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国军阀-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四川保路运动中,时任营长的郭先生不顾赵尔丰的严令,没有对群众开枪,事后差点被撤职。如此说来,我们郭先生对川人,对四川保路运动功不可没啊。
韩夫人,你与郭先生相识,可以说是一段佳话。郭先生离川返辽,参加关东大起义被捕,不是韩夫人不顾生命危险加以保护的话,郭先生就已经英勇就义了。
在护法战争的时候,郭先生作为热血青年南下参与护法,先后担任参谋,孙先生的警卫营长,军事教官,只是因为在陆荣廷等人破坏,孙先生被排挤出广州后,郭先生在报告孙先生后,才回到东北,打入奉军系统。
韩夫人,这几年下来,郭先生一直执行孙先生的潜伏命令,在奉军系统秘密发展革命同志,若是郭先生只身能在敌对阵营里面为革命队伍带出一支数万人的队伍,郭先生的功劳早已经超过国内一般将领。
所以,韩夫人,郭先生更是孙先生坚实信徒,在未来,郭先生更应该高举维护孙先生的大旗。
韩淑秀最先一喜,继而摇摇头道:张先生,话虽说得通。但是老郭离开广州,潜伏奉军,可没有孙先任何指令,更没有什么手令,若是杨兴挟持国民政府不认,如此奈何?
张先生哈哈哈大笑道:韩夫人过滤了。这种秘密工作,怎么可能有什么手令?郭先生参加辛亥属实,参加护法战争属实,如此这般,就已经足够了。总不会让杨兴公开与郭先生对质,以确认郭先生革命者身份。
旁边李德全拍了拍韩淑秀的肩膀道:妹妹,听张先生的。张先生大名叫做张国焘,为五四青年运动领袖,是著名的汞产档领袖人物,他说行,那绝对行啊。
张国焘显得得意洋洋,喝了一口茶道:韩夫人,请相信,我们汞产档在北方,在上海掌握了一定的舆论阵地,我如果说你行,各地报纸马上都会说你行,如此即使不是,我们也能将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听李张二人如此说,韩淑秀考虑此行任务,勉强的点了点头,随后几人埋在茶桌旁边低声私语,商量如何共同行动。

第四百七十六章 南北军阀结盟?

更新时间20121123 21:23:17  字数:2143
就在国民革命军占领山东全境,正准备下一步行动的时候,郭松龄派出亲信李坚白、亲兄弟郭达鸣,冯玉祥派出代表熊斌前往济南游说杨兴,以商讨联合反奉之事。
看到北方两个重要将领有通电投靠之意后,杨兴大喜,在与一干军政大员商议后,正准备前往接见冯郭使者的时候,宣传部部长曾琪、军情局局长赵渭滨面带忧色匆匆走入,看到杨兴正准备离开大厅,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拦住杨兴。
杨兴大惊,笑道:慕寒兄,有什么事情容后再议,我现在正准备与冯将军、郭将军派来的代表进行面谈。
曾琦摇头道:兴公,正因为你要与冯郭二人的谈判代表会谈,所以我二人才拦住你。兴公,这是北京上海报纸,你先看看这些吧。
杨兴拿过报纸,浏览了一眼,全部都是北京、上海的小报。
但是这些小报的标题颇为触目惊心,上面全部都是冯玉祥、郭松龄的消息。
通过那些没有姓名的知情人士,说什么冯玉祥、郭松龄是孙文安排在北方的两个棋子。
在报纸中,浓墨重彩的描写冯玉祥参加滦州起义的情景,起义失败冯玉祥差点被杀,后来在孙先生授意下,作为北洋重要将领,在护国战争,南征战中中,如何配合南方护法军政府。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陆军检阅使的冯玉祥如何根据孙先生指示,发动北京政变,有力支持国民革命军北伐。
对郭松龄,简单相对隐秘一点,比如在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郭松龄在四川任营长,是他拒绝执行赵尔丰向保路同志开枪的命令。
回到奉天后,郭松龄积极参与组织蓝天蔚组织的暴动,但由于张作霖率部反扑,再加上郭松龄在四川已经剃发的缘故,郭松龄被抓。
在护法战争中,郭松龄曾经找到孙文,声言:欲求真正之革命,必须建立真正的革命军人。
随后回到奉天,成为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在军校中与张作霖长子张学良成为莫逆之交,随后受到重用,由步兵团长一路跟随张学良成为奉军第三军军团长。
由于张学良对郭松龄极为信任,奉军第三军大小事务无不由郭松龄而绝,如此郭松龄在第三军团建立起绝对的领导。
杨兴看到这些消息,将报纸往桌上一甩道:胡说八道,胡说八道,简直是编小说吧。按照如此编法,他冯玉祥、郭松龄仿佛就是未来革命领袖了,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曾琦摆弄着眼睛镜框道:兴公,你难道不感到奇怪吗?冯玉祥、郭松龄的代表刚到济南,这些小报就风传冯郭二人心向革命,有的甚至更说冯郭二人乃孙文安插在北方的间谍。
杨兴拿了一支烟,点燃后猛吸一口道:慕寒兄,你说说,难道这里有什么阴谋吗?
旁边的赵渭滨插话道:兴公,对此我也感到奇怪,我特的让军情处的人查了一个遍,除了汪精卫在上海发了一个声明,声称其曾受孙文委派,与冯郭二人有联系外,粤系国民党人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啊。
曾琦接过话题说道:兴公,仅仅汪精卫事后被动的承认,这说明冯玉祥、郭松龄于粤系没有直接联系啊。
杨兴摇摇头道:慕寒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冯玉祥、郭松龄主动提起与孙文的关系,就是向世人宣示他们二人为孙文安排在北方的两个棋子,汪精卫作为孙文的亲信既然发表声明,承认冯玉祥、郭松龄的声明,这说明冯郭二人与粤系在未来有共同合作的基础啊。虽然孙科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虽然胡汉民、汪精卫等人没有掌握实权,但是因为孙文的金字招牌,如此我们不得不防啊。
赵渭滨不以为然道:兴公,我们现在已经与过去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光复会,以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华兴会结盟,另外党内大佬如林森、于右任、居正等人都为我等所用,即便这样,难道我们还要防范孙科吗?
放下过滤嘴,杨兴点点头道:老赵,由于我们受到五千年的封建思想毒害,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子袭父业,这也是袁克定千方百计丛恿袁世凯称帝的原因,这也是孙科如今还能翻云覆雨的原因。
况且,在进入广州后,我们还是排挤了孙文,虽然这些事情我问心无愧,但是我还是不希望有心者拿此作文章,挑动党内大分裂啊。
慕寒、老赵,对粤系势力,我们要敬而远之,要限制其发展,要限制其与别的势力结盟。
赵渭滨摇头道:兴公,由于语言的局限性,粤人讲粤语怪癖难懂,其在党内的势力,只会越来越没落啊。
旁边的李璜摇头道:赵兄,此言谬亦。由于孙文的原因,粤人一直以其为革命的正宗,虽然孙文刚刚过世,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粤人势力也不可小瞧啊。
除此之外,由于言语原因,粤人更容易抱成一团,若再困兽犹斗,其影响还是不能小瞧啊。
况且,一个粤系就颇让人难以防范,若再加上冯玉祥、郭松龄二人,如此未来局势只能更为难办啊。
想到历史上蒋JS统治时期,为何几十年下来国家四分五裂,军阀混战,就是由于粤系残余分子与北方、南方实力派结合起来,兴风作浪,搞得天下不得安宁。
究其原因,主要政治纷争,从而这些有实力的军阀借此搞出诸多军事纷争。
最先,汪精卫与唐生智的武汉政府合作,搞出一个宁汉分流。
然后,在北伐成功后,先是唐生智拥护汪精卫为政治领导人,发动叛乱。
继而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这些战争,各地军阀无不妄图借助孙记政治接班人汪精卫,妄图达到割据一方,或者获得全国军事统治地位。
现在,虽然自己强势崛起,以汪精卫、胡汉民、孙科为代表的粤系不能再依靠继承孙文的政治遗产获得全国政治统治地位,但是若兴风作浪,或者割据一方,还是有可能的。
况且,如今北方,张作霖控制东三省、京津地区、冯玉祥控制察哈尔、绥远,阎锡山控制山西、孙岳控制河北,整个北方局势与历史上一样。
要如何破坏粤系政治人物与地方实力派结盟,要如何瓦解地方实力派,如此看来正是时候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小三角关系

更新时间20121124 21:53:01  字数:2494
两个钟头后,杨兴在一干幕僚陪同下,亲切的与冯玉祥的代表熊斌、郭松龄的代表李坚白、郭松鸣见面。
在听到熊李二人介绍后,杨兴显得兴致勃勃,对冯玉祥、郭松龄二人弃暗投明,重新回到革命大家庭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能够与冯郭二人一道,完成国家统一。
但是对其后军队整编上,双方产生尖锐的冲突,杨兴认为冯郭二部拥有部众为7,8万人,相当于两个乙种军,但若考虑到国家统一后会进行大面积裁军,要求对其二部分别整编为一个甲种军,其编制若为5万余人。
想不到一宣布起义,在未来部众将缩减1/3,这让原先兴致勃勃的熊斌、李坚白等人颇为不满,但不满归不满,也不可奈何。
杨兴宣布,在国家统一后,全国军队规模都会削减1/3。
再加上曾琦、李璜等人一番国家财政、经济建设知识普及后,熊李二人只有点头应允。
紧随其后,谈判差点陷入僵局,当杨兴提出国民革命军区别与旧军队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建立完善的政治部管理机制,在各级军事单位中设立指导员、政治部主任时,熊李不满简直是竭斯底里。
熊斌吼道:杨征东,有句古话叫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冯先生就与革命志士一道发动滦州起义,为革命冯先生九死一生,不辞艰辛。怎么到头来国民政府竟然怀疑冯先生,怎么到头来你竟然用东厂、西厂这样的组织来监督冯先生,这不是要捆住冯先生的手脚嘛?
曾琦在旁边解释道:熊先生,这这从何说起,熊先生,你这就冤枉兴公了。熊先生,你曾经留学小日本,你也不是孤陋寡闻之辈,而是放眼看世界的。
自黄帝以来,我国有历史5千余年,但这5千年历史,都是各地军阀割据,军事叛乱频发的历史,这5千年,都是人民受苦受难的历史。
冯先生在前清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投身革命,在国内有布衣将军的美称,我想既然是布衣将军,那就应该为人民保平安,谋幸福吧。
如何为人民保平安,谋幸福,我认为最主要就是改变军队为个人的产物,实现军队国有化,在未来,军队完全服从国家政治人物的命令,而不是成为野心家的工具。
熊先生,你看看,欧美各国早已经实现军队国有化的步伐,兴公建立政治部制度,主要是保障军队国有化而已。
在整编胡景翼部,整编孙岳、阎锡山部,国民政府都接连抛出军队国有化的调子,到如今基本形成社会共识,熊斌、李坚白虽然认为造成国内纷纷芸芸的原因乃当政者不为民做主,但是在绝对实力情况下,也不敢公然割据一方,建立独立的军事王国。
既然如此,冯玉祥、郭松龄更不敢公开反对军队国有化,只是在具体操作情面上上下其手而已。
虽然承诺会建议冯玉祥、郭松龄所部仿照国民革命军建立起完善的指导员、政治部体制,但是坚决反对国民革命军向所部调派大量的政工人员。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几经周折,最后商定国民革命军向冯郭二部调派50余人的政工人员。即便这样,双方裂痕已经颇为明显了。
在如何宣传军队国有化方面,冯玉祥、郭松龄认为应该向历史名人如关公等学习,在军队中建立起忠义教育,而不是曾琦、李璜等人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思想。
若说这些还是思想层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但在具体作战方案方面,冯郭二人割据一方的企图就异常明显了。
按照白崇禧的作战的思路,如今奉系已经被分割为关内、关外两大集团,若论实力,关外奉系实力非常薄弱,关内则集中奉系的李景林、姜登选集团主力。
虽然关外奉系势力不足为虑,但要考虑到小日本可能的干预,小日本在关外有两个师团,再加上一个南满铁路守备部队,势力颇为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若张作霖若是狗急跳墙,出卖国内权益权益,若是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小日本的武装干预,从而影响国内统一进程。
因此建议冯郭二部先宣布中立,截断关内外奉军的军事、物资补给,协助国民革命军则集中主力围歼在平津冀的奉军主力,如此建立稳固后方保障基地后,然后郭松龄突然发动起义,国民革命军以其为先锋,占领山海关,与从察哈尔挺进的冯玉祥部形成钳形攻势,突然杀出关外。
如此国民革命军在关内已经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如此国民革命军可以通过铁路连绵不绝的调往关外,如此可做到万无一失。
但郭松龄的代表李坚白秉承郭松龄的意见,坚持目前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