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国军阀-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先生,你看看,这个潘文华造孽啊,这几大山的坟山,足足有十万座之多,竟然强令大家迁移啊。
章太炎一听,内心甚为不满,指着这些坟山道:这,这群坟山在这里,有的少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了?发展经济当然应该,难道这些坟山在这里,碍着发展经济了?
旁边一个二十多岁,穿着西装的青年学生一面说卓,一面在地上画着:老先生,这些坟山,是挡住重庆发展了。你看看,这是重庆地图,这些都是大江,重庆严格说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军事要寨,全市水陆面积不过90多平方公里。
重庆要发展,只有冲破通远门,向西直达成都,向北直达顺庆、达县。
老先生,你看那是通远门,要冲破通远门,必须搬走这些坟山啊。
章太炎颇为不满道:这样看来,重庆地域面积实在过于狭小了,既然如此,那么当时杨兴担任川东北宣慰使、重庆镇抚府总长的时候,是怎么办的?
这个年轻人摇头道:哎,这位老先生,那可以用左支右绌来形容。就拿那个自行车厂来说吧,由于需要大量厂房面积,杨督军就将自行车厂建在江北,现在要建什么摩托车厂,听说规模比那个自行车厂还大几倍的,也建在江北。
老先生,你看这重庆老城区这边,自行车很多吧,在江北,不但自行车很多,有的地方已经修了三合土马路,道路可有20多米宽呢。
章太炎张了张口,没有说什么。
旁边随行秘书陈铭笑道:哦,章先生,你看出没有?这个杨兴,早就看出重庆要发展,这些坟山必须迁移走。
只是他害怕担当什么得罪人的事情,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潘文华而已。
此话一出口,立马遭到很多人反对,陈铭还想说什么,被章太炎狠狠一瞪,赶紧闭上嘴巴,不再说什么。
章太炎等人也停止议论,再次将视线看到拆坟队,只见一个军官在全副武装保护下,来到一座坟山前面,摆上祭品,跪下头,祭奠之后,站起来,对众人说道:位乡亲,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中国人都尊重先人,若不是这些坟山真的已经影响了重庆发展,说什么我也不会执行这个命令。
各位父老乡亲,潘市长任命我郭勋祺为迁坟局长,即使千难万难,我们也要完成迁移任务。
各位乡亲,郭某是军人,讲究言出必行,这里100座坟山,在十日前政府已经发出公文,要求于今日午时前全部迁移,若是到期未迁移的,我们军队将强自迁移。
各位乡亲,现在离中午还有2个小时,你们哭喊,求爹爹告奶奶也没有用,马上用迁移先人坟墓吧。
一个人声嘶力竭的说道:郭勋祺,你这个无父无母的东西,竟然执行这丧尽天良的决定。老子也早已经发了话,到时候谁敢动老子先人坟墓,老子与他拼命。
听这个人喊叫后,周围围观的民众不时爆发出阵阵叫好声。一些人低声说道:这下好了,城里面袍哥舵把子刘三娃出面,这郭勋祺要动动,也要掂量掂量自己分量啊。
另一个人低声嘀咕道:是啊,这位老哥,这下不用迁坟了。这个刘三娃,手下弟兄有几百个人,真是逼急了,双方打起来,这个郭勋祺,吃不了兜着走。
另一个人摇头,颇不赞同:你这个娃儿,知道过锤子。今天要迁移的100座坟山,其中有四十多座是刘三娃家的祖坟。
刘三娃自恃有袍哥撑腰,是反对最得力的一个。郭勋祺今天明显是冲着刘三娃来的,你要反对吗?老子先迁你家祖坟。
众人一听,有的恍然大悟,有的颇为吃惊。
郭勋祺不理,对身边副官道:张副官,马上向大家通报时间,每隔5分钟通报一次。在迁坟过程中,胆敢阻挡者,刺刀伺候。
副官一听,赶忙答允,站在一边,倒计时通报。
如此,整个会场气氛变得异常沉重,众人大气也不敢出,吃惊的看着对峙的双方。
随着时间迫近,一些人越来越受不了这紧张的气氛,到30分钟的时候,终于有一家家属站出来,自己动手迁移先人坟墓。
在他影响下,到午时的时候,有4家家属站出来,动手迁移祖宗坟墓。
但是刘三娃则不为所动,带着上百个人,杀气腾腾的看着迁坟队。
郭勋祺看了看表,站起来,站在一个山岗上,对众人说道:现在,现在还有80座坟墓,其家属不愿迁移。
老子问最后一遍,到底同意迁移不?
刘三娃阴险的答道:郭熊猫,老子还是要句话,谁敢动老子祖坟,老子就要他命。
郭勋祺不听,一摆手,身后数百个背着长枪,手里拿着洛阳锹的战士突然扑向山头,开挖坟墓。
刘三娃大怒,这第一个挖的可是他爷爷的坟墓啊,这还要得,当即双手往包里一探,逃出一把手枪,就想射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个时候,旁边一个大汉一下扑了过来,顺势将刘三娃扑到在地。
就在周围袍哥一个个抽出砍刀的时候,身边响起数声喊杀声,一把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
如此,不到半刻功夫,刘三娃及其党羽被擒,潘文华整理了一下那油光可鉴的头发,走到刘三娃面前,说道:刘三娃,你龟儿子,胆子不小啊,竟然举众闹事,当众准备刺伤政府官员,罪大恶极啊。
来人,给我将刘三娃押下去,交司法局审判。这个刘三娃犯了几十条命案,可以说证据确凿啊。
如此,袍哥在重庆的舵把子刘三娃就这样被制服了,在三天后,经过司法局审判,刘三娃打家劫舍,犯下二十条命案,刘三娃及其5个亲信被执行枪决。
众人看到权势熏天,重庆一霸的刘三娃及其团伙三下五除二就被铲除了,在刺刀下,大家不敢在反对迁坟,纷纷提前将祖宗坟墓迁移出去。
在迁坟的同时,潘文华规划了主城三条公路,即以渝中半岛山脊为界,中区干线、南区干线(沿长江)和北区干线(沿嘉陵江)。
中区干线由七星岗经两路口、上清寺到达曾家岩,叫中山大道,全长3。5公里,宽20米,底层砌碎石,上层敷三合土,是为重庆第一条等级公路。
在那以后,重庆拓城迈开大步,向西冲破浮图关,将一个叫沙坪坝的小镇扩展为文化区;向北延展到江北城,向南扩大到南岸区,一座有规模的近代城市终于呈现在群山环抱的两江之滨。
后世史学家认为,潘文华、郭勋祺不顾大家反对,强制迁移坟山群的举动,彻底改变了重庆军事要寨的面貌,奠定了重庆发展基石。
很多人认为,重庆能够发展成为中国特大型城市,潘文华、郭勋祺二人功不可没。
看到一触即发的反对迁坟运动就这样胎死腹中,陈铭感到兴趣索然,浑身提不起劲。
而章太炎则赞叹不已。

第二百二十三章 汽车上

更新时间201217 17:15:44  字数:5490
而章太炎则赞叹不已,在他提议下,在第二天大家一行人渡过嘉陵江,到达江北,以参观那闻名遐迩的重庆自行车厂。
刚刚渡过嘉陵江,沿着码头,看见20多米的三合土公路向远处延伸。
在道路两旁,是一排排厂房,几个厂房前面,有一个小的停车棚,停放了上百辆自行车。
经过厂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声,看着这些自行车,章太炎颇为疑惑,旁边一个孙记革命党党员解说道:章先生,这个杨兴,大概出身基层吧,特别关心这些基层工人。
在自行车厂建立的时候,杨兴就声言,美国有个福特先生,声言要自己手下工人都能开上轿车。我们中国人穷,但大家既然是自行车厂工人,每个人都应该骑上自己生产的自行车。
看着这些金属架自行车,章太炎颇为惊奇,问道:何同志,这几天下来,我们看到很多木架自行车,这,这怎么都是金属自行车呢?
何明德笑道:太炎先生,你不知道,这自行车厂的历史,最先,这自行车很多零部件可都是木头做的,那太叫笨重。
这五年下来,每年一变样,在去年,全部都是金属的了,是在华蓥山几个土炉冶炼出的钢铁,那钢铁可是供不应求哦。
你想想,这自行车厂,有1千多号人,每天能够生产130多辆自行车,一年接近产5万辆自行车啊。
章太炎点点头,摸了摸一辆全金属自行车,试了试手感,眼中充满惊喜:在这四川内陆地区,竟然能够造出这种自行车,这可比小日本的黄包车强多了,你试试,这自行车可不比小日本的差啊。
何明德点点头,显得很自豪道:太炎先生,这就是督军深孚众望的原因啊。这几年下来,不说他南征北战,参加平西藏战役,护国战争,击败滇系军阀唐继尧。不说他大修公路,大修水库,修建北川铁路,就是说发展实业吧,督军可以说竭尽心力。
听说这自行车,是督军与几个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出来的,听说这生产线,是督军与一些技术人员一起搞出来的。
在担任川东北宣慰使、重庆镇抚府总长的时候,只要一有空,督军就必然到重庆自行车厂,指导大家改进自行车,研制摩托车。
太炎先生,说来你也可能感觉不可思议,督军能叫出重庆自行车厂每个班长的名字,督军能叫出重庆摩托车厂筹备处每个人员名字。
听他们说,督军与大家一起探讨自行车生产工艺,并常常对有贡献人员进行奖励呢。
章太炎一听,连连摇头道:哎,这个杨兴,怎么管这么细?难道像诸葛一生多谨慎吗?
何明德摇头道:太炎先生,说来奇怪,督军虽然过问得非常细,但不是像诸葛亮那样,事事亲历亲为,而主要是指导吧。
听一些在自行车厂工作的同事将,杨兴担任川北宣慰使、重庆镇抚府总长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将自行车厂,重庆兵工厂、重庆铜元局等大型工厂管理人员叫去,上什么品质课,上什么管理课。
说来也奇怪,自从建立品质部门后,产品质量提升非常快,你看看,这自行车,在五年前,还全部是木头架的,现在全部变为金属架了。
还有,产量非常高,听说在施行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后,推行流动生产线后,零部件、自行车产量倍增。
在国外,产能在5万辆的自行车厂,至少有1千5百多人,而我们,人员则比他们少了很多啊。
章太炎颇为不解,对经济,他可是门外汉。
大家边走边聊,片刻来到一个巨大工地,章太炎颇为不解,问道:明德,这,这是干什么?
何明德笑道:太炎先生,这就是摩托车厂,战地面积是自行车厂的三倍,听说分三期工程,在第一期,产量将达到5千辆,在第二期将达到3万辆,在第三期,产量可达到5万辆呢。
看着自行车厂房,看着正在动工建设的摩托车厂房,以及周围的丝绸厂、纺织厂、织布厂,章太炎陷入一片深思。
在重庆考察数天后,,章太炎给人在广州的孙文电文道:杨兴等人多为旧日同盟会会员,杨兴等人行为无不关系与各地军阀不同,余在重庆观之,其他各省军阀多在捞钱,而杨兴等人则在搞建设。
因此,余望前往成都,以探听中国人民党之虚实,以化解杨兴对护法运动之态度。
而就在这个时候,孙文也给章太炎发报,以游说杨兴加入护法军政府行列。
如此,章太炎一行坐上开往成都的长途汽车,前往成都。
坐着刚从美国引进的汽车,一面与司机神侃,一面留意沿途风景,那公路足足有二个车道宽,沿途长满茂密的庄稼,农户一个个面露喜色,正从庄稼地里面收割半年的希望与喜悦。
看到这一切,大家更是议论纷纷了,话语中离不开减租减息,现在各地农会权利很大,地租被限制在3成以下,农民辛苦一年,比往年多获得2成收入,这让一些人颇为感叹。
让章太炎感到欣慰的是,众人对减租减息的看法正趋于一致。就连车上几个富人模样的也认为高利贷害国害民,只要一沾到,就只能家破人亡。
现在可好,政府开办的民生银行、浚川源银行遍布各县,在各个县都有兼并当地钱庄,如此实力更加雄厚了。
现在,一般乡亲小额贷款,5个大洋以下什么的,只要农会开一个证明,立马解决。
就连那些跑生意什么的,只要抵押什么,贷款也非常方便,利息相对过去高利贷,那可以说非常低了。
如此众人减息高度赞同,也对减租减息运动敌意减少了很多。
虽然一些地主还隐约提起减租这桩事,现在地租不但减少到3成,而且地主不得随意退佃。
但现在木已成舟,再加上中国人自古秉持民不与官斗,何况各县各乡各村都建立起强大农会,广大佃农、自耕农都有农会撑腰,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明目张胆的反对减租减息,一个个只有暗自抱怨的份。
如此整个车厢气氛非常两级,那些年轻人,那些学生,工人什么的,坐在这新式汽车里面,一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而另外几个四五十岁的老头,一看就知道是农村中小地主,看着窗外正在收割庄稼的农民,长叹短嘘,一个个没精打采似地。
如此过了一刻钟,一个青年人的指着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