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由得他们说,不停的攻讦做事的人,瞧不起武夫,自己才是最光荣正确的一群,而叫他们做一点实事,反而就是不尊重他们。
这样的人好歹还算是纯儒了,自宋之后,越发不堪!
朱熹这样的人也成为一代宗师,理学成了统治学说,眼前这一群,就是理学门徒,真真是大笑话。
不多的心学门徒中能做实事的也不多,妄谈心性,把知行合一的教诲抛开,甚至没有理学约束,心学在明末清初时发展到只顾享乐,不顾责任的地步。
明清之季,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之外,整个儒学群体都出了大毛病,这也致使明末华夏沉沦,清季就更不必提了。
把国运推到一个学说上似乎没有道理,但如果在中国是儒学这种独尊的统治学说的话,不归咎儒学,又能如何?
有相当的地位,就得承担相当的责任!
面对攻讦,广场上的军人们没有说话,所有人都目光沉毅,目线所及,无非就是看着那高高搭起的校阅台。虽然现在台上空无一人,但所有人都知道,过一会之后,将会是谁站在那校阅台上。
广场之上,旌旗飘扬。
一万多人的方阵,横看是一条线,竖看还是一条线,一般大小的局方阵组成了司方阵,再是千总部,再是营,从任何角度看过去,所有人都象是一块豆腐被切了开来,平滑,整齐,没有丝毫的瑕疵。
所有人都高高昂着头,眼神直视前方,每个局面前站着本局的百总,副百总,军法官,军需官,训导官,五个军官一字排开,军靴都是擦的雪亮,能照出人影,每个人的宽牛皮武装带都是杀的紧紧的,把腰身紧紧的束住,使胸膛抬的更加高了那么一些。
整个方阵上空,那种凝重而肃杀的气息,令得在场的数万辽阳民众和近万来闹事的人群,都是屏住了呼吸,无人敢在这种时候,做仗马之鸣。
所有人就是这样的站着,直到小半个时辰过后,众人待看到张用诚等人策马护卫着周永泰和一群幕僚也赶到广场边缘之时,整个方阵,仍然是挺立如一块岩石。
周永泰被围在军人之中,看到如海般的旌旗方阵,如从林般密集的长矛和枪刺,心中一阵难以言喻的后悔。
他怎知道,辽阳这里,已经掌握了如此庞大的力量?
李成梁因为他掌握的一万多精锐骑兵,要么是直属家丁,要么是家丁出身的将领掌握的实力,因为这一两万人的精兵,他牢牢控制着辽东镇这庞大的军镇,朝廷封其伯爵,甚至给他的儿子们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军职,李家在辽东盘根错节,几乎是一个事实上的藩镇,而李如松的资历,将来必然接掌军镇,等于一个半独立的军事王国。
可就在辽镇的鼻子底下,在众人不怎么在意的时候,张惟功已经悄然在辽阳练出了这样一支军队,而且很明显,不是朝廷按大小相制分营束伍的普通镇兵,而是张惟功自己一手带出来,将领全部是他自己心腹的半独立的类似家丁的私兵!
这支军队,营伍之齐整,气氛之肃杀,军纪之森严,装备之强,已经是周永泰生平所未见,在这样一支强劲的军队面前,一切阴谋诡计就跟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的苍白可笑,刚刚过来的时候,陶成喾等人已经面色惨白的被拦了下来,辽镇的几百人在这样的庞大军阵面前就如同一群蝼蚁一样,陶成喾等人没有敢坚持,亦是没有什么坚持下来的立场。
而周永泰的随员们,向来吊儿郎当,凌迫普通军将和百姓也是习惯了,巡抚再无权,最少在名义上是这一块土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一些小事,李成梁亦要给周永泰面子。
向来对普通镇兵高高在上的这些巡抚随员和标营军将们,远远的就被挡了下来。
辽阳镇兵们普通的眼神,凌厉冷肃,很叫这些随员相信,如果不听招呼,面临的必将是毫不留情的严厉打击。
在周永泰视线之内,军伍整肃杀气盈天,而辽阳城民看向自己等人的眼光,也绝谈不上有一丝一毫的友好。
人群之中,他看到一群文官,为首的当然是王政和等按察布政各道官员,往常代表至高权威的文官袍服,在今日军伍的海洋之中却是那般无力,以往的凌人盛气和骄傲亦复不见,代之而起的,却是一脸的苍白与难以置信。
“一群蠢物。”
周永泰深悔自己此行,在此之前的种种计较已经成了笑话,有这样的几万雄兵,朝廷就算动了一个惟功,辽中和辽南仍然是辽阳镇和顺字行的,哪一个将领能把这个军镇吃下来?就算派了新的总兵前来,仍然是惟功掌握此地,给朝廷随便找几次麻烦,仍然是得将张惟功派来掌握局面,这样的绝对力量在辽阳四周,王政和等人居然毫无发觉,在给上头的禀帖之中,仍然是以分析当初舍人营的四千人,而眼前初略看看,光是骑兵就已经不止此数,而且精锐亦不在当初舍人营之下。
这些蠢材,不仅毫无用处,且把自己陷入一个尴尬之极的境地之中!
只有一群死硬的生员和几个儒学官员,仍然如斗鸡一样,高高昂头,四处查找着张惟功的身影。
王铎和李珍等人已经下定决心,当着数万军民的面,自己要质问张惟功,哪怕是被当场拿下受侮或是被殴,甚至丧命,亦要维护正道人心!
就在此时,人群骚动起来。
嗡嗡的声响从低到高,最后如滚滚春雷,不停地在人群上方炸响着。
开始时声响恐怕还在几里之外,然后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最终形成海潮一般的巨响。广场上的人们开始还翘首以盼,待后来不管有没有看到什么,各人都是拼了命的叫喊起来。
“总爷,总爷。”
“总爷公侯万代!”
这样的声响,汇成庞大的声浪,吹的周永泰和王政和,王铎等人,简直要站立不住!


第593章 台下
“哼,愚夫愚妇!”
王铎对眼前的声势不屑一顾,辽阳是享受到了一些实惠,但张惟功离经叛道,根本走的是邪路,这些百姓,只顾自己的利益,自然拥护,何足为怪!
正道人心,不是那么容易维护的!
在他的影响下,生员们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艰难地保持着高昂的状态,在他们身后,那些宗族派来的农民,官绅家里的长工夫子,那些躲在民户区的青皮无赖,一个个已经面无人色了。他们进来的道路,无形之中已经被军人们给堵住了,再想折返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现在只能盼着不要闹的太僵,自己能平平安安的退出,就算是烧了高香。
倒是一些纯粹的民户农人,这几天看到城外屯堡和城内的这些情形,心思已经十分活泛,只怕他们回去之后,他们的宗族或是田主想留下他们,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一旦失去大量的佃农,再强势的官绅也只能选择将土地卖给辽阳镇,这个过程,看来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了。
在巨大的声响之中,惟功穿着灰色的军训服策马而来!
胸前两个兜一左一右,灰色的棉布军训服裁剪的十分合身,胸口处一排黑色的纽扣一直往下,到胸腹之下停止,在腰部是一条宽大的武装带,上腿部宽松肥大,下脚收束,然后就是一直到膝盖之下的擦的黑亮的牛皮军靴。
这一身军服戎装,没有佩着宝石的宝剑,没有大红大科花披风,没有带护心铜镜的青唐甲或山文甲,当时大将们喜欢的装束是一样也没有,但就是这样一身装束,却有着一种奇特的魅力!
哪怕是几十年后,当时参加这一次大会的人们仍然记得惟功策马进入时英姿勃发的模样!
未及弱冠的年纪,在后世还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在此时,却已经创下这般基业,很多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惟功的年纪,他的功业已经使哪怕朝廷重臣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一点。在大明这个上层死气沉沉,中层贪污享乐,下层毫无知觉的帝国之中,出现惟功这样的人,不得不说是完全贴合了他穿越者的身份,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数!
外围的人群自动分开了道路,人们用崇敬的眼神打量着这个在此时此刻叫人无限崇敬的英气勃勃的少年郎,在人群中,不乏大姑娘小媳妇,此时真是恨不得飞奔上去,哪怕是叫这位青年总爷看上一眼,付出怎样的代价亦是值了。
大丫和李佑爷儿俩,加上娘和弟弟,一家四口子也在人潮中挤着,她已经开了脸正式在房中伺候,算是正经的英国公府的侍妾了,原本也没指望太多,现在的身份已经叫她十分的满足。而惟功符合这个时代女孩子的一切幻想……当然,原本大丫是想嫁个读书郎君,当时的话本小说还是评书里头,读书秀才才是一切故事的想当然的主角,但自从遇着惟功之后,小姑娘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就是被他填满了。
此时此刻,大丫秀美的脸上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的神色,那个骑着白马前来的少年郎是她的夫君,哪怕是……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侍妾,但在此时,她心心念念,眼神之中,也就只有一个惟功而已。
更多的人,杜忠,杜老太爷,愧花巷百户所的人们,更多的千户所,各卫的人们,建筑司,公安司,军令司,屯堡的屯民,所有数十里内在一天前接到通知赶来看热闹的人们,心潮之中,有一种独特的东西在澎湃和激荡着,所有人都知道,在今日此时,举行这样的一次大会,这是一次值得铭记终生的重大时刻,能参加这样的大事件,令得所有人都感觉到十分骄傲与自豪。
军队之中,也是与百姓一样的心思。
各司主管和各营的营将们站在第一排,然后是副营官们,千总和副千总们,司把总,副把总,各局百总,副百总,军官们站立如松,但眼神不象士兵们那样紧张,哪怕是故意的,这些中高级军官也要在脸上露出轻松的神色。
他们之中,不乏从万历二年后就跟着惟功厮混的老人,回想以前,是难以抑制的心潮澎湃,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
惟功心中,更是激动不已!
他有不屈的心志和坚定的信念,还有一个与时人完全不同的灵魂。
张元功根本无法打动他,就算是大富贵,惟功也要自己来取。
两个融合的灵魂和经历,使得他哪怕现在回到数百年后,也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
整个人如同被炉火粹练了一遍,不凡的经历加上坚毅的性格和头脑,终于使他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舍人营到辽阳镇,力量已经从量变到质变,只是身处其中的人,一叶障目,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不仅是敌人,甚至包括自己人,还有一些准盟友,都是一样。
辽阳镇主要不显山不露水,不象辽镇那样,动辄动员过万骑兵,最少是数千精骑越过边墙打击插汉部落的后方,这样给人一种感觉,毕竟还是辽镇家大业大,毕竟李成梁是边将中的名将,老将,毕竟惟功还需要时间来发展。
而很多人已经不知道,现在辽阳镇已经有八个营,加上各种辅助兵种和机构,辽阳镇已经是拥兵超过三万人的大军镇,而且这不仅仅是帐面上的……对朝廷来说,三万人的军镇是很普通的水平,南方各省,浙省额兵五万,勋阳这样的只是应对湖广和河南交界流民的大明中期才设立的军镇也有步骑近三万人,真正的九边重镇,不论宣大山西还是蓟镇辽镇,额兵都在十万以上,而可战之兵,除了蓟镇因为戚继光擅长练兵,营兵可堪一用的较多之外,各镇能用之兵,无非还是各将的家丁和直领各营,更多的普通营头只是守城,巡哨,承担地方防御,野战出击,指望不上。
这是一种已经有百年的传统,朝野上下,心知肚明。
每当大战兵力不足,朝廷也只能从全国各地调兵,出兵十万规模,可能调兵是一直到江南闽浙和两广四川,而不是调动帐面上的某一两个军镇的兵力。
长达千里的边墙和营兵乏力已经不是什么秘闻,遇上难弹的强敌,朝廷征发的也是各将领的家丁而不是征发更多的营兵,普通的营兵除了浪费粮饷之外也只能守守饷道,披坚执锐,只能靠将领的家丁和直属的精锐营头而已。
辽阳镇已经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有力量,一直没有展示,直到这一次京师的事情和连环的阴谋彻底激怒了惟功。
皇帝怎样,阁老又怎样?
在辽阳的力量面前,所有野心家都要考虑一下继续与惟功争斗下去的后果。
哪怕是李成梁,亦复如是!
惟功单手拎住缰绳,一边前行,一边挥动左手。
人群分开一条笔直的大道,不需要怎样的动作,全部是自发的行为,连最普通的百姓都似乎加成了军人属性,变得十分有组织起来。
这当然得益于堡民的军事话训练,这一次活动参加的堡民最少经过一年以上的准军事训练,最少在队列和组织性上,肯定要超过大明的所有官兵,连同精锐的家丁在内。
论起这个,辽阳镇绝对是独步大明,也就是西欧列国能与之比肩较量了。
宽甸副总兵傅廷勋站在校阅台下右侧,他的身边是佟养正和佟养性等随员将领,再有定辽左右中前后诸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