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公主以下,郡主岁禄800,县主600,郡君400贯,县君200贯。换一种说法便是:郡主的岁禄超过了正二品官员的官俸;县主超过了从二品;郡君超过了从三品;县君超过了正五。
    原来的历史中,为了避免外戚过于强大威胁皇权,自成祖之后,皇后以及驸马多出身于低级官吏、普通军人或是平民。事实上,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也是这种情况。胡善祥是朱棣亲自选定的,在胡善祥被选中之前,其父胡荣只不过是个百户而已。朱棣很欣赏这种制度。明朝中后期也出现过人品恶劣的外戚,然而由于外戚的出身低微,他们顶多只能为恶,对皇权却产生不了威胁。
    略过皇后的选拔制度不谈,令朱棣比较感兴趣的是附马的选拔制度。另一个平行空间,明代早期(太祖成祖两朝)的驸马选择多为功臣勋戚子弟。成祖之后禁止文武大臣子弟参选,到明英宗时已成定例。为公主择婿,由礼部出榜,凡14…16岁在京普通官员及军民子弟,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教者,都可报名应选。由皇帝派亲信太监面试,算命等。如果没有中意的,再扩大挑选范围到河南河北山东地区。初选中三人,由皇帝或皇太后选一人。
    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的夫婿统称仪宾。仪宾的选拔范围与附马类似,同样禁止文武大臣子弟参选。
    太祖、成祖两朝之后的附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锦衣玉带、居住豪宅以及分享公主每年二千石的禄米(大约相当于朱穿越时的6080元人民币),不定期的赏赐以及陪嫁的财富庄田,其家人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可封为兵马指挥(正六品虚衔,有俸禄),其母封“孺人”,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四品|:等级逐级减少,但也同样由政府的财政开支负担。
    对于女性宗室的供养待遇朱棣倒也没什么意见,毕竟普通人家嫁女儿也要陪嫁妆的,若是取消宗室女性的福利待遇那也太没人性了。朱棣只是很不满意那些混吃等死的附马和仪宾。驸马和仪宾只是虚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官,同时,他们也不能经商,种田简单地说,他们只需要混吃等死,一切和谋生有关的事情不必做也不能做。
    尽管宗室爵位的继承制度已经改成了递减继承,因此百年后不会出现宗室人口多达数十万的恐怖现象。可宗室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毕竟相对较高,人口增殖率远超常人,因此将来宗室人口增至数千也并不稀罕。那时,每年待嫁的宗室女性估计会多达数十甚至上百。想想,这种制度将会造成每年产生数十甚至上百吃女人饭的小白脸,简直太令人恶心了!
    固然,明朝最庞大的寄生群体就是宗室子弟,但是在封建社会中,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消灭这个寄生集团——为了减少财政负担而将血淋淋的屠刀指向亲人,那不是神智正常的人敢做的事。能够将宗室爵位继承制度进行改革,朱棣自认为已经问心无愧了。
    对于无法彻底解决宗室寄生集团的问题,朱棣不是没有无力感的。对此,朱棣选择将怒气迁怒于驸马和仪宾身上。虽说既不可能取消宗室女性的福利待遇,也不可能禁止她们出嫁,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棣没有办法:将宗室女性嫁给进士们难道不是一种选择?
    如此一来,便堵上了小白脸依靠迎娶宗室女性进而不劳而获的路子。另一方面,进士们则相当于变相领取了一份额外的养廉银。即便是只是迎娶一名县君,那也相当于每年额外获得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六至八万元人民币——仅这份收入就已经可以保证五口之家过上小康的生活,从养廉的角度考虑,对预防**多少也能够起些作用。
    将宗室女性嫁给进士们只是选择之一,另一个选择是将她们嫁给亲近大明的外藩——尽管血缘关系在重大利益面前总是显得那么无力,但多少也有利于大明加强对外藩的控制。
    
    也不知道咸宁公主的小脑袋是一种什么样的构造,她明明只不过七岁,却对场中凤求凰的场景看得津津有味——或许,这和改革开放初期电视里的节目未必有多好看,但人们却总是被吸引的道理一样吧。
    参与这场活动的人毕竟不多,而且程序也不象后世类似的节目那么复杂,因此一柱香的功夫后,一见钟情的已经成功配对了,而没成的也只能落寂地站在一旁。
    在场的进士中大多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朱棣想来,宗室女子的嫡长子将分别获得有邑轻车都尉、有邑骑都尉、有邑云骑尉以及有邑恩骑尉之爵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宗室女子所生的次子们也能进入宗学就读,这种待遇同样具有吸引力。
    要知道,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宗室可以获得有邑一等男爵、有邑二等男爵等爵位,即使假设这些宗室获得领地后并不扩张发展,但管理现有的领地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封臣。这些封臣,唯有从有资格进入宗学就读的人当中挑选。如此一来,不仅嫡长子必然会成为有邑贵族,次子们也同样有很大的机会。
    不过,无论文武,一甲进士们全都没有参加这次活动。想来,他们无法忍受成为仪宾后最高官衔不得超过三品的限制吧?
    唉,居然给宋琥、宋瑛机会他们都不要!
    以后的功勋子弟想要这种机会都没有了。因为朱棣早已决定:下次邀请进士们参加西苑赐宴时,对其资格的审查将更加严格。已婚和已经定亲的自然不可能获得邀请,文武大臣五服之内的亲戚也将被排除在外。
    这样规定,既可以防止权臣的影响力过大,也可以防止王爷们通过姻亲关系获得强有力的外援进而造反。
    至于说布衣出身的进士,让他们成为皇帝或王爷的女婿却不会对皇权形成太大的威胁。如果进士愿意成为附马,那么他将成为附马都尉,在宦途上便到此为止。如果进士成为仪宾则可以继续当官,假设他们中进士时仅仅只有二十岁,按正常的程序,每三年一次考评,每次考评都为卓异,按步就班地从正七品升到正三品需要二十四年。女婿四十四岁时,岳父若还活着至少也应该六十岁以上了。到了这把年纪,大约不会仍然保持着造反做皇帝的雄心壮志——退一步说,即便王爷们能够活到老野心到老,可仪宾最高只能成为正三品,在中央不能进入枢纽,在地方不能成为封疆大吏,也算不上什么强有力的奥援。
    又重新思索了一遍这种制度,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朱棣便满意地宣布赐予一见钟情者御婚,然后牵着咸宁公主施施然离开。
   
第二十二章 评书


    着咸宁公主一路慢悠悠地走到钟粹宫,还未入殿便听)7“啪”地一拍响木。
    “上回说到,周武接到了征召令”
    朱棣微微一笑。这是东厂首任提督马正在表演“说话”呢。
    “说话”出现于唐代,最初是说评佛教典集。发展到俗说后,“说话”的表演方式与“评书”非常类似,比如评书中的开场诗,说话称为“押座文”,也有“且听下回分解”一类用句。后世的研究表明“说话”与“评书”并没有确实的传承关系,因为“说话”是由说评佛教典集演变而来,而“评书”则是由名为“弦子书”的说唱艺术演变而来。然而在朱棣看来,“说话”和“评书”其实就是一码事,都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因为觉得一个人进膳太寂寞的缘故,朱棣很任性地要求皇后、尚未出嫁的三个公主、太子、太子妃、太孙外加一字并肩王都聚在一起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再一起听“说话”。虽说这种要求并不符合礼仪,但既然是皇帝提出的要求,谁又能够拒绝呢?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明朝第一家庭逐渐形成了一起吃晚饭的习惯。
    朱棣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而其他人则非常喜欢茶余饭后的“说话”节目。咸宁公主亦不例外。原本她正牵着朱的手一荡一荡地好玩,听到里面正在表演“说话”,一下子便甩开朱棣的手,蹦蹦跳跳地冲进殿内。朱爱怜地看着小女孩的背影,不紧不慢地跟在她后面走进去。殿中诸人见皇上来了,连忙起身行礼。
    “都起来吧,”朱棣无所谓地摆摆手,走到皇后身旁坐下,然后冲着跪在地上的马说道:“你继续。”
    得了皇上的旨意,马赶紧站起身来。稍稍等了一下,待安成公主和常宁公主入座之后,马轻轻一拍响木,说道:“前面说过,周武这位二少爷却是周家的异类。他们周家去年乡试的时候,长房大少爷和三房四少爷同时考上了举人。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喜事。你们说吧,大少爷和四少爷都能考上举人,那二少爷再不济也应该是个秀才对吧?”
    马刷地展开折扇,装模作样地摇摇头。“周家是太原县最大的地主,让儿子们进县学读书自然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可是有一点别忘了,这县学每年都要考试的。考试结果分为六等,考得好的才能参加乡试,也就是俗称的取得秀才资格,考得不好那却是要挨板子的。这周家二少爷打起架来那是三五个人近不得身,可论到学习,却是年年考试都六等,年年都挨板子的劣货。”
    “周武皮粗肉糙倒是无所谓,挨完板子象没事人似的,可周家老爷却觉得丢不起这个人!老太爷原本就不待见这个庶子,等大少爷、四少爷一同中举之后,老太爷更是见了周武就心烦,每次见到周武若是不骂上两句,简直连饭都吃不香。”
    “之前,皇上所颁布的人头税政策令富户们很是为难。拥有田产不足十亩者需要额外缴纳人头税附税,因此那些家无恒产的佃户和长工们要么嚷嚷着降地租,要么嚷嚷着涨工钱。若是依着佃户和长工的要求,富户就会有损失;若是夺佃或是解雇长工,富户又担心会损害自家的名声。周家是太原县最大的地主,自然也为这种事发愁。”
    “正愁得没办法。正好皇上颁布了《移民奖励办法》。周家老爷一想。干脆出些钱。让老二带着那些不安分地佃户长工一起到关外去得了。一方面眼不见心不烦。另一方面。给老二弄个有邑贵族爵位也算是对得起这个粗货了。”
    “周家是太原县最大地地主。全部家产加起来至少有八万贯。这八万贯可不是个小数目!俗话说万贯家财。那便是形容家中极富地情况。这周家地家产加起来有八万贯。那可真是富得没边了!”
    “周家老爷把周武打发出去。相当于让周武提前分家立户。周家老爷有六个儿子五个女儿。虽说女儿不能分家产。但那份嫁妆还是得准备好。周武既非嫡又非长。而且又不讨周老太爷喜欢。因此这次提前分家。周老太爷便只给了他六千贯。”
    “话说那自费移民。除了可无偿获得150土地外。还可以每亩10个铜钱地价格购买不超过五百亩土地。而有邑贵族所能获得地优惠更大!有邑恩骑尉可用优惠价格购买不超过一千亩土地。有邑云骑尉两千亩。有邑骑都尉三千亩直到有邑一等公爵一万九千亩。”
    “周武分到地六千贯对周家来说连一成都不到。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这六千贯却是一笔想都不敢想地巨资。
    周武前前后后在关外一共建了五个移民屯。硬生生弄到了一个有邑云骑尉地爵位。全部花费也只不过五千二百贯而已!”
    “有邑云骑尉可以每亩10个铜钱购买不超过三千亩地,这种价格简直就是白送。所以周武根本不管那么多地有没有人种,一口气花了二十贯买了两千亩荒地。要知道,辽东虽然全都是大块大块的平整土地,但根据离居宅、水源的远近不同,仍有好坏之分。正因为这个原因,周武便不管不顾地抢先买下了相对较好的地。”
    “周家是太原最大的地主,
    不过拥有两千亩地而已,如今周武却已经有了两千一T7地,简直得意极了。而且,周武还拥有五个移民屯作为他的采邑,每年可从中获得不少采邑收入。正开心得不得了的时候,周武却收到了出征令。”
    马收起折扇打了一下手心。“关外和海外新开辟的采邑领头三年不用缴税,但还是要服役的。在服军役的时候,一个基本采邑领至少需要出一名战士,而且除非有特殊情况,领主本人必须要亲自服军役——若不服军役或是领主不亲自服役,都得缴纳盾牌税,那可是一大笔钱。”
    “周武虽然读书不成,但并不是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的傻子。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周家二少爷原本就是性格豪爽、江湖习气很重的人,到了关外后,很快就和底下的移民打成了一片。在那些移民中,与周家二少爷关系最好的一共有三个人,分别是小猴子、章老二、钱十三。”
    “周家二少爷吩咐灶娘办了一桌酒饭,然后请这三个朋友来。开席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