行的规模始终不大。
不过后来晋党又阴了惟功一把,过去的协议,大可不算。
退一步来说,就算协议还在,也不过是用来撕毁罢了。
“现在是四月,去年的财报大家想来还有印象……万历八年一年,全部分店收入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这是除去所有的伙计工钱,赏银,营造费用的纯利。今年来说,四个月下来,已经有五十万,超过去年是板上钉钉之事。不过,现在库中的存银,却只有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这个数字,随时可用。到年底,才会有超过百万之谱。”


第371章 争抢
“差这么多?”
“当然差这么多……”张用诚面色不变,继续道:“在场各位,去年平均拿的赏银是一千到两千之间,各司把总以下到局副百总以上,一年总在百两以上。另外置装费,武器、战马,还有大人贴补的盐菜银子,你们猜就是多少?”
不消人接口,张用诚就直接道:“光是盐菜银子一项,一般的边军以一堡四百多人计,一年是一千两出头,我们一个局一年的盐菜银子是一万多两。嗯,五百来号人,一年就是吃这么多……你们可真够能吃的。”
众人尽皆绝倒,然后大笑起来。
当初舍人营一个局是一百二十五人,然后各局还有直属部门,四个局为一司,每司定额当然就超过五百人了,这和戚继光一个司才不到九百人的编制大为不同。
这也是为了方便骑兵编成,一个局就等于一个骑兵连,四个局等于两个骑兵中队,以四个骑兵中队可以编成一个骑兵团,也就是两个千总部,正好就是一个营……中外的兵力编制,其实在明朝到清季中叶之前,有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交战面阵的展开,队形的控制,战场上的微调等等,到明末时,还得加上火力的输出运用。一直到清,西方在火器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除了队列和输出之外,白刃格斗,士兵的训练,相辅相成,一直是渠道上升。
明军却是走了弯路,在惟功这里,预计肯定会把弯路给扳回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乖乖,真是厉害。”
“想不到我们光是吃就用这么多?”
“这还多?我倒觉得伙食银子还能再加一些,辽东这里比京城苦的多,在京城时,大家有假,时不时地回家还打打牙祭……不过老实说回家也吃的不老好,不过比在营里的菜色要丰富的多。”
一个司一年一万多两伙食费,这钱在九边任何一镇都骇人听闻,但其实细算起来,盐和菜,柴薪,都算在内,平均每个士兵一年是二十两的伙食费用,去除掉相关杂费用,也就是十来两的肉食摄入,按大明十斤猪肉一两八钱到二两的价格来计算,每个士兵一年的肉食一百斤上下,一百斤去除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一天的肉食也就很有限了。
这是最低标准,当然,猪肉几乎是最便宜的肉食,比牛羊肉要便宜的多,特别是明朝表面上还是禁止杀牛的,肉食的选择余地并不大,鸡肉倒是便宜,一只肥鸡才四分银子,四两银子够买一百只的,可是这年头没有大规模的养殖业,鸡都是散养的土鸡,营养价值和口感超棒,但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大规模购买。
很多穿越小说,上来就能保障士兵一天多少的肉食摄入,有时候是太想当然了。
舍人营以前的肉食保障,当然是仰赖京城这样特殊的存在。京师一年输入的羊就在几十万口之多,猪当然也是足够,只要有银子,可以大量供应,辽阳这样的地方,后勤方面的人已经开始挠头,四千多人,每人每天三两的肉食必须保证,这是训练的最低摄入标准,油,主食,肉,鸡蛋,缺一不可。没有这些,当年的舍人营和现在的辽阳镇的艰苦训练就无从谈起。但一下子这个镇城每天要提供这么多主副食品,就算粮食是朝廷拨给,但盐,油,鸡蛋,肉,都要购买,这会对辽阳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如果是全镇扩充到几万人的规模,估计辽阳镇的其它人就吃不上这些东西了。
三四十万的银子,换成别的军镇总兵,怕是能乐晕过去。纵是李成梁这样身家巨万的主,银子也不是好来的,李家有几万亩地,加上和蒙古人做走私贸易……就是把内地的好东西,比如茶叶,粮食,也卖一些药材和生铁一类的违禁物品,不从关口,直接与蒙古人走私贸易,这样当然就是一本万利,一年估计几十万银子能到手。李成梁到九十才死,李家的家财肯定在千万以上了,不过没有守住家业的人,辽东失陷,广宁都落入了建奴之手,土地家奴烟消云散,浮财也就有限的紧了。
别的军镇,蓟镇是朝廷包养,宣大也是重镇,延绥,固原,这些军镇,当地的卫所每年还要上交子粒银,地方贫苦,收入出息有限,粮食要外送,穷的鸟不拉屎,要是有这么一大笔银子拨过去,怕是乐的总兵官屁滚尿流。
但在辽阳镇来说,这银子真不够使。
“除了日常开销,每月需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外,军需局的报告上说的很清楚,头三月,最少要五万银子才够开发。”
张用诚看看周思进,笑道:“思进你自己说吧。”
如果说通事局是辽阳镇现在的大脑,那么原本的军技局和后勤局加起来,就是辽阳镇的肠胃。原本的军技和后勤两局合并,成为军需局,后勤保障,物资管理,赏银军饷发放,军械制造和维修,都在军需局下负责。
负责人是周思进,除了军需局外,负责军训局的周晋材,参谋局的陶希忠,军法局的钱文海,通事局张用诚,已经决定,这些主管,一律不必再兼领一司,而是专门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军事训练参谋业务细化后的必然之事,钱文海和周思进等人都很容易接受现在的角色,只有周晋材还有点想不通,他还是想带兵打仗,惟功已经答应他,等将来寻找到合适的替手,就给他一个营去带,现在只能委屈他当辅助部门的主管了。
每局主管,都是标下参将的级别,这一次速把亥的战功下来,惟功准备抬举几个老弟兄为标下副将,马光远几个资历还差一些,暂且还是参将便是。
这么一来,朝廷的名爵在辽阳镇实在是太泛滥了,一个局百总都有保到四品武职的,别的军镇最少也得是带几百兵的千总才勉强够资格。一直得到明末崇祯年间,才会转为总兵多如狗的状况。
“日常训练,损耗极多,每日皆要补充,不然的话,库存支撑不久。另外,大人将来要募兵,人数在数万,不仅是兵器,还要有火器,另外还要有蹄铁,马鞍,工兵所用器械,马车,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匠人,不论是皮匠,铁匠,木匠,都是多多益善。军需局不趁现在选址,建窑,立房舍,难道等用时再着急?”
周思进看向众人,从容道:“五万,只是盖房子的费用,一块砖多少钱,匠人工钱,你们自己算算吧。”
“好家伙,这么大的窟窿……”周晋材叫一声,接着便也是说道:“军训这一块,光是衣服,每天都有磨损要更换的,小零碎就更不必提。肉食一定要有保障,误了这一块,谁的面子我也不给。”
“我们参谋局急需大量战马,每日绘测地形,记录在册,我现在不仅缺人,更缺马……总不能一直叫我们安步当车?”
“还是我们军需器械这一块缺口最大!”
“我们通事局要负责统筹,人手缺,资金也缺,将来招兵训练,我们要现在就负责统计,最好是先期教育立刻开展,不然大人在三四年内练成三四万精锐的打算,实在是很难办的到!”
通事局的主要负责军令发布,调动、军籍管理,奖励,同时负责招募新军,下有经历处、军令处、军籍管理处和人力资源处等各部门。
喊话的是经历处主官,张用诚秉性做不来这样的事,只得由他的部下代劳了。
一场军议,针对的就是整个辽阳镇未来的发展方针大计,可以说,各局都是雄心勃勃,都有自己的一揽子的计划,大家你争我抢,绝不相让半点儿。
谁都知道,现在这会子决定下来的可能是未来两三年内的重心所在,在这样重要的关头,岂能相让半点儿?
眼看各局的主官们摩拳擦掌,就差要打起来的感觉,在场的其余军官,都是险些笑出声来。
罗二虎是侍从室卫队的主官,也算是一个军事主管,他站在最前头。
然后就是郭守约和王柱这两个千总,现在营中只有他和王柱还是有旧日千总的头衔,在营务重新整理之前,只此两人,经常有人老总老总的叫他们,弄的憨直的王柱老大不好意思。
然后是马光远,佟士禄,王乐亭,陶安然等人,这些都是未来的军事主管,当然,周晋材等人,也随时可能出掌一营,也是没准的事。
后起之秀中,赵雷,巴沙儿,将来可能都统带一营,还有马世龙,郭增耀等人,俱都不差,最少也能干到千总,领一千总部。
军事主管,好就好在只管带兵打仗,生活内务训练一把抓,但又有各部门协助,军械制造等物,又有这些部门大佬们操心,连怎么打仗,制定做战计划,都由参谋局来负责,还有通政局,记录功劳,颁发赏格,丝毫不差,总之,在当年舍人营也好,现在的辽阳镇也罢,他们只专心带兵打仗,在自己的专业上多操心才是正办。
这样的激励下,连佟士禄这种粗人都是手不释卷,放了书本就开始催参谋官制定演习计划,军训官替他们增加将士体能储备,每个人都是心气特别的高。
加上现在你争我抢的局面,虽然惟功不免都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但一个团体的向心力和不停向上的势头,总是在眼前就看得出来。


第372章 划归
会议进行到这个时候,简直就成了分赃大会。
现在有四十万不到,军需局的前期工程就要提走五六万,然后还是无底洞,各部门都要用银子,通事局教育处打算在辽阳办若干个扫盲中心,教授青年识字,然后改善民气,从中挑选可用之才加入营伍,或是顺字行……这一点是怎么也分不开的,但先期费用,也不在少数。
军队的日常费用,那是绝不能轻忽的,不管是训练还是日常开销,军饷,赏格,都绝不能出一点纰漏。
目前为止,舍人营有三分之二是京卫子弟,三分之一有顺字行的背景,军心士气维持不堕,一则是恩义早结,二来惟功的威望足够,大家相信到辽镇以后,会有一个更好的新局面。而且,很多京卫出身的青年,相信数年之后,自己会载誉而归,营中大量的保举出来的六品七品武职的青年军人,他们相信十年八年后,自己总能到守备或是千户一级,那时候,也算光宗耀祖了。
但未来是未来,到目前为止,营里超高的军饷,超出普通人标准多少倍的伙食,还有军服,鞋袜,当然,也有相当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才铸成了现在的强军。
这些东西是一环扣一环的,少了一环,都可能引发整体的崩盘!
“好了,大家不必争。”惟功想了想,笑道:“军需局的那一笔银子,还有通事局的教育费用,这两样在最前,然后参谋局,军法局,拨款稍微延后……并不是说不给,总要叫财务处的人能喘过气来。”
其实还有很大的一笔开销是用在军情局身上的,但王国峰一字不出,安然坐在众人侧后的阴影里,很多人简直都把这个曾经的小兄弟给忘了,只有王国峰自己知道,军情局的银子是无论如何不会少一文钱的,从来惟功大人对军事情报的重视是不在所有其它的工作之下,甚至隐隐有第一的感觉。
有惟功一锤定音,最得意的当然是周思进,然后是通事局上下,其余部门或多或少有些沮丧……银子到手了才好施展,现在只能苦等。
年入超过百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