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据三国-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脑的士卒,明明不会水还跳入河中,结果淹死者甚众。
待到李傕、张济来到河边,真正坐船渡河的只有君臣十余人。好在李傕、张济也不会水,又没有渡船,这才没能抓住刘协。
第三十八回 杨奉引贼图南烨 袁术无谋迎刘协(5)
刘协过河之后杨奉寻到一辆牛车,拉着刘协到了大阳。期间陆陆续续有后过河的人马追上车驾同行,待到大阳韩暹、李乐清点人马,当初四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五千不到。胡才身死,去卑逃亡,当真凄惨无比。
渡河之时众人只顾逃命,粮草辎重尽弃。此地荒无人烟,韩暹、李乐命军士四处搜寻只找到一处瓦屋,内有一山间野老独居。韩暹一问方知此处饥荒已久,百姓皆逃难他方。
韩暹、李乐无法,只能令军士挖掘野菜充饥,让刘协宿于瓦屋之中。野老家中也无细粮,只有粗粮粟饭,刘协与百官共食,粗粝不能下咽。
刘协端着饭碗不由想起南烨的好处,至少跟着南烨不用忍饥挨饿,也不用担惊受怕。百官就更是想念南烨,便有人抱怨道:“若是法师在此,李傕、张济岂敢如此张狂?”
太尉杨彪劝谏道:“法师离去不久,陛下何不遣人召还法师再来护驾?”
刘协心中一动,正可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与其落入李傕、张济之手,确实不如让南烨再来护驾。况且南烨听令回了交州,并不像是不忠之人,说不定那日是自己做的太过,才激怒了南烨法师。这个念头一动,刘协也不那么恨南烨了,细想南烨除了那一日有失礼之处,其他时候还是蛮好的,就冲这一点就比李傕强。
想起了南烨好处,刘协便命黄门去传南烨,他的这番作为自然也被韩暹、李乐、杨奉三人看在眼中。
入夜之后韩暹、李乐、杨奉聚在一处,杨奉道:“当初我让你等前来护驾,便是为了赶走法师独揽大权,如今陛下又要召回法师,这可如何是好?”
韩暹对南烨的厉害记忆犹新,便道:“如今我等也算位极人臣,又斗不过李傕、张济,何不投靠法师?郭太、张燕皆在彼处,我等相投也有个照应。”
李乐摇头道:“不可!不可!我等刚来之时若与法师合谋,法师定然接纳。如今我等助陛下赶走了法师,法师岂能不恨?若去相投是自寻死路。”
杨奉道:“我看不然!虽说是你等前来逼走了法师,可一切皆出于陛下授意,我等也并未与法师撕破脸皮。只要推说是按君命而行,法师未必会追究我等。”
李乐道:“就算法师不怪,投靠法师也是下策。居于人下哪有自己做主来的痛快?当初你我三人不投法师,不就是想建立一番功业?怎么如今做了将军成就功业反而要去投人?依我之见,不如早早启程前往洛阳,再借天子之名,命各地诸侯供奉财物,听令者便封官加爵,不听令者便命诸侯讨之,如此才是上策。”
韩暹、杨奉一听也有道理,于是次日也不等刘协使者回来,便催促启程。行了两日驾至安邑,情形一如大阳,同样无食无房。刘协与百官皆居于茅屋之中,那些茅屋皆是逃难百姓所弃连门都没有,刘协只好命人插上荆棘以为屏蔽。
杨奉、韩暹、李乐三人已然决定效仿董卓、李傕专权,引兵于茅屋之外镇压。百官稍有触犯,便在刘协面前殴骂,对刘协也无好脸色,不再小心侍奉,劫掠之物三人先享用,故意送浊酒粗食给刘协。
刘协白日不敢反抗李乐三人,只有夜间暗自垂泪,与伏寿、董琳诉苦。他就想不明白自己的命怎么那么苦,董卓、李傕、郭汜、南烨、杨奉、韩暹、李乐,这些人一个个怎么全都专横跋扈,莫非天下就没有忠心汉室之人?
其实这倒不是刘协点背,而是他不知大势。如今天下诸侯争霸的局势已经昭然若揭,各路诸侯都比刘协的实力强,谁不为自己盘算?假如刘协甘心做个傀儡,还能过几天好日子,可他实力不济还总认为自己是天下至尊,要骑在诸侯头上拉屎,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刘协身为皇帝没有自知之明也不奇怪,关键是百官的头脑也不清醒。如今跟随刘协的官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跟着刘协飞黄腾达的,比如董承。还有一类是真正愚忠汉室的,比如杨彪。而这两类人不管哪一方都不会劝谏刘协去做个傀儡,都希望他能重整汉室江山。如此一来刘协就更加认不清现实,处处吃瘪也就不奇怪了。
李乐、韩暹随意辱骂天子百官,见刘协也不能怎样,胆子更大。便以百官缺失唯由,连名保奏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封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刘协见他们越发不堪,更盼着南烨能回来护驾。可刘协不知道的是,他派出的使者一路往南并没遇到南烨,因为南烨已然抢先一步东归到了科学城。使者不知南烨改道,错以为南烨便在前方,就一直追了下去。
车驾过了安邑继续往东到了洛阳。刘协与百官一进洛阳,便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百姓一人皆无。百官士卒皆立于荆棘之中,与在野外无异。
刘协与百官正在伤感,回忆昔日洛阳繁华,就见一士卒慌忙来报:“大事不好!李傕、张济人马已至,距此不足十里!”
杨奉急对韩暹、李乐道:“洛阳四门皆坏,无法守城。我等该当如何?”
韩暹、李乐一没想到昔日都城竟然如此荒凉,还不如一座郡城易守。二没想到李傕、张济来的如此之快,于是面面相觑也没了主意。
在此危难之时,杨彪出言道:“昔日董卓火烧洛阳,方圆二百里皆被波及,唯有法师所建科学城屹立不倒。后诸侯讨董之时,兵马还驻进此城,如今此城应该还在,不如前往守之。”
杨奉闻言大喜道:“太尉所言有理,那科学城墙高且厚,若入此城据守,可抵十万大军。”
李傕、张济须臾便至,众人也不敢耽搁,弃了洛阳直奔科学城。待到科学城下,刘协、百官抬眼一看,只见城门紧闭,城头空空荡荡,好似一座鬼城。
李乐催马上前高声喊道:“城内何人把守?天子圣驾在此,还不开门迎驾?”
第三十八回 杨奉引贼图南烨 袁术无谋迎刘协(6)
李乐在科学城下一叫门,刘协与百官就见城头忽然站起无数士卒,一个个盔明甲亮,手持旗帜飘摇。这可将城下众人都吓了一跳,都以为是李傕、张济已然先到此处埋伏。待众人看清了士卒所持旗号,一个个又大喜过望。原来城上不是旁人,正是南烨法师帅旗。
却说那日南烨离开刘协车驾便往科学城来,待到城下也是城门紧闭,城头有几个民壮守城。那些民壮一见南烨旗号当时便激动起来,大叫道:“快看!是法师旗号,光华法师回来了!快!快去叫侍郎来!”
南烨还真没想到科学城中有人驻守,便打马上前问道:“你家侍郎乃是何人?你等又怎会在此城驻守?”
民壮之中还真有认识南烨的,站在城上兴奋道:“法师有所不知,我等皆是洛阳附近百姓。当年董卓老贼火烧洛阳劫迁天子,我等便逃往山中避难。待我等再回洛阳,整个都城已成废墟,我等便安身在此。城中守将乃是钟元常,钟侍郎,我等皆听其号令。”
南烨正在脑中回忆这钟元常是谁,便见城门大开,一个四十上下,方脸浓眉的中年人,身穿官服领着一群百姓从城中走了出来。南烨猜想此人便是民壮口中的钟侍郎,于是施放技能存星、移星、取星。
姓名:钟繇字:元常
体力:54技能:无
统帅:70技能:步兵、辅兵
武力:24技能:无
智力:76技能:辩才、博学
政治:92技能:养民、商才、筑城
魅力:80技能:敬仰
将星:396特殊技能:神品
将星录: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为学书法不惜挖坟掘墓,所著“盗墓笔记”因笔法苍劲,行文诡异流传后世。
姓名:南烨字:???
体力:100(+0)技能:长寿
统帅:100(+0)技能:步兵、辅兵、练兵
武力:93(+0)技能:骑术、武艺、水战
智力:90(+0)技能:辩才、博学、侦查
政治:91(+1)技能:养民、发明、人才
魅力:90(+0)技能:名士
将星:629(65)特殊技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集星、帝宠、威慑、房中术、鬼哭神嚎、苦肉、周亚夫之风、勇冠三军、鬼才
钟繇来到南烨面前行礼拜见道:“下官钟繇拜见法师!”
南烨真没想到帮自己守着封地的竟然是钟繇,急忙还礼问道:“钟侍郎因何在此守城?”
钟繇叹口气道:“法师有所不知,当初董贼劫了圣驾与百官迁往长安,法师引兵前来救驾。当时情形慌乱非常,下官便与一些百姓趁乱逃离了董贼,躲避于山林之中。之后又到了此城,被百姓推举为城守,抵御乱军、贼寇。却不知法师因何到此?”
南烨一边跟随钟繇入城,一边将前因后果讲了一遍,期间自然略过了与刘协之间的冲突,只是说受到杨奉、李乐等人的排挤。
钟繇听完蹙眉道:“陛下此举殊为不智,贼寇、胡人怎能替代法师护驾?若是李傕卷土重来,陛下危矣!”
南烨知道钟繇是个人才,便想将他收入麾下,点头道:“正因如此我才没回交州,想要在此等候陛下车驾,万一陛下有难,也好出兵接应一二。倘若争端一起,科学城便要化为战场。城中百姓能幸存至今实为不易,不该再遭此劫难。我想拜托元常率领百姓迁入交州,以避兵灾,我将以郡守之位待之。不知元常以为如何?”
钟繇点头道:“法师心系百姓安危,仁慈无双,下官当尽力劝服百姓随法师南迁。至于下官便留在此地与法师一同抵御贼兵,接迎陛下。”
南烨一听钟繇不走有些着急,虽说按照将星录所言钟繇最后做了曹操臣子,可是谁知他现在是不是还忠于汉室呢?若是他打算追随刘协,那自己不是要将这人才白白送给袁术了吗?忽然南烨脑子一动,想起了将星录中提到的盗墓一事,说不定搬出那个人来可以说服钟繇。
钟繇盗墓这个典故确有其事,南烨常玩三国游戏也略知一二。由于钟繇酷爱书法,时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偶然机会钟繇得知韦诞有一卷《蔡伯喈笔法》便想借来看看。韦诞敝帚自珍没有借给他,钟繇竟生气捶胸,口吐鲜血,多亏曹操及时施救,才救了他一命。等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
南烨想到这个典故便对钟繇道:“适才我听城上民壮提起元常都十分敬仰。可见元常被城中百姓视为父母官。倘若元常不走,城中百姓恐怕也不会走。而且我那岳丈知道元常书法了得,常常提起要与元常交流切磋呢。”
钟繇之前与南烨并无深交,虽知南烨其人,却不知他岳父是谁,便问道:“敢问法师岳丈何人?如何得知下官?”
南烨笑道:“不瞒元常,我正妻姓蔡,名琰,其父便是蔡伯喈先生。”
钟繇闻听此言,眼睛当时便亮了起来,蔡邕可是当时书法界的泰斗。钟繇激动道:“原来伯喈先生竟在交州!下官一直想要向先生求教,可惜却不知先生所踪。既是如此,下官当率百姓同往交州拜望先生。”
南烨见沉迷书法的钟繇果然上钩,便让他召集百姓,组织南迁。当南烨见到城中聚集而来的数万百姓时,他真的开始佩服钟繇了。当初南烨与董卓几乎迁尽洛阳之民,钟繇能在数年间召集这么多百姓,并保护他们在这片废土上生存至今,果然有些本事。
百姓一听南烨说这里战乱将起要将他们迁往交州哪有不同意的?当初他们就是因为不听南烨之言走的晚了,才赶上了董卓火烧洛阳。如今他们可不敢再不听劝了,纷纷回家收拾东西要随钟繇一起去交州。
南烨见劝服了钟繇和百姓,便命杜长、钟繇领一千镖师护送百姓南下。如此一来科学城中便只剩下南烨的四千兵马了。
当城头上飘扬起南烨的帅旗时,城下喊话的李乐不由一拉马缰后退了几步。百官和寻常士卒见到南烨在科学城中自然是欣喜若狂,可是李乐、韩暹、杨奉三人却是心中有愧,毕竟当初是因为他们到来南烨才离开的。
刘协心中更是说不出什么滋味,他既希望南烨能来护驾,可是却不希望在这里见到他,因为这说明南烨又一次抗旨了,他没有回交州。刘协不确定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