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他看向惟功,见惟功面无表情,便又接着道:“近日吾看到你那长兄张惟贤也加了散骑常侍,亦禀明了母后和张先生,要入宫来为亲从官常伴吾左右……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啊?”


第051章 赐金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悄悄使了个眼色。
众太监和护卫都退后了一些,只有一些乾清宫太监十分亲近,仍然拿着铜拂尘,并没有离开太远。
惟功对此事倒是真的刚刚听说,隐隐也吃了一惊,当下思绪混乱,只是下意识地答道:“一切当然是皇上做主,臣毫无看法。”
“是么?”万历饶有兴味的看着惟功,又道:“可是你常伴吾左右,天长日久,将来吾一定会向着你的。现在你兄长来了,他又是嫡长,人心都是肉长的,常在吾身边行走,吾待他自然也会有不同,你真的不反对?”
他见惟功沉默不语,便又接着道:“你放心,吾现在对你那长兄并不熟知,只要你现在说反对他入宫,吾就不要他进来了。”
万历总以为惟功会随着自己的话来表态,谁料惟功却是缓缓起身,拜伏于地,沉声道:“皇上的话,臣以为不可。”
“怎么?”皇帝这一次真的吃惊了。
他当然是在试探惟功,张惟贤入宫的事,还不止是英国公府一家,从惟功的事情上勋戚们又看到了常伴帝侧的好处,原本就是一项传统,皇帝这么年纪,在永乐到正统年间早就成立幼军,由勋贵子弟领军,常伴左右充为护卫了。
现在着手也不晚,除了英国公的嫡孙张惟贤入宫之外,尚有成国公朱希忠之子朱鼎臣,襄城伯嫡长子李成功等少年勋贵。
这些都是公侯伯的嫡长子,入宫侍卫动作不小,太后首肯之后,文官那边颇有不少反对的,但因为惟功表现尚佳,张居正对他印象不坏,看起来这件事能成定局。
大量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勋贵嫡子入宫,张惟功肯定就不如现在这样一家独秀了。
最少在别人看来是这样。
这般大事,万历也不能自主,其实他对惟功相处的感觉很好,对增加亲从官并没有什么想法,此时说出来,只是想逗逗眼前这小子……惟功的沉稳有时候也是叫小皇帝感觉很郁闷的一件事情。
可惟功的反应和万历的想象却是大相径庭了,由不得他不吃惊。
皇帝吃惊道:“可那张惟贤父子却是不止一次同你为难了吧……”
对天子来说,任何人都不配拥有隐私。当年皇明太祖用锦衣卫刺探大臣阴私,连人家半夜玩叶子戏玩到几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成祖之后,锦衣卫和东厂和西厂,内厂,先后出现,现在虽然只剩下锦衣卫和东厂,但天子的耳目也是足够用了。
大到大臣的动向和政治观点,小到北京街头的流氓斗殴和菜价,锦衣卫每天都要写成奏报,送到宫中,由东厂呈上给皇帝御览……堂堂英国公府,事关袭爵的大件事,府中的那几次冲突,东厂和锦衣卫怎么可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不奏报呢。
惟功苦笑道:“臣是山村野人,刚到京师不服王化,有一些小误会也是难免的。”
万历瞟他一眼,道:“你倒是大方。”
惟功沉着脸道:“祖父毕竟是祖父,兄弟也毕竟是兄弟。臣记得刚面圣时,说过兄友弟恭的话,臣仍然不改矢志如初。”
“好吧,如你所说便是。”
万历心中也不知道是何滋味,当初问及惟功时,在此事上惟功对答的十分巧妙。原本只以为是嘴上功夫,现在看来,这小子确实是心口如一了。
君臣二人重复又上马骑行,不过这一次速度就缓慢许多,有点儿信马由缰的意思。
直又骑了半个时辰,万历才依依不舍的下马来,复上肩舆,大队人马重新折返乾清宫去。
在宫门处,万历在肩舆上拍了拍惟功的肩膀,道:“小惟功,你很不错,放心吧,吾以后还是喜欢叫你陪着骑马。”
惟功哭笑不得,不过也感念着皇帝难得的如平常人一样的友情表示,躬身一礼,答道:“臣多谢圣恩。”
待他起身时,皇帝已经去的远了。
皇帝回乾清宫,算算时辰也是近午时了,太阳高照,隐隐带出几分炎热的感觉出来,毕竟已经是近初夏时节,惟功差事完了,安步当车,从乾清门前的广场出后右门,打算再出中右门,西角门,再出左掖门出宫。
近午时分,宫中已经很少见到官员,只有一排排的大汉将军,在各处廊檐下头肃然而立……这确实是苦差和闲差,当值时不能动弹分毫,倒是那些小内使在宫中各处穿梭着,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模样。
刚刚看到中右门时,在惟功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也是有人叫道:“张千户留步,请留步。”
惟功急忙回头去看,却见一个穿着青袍的小内使匆忙跑上来,额角已经跑的见汗,看到惟功,便是急声道:“张千户留步,太后召见!”
“太后?”惟功吓了一跳,想了一想,又问道:“是哪位太后?”
“当然是慈圣太后,仁圣太后不管事儿!”
小内使顶了一句,又道:“赶紧的吧,太后娘娘急召,谁敢耽搁!”
慈圣太后便是万历的生母李娘娘,仁圣太后是隆庆皇帝的正宫皇后,两宫太后并尊,当然,管事的肯定是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现在的宫中,确实是太后比皇帝大的多,宫中畏惧的都是太后,从这个小内使的话中,便是能听出一二。
惟功也不敢怠慢,答应一声,便是跟随而去。
从半路上再折回慈圣宫,路途是够遥远的,怪不得这个内使跑的满头大汗,足足又走了一刻钟功夫之后,才又到得慈圣宫前。
因为有人带路,守备的太监也知道这是皇太后召见的外臣,太后居于深宫,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是不能见外臣的,不过看到惟功是个小孩儿时,众太监这才释然,只是用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着。
到正殿之中,被带到正中地方,惟功也不敢看,直直跪下,闷声叩头行礼。
“起来吧。”
一个妇人的声音响起,惟功这才起身,微微抬头,往前看去。
慈圣宫的布置和乾清宫及文华殿都不同,正中没有龙椅或金台,只是摆放着长条贡桌,上头放置着景泰蓝的五贡,下头正中放着一张椅子,两侧是悬挂着的字画一类的事物,不似乾清宫那么刻板,但也不大像是寻常的妇人所居住的地方。
再看人,青绿色的襦服袄群,没有什么金光闪闪的饰物,人显的极年轻,妆容素淡,但看得出来年轻时也是容颜上佳的美人,而在此时变化亦不太大,看着不过三十许人,连风韵犹存这词儿都用不大上。
“好孩子,一直想见见你,今日到底把你叫来了。”
看到惟功抬了抬眼又垂下头去,一副知礼的模样,李太后眼中闪过慈爱的光芒,连声道:“近前一些,不要学外臣那般拘谨模样,你还小,又是勋臣之后,这么外道做什么!”
说起来大明对勋臣的信任有时候还在太监之上,特别是距离不远的嘉靖年间,勋戚和普通大臣不同,那是真正的“自己人”,文武大臣能改朝换代,勋臣怎么改?改了新朝国公又不会变皇帝,所以皇家对勋臣们高看一眼,也自有其道理。
这么一说,惟功只能缓步上前,到底又往前走了几步,距离太后三四步时,这才停下。
“嗯,长得不错,眉清目秀的,哪像人说的是山里出来的野小子……”
太后有点失言了,不过更是拉近了和惟功的距离。
“太后娘娘夸赞,微臣愧不敢当……”
“当得,你不知道,皇帝每常也夸赞你,说你人小而稳重,又有本事,不论骑、射,都是一等好手,皇帝常纳闷,为什么你比他小几岁,本事却不小呢。”
惟功听的汗颜,讷讷道:“皇上的夸赞,臣就更加不敢当了。”
“当得的。”太后微微点头,脸上笑容淡淡的,语气也是郑重起来:“你小小年纪,颇知进退,特别是今日兄弟之事上,更令人刮目相看。皇帝身边有你这样的臣子陪侍,叫人放心多了呢。”
惟功这才明白过来,太后今日的召见,原来是为了今日之事的酬功!
“潞王,你将赐物递给他。”
“是,娘娘。”
在太后身边一直侍立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童子,穿着四团龙袍,戴翼善冠,惟功早就知道这个小童的身份,只是在太后跟前,无法行礼,所以只能装作不曾看到。
此时得了太后的身份,潞王亲自提着一个锦囊,送到张惟功身前。
“臣多谢潞王殿下。”
惟功深深一躬身后,这才将锦囊接下。
见他接下,李太后便笑道:“我可没有张先生那般风雅,就赐你一袋金瓜子,想买什么,只管拿去使吧。”
小小锦囊,份量极轻,惟功偷眼看了一下,里头大约有二三十枚金瓜,这是内廷的银作局打造的,十分精巧漂亮,不过重量么……大约是不到五两黄金。
这么一点金子,皇太后却是郑重其事的拿出来赏人,还一副厚赐的模样……还真不是一般的小气啊。
赏赐虽薄,惟功却不敢怠慢,深深躬下身去,谢过圣恩不提。


第052章 清丈
“罢了,我也乏了,带他下去,潞王送送他罢。”
至此接见算是完事,惟功再跪辞,起身,潞王依命过来,要来送他。
还未到殿门处,一个中年男子却是风风火火的撞了进来。
惟功差点被他撞上,连忙躲闪到一边。
这个男子却是没顾上理会他,只一迭声道:“张先生着实可恶,简直是太可恶了!”
“父亲,你说什么呢!”
一直坐在椅子正中,一副母仪天下模样的太后顿时沉了脸,带着一点呵斥的口吻道:“还有外臣在,怎么这么没有分寸!”
“呃,呃……”被太后这么一排揎,那男子顿时哑了火,回头看看,布满皱纹的黑粗老脸上露出笑来:“这不是英国公府的小五么,俺在镇远侯老顾家的酒宴上见过,都是勋旧人家,怕什么!”
“唉……”太后以手支额,已经是无语的表情了。
惟功好悬笑出声来,但也只得再次躬身见礼:“见过武清伯。”
“免礼免礼。”
武清伯李伟大剌剌的一摆手,笑道:“小五罢了,好孩子下去吧,乖。”
“是……”惟功忍住笑,转身下殿,刚踏步到石阶上,又听李伟叫嚷道:“俺上次求恳工部调拨砖瓦给俺修园子,你这里准了,皇帝也准了,张先生却给俺打了回票,说是不合规矩。俺当时只索忍了,他现在当国有难处,这话你也同俺说过。可是这一回,俺找工部的老郭尚书亲自说好了,给俺调百来个匠人使用,又是内阁打了回票,还是说不合规矩,这张先生太拿俺不当,这真是欺负人嘛!”
“竟是如此?”太后语气中也带着惊奇,显是李伟这一番的遭际也是在她的意料之外。
“嗯哪,俺还能骗你不成?”
“好吧……”李太后十分无奈地道:“几百个力役算得什么,我着人去内阁问问张先生罢了。”
“要好好说道说道他,他管着别家,还能管咱?”
“父亲!”李太后怒道:“凡事要有规矩,这原也没错。”
“规矩再大,能大过俺?皇帝也是俺亲外孙!”
这般胡搅蛮缠,太后显然已经无语了,惟功的耳力再好也就是听到这里,可不敢再故意放慢脚步来偷听。
再转头看潞王时,却见这小子也是满脸通红,显然是在憋笑。
“咳……”惟功轻咳一声,在殿门处对潞王道:“请殿下留步,臣是万万当不起亲王殿下相送的。”
“按礼是说当不起,不过按情来说是当的起啊。”潞王显然也是接受了良好的皇家教育,笑着道:“今日你同皇兄说起兄弟当和睦之事,母后知道了十分高兴,说是皇帝身边的臣子就该这样,天底下兄弟都和睦才好。说实在的,孤王也是很承你的情。”
“臣万死也不敢。”
张惟功笑道:“臣只是偶然说了一两句自以为正确的话罢了,当不得娘娘和殿下如此的夸赞的。”
“唉,宫中之事,你不能尽知啊。”
潞王突然心事重重的样子,刚刚那一点孩子气尽扫无余,整个脸都变的阴沉下来。
他看着张惟功,颇为深沉地道:“总之上天言好事,下界便平安,其中深意,惟功你要深思之,寡人不便多说,你自己多想想罢。”
说罢,便是转身折返回慈圣宫去了。
阳光之下,惟功身边再无他人,掂了掂手中的那一小袋金瓜子,他亦是呵呵一笑。
今日之事,当然是有心而为之,皇帝和李太后母子间的心结,还有不怎么安份的潞王在其中,宫中之事,外廷普通官员和百姓知道的当然不多,但张惟功是什么身份,宫中之事,几乎没有能瞒的过他的。
前几日,皇帝因为一件小事对潞王大发脾气,而后却被李太后传到慈圣宫中,大加训斥。此事闹出不小的风波出来,最后还是张居正在其中调和,令得皇帝向太后请罪求得原谅了事。
这件事对小皇帝的心理当然有一定的刺激,今日的话题,皇帝看似无意,但其实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惟功当时没有选择附和,而是选择反其道而行之,纵使小皇帝一时不快,但始终在心里留下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