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大中华1985-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缅甸政府军将军奈丹在组织曼德勒攻防战的时候向他的下属训令道:“缅共那群叛乱者在开始反叛之后军事行动过于顺利了,这不仅助长了更多的叛乱分子的不良思想,也使得我们的政府和军队的威望遭到了打击,所以我军必须以一场干净利落地胜利将缅共打回原形,重新建立起国民对我们的尊重!”

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坚持在正面战场硬碰硬搞大会战的决定,使得缅甸政府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也彻底将缅甸政府军虚弱的一面暴露出来,更让全国鼓噪的一些所谓民主人士看到了缅共的机会,纷纷选择与缅共合作,向纲领党的军政府发难。

于阿尼斯坎西南四十公里处,政府军主动出击,以图彻底扼守住从掸邦攻入曼德勒省得主要通道。眉谬阿尼斯坎一线是处于两座大山之间的一块约十余公里宽的平原谷地,基本上也是唯一攻入曼德勒省腹地的通道,之前因为过于疏忽被人民军拿下此地,现在政府军为了稳固曼德勒的防线,必须将这一战略要地夺回。

与政府军正面遭遇的是人民军的511旅,一支全部由红警缅族大兵组成的精锐部队。虽然装备上比起其他红警部队相去甚远,主要就是轻武器和两个炮营共36门122mm榴弹炮。可就是这样的装备也是缅甸政府军几乎从来没遭遇过的。

精锐的511旅在侦知敌情后,快速地铺开炮兵阵地,当政府军进入射程后,511旅的炮兵部队立即炮击了还在行军状态的政府军。政府军虽然人多势众,但这样级别的正面作战他们很少打,基本上都是在山区丛林里跟游击队**武装战斗,而正经的地面作战他们却也是第一遭。

因为没有炮瞄雷达,没有校射观瞄的气球和无人机,而且这些炮也基本上都是新中国最早仿制苏联的那些型号,已经不堪大用,轰在缅甸人的阵里准头并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威慑力却是令人瞠目结舌。持续了十几分钟的炮击,居然将这一支气势汹汹的政府军完全打溃,本来打算一举攻打阿尼斯坎的政府军仓皇后撤。

511旅立即乘胜追击,他们已经获得了前进基地提供的卡车,算是完成了初步的摩步化,政府军用两条腿跑,511旅坐着卡车追,所以没有任何悬念在机动力更强的人民军断去政府军的后路之后,双方再度交火,这场战斗虽然没了先前的炮击,但士气颓丧的政府军根本没有集结起火力就被511旅的步兵一阵痛打。

政府军有六百多人被击毙,一千多人被俘虏,而反观511旅仅有四人阵亡,二十来人受伤。

稳固了山谷的通道,基本上就等于人民军再度掌握住了曼德勒攻防战的主动权。不给政府军更多的准备时间,缅共主席巴登顶下令,全军分三路合围曼德勒,511旅向西截断曼德勒向仰光的通路,101旅向北防止政府军北逃,510旅、514旅携新投诚组建的929独立团攻击曼德勒正面,会攻这一缅甸重镇。

即便是前锋部队被全歼,缅甸将军奈丹仍旧不认为是人民军比政府军更强,而是归结于自己的手下无能和大意,所以他放弃了焦土坚守的政策,而是仍旧主动出击。奈丹集中了自己手中最宝贵的二十余门当年从美国进口的105毫米m101a1火炮,也摆开了自己似模似样的炮兵阵地,炮击人民军兵马。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人民军的火炮居然比他多得多,510旅甚至用了全军最大的203mm重炮轰击奈丹的炮兵阵地和他建在城外的指挥所。除了重炮以外,人民军还展开了107mm火箭炮、122mm榴弹炮、152mm加榴炮几乎他们拥有的所有型号的火炮,狠狠地向不知天高地厚的缅甸政府军开火。

这次的火炮对轰中,政府军不过坚持了五六分钟就被对面猛烈的炮击给打得哑了嗓子,而一枚203mm的炮弹正好落在了缅军指挥部的院落里,重炮直接轰倒了这座建筑物,包括战区最高指挥官奈丹将军也被炸死。

失去了主心骨的政府军之后的表现更为不堪,人民军采用的多点突击,分割包围的战术让政府军十分不适应,他们的行动能力又较人民军迟缓,所以打一阵就算是能够逃跑,跑不了一两里地又遇上另一个方向的人民军部队了。

初时政府军的抵抗还比较顽强,但被打得完全没有组织能力的政府军在混乱中越来越没有章法,最终只能纷纷向缅共投降。

整场曼德勒攻防战历时51个小时,人民军1。5万兵力歼灭了政府军五千余人,俘虏了超过七千名士兵,还有一部分部队丢掉武器逃入到山林中,还有发生政府军抢劫伊洛瓦底江上的小船顺流逃生的事件。

曼德勒的攻克意味着原本以偏远地区叛军闻名的缅共正式登上了角逐国家权力的舞台,也引起了缅甸社会各界的侧目。德钦巴登顶于10月7日抵达曼德勒,并宣布在曼德勒成立临时联邦政府,指认军政府为非法政权。同时巴登顶还邀请缅甸各界人士,工农、学界、医学、法律、宗教界代表,前往曼德勒,召开缅甸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暨制宪会议,制定新的国家宪法,并组织在彻底消灭军政府后的全国大选。

尽管很多人对于缅共还是心存疑虑,但是那些以往根本什么都不是的所谓意见领袖、民间有威望者,对于这个制宪会议趋之若鹜。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不是既得利益者,而打入军政府的政权实在太过困难,若是跟随缅共,一旦成功,他们也必然跨入政界,鸡犬升天。所以众多实际的被邀请者“欣然”与会,甚至包括了数位缅甸国内有威望的民主人士。

自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看得起缅共的,父亲是缅共重要前领导者的昂山苏姬却在缅共攻克曼德勒后公开谴责缅共的叛乱行为,并呼吁缅共放下武器,以非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310章 非暴力the lady

鱼神机也跟随着缅共中央迁移到了曼德勒,在缅共宣布建立临时联邦政府以后,曼德勒也成为了缅甸的新首都。德钦巴登顶任临时联邦政府总统,不过他的内阁政府还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很多位置都空着,鱼神机自然也清楚那些位置是用来笼络同样跟缅共反军政府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作为中国战略安全局特工的身份自然不能够经常在公众眼前露面,不过缅甸人跟中国人长相也差距不太大,鱼神机深入简出也没有被人看破行藏。他本人无需出面解决,更多时间他的工作都是充当联络人和负责帮助巴登顶进行一些协调工作。

曼德勒成为新首都之后迎来了一波巨大的人口流动,不仅仅是缅共中央和人民军总指挥部的迁徙,带来了数万缅共的人。而且在缅共控制掸邦、克钦邦、曼德勒省后,与政府军南北分治,缅甸一国的人心向背显现,虽然缅共有不良前科,但做出的政治许诺还是赢得了很多赞誉,所以大批在缅甸南方被军政府迫害和抓捕的异见人士以及学生纷纷逃亡曼德勒。

一时间曼德勒又成为了群众运动的大舞台。

鱼神机对于这样的情况本能的有些抗拒,他了解缅甸所谓democracy运动的前因后果,更觉得很多示威者就是单纯坏事的人,放任他们在曼德勒这样大呼小叫,有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然后,巴登顶却比较淡定,并没有限制这些人的演讲、集会等活动。不仅如此他还在里面添了一把火,缅共宣传部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集会行动,并且有数十位能言善道的宣传者不间断轮换式地在曼德勒的大街小巷怒斥军政府的暴行,并且宣传“缅甸式的社会主义民主”,吸引群众加入,更是为以后要进行的全国大选预热。

可别说,这样的举动还真的有了一些成效,近几日来至少有三千名缅甸人向街头的缅共宣传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准备加入缅共,这也是缅共自成立以来扩张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鱼神机也清楚,巴登顶为缅共宣传部下了死命令,必须在尘埃落定之前,争取在缅甸四千万人口中,建立起一个100万党员的大型政党。

鱼神机都觉得这近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如果扩张过快很有可能导致缅共离心离德而团结不足。好在赤党这样的党派具有强大组织能力,而且缅共把主要争取目标放在了那些比较容易煽动的青年学生,受军政府欺压比较重的普通农民以及不是那么亲西方的知识分子,再加上缅共的发家之地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百万党员比较悬,但年底拉起一支数十万党员的队伍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鱼神机这些日子在曼德勒到处逛游,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而是有意识地观察曼德勒正在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评估,以让战略局的高层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策。

很多逃难过来的学生、知识分子来到曼德勒的时候甚至没有钱,也没有食物,一路上还要躲避政府军的追杀和警察的逮捕,他们刚来到曼德勒,就被这里热烈的气氛所感染,缅共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必需的食物饮水和衣物之类,然后再广场、郊外等地方搭建起临时的居所给他们。

同样缅共也把这些难民的临时居所当成“传教”的好地方,受了缅共的恩德的不少难民顺势就加入了缅共,参加缅共所组织的集会和宣传活动,摇旗呐喊。要讲发动群众的能力,鱼神机认为赤党自认第二,天下没有第一。

这些之前还饥肠辘辘的学生、,在受缅共蛊惑之后,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了赤党党员。他们中有的人还成为了干部,组织曼德勒的居民和外来的难民进行一次次关于宣传民主,宣传缅共的活动。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党支部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未来展望会,让新加入的这些人们畅所欲言,并且进行筹备,准备深入到全国各大城市、每个乡村进行他们更大规模的“传教活动”。

鱼神机看到这样的景象,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寒而栗,遥想当年自己的那些革命前辈们,家中父老,估计也都是以这样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革命之中去的。

鱼神机同样也注意到,一些虽然来到曼德勒,但是跟缅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的人也有不少。但是这些人缺钱也缺人,更是缺能力,前军政府要员昂基跟反对缅共的昂山苏姬分道扬镳了,刚刚成立没多久的全国民主联盟也分裂成了两部分。昂基带领一部分与他一样的实用主义者,北上来到曼德勒,建立了缅甸民主党,而昂山苏姬则无力整合全国民主联盟,这个原本应该大有作为的组织变得摇摇欲坠。

昂基也以民主党党魁的身份被巴登顶邀请入阁,成为临时联邦政府劳工部部长。不过昂基虽然很有眼力和决断,但发展党组织的能力相比已经形成一套强大模式的缅共还是差得多,他的民主党虽然也在发展,但是壮大的速度远逊于缅共。

还有各种不服缅共的gc主义,一心要走向西方式的普世价值的人,建立了几十个五花八门的小党派,但因为军政府长期的压制,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名气,偶尔有些能力但手上的资源又不足,所以一时难以对缅共形成威胁。

cia这个世界第一搅屎棍此时也秘密地对缅共和其他小党派进行联络,在一面个缅共交好的同时,还以各种基金会的名义向这些非赤党色彩的小党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壮大。只是cia不清楚这些小党还缺乏历练和专业性,不少人拿了美国人的钱反而贪污**,真正用于政治的却不多。

军事上,缅共人民军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夺取曼德勒后,在一个多周的时间内,将曼德勒周围一百公里的地盘吃下肚中,缅甸最为精华伊洛瓦底江平原已经被缅共掌握大半。基地源源不绝地为缅共提供武器和物资,甚至兵员,缅共人民军很快又将原本投诚过来的929团扩编成929旅,主要是政府军降卒,其他降卒同样由一个红警营坐镇,组建930旅。随后又补充了一个全红警旅515旅,这次倒不是全缅族大兵了,而是混合各族士兵组成的。

原云南知青罗常保率领515旅一路打到仁安羌附近,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昂山苏姬。

从仰光赶来的昂山苏姬并不是为了加入缅共主导的临时联邦政府的,她以一贯的文青表情来到罗常保将军的面前,先是冲他双手合十行礼,然后道:“将军阁下,暴力不能铲除暴力,叛乱到这里就应该终止了吧。”

罗常保对昂山苏姬没有丝毫好感,但他也是有涵养的人,不至于当面跟昂山苏姬翻脸,他道:“我只是一个军人,直接为临时联邦政府国防部负责,我本人没有任何权力停止我被分配的任务,抱歉,女士。”

昂山苏姬倒为他这样职业的反应有些愕然,在她的理解中,那些领兵的军头哪一个不是有了兵就说了算的人,而真正有这样觉悟的军人都是在制度更加健全的国家中。

不过她自然也知道罗常保是在搪塞她,她又道:“我相信非暴力的方式能够获得我们所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