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了不少人,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
北京各大报做出激烈反弹。《北京日报》的〃内参〃以〃可口未必可乐〃为题发表文章,认为国家缺少外汇,引进可口可乐浪费国家大量外汇资源。政治局常委陈云在这份内参上批示:只准卖给外国人,不准卖给中国人一瓶。其他中央领导也都圈阅了。外经贸部根据批示,只好通知北京停止内销。一夜之间,所有可口可乐都从商店的柜台里撤下来了。

第14节:1978: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历险记(4)

美国人不理解,为什么一次简单的促销活动,竟引起轩然大波。卢炳松回忆说:〃我去总部汇报,美国人吓一跳:'怎么卖个汽水也要到政治局?'〃那时,汽水从丰台五里店的生产厂往城里运,运输车上贴着可口可乐的广告,被警察拦下,不让进城。
1983年又发生一件事,使十分严峻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有一个地方的卫生部门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他们的根据是,东北一个研究所给白鼠喂了可口可乐之后,白鼠十分兴奋。
卢炳松说,当时可口可乐就是他其在华外企的晴雨表。〃中国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其他企业都向可口可乐打探消息,比如你们是不是又挨批了?什么时候搞定通知我们。我们有个什么东西,不知道要不要往上送云云。〃
对此,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也深有体会。他说,在经济上仍然限制重重的80年代,只要〃挂〃上了可口可乐的牌子,一举一动都必然会牵涉很多政治的因素。当时中美关系一紧张,我们开展新项目就可能面临阻碍。
卢炳松说,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分为两派:鹰派主张打官司,到国际法庭去仲裁,这一派在公司内部一度占上风。鸽派主张用软办法,因为即便赢了官司,以后也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当时,美国的很多高官都是可口可乐的顾问。董事局最后决定,还是用软办法,劝说中国领导人给可口可乐放行。
可口可乐公司从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含咖啡因的资料,拿着这些资料去说服中国政府:茶所含咖啡因是同等浓度可乐的6倍,中国为什么不禁止喝茶,却不让喝可乐呢?此外,可口可乐还邀请中国官员到各国访问,并和当地官员座谈。这个过程对于可口可乐来说相当漫长,工厂闲置,公司一筹莫展。
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公司只好找合作者中粮公司,请中粮帮忙,而这也符合中粮利益。
中粮直接负责协调此事的是糖酒杂品处。先是杂品处处长陈光给《新观察》写文章反驳,但杂志拒绝发表。他又写报告到部里,部里表示爱莫能助。一位副处长刘昌玺提议,以〃人民来信〃的形式直接向中央领导反映。他把想法告诉中粮主管杂品处的副总经理朱晋昌,朱说:〃你敢写我就敢签名。〃信写好,两人共同签名。
信中说,北京生产的可口可乐有96%是国产原材料,可口可乐公司供应的浓缩液只占成本的4%。北京内销的可口可乐不仅没有花国家一分外汇,通过旅游饭店,还为国家赚回大量外汇。将剩余部分投放市场,一方面丰富市场供应,同时工厂可获得可观利润。
刘昌玺说,当时外经贸部部长陈慕华的女儿恰好是杂品处的员工,于是他就托陈的女儿把信转交给陈慕华。
陈慕华收到信之后,利用在机场送总理赵紫阳出访的机会,口头向万里副总理汇报了北京可口可乐生产销售情况,希望中央批准内销,万里当即同意。陈慕华将万里的意见批在刘昌玺的信上退回中粮。
可是,当中粮把万里的意见告诉外经贸部时,部里表示,停止内销是根据中央领导文字批示,要恢复内销,最好也有中央领导批示的正式文件。部领导责成中粮糖酒杂品处代部拟稿向国务院请示。刘昌玺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赵紫阳在报告上批了两个字:同意。姚依林、谷牧、李先念、陈云等中央领导都在报告上圈阅。这以后,可口可乐恢复了内销。
卢炳松是可口可乐公司做公关的第一个华裔,虽然生长在香港,但对大陆颇为熟悉。他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986年,摇滚歌手崔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个由可口可乐赞助的世界摇滚乐比赛上,得了一等奖,回京后开个人音乐会,要找赞助商,找到可口可乐公司。起初,可口可乐非常高兴,欣然应允,但被卢炳松紧急拦下,〃摇滚乐在当时很新潮,而且崔健的歌有争议,赞助崔健的摇滚乐,不是要把可口可乐引向歧途吗?〃从此,可口可乐〃学乖了〃,只是暗暗地卖,不敢再做宣传了。
真正打破不敢声张的局面,也是在1986年。这年10月,英国女王首次访华。英国广播公司BBC为此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要买片子播放,找到可口可乐,希望赞助20万美元,条件是在片子播放前后放可口可乐广告。
可口可乐抓住了这个机会。〃20万美元在当时是个天价,可口可乐公司一年在中国卖汽水也赚不到20万美元。〃卢炳松说,但美国人很清楚,可乐的广告一旦在中央电视台上播出,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中国做生意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艰辛努力,可口可乐终于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第15节: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道闪电(1)

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道闪电
1980年,邓小平有一篇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讲话。这个讲话,是迄今为止党和政府领导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讲话中最尖锐、最大胆、最深刻的一篇。自从我读到它的那一天起,就不时翻阅这个讲话,这就是8月18日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是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并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
我先是听说了这个讲话的若干精神,等到阅读讲话全文,则是在1983年《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正式出版之后。尽管时间已经过去3年,但读到讲话全文时的震撼,至今不能忘记。这也许能够说明,为什么1987年十三大期间,《人民日报》在头版又用整版篇幅重新发表邓小平这个讲话,作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员。
这个讲话最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是邓小平把政治上的种种弊端归结为〃制度问题〃。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于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这就促使人们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主义,进入深层思考,从而提出了在新时期要进行制度变革的根本任务。邓小平联系当时实际,提出了在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方面存在五大弊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公民权利义务观念薄弱〃,〃'官工'、'官商'、'官农'式的体制和作风〃,〃文化领域中的专制主义作风〃,〃对外关系中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以及〃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一人倒霉,株连九族〃等等。
制度弊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邓小平认为,这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同时也是传统历史文化的产物。邓小平在讲话中用较多篇幅剖析了〃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他说:〃上面讲到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他特别提到了〃社会关系中残存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上下级关系和干群关系中在身份上的某些不平等现象。〃邓小平说,中国的国情是〃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所以,〃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

第16节: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道闪电(2)

在谈到权力过分集中问题的时候,邓小平提出了〃党政分开〃的重要设想。他说:〃过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过几次权,但每次都没有涉及到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等等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要〃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中央一部分主要领导同志不兼任政府职务,可以集中精力管党、管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央的统一领导,有利于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管好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
二是这个讲话提出:〃从长远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这是抓住了中国政治的一个要害。中国公认的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靠〃玄武门之变〃杀了他的兄弟才登上最高权力宝座。在中国历史上,最高权力交接的紊乱,是造成动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如秦始皇死后继位的混乱,又如西晋八王之乱,再如明初朱元璋死后朱棣造反称帝等等,不胜枚举。毋庸讳言,毛泽东在选拔接班人的问题上也有严重失误。邓小平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对于中国政治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可以告慰邓小平的是,在全党共同努力之下,〃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已经取得了众所瞩目的巨大进展。
三是邓小平批评了前苏联的政治体制。他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这样的事件在英、美、法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邓小平特地举出英、美、法三国政治体制与前苏联政治体制比较,并对前者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这在他的讲话中是比较少见的。在这个讲话中,邓小平提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这句话首先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有民主,再就是要求中国加上一个〃更〃字。应当说,这种态度体现了吸收全人类创造的文明的开阔胸襟。在另外的场合,邓小平曾经指出,我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从前苏联搬过来的,很多地方需要改革。
邓小平这个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个专门报告。讲话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并且就改革的具体操作和突破口提出了设想,理论界普遍认为这个讲话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邓小平这个讲话,与中共元老李维汉的建议有关。邓小平在做这个讲话之前,曾经与李维汉有一次深入的谈话,听取了李维汉的意见。
李维汉后来曾先后两次接受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汪子嵩、宁培芬、张书林等人的采访。他对汪子嵩、宁培芬说:〃反封建的问题是党和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反帝比较彻底,而反封建却只做了一半,而且是比较容易的一半〃,〃没有进行下去〃。〃家长制、等级制、终身制、特权、特殊化、派性、个人崇拜,这些封建主义的东西,在'文革'中是一次大暴露〃,〃彻底地深刻地暴露了封建主义对我们党的侵蚀〃。〃林彪、'四人帮'他们的纲领、口号是极左的东西,手段是封建法西斯主义。有些文章简单地说他们是极左,就把他们的封建主义的东西掩盖起来了。〃李维汉还对汪子嵩、张书林说:〃我曾向小平同志建议,要补上反封建主义思想这一课,并建议由他来补。现在他补了。我拥护小平同志这个报告。这个报告,总结了我们30年来作为执政党的经验教训,有理论,有实际,讲得很好。〃
在这个讲话之后,邓小平在80年代中期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则强调了另外的侧重点。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第17节: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道闪电(3)

在邓小平推动下,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后,政治体制改革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最大热点,并在党政分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突破。
但是,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7年十五大之前的整整8年里,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本上不再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只是在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技术性领域有所推进。从1997年十五大至今,政治体制改革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了。
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机构改革、中央委员差额选举、某些地方党代表常设制、公务员差额竞选以及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邓小平提出的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这个〃总病根〃,以及党政分开等内容,仍然没有触及。
十七届二中全会于2008年2月27日发布的公报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