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的一揽子计划已经交给这两人,由两个南商和他们的幕僚团一起会商,隔了这么些日子,当然也是商量的差不多,可以进行实质性的谈话了。
这个时候,由惟功来接见一下,当面会谈,效果自然最佳。
这也是上位者的无奈之事,现在惟功见什么人,何时见,已经不在纯属是自己的好恶,而是出自于实际上的需要了。
“两位,多等了好一阵子才见你们,咱们是自己熟人,可切莫怪我啊。”
一见宋钱度和李文昭进了垂花门,惟功便是自房中出来,亲到堂房的滴水檐下迎接,脸上也是笑容可掬,看起来十分亲热。
“大人,小人实在不敢当。”
“草民拜见少保平虏副将军!”
惟功尽管客气,两个商人也是不敢有丝毫怠慢,远远的便是叉手下去,将身子躬到最低。他们也是知道惟功不喜人跪拜,否则的话,早就直接跪下去了。
生意是生意,交情归交情,两边之间的地位也是确实相差的越来越大。
在京师见面时,惟功只是未来嫡国公,舍人营营官,和两个商人虽然地位并不对等,但相差还不太大,现在惟功却已经是侯爵少保,平虏副将军,太子太保,属于国朝第一等的重臣,这等身份,在京师也是肯定总理京城戎政,参与廷议朝会的重磅朝臣,这等身份,两个商人,不管身家多少,也就只能仰望。
“何必这么生份?”惟功笑着抬一下手,示意两人免礼,接着便道:“我们相识于彼此都未发迹之时,现在虽然我名位更进一步,但微时相识之人要是也摆架子,那我成什么样了?”
这话说的温馨可人,两个略嫌紧张的商人都是微笑起来,他们听得出来,惟功并不是虚言,而是十分挚诚。
“这次请你们来,两件事情,一件是辽阳的政务展布,事涉财务变更,当然要与两位一起计较商量,另外一件,倒是值得恭喜两位的喜事……不过我们也不揭开,容我卖个小关子,我们边吃边谈,请,请进。”
惟功若是不说,两人不知道还有件事和自己相关,但此时一说,两人这才知道居然惟功还有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一时间两人都是费了心思猜测,但是这么一点信息,实在难以想到什么具体的事情上,也只得作罢。
西花厅里已经摆了酒席,实则也十分简单,中间桌上放着一个铜锅子,下面是极好的细炭燃烧,不停的释放热力,锅子里的汤水正在翻滚,四周是一些摆碟,上头有削好的极好的羊肉,牛肉,劈好的大骨头,辽阳的白鱼,锦州的银鱼,都是切成了薄片,冬茹,还有大棚里出来的青菜,蘑菇等时鲜,这些东西,看在两人眼里,肉也还罢了,虽然是北物,这两年因为托赖海运的发达,年前总有大批的北货到江南,这种羊肉,银鱼,大家也是尝的不少,倒是这时蔬实在是难得的很,加上热气腾腾的锅子,立刻就是把人的馋虫引上来了。
“酒是大内取出来的金茎露,内廷秘法酿造,虽未必得真的比诸世间所有的好酒要好,但亦是难得上品,两位可以先尝尝。”
李文昭至此也是放开了,那种拘束紧张感消失了很多,当下坐定后,笑着先闻闻酒气,然后便道:“酒是很不坏,香气扑鼻之后还有余香缭绕……这想必是上回辽阳大捷时,上头特别赐下来的?”
“嗯,确实是。”
宋钱度也闻了一下,不过他对酒不大感兴趣,也是闻不出什么好坏来,只想起一事,因向惟功问道:“大人,听说今上好饮,而且每饮必醉,每醉必杖人,乃至多于杖死者,不知道这是流言胡说,还是确有其事?”
惟功缓缓道:“今上好饮是真的,经常饮醉也是真的,但是不是真的杖人至死,这个我亦不大清楚。”
其实万历差点被废的风波,就是因为好饮和擅用大杖打人而起。当时张居正和冯保都在,冯保将万历酒后打人之后禀报李太后,对一个皇帝来说,不能控制情绪就是一宗罪,而饮酒后的暴虐行为更是大罪,为君皇者,权力极重,可以说是几乎无人能制,如果真的是残暴不仁又滥发脾气的君王,可想而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遭殃!
当年的废立,虽然是皇太后偏爱幼子,冯保阴谋策划,但万历确实叫人抓着痛脚,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后人因为万历受制于文官,对他颇多回护,但万历的好饮,好酒后杖人,在李太后张居正冯保在时就有明显的事实,若非事实,以李太后与万历亲生母子,难道坐视冯保等人冤枉自己的长子皇帝?
对惟功的不便明言,宋钱度也是清楚,能说到惟功这种地步,已经十分难得了。
万历的寡恩暴虐,在这一点小事上尽显无余,相比较他的祖宗孝宗皇帝当年,相差何止万里?当年孝宗自己不大饮酒,但颇为关心臣下,一日问一内侍:今衙门官,早起朝参,日间坐衙,其同年同期与故乡亲旧亦须燕会,哪得功夫饮酒?
内侍答道:常是夜间饮酒。
孝宗皇帝闻言便传谕道:各衙门缺人,或是夜间饮酒,骑马醉归,哪讨灯笼?今后各宜饮酒归家,逐铺皆要灯笼传送!


第767章 银行
惟功与两个商人闲谈小叙,快啖豪饮,虽然彼此身份相差千万里,此时言笑不禁,也是举座欢然。
吃毕之后,着人上醒酒酸汤,三人一个是军镇之主,另外两人也是重任在身的大商人,自然不会叫自己饮醉了,再喝了两口醒酒汤,顿时些许酒意也尽去了,待惟功叫人打上毛巾把,用热烫的毛巾把擦了脸之后,两个商人知道是商议正事的时间到了。
一时叫人撤去酒席,这西花厅的酒席也不是人人能赴得的,惟功吃饭饮酒,均在多日之前便有安排,象李文昭和宋钱度两人,原本合该在多日前就能赴宴见面,然后可以由他们沿海路回江南,这两个大商人均也是日理万机,手下伙计过千,掌柜分店好几十个,大宗小宗生意一天几十起报给他们知道,家族也大,若非惟功这里有需着他们等候的事物,倒也真不必等这么久才能吃的着这顿饭。
就算如此,这顿饭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哪怕是身上有一些书生气的宋钱度,此时到小厅里坐着吃茶时也是一脸的惬意。
无论如何,辽阳蒸蒸日上,能在惟功这里受到重视,回家之后,两人的家族地位和权柄也能更上一步。
现在他们已经大约知道了辽阳对付无锡顾家和顾宪成的前后经过,对惟功等人将大势商道运用之妙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对这一次的谈话,他们也是充满了期待。
不过惟功并没有直接和他们谈说正事,他坐了主位之后,两位商人对面而坐,彼此清茶一杯,惟功却是先漫谈闲话,问起两人在辽阳等地见闻。
越是如此,两人就知道此次见面意义十分重大,因而越发的提起精神来回答。
自锦衣卫和相随无赖被剿灭之后,两人对辽阳和附近的情形都是十分满意,对一些坊间事务,有一些不怎么习惯的便是提出意见,不过,说来说去还是赞颂的多。
这倒不是他们故意奉迎,辽阳镇下的各城,包括辽阳和辽南诸卫城和以下屯堡在内,设计规划不仅是在大明为第一,就是放眼全球,亦无任何国家和城市能够与之相比。
巴黎此时还是当街倒粪桶的大粪坑,伦敦要到一百多年后会出现引水工程和下水工程,辽阳等地,光在这一些事情上就已经把这些城市甩得远远的,更不论在惟功用心设计下的其它的配套工程了。
谈了不多时,外间传来脚步声,却是唐瑞年在前,任磊在后,另外还有几个顺字行的大掌柜也跟着进来,黄广裕是直隶方面的大掌柜,包括京师和北直隶的大量分店在内都归他统管,李彦青则负责大同山西,还有麻云腾负责蓟镇,杜子贵负责山东登莱一带,这些大掌柜都是区域大柜,一时之选,和宋钱度李文昭两人打的交道并不算多,但彼此都曾经见过面,而且日常会通信沟通,毕竟顺字行的业务与他们这些江南商人多有重叠,就算他们没有直接负责江南业务,彼此间有一些来往和交情也是十分必要的。
唐瑞年是辽阳镇负责直管四海商行的负责人,任磊是财务司的司正,待张用诚带着李子乾等负责江南业务的大柜进来之后,两个商人已经明白,这一次是最高等级的辽阳镇的与商业经济有关的会议了。
“孙可大和李乘云都在长春,今年前怕不得回来,这一次会议就不叫他们这两个过来了。”
眼见人到齐,张用诚先向两个商人点头致意,接着清声一咳,做了一句开场白,将工商和税务两司主管不在的原因,稍作解释。
各人点头之时,张用诚又接着道:“此次请宋东主和李东主前来,并我辽阳镇四海商行及顺字行各大柜一并前来,是大人的授意,本次集合会议,是要商量开办银行一事。”
“银行?”
李文昭沉吟着道:“顾名思义,是和钱庄相关的一类生意?”
“是的!”张用诚点头道:“这银行是大人的想法,和钱庄是大有不同,其业务,除了银钱的零整兑换和存入支取之外,还有货物存入抵押现款,田契,房舍抵押贷款这一类的业务,另外,就是本地存银,异地支取的业务亦在其中。因其和钱庄钱店大为不同,所以大人特别新命名叫银行。大致的业务是我所说的这些,更多的,两位东主和其余各人可以看我带来的银行经营细则介绍。”
在场的人都是心思缜密而又灵动万千的人,为将者,需刚柔并济,而为这些掌柜者,则心思清明灵动为第一,而缜密精当,更是为东主掌柜者的最需要的特性。当下听说有细则,虽然对这“银行”充满好奇,众人还都是埋头下去,接过张用诚亲手分发的册子,仔细的阅看了起来。
“此前我还担心所谓的抵押贷款就是放高利贷,现在看来,是我太偏颇了。”
宋钱度看得最快,其实别人看的也快,但有一些话,四海行和顺字行的人不好出口,但他身为客人,倒是方便直言不讳。
先启了个头,宋钱度又道:“不过我大明官绅之中,虽然不屑放高利贷的为多,但亦有相当的人家,以放印子钱为最大的利源,平虏的这个计划,虽然利润很高,而且惠及商人和生民,但我很担心,会引发极大程度的不满,因此,未来会有相当多的麻烦。”
惟功启口笑道:“若是几年前,有人和我提这样的计划,我也得用大棒将他打出去,现在么,倒也真是不大打紧了。”
话说的是大话,但也确实实情如此,宋钱度皱眉想了一会儿,也就是展颜释然。
确实是如此,几年之前,辽阳的声势不显,惟功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辽阳镇也没有展现出与普通军镇截然不同的实力,那个时候搞这个银行,光是这放款一项,就可以引发乱蜂蛰头,使得辽阳在江南等地的布局失败,而在此时,辽阳镇如日中天,朝廷都拿他没有办法,锦衣卫也是说逮就逮了,江南一带,虽然不能用武,但经过顾宪成这一遭事,经济战法很有成效,连宋家和李家这样的经辽阳扶持的大商人家族内部也是十分忌惮和警惕……在此之前,颇有一些家族中的不知好歹的家伙对本家族依附辽阳有所不满,经顾家一事之后,想必这些家伙会消停很多。
经此一事,也使不少与辽阳关系密切的大小商家彻底明白,他们是兴也辽阳,而败也辽阳,辽阳一念能使之兴,当然也就能一念使之亡!
这所谓银行的放款,其实由宋钱度的记忆来说,似乎前宋王安石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所谓的青苗钱法就是其中一种。农民是四民中最苦的一民,冬春之时到青苗初长之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新谷未至,旧粮耗尽,而彼时生活生产,均需用钱,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典当东西,典当行便是因此而生,而各大商家和在其后的官绅彼此联手,高抬利息,压低典当的价值,借此机会,重重的盘剥农民一回,在这些攒不下钱的穷苦人身上,每年都狠狠的宰割一回。
大明这时,和宋时也差不多,青黄不接的时候被宰一刀是很正常的事,而收夏税和夏粮时,又借着压低粮价再宰一刀,等冬天时再抬高粮价,叫农民高价买回他们被迫低价卖掉的粮食,又这么再割一刀。
收税胥吏的小花样手段是一刀,各种徭役摊派再一刀,田主重重的田租再一刀,老天爷再凑趣来一点水灾旱灾什么的,那就只能破产了事了。
所以自耕农抵御风险的能力最低,因为平时很难攒下钱来,就算遇着清官,徭役轻摊派少,没有被敲骨吸髓般的盘剥,但青黄不接时的典当,高高低低的粮价,仍然足以使得这些小民百姓生活困难,除了江南等农业和商业均发达的地区之外,大半地方,也就是在温饱线上上下下的挣扎罢了。
这还是明季,到了清季,百姓的生活在所谓的康乾盛世时还不如万历年间,更遑论清季其余的年头了。
惟功的银行放贷业务,便是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利息低,当然也要做抵押,惟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