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民国-第6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整。可是帝国主义中国和帝国主义德国的力量却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不断增长。现在已经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反击很快就要开始了,战争的主动权即将易守了。

向北欧发动的进攻和同法国总理达拉第的会面就是托洛茨基想要抓住战争主动权的最后两次努力。

只可惜苏军在北欧的进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向效果,不仅没有吓倒瑞典,还促成了英德中三国的精密团结。而优柔寡断的法国人也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白白放弃了击败历史宿敌的良机。所以现在放在苏联面前的出路只有防御了,可是要防御的战场却太大太广了。从北极圈到印度洋,从波德边境到远东地区,纵横数万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八大战场,哪怕红军的账面数量已经多达2000万(包括苏联、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印度、波斯等国的红军或人民军),分散到8个战场以后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而且打仗并不是只要有人就行的,还需要消耗海量的补给和武器弹药。根据苏联所掌握的情报,一个德国装甲师每天作战所要消耗的物资超过180吨,一个德国装甲掷弹兵师的消耗是每天120吨物资,一个德国步兵师最少也要消耗80吨物资。苏军的消耗比德军略少一些,但是维持一个红军步兵师/骑兵师一天正常作战所需的物质,无论如何也不会少于50吨,现在苏联红军编制内的步兵师/骑兵师多达800余个,如果全部处于战时,每天最少要消耗40000吨物资,如果考虑到后勤运输的消耗,恐怕80000吨都挡不住……如果这样的消耗战维持一年,就要耗费2800多万吨的物资,这对苏联的工农业生产而言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

“虞薰、又霖,你们觉得怎么样?德国人的马克斯。霍夫曼计划能有几分成算?”

常瑞青是1934年2月5日返回南京的,一回到官邸,顾不上休息就把总参谋长赵振和陆军总司令吴石请来研究他从德国带回来的马克斯。霍夫曼计划了。

“我认为,这太冒险了,”赵胖子花了一个上午才粗略地将马克斯。霍夫曼计划的副本看了一遍。“没想到德国人竟然丝毫不吸取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想要两线开战……这真是疯了,虽然德国陆军的实力强大,可是法国陆军也不是吃素的。上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就打败了德国,这一次即使不能获胜,也能将战争拖延上几年,这样德国就暂时无力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这个时空并没有出现马奇诺防线,不过法国人还是联合比利时和荷兰一同修建了一条防御“苏联”的防线,比利时南部的阿登森林地区似乎同样存在软肋。但是眼下的法国装甲部队却非常强大,拥有多达15个装甲师。而且除了法国版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外,法国人还拥有几款非常不错的坦克,比如20吨级的索摩亚s35坦克和B1bis重型坦克,虽然在坦克月产量上只有德国的一半,但是德国的一多半力量被苏联牵制,而法国却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德国。至于德国人的小帮凶意大利,实在是可以直接无视掉的,所以赵振不大相信德国可以速胜法国。

“那么透过阿登森林的偷袭有没有可能取得奇效?”常瑞青不动声色又问。

“偷袭的效果不好说,”吴石摇了摇头道:“最终还是要通过主力部队决战来分胜负的吧?不过我看德国人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他们的装甲部队都经过了战火考验,比法国人的新兵蛋子有优势。而且德国空军的实力太强大了,拥有上万架作战飞机,还有Bf109、Bf110、ju87、ju88、he111、福克d。21和福克d。25(福克公司的新产品)这样优秀的战斗机、轰炸机。相比之下,法国空军的实力就有些弱了,只有200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而且没有性能出众的俯冲轰炸机,对地战术打击能力有限。从去年几场大会战的经验来看,空中力量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所以我看好德国!

而且我们也只能看好德国,要不然还能怎么样?现在希特勒已经铁了心要和法国一战了。到时候法苏就是盟友,我们和法国就是当然的敌人!如果法德之战真的没完没了了,苏联很有可能会把主力压到东方来对付我们!

所以我建议,全力以赴进攻苏联的远东、贝加尔和中亚地区,就算把苏联红军的主力引过来也没关系。在贝加尔和远东咱们有后勤上的优势,咱们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中亚麻烦一点,大不了放弃外疆退保南北疆。只要拿下贝加尔和远东,咱们还是赚的。”

“还是虞薰的分析有道理,咱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支持德国!”常瑞青打了个哈欠,笑道:“这几天忙着研究霍夫曼的那个计划,都没好好睡觉,现在真是扛不住了。虞薰、又霖,你们把霍夫曼计划副本带回总参谋部去再好好研究一下,1934年的作战计划该调整就调整,说不定今年打好了,世界大战的大局就定了!”

第 667 决战前夜 上 第三更来了,求月票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夜。

在一间屋顶很高、灯光阴暗的大屋子里,墙壁上挂着一排地图,图哈切夫斯基叼着香烟在地图前面缓缓踱步,脸色难看的要死。说心里话,他从没想到过苏联红军会失去世界大战的战略主动权,即使在他向托洛茨基提出放弃波兰建议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苏联红军会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所以当他第一次考虑要如何守住红军打下来的一大片地盘时,他才刚刚发现,红军的力量竟然是那样的不足!

虽然苏联红军和他们的欧洲和印度、波斯还有阿拉伯小弟们的总兵力加在一块儿大概有2000万人,而且苏联红军本身也有近800个师的雄厚兵力,看起来真的不少了。可是敌人的数量好像更多!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动员,中英德三国已经基本转入了战时。中国军队的人数估计已经超过了1000万!英军,包括英印军、南非军、澳新军和加拿大军在内,总兵力已经达到了500万左右。而德国国防军差不多也扩充到了700万左右。三者相加已经有2200万了。如果再算上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典、哈里发军、印度m斯林联盟军、印度国民军、北韩国防军和真主党军等杂七杂八的军队,同苏联开战的反动军队的总兵力肯定已经超过3000万了!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由于苏联红军在32年和33年的攻势中打下了大片地盘。造成了红军兵力分散在相对次要的战场上。

比如印度方面军的总兵力在300万左右,其中属于苏联红军的嫡系人马就有近60万。在中东这个基本上已经“停火”的战场上。苏联红军还保持着50万人的驻军,另外还有差不多数量的波斯和阿拉伯人民军。在刚刚打下来的小亚细亚半岛,苏联红军也维持着20万人的驻军。在巴尔干,包括罗马尼亚红军、保加利亚红军在内的红军总兵力多达180万。在芬兰,苏联红军还保持着50万人的军事存在。计上下来,近650万大军就放在这些相对次要的战场上面,其中正排的苏联红军不下180个师,占了红军陆军总兵力的近四分之一!

如果光是把近300万苏联人送去那几个战场也就罢了。拥有1。55亿人口的苏联还不缺这些人。可是三十来个苏联红军集团军,还有数量更多的兄弟国家革命军队的后勤补给实在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些军队中的大部分,还都远离苏联的重工业中心,也不一定有铁路和苏联本土相连,至于海运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几十万吨的军用物资只能通过公路运输。而且苏联这边的卡车还严重不足,通常情况下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拖拽,一路上的各种消耗恐怕比运到前线部队手中的都要多。

可是在巨大的战争消耗的同时,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却呈现了增长乏力的态势。由于苏联的体制一直就是准战时体制,因此就算进入战时,可以提升的空间也不大。而且大量的青壮年男子被征召充当红军也造成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力匮乏。特别是农业播种面积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估计1934年还得进一步下降。现在后方的粮食供应已经开始紧张,很多地方甚至有了饥荒的苗头。苏联的战争潜力,恐怕很快就要挖掘到头了,可是真正艰苦的战争恐怕还没有开始吧?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有什么看法么?”图哈切夫斯基扭过头,盯着自己的副手的眼睛。他们两个是苏联红军的正副总参谋长。差不多算是军事上面的灵魂人物。接下去的战略防御能不能防住,就看他们两个“灵魂”的本领了。

图哈切夫斯基的问题听上去好像没头没尾的,不过沙波什尼科夫却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在兵力不足、补给更不足的情况下,想要打好战略防御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如果把800个师的苏联红军平均分配到8个战场上去防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不过要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却也不大容易,毕竟苏联的情报机构根本没有办法打入中英德三国军事决策机关的最核心,谁知道这些帝国主义在打什么算盘?

既然没有足够确切的情报可以参考,那么就只能靠猜测和人品了。沙波什尼科夫已经猜了很长时间了,自然有了一些想法:“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我认为帝国主义的主攻方向一直都身明显的,因为在中英德三国之中,英国的陆上战力基本可以忽略,真正能够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就是中德两国。根据中英德三国进行的战区划分,德国负责的是东欧和巴尔干两个战区,中国负责的是远东、中亚两个战区,因此主要的进攻多半会出现在以上四个战区。”

当然,帝国主义的反攻也有可能从另外四个战区开始,先斩断苏联的羽翼,再攻其核心,不过沙波什尼科夫却把宝押在另一种可能性上。

“已经把范围缩小到四个战区了。”图哈切夫斯基点了点头,赞同了这个看法,他猜不透对手的想法,但是却很清楚什么战场是可以输掉的,什么战场是绝对不能失败的。“但这还是不够啊,沙波什尼科夫同志,我们好像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上述四个地区,所以我们必须要……”

“我们必须要集中兵力击破其中一路,这是扭转不利战略态势的唯一办法。”托洛茨基的声音忽然在两人背后响了起来。

“主席同志!”

红军正副总参谋长忙转身向托洛茨基行军礼。托洛茨基点了点头,算是还了礼。然后露出温和的笑容:“那么晚了,你们还不休息。身体受到了么?”

图哈切夫斯基笑道:“今天是我和沙波什尼科夫同志值夜班,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战报要处理,所以就一起讨论一下未来的战局走势。”

“那你们觉得集中兵力击破一路的打法可行吗?”托洛茨基问。

“怎么说呢,”图哈切夫斯基沉吟片刻。“理论上当然是可行的,但是即将开始大战的四个主战场的情况有些……特殊,所以要运用这样的战术存在不少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为什么呢?”

“首先,除了东欧战场和巴尔干战场是相连的之外。其余各战场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想要在各个战场之间迅速调配兵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如果我们集中兵力于一个战场,或许可以保证该战场的胜利。但是在其余三个战场上,我们都可能遭遇惨败,这样的结果将是我们很难承受的。

其次,在四大主战场中,其实还是存在主次的。其中以东欧战场为最关键之战场。远东战场次之,中亚和巴尔干战场再次之。因此中德的兵力部署也必有主次,东欧战场必然集中德军主力,而远东战场则会集中华军主力。如果我们集中兵力于东欧或远东战场与敌决战,恐怕未必有把握获胜,极有可能陷于僵持。等到另外三个战场上的敌人获胜,我们还是会输掉整个战争。”

“这么说,你认为应该采用分兵把守的办法慢慢和敌人耗?”托洛茨基有些失望地问道。分兵把守打消耗战就是在拼国力了,现在中德两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胜于苏联,耗下去的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

图哈切夫斯基似乎也有同感。他摇摇头道:“不,正如您说的那样。集中兵力击破一路或两路敌军是唯一扭转战略被动的办法,所以我们只能这么打,不过必须要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周全,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出赢面最大的办法。”

“但是我们集中兵力于一路必然会造成另外三路空虚,能有什么赢面最大的办法呢?”沙波什尼科夫有些不解地问。

图哈切夫斯基点头道:“办法是有的,因为苏联是一个辽阔的国家,现在我们将部队放在家门口甚至是敌人家里同对手决战,那里距离敌人的大后方近距离我们的大后方远,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