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大中华1985-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根点头,然后有些怀疑地问:“即便是一个诡计,但中**队如此成功地就摧毁了一个苏联的大建制部队,军方对于中**力有着怎样第二批评估?”

参联会主席克洛不久之前才见证了环太平洋军演,对中国海军的表现还记忆犹新,他道:“从各个环节展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我们越来越可以推断,中国的军力正在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突飞猛进着,从去年韩国事变可以看出他们的空军作战实力,环太军演能够表现他们的海军水平,而现在的中苏边境冲突,更让他们的陆军也放到了大家的显微镜下。我们一直在担心苏联所建立的那支钢铁洪流般的可怕陆军,但现在中国人打造陆军的能力,看来不逊于苏联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胜过苏联。”

里根又问:“跟我们的小伙子们相比呢?”

克洛还是比较谨慎地回答道:“这个没有实战过,怎样比都是理论性的。不过,三十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曾经跟中**队照过面,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他们出奇的坚韧和不畏牺牲,良好的训练和纪律性,都证明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

温伯格部长又补充道:“也可以成为一个可靠的盟友。”

里根还是决定放下讨论中**队实力的问题,因为这种事情他们讨论过很多次了,每一次讨论完,过上一段日子,中国人还会给他们新的惊喜,以至于里根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浪费时间。所以,足够重视中**力,谨慎对待,就是里根政府现阶段的指导思想了。

里根又道:“中国人想要让我们噤声,不要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各位先生,你们怎么看。”

舒尔茨首先表达了赞同的意思:“这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也认同这样的事件不要这么快的公布出来,特别是在还有转寰余地的时候,公布出来可能会造成双方不得不直面对方,以至于促成一场核大战,而这并不是我们所乐见的东西。另外,这次事件的肇始,来自于那神秘的天外来客,中方还没有透露任何讯息,不排除这又是一次罗斯维尔事件。”

众人听到罗斯维尔这个词,都默契地沉默,没有再叙述任何有关的内容。

里根有些可惜地道:“只是如果这事情见诸报端,就是彻底把中国推到苏联的对立面了,而中国为了对抗苏联,一定可以向我们进一步保持靠近,我们将会在远东和亚太地区,得到一支数量超过欧洲军队总和的现代化军队,能够让苏联人东西两线同时面对巨大的威胁。”

克洛摇摇头劝导里根道:“总统先生,我们与苏联进行冷战的目的是胜利,且是没有核大战的胜利,如果这时候将事情公开化,挑唆中苏之间更激烈的冲突,极有可能会造成一场核战争,而核战争明显不是我们所求的东西。”

温伯格也附和道:“我也赞同主席先生的看法,我们是要的一场没有核武器参与的胜利,将事态复杂化,只能让我们面对更危险的局面。”

舒尔茨这时候则建议道:“这种情况下,是进行秘密外交的最好时机。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领导人之后,开始推行他的那个新思维,我们冷战的胜利已经越来越可以看到了,这个时候把这大好的事情发展方向破坏了,无疑是愚蠢的抉择。我相信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拥护者们一定不愿意跟愈来愈强的中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更不愿意打一场核战争,可双方都是利益攸关方,更可能打出火气,所以需要一个调解者、一个和事佬。”

里根坐在自己的长长办公桌之后,原本背部靠着椅背,听到了舒尔茨的话不由眼神一亮,从椅背上起来,说道:“我们可以充当这样一个调解者!”

舒尔茨继续着自己的构想,道:“没错,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解决一场冲突,既能够维护我们维护得不容易的和平局面,也能够展现出我们美国的外交手腕,更能从一定程度上增进我们跟现苏联政府和中国之间的联系。靠着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加大对苏联的渗透,借着戈尔巴乔夫开启的大门,将一切*、反苏维埃的、针对他们体制和人心的东西灌输入这个国家,加速他们的崩解,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笼络住中国,让他们进一步认清只有跟着我们混,才是有前途和安全地。”

温伯格赞道:“如果事情可以谈成,达到国务卿先生所说的结果,无疑是最有利的了!”

舒尔茨自信地微笑道:“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附带的条件,比如那个神秘的陨石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美中苏可以坐下来大家一起来研究。”

这就属于把本来没自己份的东西划拉到自己手里了,里根连连点头,道:“不过,他们不会那么容易答应的吧。”

“是很困难,但都是可以谈的事情。”

众人讨论了一会儿,大概做出了一个方案的雏形,里根拍拍手道:“好啦,就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迅速开始这个危机外交,尽可能在中苏的危机中获取到最有利于我们合众国的东西。”

里根又道:“不过最坏的打算我们也要做好,三军的核部队取消全部休假,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我们需要在中苏开始互丢原子弹的下一秒就把我们的核武器送出去。”

国防部长温伯格严肃地道:“一定会如您所愿的,总统先生。”

要是说这些美国的高层完全不紧张,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次的中苏冲突一如六十年代那场差点引爆核大战的古巴导弹危机一样,总有一方需要后退一步,美国希望重演导弹危机的结局,事实上这件事也有些类似。都是苏联人启动了进攻的一步,然后对方强势反弹,最后苏联不得不黯然收场。

起码美国人是希望苏联再把手收回去一次的。

至少现在前线的中国部队和苏联部队都没有拿出他们的核武器来威吓对方,而不是像古巴导弹危机中那样,苏联的潜艇都装载着核鱼雷,也许只要基层指挥人员的一念之差,就可能把世界推入深渊。

这一次的危机中,美国人处在了第二线,也给了他们更多的空间去操作一些事情,紧张感也降下来了。甚至一部分美国高层人士觉得,放中国在前面对抗苏联,然后自己出来收场明显要比之前直面苏联来的轻松得多,也方便得多。这当然也更加剧了一部分人想要拉拢中国进入西方阵营的想法。

为了不过度刺激苏联,营造中美联手对付苏联的表象,美军虽然核部队进行了一级战备,但是其他部队并没有进行什么过度的反应,特别是驻欧洲的美军和北约力量。甚至美国人都没有那个闲心把事情告诉他的北约盟友们。

只是事情也绝对不会像美国人想象中那样进行,各种不可控的变数使得这一场冲突只会继续,而不会那么容易和平收场。

 第133章 准备好了

苏联第32军指挥官,中将费斯科夫满脸凝重,按照前方的工程进度,再有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打通前往阿拉湖的道路,而那里现在已经被中**队占领,无论出于怎样的考虑,他都必须将属于苏联的土地夺回来,并狠狠地教训中国人。

来自土耳其斯坦军区的索林斯基部已经被击败了,甚至这位近卫少将本人还被俘虏了。这一个脸毫无疑问丢大了,费斯科夫现在身上有着巨大的压力,不管上层们如何决定这件事情最终怎样收场,他都知道必须在场面上取得一定的优势,要不然苏联禁不起这样的失败。

可战争不是说打赢就能打赢的,这一次的冲突中,包括费斯科夫在内的许多苏联军官都对中**队的厉害有了新的认识。

“万恶的中国人,他们一定是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连空军和短程导弹都使用了,这完全是要打大仗的节奏啊!”费斯科夫碎碎念,他们一方自然也做了不少准备,包括调集超过十万的军力,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可是没有想到,中国一出手就是几百枚短程地对地导弹袭击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的各处重要设施,配合空军出动破坏重要的交通线、机场、补给仓库和兵营的硬点目标。

以至于没有反应过来的苏军居然生生看着索林斯基和他的师被困在了阿拉湖一带,而后续的32军却难以快速支援,直到pla陆军出击,将失去了坦克部队的索林斯基部击溃。

这绝对不是什么复杂的战术,甚至简单的让人觉得可笑,但“有准备”的中国人就是能把简单的战术贯彻到底,使其成为有效的战术,占得了先机。

费斯科夫身上不仅有击败中**队的责任,还有夺取中国国境一侧的碎片的任务。这也只能使他更加的焦头烂额。

“后方我们的机场修复的如何了?没有制空权就意味着我们32军时刻要面临着被中**队空袭的局面,还有注意让同志们隐蔽,中国人疯了,谁知道他们还有多少地对地导弹!我可不想再让他们增添战果。”费斯科夫唠唠叨叨地向他的下属们交代着各种能想得到的要点,生怕遗漏了什么部分,让中国人占到便宜。

在他看来自己的敌人并不算是什么无敌的对手,但是敌人的主帅特别善于利用自己手里一把好牌,专攻他们的一个弱点,直到千里之地溃于蚁穴。这才是让费斯科夫紧张的部分。

正当费斯科夫还在思量有没有疏漏的地方时,他接到了工程部队的消息——道路已经修复完成,阿拉湖和艾比湖就在眼前了。

可是越是能够进兵出击时,费斯科夫就变得越来越犹豫,他身上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他有些患得患失,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首先命令的居然不是出发,而是找人给中亚军区打电话,询问上面是不是有什么决策的变化。

同他一样,现在中亚军区的总司令尼古拉耶维奇担负着更重大的责任,初期的军事失利,外加除了一开始收集的小部分碎片,大部分碎片仍在中国人的手中,使得他对于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极大的恐慌。而且尼古拉耶维奇是知道,这次的出兵命令不是来自于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而是军内实权派的动作。很难想像一心想要约束下属的戈尔巴乔夫发现后,他会面临怎样危险的局面。

可越是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莫斯科的那些阴谋家,还是尼古拉耶维奇这样的一线指挥官,都需要一场酣畅淋漓并且快速的胜利,夺回碎片,占到上风,然后才能跟中国人和谈。

同样,如果玩脱了搞成超大规模的战争,那么他们这些人都会是百死莫赎。

尼古拉耶维奇好歹知道不能把自己的犹豫和担心传递给自己的下属,所以他还是发了一封显得格外坚定的命令,让费斯科夫果断出击,将中**队击败,夺回碎片。

费斯科夫得到了军区司令的加持,顿时鼓舞精神,命令自己的32军分批开始通过,进军阿拉湖。这位中将也很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场硬仗。只是他此刻还没有概念,到底会面对怎样的敌人。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32军参谋一脸喜色地对他们的军长说道:“军长同志,克拉斯诺沃茨克的179航空团在之前没有遭到敌人的导弹袭击,此刻已经派出两个大队的mig23m为我们的进军撑开保护伞。同时江布尔的空军机场因为受损比较轻,此刻也修复了,同样会有23个飞行大队的mig23m为我们保驾护航!”

费斯科夫兴奋地挥了挥拳头道:“这就是三十架以上的战机了,中国的飞机想要再从我们头上拉屎,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只不过32军的政委戈里雅夫还是颇为犹豫地道:“连我们第四代(俄标)的战机都不能抵挡中国人的先进战机,落后一代的mig23数量是够了,但是能够保护我们吗?”

听了政委的话,费斯科夫脸色又暗了下来,说道:“让国土防空军的人打好精神,不要让我们的天空被其他人做主!”

戈里雅夫还是道:“昨晚,国土防空军的战斗已经很不利了,没有击落任何一架中国人的战机,似乎中国空军有法子使得我们的防空导弹打不准,局势仍旧不乐观啊。”

费斯科夫自己也知道这些,可是不管是mig31还是su27,都是服役没几年的新机型,苏维埃国土那么大,自然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地方,产量更是有限的。谁知道中国人怎么能一下子攒出这么多先进战机的,而且费斯科夫都怀疑,中国人是把全国的先进战机都弄到新疆来了。

————

在苏联人打通道路没有几分钟的工夫,齐一鸣已经接到了情报。此时他已经不是在京师的黑科技中心了,而是回到了达里诺尔基地,坐镇指挥。只有当他本人在基地中的时候,才能够像打游戏一样地用鼠标和语音调动军队,而其他场合都需要像普通指挥官一样逐条下发自己的命令。

基地操作的最大好处就是实时性和保密性,不需要通过任何的信息媒介,当他在基地中下发命令后,前线的部队自主就接收到了他的命令,齐一鸣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