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柄大明-第6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不用说,是陈风的功劳最大,在危急关头,陈风的军队,以少抗多,成功地在鞑子骑兵到达之前,打下了上都,扭转了局势,不用说别的,单单就活捉了鞑子皇帝这一点,就足以让朱元璋心情大振。

    但是,怎么封陈风,却又有讲究,毕竟,现在的问题,是陈风已经成了王爷,就算是最高的爵位了。

    赏赐陈风财物?这些,朝廷缺得很,陈风手下却从来都不缺,所以,真要是赏赐的话,该是陈风给朱元璋孝敬一些还差不多。

    而陈风的权力,也已经相当大了,再给陈风一些权力,朱元璋是不会干的。所以,就剩下最后这招,给陈风再加个头衔吧!

    太师,这是文臣之中官职最高的了,一般的皇帝,都只会将这个头衔,加在死人的身上。在后世的明朝里,活着的而得到了太师这个头衔的,终明一朝,只有五个人而已。

    现在,给陈风太师这个头衔,只是一个空职,虽然是文臣第一,但是,陈风一直镇守北方,根本就不会天天到应天的皇城里来上朝,朱元璋也就不用采纳陈风的任何意见,所以,这只是个很好听的名号而已。

    “皇上圣明!”其余的大臣,赶紧说道,毕竟,册封陈王爷为太师,这可是皇上的隆恩了。

    “启禀皇上,现在,我们有两件事,需要立刻去做。”李善长说道,这太师的职位,也是让他很眼红,本来,没有太师,他这个左丞相,就是文臣第一,现在,陈王爷又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头上啊。

    所以,李善长知道,对陈风的歌颂功德,就此打住,他立刻提出了别的方面的意见。

    听到李善长一说,朱元璋也正好转移话题:“爱卿请讲。”

    “皇上,现在,我们这第一件事,就是上都的人选,要派一个人,过去当上都路的同知。”李善长说道。

    上都路,虽然是陈风打下来的,但是,有陈风在大都,就已经足以了,如果朝廷不派人,万一陈风派人一屁股坐到了上都路的长官的位置上,那上都路,到底听谁的?

    所以,现在要立刻派人过去,整顿那里的吏治,恢复那里的生产和生活。

    听到李善长一说,在场的人都立刻止住了话语。

    去上都!谁愿意去?先不说北方鞑子还可能会肆虐,就论那里的气候,很多人都受不了,冬天很冷,冷得刺骨,风沙又大。

    而且,那里是朝廷的边疆啊。

    当然,能够在朝堂之上参与上朝的,官职都已经足够高,要是去了上都,那就是左迁了,不过,这种时候,谁都不会主动推荐别人,毕竟这是个苦差事。

    “青田,你可否有合适的人选推荐?”朱元璋向一旁的刘基说道。

    本来,这件事是李善长提出的,但是,选谁去,朱元璋却先征询刘基的意见,这些,李善长都已经习惯了,他开始知道,朱元璋这皇帝,原来早就懂得如何平衡手下的大臣之间的权力了。

    刘基听到皇上的话,从自己的位置上走了出来,步子很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启禀皇上,去上都路当差,我们需要一个文武全能的人,现在,上都路还不安全,随时会面临鞑子残余势力的反扑,所以,这个人,要有足够的武功,才能自保,而且,鞑子皇帝既然投降了,行宫依旧在那里,所以,要能够与鞑子保持正常沟通。”刘基说道。

    刘基的话,又透出了另外一层的意思,鞑子皇帝投降了,那鞑子皇帝怎么处置?

    将鞑子皇帝带到应天来,然后软禁起来?这样并不合适,要做给全天下的人看,皇上对于前来投降的人,是非常有礼遇的,这个礼遇,自然就是让鞑子皇帝,依旧住在原来的皇宫里,当然,皇宫的名称得改一改。

    这个去上都路当差的人,要求得很高啊。

    刘基考虑问题,从来都是非常周道的,听得朱元璋连连点头,不过,这点完头,发现了刘基还真是老奸巨猾,说了半天,等于没说,刚刚自己问他的问题,是谁合适去上都当差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脸上一阵不悦,说道:“青田,你就说,谁合适去上都当差吧。”

    刘基望了眼一旁的李善长,嘴里吐出了两个字来:“蓝玉。”

    蓝玉!听到这话,李善长不由得一楞。

    蓝玉,是在二十多天前,从湖广行省调到应天来的,只是个七品的小官而已,这个人在来了应天之后,便来拜见李善长,李善长这才知道,原来和自己一样,都是定远人,顿时,李善长当时就允诺,让蓝玉继续升官。

    这个蓝玉,长得一幅虎头虎脑的样子,能文能武,这个职位,倒是也合适,只是,刘基明明知道这蓝玉是自己一派的人,还给皇上引荐,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蓝玉?”朱元璋在嘴里念了一遍:“好名字!”接着,又出口问道:“蓝玉是谁?”

第860章 迁移人口!

    蓝玉是谁?朱元璋还真是不知道,所以,听到刘基一提起这个名字,先是夸名字好听,但是随后,就不知道了。

    皇上,您装什么糊涂,前几天的奏折里,不是有这个名字吗?

    大事小事,朱元璋都要过目,所以,蓝玉调动到了应天,其实朱元璋也是知道的,只是,最近朱元璋神情恍惚,很多事情都忘记了。

    问完这话,朱元璋又自言自语道:“天下姓蓝的不多,这蓝玉,该不会是和蓝玉寒有亲戚关系吧?”

    朱元璋这么一问,刘基感觉到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就让皇上自己去选,自己说不知道好了。

    虽然蓝姓的人比较少,但是,也不能说姓蓝就和蓝夫人有亲戚关系吧?当然,刘基知道,皇上这样说,不会因为和蓝夫人有亲戚关系而提拔,相反,肯定会提防。

    “皇上,这个蓝玉,参加了我们的军队,打过几场仗,从小也读过书,学过字,能文能武,和蓝夫人有没有亲戚关系,微臣不知道,不过,这个蓝玉,是定远人,而蓝夫人,是扬州人,两人即使有,恐怕也是远亲中的远亲了。”刘基说道。

    这个时代,直接说两人没亲戚关系,还真说不准,因为,查血缘关系会查到很远,真说不准,十几代之前,会有某些联系。

    株连九族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刘基不敢肯定,不过,一个是定远人,一个是扬州人,差距,还真不是一般地大。

    定远!听到这两个字,朱元璋就立刻放松下来。

    对朱元璋来说,老家的人,是完全可信的,否则,朝堂之上,也不会到处都在讲着淮西话,只是,他需要一股新的力量,来牵制自己老家的这些人,才大力地扶植刘基。

    刘基还是很公正的,将这蓝玉,推荐给了自己,也就把责任,担到了他的肩头。

    毕竟,谁挑选的人,以后,出了事,责任是要追究谁的。这蓝玉,和刘基之间没有特殊的关系,却被刘基推荐,因为刘基用人,一向都是看人的才能。

    听到刘基的说法,朱元璋放下心来:“那今日早朝之后,让蓝玉来见朕,朕要亲自和这蓝玉交谈一番。”

    “是。”刘基答道,退了回去。

    朱元璋用人,本来只要刘基推荐,就可以上任的,但是,上都的人选,关系重大,朱元璋很慎重,必须要亲自见了,才知道能否适合当这人选。

    刘基退了回去,朱元璋才向一直在一旁戳着的李善长问道:“你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李善长刚刚提了两件事,现在,才是第一件事,这件事,关系非常重大,朱元璋也知道,李善长的确是自己最合适的幕僚,这第二件事,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件事,就是迁移人口的问题。”李善长说道。

    李善长这么一说,顿时,朱元璋眼前一亮,的确,自己怎么将这件重要的事情给遗忘了?

    迁移人口!

    经过连年的战争,中原人口减少,尤其是北方,十室九空,这是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的,土地没有人耕种,到处荒芜,国家又怎么能强盛?

    当时的时候,胡惟庸就出来献计,可以将江南的人口,迁移到北方去,这样,就可以恢复北方的生产了。

    但是,这个意见,却遭到了陈王爷的反对。

    陈风认为,江南江北,气候不同,如果强行令南方的人口迁移,会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而当时,陈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迁移人口,就从没有受到自然灾害,也没有受到兵灾的山西迁移!

    这个提议,最终被朱元璋认可,从江南迁移人口的计划,暂时打住。

    这次的军事斗争,主要是消灭鞑子,最近,朱元璋又主要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战斗上,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想之外的事情。

    现在,李善长将这件事,重新提了出来,朱元璋一拍大腿:“不错,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要立刻去办!”

    立刻去办!此时,朱元璋似乎已经忘记了,这大同,还在鞑子的手里呢,山西,暂时还没有取下来。

    不过,有陈风亲自指挥,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朱元璋对这点,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现在,北方经过几年休整,已经恢复了一部分农业,但是,由于北方人口缺少,导致了很多农田,还在荒芜之中,从山西迁移人口,是关系到我大明国运的事,皇上,一定要交给得力的人去办。”李善长接着说道。

    还是需要人,这件事,还真是件大事!朱元璋望着李善长,又将自己的目光,瞄准了另一个方向。

    “青田,你说,这件事,让谁去办比较放心?”朱元璋问道。

    刘基无语,这是李善长提出来的,你就问他好了,怎么又是我?

    虽然心里这般不满,不过,刘基知道,皇上既然已经问了自己,那就必须要赶紧地回答出来的。

    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出来,刘基在脑子里飞快地思索着,这个人,可不好选!

    “启禀皇上,这件事,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要交给最有能力的人去办,这个人,要有足够的人脉,协调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还得有足够的经验,处理迁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才会防止民变的发生,尤其是,山西是最后归附我们的,刚刚归附我们,就迁移山西的人口。当地的百姓,肯定会有各种不满。这个人选,一定要慎重啊。”刘基说道。

    刘基说得很在理,朱元璋也知道,但是,和刚刚一样,刘基还是没有说谁去合适啊。

    朱元璋等了一会儿,本来以为,刘基会像刚刚那样,接着说出谁合适的话来,谁知,等了半天,也没见刘基动弹。

    刘基脑子里在思索着,转了一圈,也不知道谁合适啊。

    “青田,怎么不说话了?”朱元璋问道。

    刘基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了一旁的李善长,此时,李善长的眼角,似乎带着微笑。

    这个家伙,摆明了就是知道皇上会问自己,所以,将这件事说出来,是把难题推给自己啊!刘基猛地反应过来。

    既然这样,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启禀皇上,这个人选,必须是我朝中的德高望重之人才行。毕竟,朝廷会拨出大量的款项,来支持这次行动,要保证中间的清廉,而且,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这么艰巨的任务,微臣觉得,由丞相大人亲自监督指挥,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刘基说道。

    谁合适?整个朝廷,只有您丞相大人最合适!刘基将这个任务,推给了李善长,反正是你提出来的。

    “是啊,皇上,只有丞相大人,才能兼此重任。”又一个人站出来说道。

    李善长不用扭头,也知道是个马屁精,这家伙,平时拍自己的马屁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件事自己根本就不想揽到自己身上,虽然他知道,朝廷要拨出很多的钱来,但是,刘基盯得很紧,钱是进不到自己的口袋的,即使是进了,也不敢花。到时候,自己的花费,和自己的收入不符合,是非常麻烦的。

    李善长心中权衡利弊很清楚,但是,下面的人不知道啊,他们还以为是对自己有利的,所以,就开始要拍马屁了。

    这可不是个好的开始。

    果然,随着这个声音,后面的,又有人站了出来,也推荐李善长,唯有我朝丞相,亲自主持,才能够办此大事啊!

    李善长心里大窘,这么多人都想跟着自己沾光,可是,这光是那么好沾的吗?这分明是一个坑啊,甚至,李善长已经看到,刘基在坑边,随时准备推自己下去呢!

    朱元璋看到这么多官员都推荐李善长,心中也觉得,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最信任的人去办,才是合适的,而李善长,绝对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