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侯伯是超品,光是这一层身份,文官们就头疼吧?”
“是喽。”张元芳笑道:“当时京营中领军的多是勋旧,文官只专于后勤,侯伯为将军,当然不会受制于他们,于是在对也先一役上,两边态度十分明显。文官们当然力主持重,事实上便是一兴大兵,文官们就得在后头给武将们支应粮草,供给军需,出力出工不出彩,谁乐意干?安南当时虽是困难,但一下子就撤的干净,还不是他们不愿意大事周章,维持大军驻屯,给武将们自专自主的机会!”
“此辈混蛋,真是只顾自身权益,不顾国家。”惟功怒道:“土木一役,王振要出兵,这么说来,就是勋旧支持,文官反对?”
“正是。你想,也先是头狼,蒙古诸部,不是称大汗的厉害,而是被称为蒙元太师的才是真正的大人物,也先这人,雄心勃勃,手腕高明,麾下铁骑人数不多,但十分精锐,这样的狼,你不去打他,他会老实么?王振那人,脑子是不好,但出兵这事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当年老英国公,也是力主出兵的一位。后来,勋旧们多半从征,大军出去后,粮草却是一直供给不利,大军无多军粮积储,在几次绕道之后,军中接近断粮,这才是军心不稳的根源。然后一败再败,剩下的事就无须多说。此役之后,勋旧中为将领的多半战死,京营归于谦直领,此后一直是文官们掌握,勋旧们被排除在外,此后虽然渐渐以勋臣领京营,但文臣为协理,太监为监军的体制也定下来,一两个勋臣名义上领京营,不过是叫朝廷大小分制,权力平衡,叫上头放心罢了。”
一场陈年旧事说完,张惟功这才隐隐明白,为什么京城勋旧从开始时的从龙功臣,领军将领,成为现在诸事不理的蠹虫模样,整个勋戚圈子就是被当成大明的宗室亲藩一样养起来,是一群被圈养的猪。
原本按朱元璋的体系是文武并重,两个轮子承载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现在是一个轮子大如泰山,一个轮子已经萎靡到成为一只爬虫,单轮马车没有制衡,当然就是越来越只顾本集团的利益,余者皆不放在心上。
“所以说,张元辅是个异类,这样折腾他们自己人,亲藩,勋贵,士绅,文武官员,太监,全得罪光了。”张元芳叹息道:“他将来会不得好死啊。”
“所以我现在就要和张阁老切割了……”当着七叔,惟功也没有什么可欺瞒的:“正如七叔所说,我所做的,虽然文官不悦,也得罪了张阁老,但从长远看,有益无害。而勋贵和武臣圈子,对我肯定是激赏有加。这个世道,当武臣的靠过去投效文臣,人家也瞧不起你,只当是一条狗!不如早早选好边,立定根脚的好。”
“你虽然年纪不大,但向来自己有主张。”张元芳点一点头,道:“自己拿主意吧,我和你七婶总归是站在你这边的便是了。”
……
“你昨天可是得了失心疯!”
乾清宫中,还是一大清早,秋冬之交之时凌晨的天气已经有点冷了,虽然已经过了卯时二刻,但天还是有点黑漆漆的感觉,没有彻底放亮。
惟功是在宫门一开就进了宫,早早就候在乾清宫外头,等万历一起身就是第一时间进了暖阁之中。
他的身份当然不是普通的外臣能比的,就算是宫中的锦衣卫和府军前卫带刀官也不能和他比,乾清宫的管事牌子孙海和客用两人都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阴狠太监,见着惟功,也得客客气气的多加三分礼敬,一见是他过来,太监们都没有留难,直接将他带了进去。
万历刚刚换了睡觉的中衣,穿着白纱中单,还不曾将团龙常服穿上,一见惟功进来,万历便跺脚道:“昨天内阁马先生,张先生,还有几位讲官,都递了急奏进来,吾以为出了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你这个小子给吾惹祸添乱!”
惟功站在一边,也不慌乱,只笑道:“皇上听闻此事,心里就一点不觉着好玩么?就没有一点儿痛快?”
万历先是一滞,接着看看跟前都是心腹人,这才笑骂道:“你这厮越发惫懒了,索性连吾也要牵扯进来是不是?”
惟功笑而不答,万历自己笑了一气,才终是承认道:“赵孔昭那张脸,方方正正,见了吾也没有好声气,听说他吃了你的憋,吾是很开心的。”
他开心的理由当然不是这个,而是不能宣诸于口的,哪怕是当着这一屋心腹的太监和张惟功,皇帝也是不能说出来的。
真正的原因,是皇帝对张居正已经生出深深的忌惮和畏惧之心,这种情绪藏得很深,连皇帝自己也未必真正了解,但经过写大字和背书几件事后,皇帝肯定会生出对张居正类似严父般的畏惧之感,对冯保这种控制内廷,将他的大小事情都禀报给李太后的大太监,更是心生厌恶。
不过皇帝和张居正及冯保的决裂还得有好几年,现在,那是打死也不会说出口来的。
“不过吾是不会支持你的。”万历警告道:“祖制虽然没有说文贵武贱,但自仁宣以来,已经形同事实。”
“皇上难道觉得文官一家独大便好?”
“自然不好。”万历顺口道:“特别是你这样的京卫亲从官,外朝官也要折辱,你回击的好,全了你自己的脸面,同时也顾全了吾的面子。”
皇帝虽然还小,其实也是有逆鳞在身上的,张惟功好歹是他的宠臣亲从官,赵孔昭的举措显然是没将惟功和小皇帝都放在眼里,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万历此时成年亲政,赵孔昭是不会故意去刁难惟功的。
“臣听闻现在总理和协理京城戎政的大权都在文臣手中,这样并不妥当。”惟功面对皇帝,很沉静地道:“祖制,勋臣领禁军,文臣协理,太监监军,现在的情形,和当年相差太远了一些。”


第092章 孤臣
惟功的话虽未明说,万历的脸却阴沉下来。
他是按全套的皇帝教导方式在一直教育的,和纯粹的儒家教育以及亲藩式的养猪教养法不同,皇帝是负全天下之责,所以不仅要教导儒家经典,输以仁德的治国观,更重要的治国手段和一些祖传的心法,不论是由经筳时教导,或是平时讲官的灌输,又或是太监们私下的提点,皇帝对权术之道已经颇有心得,其中最重要的祖传心法无非就是大小相制,讲究平衡之道。
宋人不独相,异论相搅,到南宋时先后出现独相兼枢密的情形,大权在握,废立皇帝都等闲事,这时间相隔可不远,明太祖废丞相制度,很难说是因为蒙元的中书省权力太大,还是得到了南宋中末期权相频出的教训。
最少在万历的心里,现在的情形极不正常,十分的叫他不安。
“此事是张先生做的主。”万历轻轻咬着牙,琢磨着道:“推翻是断然不可能的……”
“臣的意思,现在想独立一军是不可能的,不如往京营先掺沙子也好。”
“这个法子甚妙。”万历眼前一亮,用激赏的眼神打量着惟功,笑道:“如果不是你太小,吾真想叫你去总理京营。”
惟功笑道:“臣可不敢发这个梦,总理京营最少也得是侯爵,臣算什么。”
万历似笑非笑,看着惟功道:“你那英国公府的爵位,亦不是完全不可能嘛。”
“臣不敢做这样的梦。”
万历想建立自己的军队,任命靠得住的将领,甚至是宦官领军,这种想法,由来已经非一日,惟功这种常伴帝侧的人对皇帝的小心思还是很了解的。
这种想抓兵的心理其实不难理解,无非就是一边自己是天下第一人的天子,一边又被群臣挟制,还有一个张先生隐隐有在自己之上的感觉,这种滋味,不好受。
著名的厚脸皮阳痿天子赵构赵老九,在秦桧死后擦了把汗,对殿帅杨沂中道:“至此日,方能去靴中匕首。”
赵构这样在尸山血海里打过滚的天子都被相权被成这样,万历心里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的心理上仍然不觉得安全,在万历十一年后,万历在禁中组建禁军,自己亲自操练,每日在大内和万岁山练骑射,搞的炮声隆隆,朝野为之不安,后来在阁臣的力劝之下,同时万历操持国柄有些日子,张居正被清算了,冯保赶去种菜了,安全感足了,自己操持军队的心思也就变淡了,到最后,万历到底没拧过文官,还是将这支皇帝亲自成立的军队给解散了。
“吾会想想法子。”万历对着惟功道:“你自己惹出的乱子,莫要想置身事外。”
惟功对在京营经营没有什么兴趣,他的理想和志趣是到边关,在京师,维持现在的格局和势力就可以了。
但皇帝是不可以违拗的,他只能苦笑着答应下来。
皇帝又道:“这一阵可能叫你受些委屈了,忍着罢。”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张惟功在大闹兵部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现在是文官势大,张居正肯定会对自己采取行动,以有所交待。
当然,不会太严厉,会给小皇帝和英国公府都留些面子。
君臣二人一边说话,皇帝一边也是穿好了衣袍,此时御膳已经送来,万历便是一边用膳,一边轻轻一咳。
众太监都是石头里能熬出油的机灵鬼,一听之下就连忙又往四周弹开了十来步,又能监视惟功,也不会将君臣二人的对话听的太清楚了。
“怎么样?”
万历捡起一块做工很精细的糕点,状似随意的询问着。
“德、才,都是没说的。其父虽然是平民,但其祖做过宛平教谕,同进士的底子,也算是缙绅之家出身,所以自幼读书,针织,女红,厨艺,样样都好。”
明朝有一项制度还是极好的,便是它的外戚制度。大约是吸取了蒙元时宫廷乱象的教训,明太祖特意设计了这种娶后妃只准迎娶小门户人家的规矩,最多官不过佐杂,或是干脆就是平头百姓一个,勋贵之家绝对不要,品官之家也是肯定不行,这样就算是有眼前太后年轻和皇帝幼年登基的事,但皇后之家却是小门小户出身,就算封了伯爵也没有根基,想危害到大明江山也是绝无可能。
眼前这王皇后,就是这种理念之下挑出来的,彻底的百姓之家出身。
“谁要听这个?”万历十四岁,明年大婚时十五,在宫中营养好,早知人事,听着惟功的话小皇帝就是一脸的不耐烦,顿足道:“快捡要紧的说!”
“呃……”惟功慢吞吞的道:“论起长相吧,就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了。”
“中人之姿?”
万历一颗心直往下沉,脸上也显露出极为失望的色彩。
“脸还是挺白的,眼也大,人中稍长一些,牙齿齐整,也白……”
惟功手舞足蹈的,尽可能的捡未来皇后的优点来说。确实,挑皇后肯定是先看家世,虽然不娶勋旧品官之家,但也一定是那种风气正,品评出来的名声好,几辈没出过丢人事情的清白人家,德行在前,然后看长相。长相也一定是齐楚周整,不能是有瑕疵,但是不是那种美艳外露的模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这就是母后给吾挑的皇后……”万历垂头丧气,半天也没醒过神来。
年轻人到底还是对自己的元配很重视的,如果是老油条皇帝才不会管皇后好不好看,反正随随便便也有几十个有名份的嫔妃,没名份的想多少有多少,哪个傻子去动那个用来当招牌的皇后?
万历到底是还小,心思纯良,再说这些年被管惨了,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可以广置嫔妃,在他成年之后,李太后不仅不会管,还会鼓励他这么做的。
多子多福是百姓,天子多子还保障着政权的延续,无子就是一大悲剧,当年孝宗皇帝只有张皇后一个皇后,恩爱无比,后来只养了武宗一个儿子,武宗胡闹早死,结果嘉靖皇帝继位后,对他那个皇伯母根本谈不上尊敬,张太后因此在宫中过了一个极为凄惨的晚年。如果有机会叫她重选一次,她肯定会劝丈夫多纳几个妃嫔,多生几个皇子出来的。
“皇后品德是真的很好的……”
惟功徒劳无功的劝说着,皇帝的情绪却是怎么也鼓不起来。
“你去吧,今日就不要你在此伺候了,你已经和马芳说好找他学射,马帅过几日朕会接见,见过之后就叫他回任了,时间不多,你切莫耽搁了。”
万历勉强从低迷的情绪中挣扎出来,对着惟功和声说着。
对叫皇帝这么口吻说话,还考虑的这么周详,四周的太监隐约听到两句,眼睛里都嫉妒的滴出血来了。
他们天天在皇帝身侧,皇帝哪里会这么关照他们?无非当养熟了的狗儿,高兴了哄两句,不高兴了又踢又打,用来出气的时候管你是小火者还是管事牌子,皇帝可是一样会打的。
这些太监当然不知道,张惟功昨日在兵部的表现已经是选边站队,不论是张居正或是文官都不会再与他亲善,只有站在皇帝和勋臣这一边,特别是站在皇帝这边。
这样的臣子,等若孤臣,皇帝虽小,心里却是很清楚的。
江米胡同就在西华门外不远,惟功从乾清门出来,预备直接从西华门出去,去见马芳。
刚从乾清门出来不远,便有一个内阁里的中书舍人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