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点!”周晋材恶形恶状的道:“旗手先行,队正旗总局百总在队伍之侧带队,起步,跑!”
整个校场外围垫出了一个环形的圈,一圈正好一里路,每天早晨击鼓起床,洗漱,然后吃饭,接着便是负重跑。
也亏是每个舍人哪怕是寒素之家也不乏肉食,每个人都吃的很好,身体强健,这才能顶的住这样强度的训练。
每天最少跑十圈之后,才能休息,休息最多半小时,接着便是队列训练。
也就是负重站立,每天最少用立正的姿式站两个时辰以上。
到傍晚时分,一天训练结束,虽然是秋天,但每个人的衣服上全部都是汗渍和汗水结晶的盐花。
张惟功这个把总已经从库藏里领了几百匹布,在附近的坊市中替大家找了几十个裁缝,预备开始制作训练的作训服。
看到裁缝们进营,每个人都是从心底发出一声哀嚎。
再看到有人送了整车的笔墨纸砚进来时,就不是心底的哀嚎,而是实实在在的惨叫了。
等吃罢晚饭,还有文化课程,按一旗一个教官,每个旗都得学习认字,张惟功的要求就是最少在一个月内能叫这些舍人认得两百字以上。
明朝的读书人实在太少,识字率最多在百分之五,武官阶层因为刻意的引导,除了俞大猷和戚继光这种异类不仅有学识,还能以诗文传世的异类之外,更多的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除了少量聪慧者可以在卫所系统内考中秀才举人,一直到进士外,武官阶层的识字率还不如贫民,毕竟贫民还有生存的需要,比如当大伙计,当帐房,做小买卖,都得有识字的需求,军官们只求膀大腰圆能射能骑,军中有经历官和通事,文墨之事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武官不识字不仅无事,还很光荣……文官们也是以取笑武官不识字为乐事,以此取笑,为此乐不可支。
惟功在这里搞识字班,别人还没有如何,这些舍人们已经有撑不下来的感觉。
“大人,”刘嘉臣轻易不说话,一说话便是在点子上,他看着开始跑圈的舍人们,沉声道:“舍人们都是马军,未来也是作为马军军官培养,大人从戚帅那里学的这训练之法虽然十分巧妙,但那是步军之法,用在他们身上,似乎并不合适。”
惟功笑道:“练法虽有不同,但军人首要的是忠诚,然后是胆气,接着是技艺和体魄,不论是步军还是马军,这是共通的。至于骑战之法,等战马买好了再练也不晚的。”
刘嘉臣默然点头,惟功的话十分在理,无可辩驳。
马宏骏道:“大人注意到没有,几天过来,跑得慢的人反而增多了。”
惟功呵呵一笑,答说道:“他们用的软磨功夫,慢慢泡,出工不出力。这法子挺巧妙的,说他违抗军令,他是在跑,教官打一鞭子就快点,然后就再慢,反正怎么省力怎么来就是。”
“人是越来越多了。”
“怎么办?这种情形用斩刑会被人家说大人滥用刑罚,会被人抓到把柄的。”
“不妨,太容易整治了。”
惟功心中十分笃定,这一点小花招也对付不了,他就不必带兵了。
看着眼前的这近千人,他心中十分激荡。
固然会有超过七成人被淘汰,然后补入他亲自挑选的普通的军户子弟,用那些质朴的普通人来顶冲这些官宦子弟……当年戚继光怎么也教导不好那些刁顽的市井无赖,惟功也不会觉得自己能真的将那些坏到骨子里的纨绔子弟给教好,固然有三两个可能改好的,但更多的肯定是本性难移。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十五六年了,形成的东西已经根深蒂固,短短时间是根本改不掉的。
淘汰掉大部份的武官舍人子弟,补入平民子弟,特别是顺字行的那些伙计们……渐渐真正掌握住这些人,成为自己在大明立足的根本。
他的野心,将是在这里真正的起航。
当日无心的话语,冲动之下的结果,反而是他有机会在北京正大光明的练兵,想到这里,惟功半夜都能笑醒。
“今日且这样吧,叫他们影响更多的人和他们学习之后,我们再动手。”
骑在马上,惟功虚虚一劈,动作刚猛干劲,隐隐带起一股强烈的劲风。
……
翌日清晨,张用诚早早来到营中,到签押房见惟功。
“拜见大人。”
“用诚免礼。”
自从替这些少年补了军职,成为舍人身份后,张用诚等人对惟功的忠诚显然又上了一个台阶,在礼数上,倒没有太多的变化,大家相见时,张用诚等人躬身叉手,惟功坐着抱拳还礼。
原本按上下规矩,应行跪礼,上官不发话,就不准起身。
惟功觉得,这样的规矩对武官气节打压的特别厉害,一个男人经常屈膝跪人,他的胆气还从哪里来?


第118章 挪用
张用诚直起腰,对惟功道:“大人,口外的伙计回信来了。”
“哦?”
惟功精神一振,笑道:“是不是马价过来了?”
“是的。”张用诚笑道:“马分三匹,三岁到五岁的青口,五岁到十岁的壮口,十岁以上的就是老马了,另外从肩高,重量,马的脾气等等,分为好多个等级。”
在张用诚说的时候,惟功也是很用心的听着。他对自己不是很了解的事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先听人说,然后结合自己的印象,最后得出结论和分析。
“战马和杂马的不同,除了肩高和耐力等硬指标外,训练也很重要。战马可以在战阵中听闻枪炮声不惊,面对战阵,更加兴奋。而杂马就不行了,杂马中也有高低,有的能负重远行,有的就只能当挽马拉车耕地。”
“嗯,很好,用诚你用心了。”
其实在同时代的西方,用挽马耕地是很正常的事,但在中国一直是耕牛为主要的畜力来源,如果中国也一直用马匹耕地的话,可能整个文明发展史都会有所不同。
“战马上等是六十两银子一匹,中等战马四十两一匹,下等战马三十两一匹,最便宜不会低于二十两。我已经与口外那边打过招呼,我们是大量购买,但这个价格不会再低了。如果加买一些挽马或骡子,倒是便宜,平均十两左右。”
“我们要买就最少买中等以上,劣马就不投入银子了。骡子和挽马,倒是能买一些。”
“这样算来,均价一匹马在五十两左右,甚至更高。”
“不妨事的。”惟功温和的笑笑:“元辅拨给银五万两,我们也将就够使了。”
“这一次朝廷还真大方。”张用诚也是有点吃惊。
“现在太仓储银已经有近二百万两,很可以做点事了……”惟功感慨道:“元辅不容易,积攒这样的家底确实不容易。不过好在他也知道在关键的地方使银子,哈哈,正好便宜我了。”
“大人,阁老这是要拿我们当标杆。”张用诚肃容道:“我们的压力更重了。”
“压力重怕什么。”惟功起身,笑道:“人没压力轻飘飘,活着也就没意思了……走,随我去太仆寺!”
“领银子?”张用诚没有正事的时候倒也诙谐,笑道:“拿银子这事,我们这群兄弟没有一个不喜欢的,要不要带别人?”
“不必了,就我们吧,带上国峰那一伙人。”惟功笑道:“周晋材他们有的忙了,现在也叫他们体会一下,老子当年是怎么训练出他们这些混蛋来的。”
当年他训练张用诚和周晋材一伙,真是要累吐血了,近三年时间,头半年几次他都想死。惟功自己是天赋过人的那种,挑的少年也不是笨蛋,但天赋这种事不是人人都有的,练功也好,识字读兵书也罢,进度都不会叫他满意,甚至有不少次深为失望的时候。
现在好了,除了总纲是他抓,练兵的实绩工作和细则,周晋材带的人就能胜任愉快。
“哈哈。”
“哈哈哈。”
惟功先笑,张用诚几人也是十分不负责任的笑出声来。
……
一行人从军营中出来,很艰难的穿过那些卖吃食的小摊小贩……这几天是封闭训练,每隔五日才分批放假,允许舍人们回家休沐,这些家伙没吃过这样的苦,军营的饭菜其实热量和营养都足够了,张居正除了给太仆寺的五万两银子外,还拨给了几千两维持费和饭食费用,当然还有养马的豆料费,用完了再领,所以伙食不差,不过对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来说,军营的伙食实在太单调了一些,每天都是大桶的肉和馒头,加上青菜汤一类,吃的人头晕,为了改善伙食,每天自由活动时间就到栅栏这边买吃食,生意人的消息最为灵通,舍人营这边已经成了军中一景了。
“哼,还是训练的不苦。”看到这样的场景,张用诚冷然道:“当初我们被大人训的时候,每天吃饭都能含在嘴里睡着了,这些家伙,大人还是太客气了。”
王国峰等人连连点头,简直是深以为然。
现在在惟功身边已经有三十六人的小组为护卫,分为三班,每班十二人,携带盾牌,长枪,弓箭,短弩等利器,但并不全穿铠甲,只有四人穿甲,其余人穿长随衣服,这样免得被人太过关注,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王国峰是主持其事者,最近,惟功已经对他展开特别的训练,主要的核心内容当然就是保护和刺探收集情报,归纳汇总,分析上报。
这些事情很复杂,惟功自己也不是很内行,只能一边商量一边进行,王国峰苦不堪言。
太仆寺是在皇城之中,朝廷的部门,六部是最有权的,然后就是都察院和翰林院,再下来就是监和寺,太常、光禄、太仆,又是以太仆寺最末等,负责的是马政等事务,衙门小,事务杂,是京师诸衙门中的浊流,和翰詹科道这样的清流没法比,更没有办法和六部相比。
惟功等人赶到之后,出迎的居然是一个太仆少卿,也是四品文官了,这就是很难得的礼遇。
“见过李大人。”
太仆少卿李可求四十左右,大袖飘飘,长须当空,颇有几分儒雅气质,他向惟功拱了拱手,还礼道:“张大人不必多礼,请进吧。”
待宾主在太仆寺的大厅落座,仆役送上茶来,惟功象征性的喝了一口,便是道:“李大人当知下官来意?”
“是的,”李可求沉声道:“想来张大人是为了买马用的五万两银子而来?”
在对面而坐的时候,李可求用好意的眼神打量着惟功……其实在历次逢三六九朝会的时候,或是十五,三十的朔望朝参的日子,又或是正旦冬至等大朝的日子,他肯定也见过惟功,但当时惟功只是在小皇帝身边的一个少年导驾官,在大群的仪卫人员之中并不起眼,就算瞄上两眼也肯定是因为惟功的年纪而不是其它。
但不成想,现在对方也是京营的实职武官,而不是普通的亲从官了,和自己对面而座,侃侃而谈,十来岁的少年,偏生这般老成,李可求以前只是听说进神童或是少年老成,或是会相人的人见到一些名人的少年时,断言其长大必成大器,以前他认为这只是穿凿附会,现在他已经明白过来,张惟功在他面前,他已经可以断言,此子将来的前途,必将不可限量。
“今日却要得罪张大人了。”看了一会儿之后,李可求苦笑着道:“知道小张大人是为了五万两银子而来,但我却不能给付。”
“这是为什么?”
惟功非常平静,他直觉眼前这个中年文官对自己十分友善,并不象是故意刁难自己。
“本官实话实说吧……”李可求道:“顺天巡抚张大人是本官的同年好友,有潞河驿一事,本官不会对小张大人你心存敌意,不给付银子,是因为这一张手诏。”
说着,李可求将自己怀中的一张纸掏出,上头字迹公正,笔迹有力清晰,惟功在前一阵是每天都能看到的笔迹,他一看就知道是真迹,绝不可能是伪造。
而且也不可能有官员敢伪造皇帝的手诏,除非是不想活了。
纸上是白纸黑字的写着:“着太仆寺八月中秋之前交进白银十万两不得有误钦此!”
待惟功看过之后,李可求将手诏收回,小心翼翼的又收好。
现在已经是八月中了,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中秋节在大明已经是很重要的节日,万历皇帝手诏令太仆寺交进银两,看来是在为中秋节的节庆做准备。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惟功苦笑道:“李大人,这是太仆寺这几年第几次交银了?”
“第三次了!”
李可求竖起三个手指,无奈道:“这是第三次,金额也是一次比一次多,三次相加,我们太仆寺已经交进二十万两之多。”
“这样影响马政了吧?”
“自然是大有影响了。”
李可求道:“勋阳镇请马一千三百匹,朝廷允了,但马费到现在不曾拨付,该镇自然无马可用。湖广镇,山东镇,俱有请马之请,但本寺没有银子,只能提前说明,朝廷允准的话,也是由其余衙门设法,本寺无法可想。”
太仆寺是有一些生财之道,事实上大明的财政混乱的无以复加,几乎每个衙门都有自留地,都有自己的财政权力,包括兵部工部户部各部在内都是如此,每部都有自己的金库,在一些重要工程上很容易就限入各部互相扯皮的窘迫境地。而太仆寺的财政来源主要是设计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