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唐-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言庆曾在书信中告诉他:若论朝廷善战者,非亲王,非李言庆。更非他徐世绩。

真正称得上善战,且为兵法第一人者,非李药师莫属。

徐世绩自然不太服气,于是和王黄提起了李靖。王黄倒是知道李靖,同时对李端也极为熟悉。

他对徐世绩说:“言兵法第一人,王上并非虚言。李药师之谋,绝不输于当世任何一个兵法大家。然则李药师这个人。生平最怕一人,即他的兄长,李端李药王。若以才干,十个李端。比不得一个李靖。然则李靖所谋。从未出李端之预料。如果河南王欲谋李靖,无药王之助,绝无可能,”

这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王娟和李端认识,并且颇有交情。

于是他返回太原之后,就说服李端,先在徐世绩麾下效力。待合适机会,再行推荐。

李靖选择了李世民,却不代表着李端也会选择李世民。

根据“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世族生存法则。李端毫不犹豫选择了李言庆。不是他不想去归附李建成,而是以他现在的情况,李建成绝不会重视。

而李言庆,声名在外,倒也不会委屈了李端。

听闻李言庆将前往岭南,徐世绩和李端一商议,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李端就来到了长安。

“李公小王此去岭南小吉凶未卜。

且岭南妾潭。环境非常恶劣,您其实”可以留在长安,王府之中同样需要有人坐镇。”

李言庆不清楚李端到底有什么本事。

不过,能在一斯三间做到大将军的人,想来也差不到哪几要知道,开皇、仁寿年间的时候。即便是郑大士那等人物,也不过是军府中的车骑将军,用大业年间的官职来解释,就是鹰击郎将。由此可见,这李端也非彼等闲。

而且,李言庆也不是嫌弃。

李端看上去五十出头小六十的年纪。

留在长安还好,若是到了岭南那等条件恶劣的蛮荒之地,万一集了意外,李言庆又如何能够心安。

李端笑道:“王上好意,老夫心领。

不过未立寸功,实无颜留居长安”若河南王以为老朽老迈,不堪重用的话,老朽索性回家就是。”

“李公言重,言重了!

李言庆没想到,李端是个如此决绝的人。

不由得愣了一下,而后笑道:“既然李公愿随行小王求之不得!”

李端是个好强的人!

这也是李言庆最初的感受。

如果说李靖是一个儒帅,智帅的话,那李端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军人,并有着极其强烈的荣誉感。

“李靖求学时,也正是韩擒虎韩老柱国最为荣耀的时期。

所以,李靖从未在军旅中生活过,并且在韩老柱国的支持下,拜名师。游历天下,眼界极为宽广。后来又被杨素看重,少年时可算得上是一帆风顺。只是长大以后,因杨素之事而被牵连,一直得不到重用,也算是在宦海中历练了一番

当晚,李言庆和长孙无忌在竹楼中闲聊。别看言庆的声望比长孙无忌高,却毕竟比不得长孙无忌这种生长在官宦家庭的人。对朝中秘辛了如指掌,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以至于李言庆觉得,无忌在谈论八卦的时候,格外兴奋。

“李端叔父的情况,和李靖不同。

他比李靖大了将近十岁,故而少年时不似李靖那般的优越。十四岁从军,由一个队长做起,而后一步步升迁。

李端真正起家,是在弗擒虎故去以后,得史万岁推荐,成为一军统帅。先后随杨素、史万岁、高颖、贺若弼等人,最后做到了大将军的位子。

也正是这个原因,李药王不似李靖那般眼界宽广,谋略也不甚出众。

然则此人胜在细微处,当年勿论他主帅更迭,却从未出过岔子。但凡是安排下来的事情,绝对会完成的非常出色。王先生言他能制住李靖,想来也就出于此吧。”

细节决定胜负!

李言庆得出了最终的结论。

同时,他此次前往岭南,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跟随,也能避免许多麻烦。

最重要的是,这李端和冯家也颇有交情。

冯盎最早至中原为官的时候,就是在李端帐下效力。

换句话说,这李端是冯盎的老上司。冯盎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有李端在,李言庆又平添了几分把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今得药王。此行必当旗开得胜”。

长孙无忌知道,李言庆并非单指李端。特别是早先的几句话,更多是赞叹王预。

若非王娟,恐怕李端也不会轻易来投。

李渊在委任了李言庆之后,很快又发出一道敕令,命李世民节制天下兵马,总督平南之战。

九耳末,李世民率部启程,前往瘦州。

一时间,天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而就在李世民离开长安的第三天,一队人马,簇拥着一行马车。踏踩着黎明时的晨光,自延兴门,悄然南下,

 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余韵

武德二年末的时候,尧君素兵临钱塘县,沈法兴举城献降。 //

沈法兴的投降。也预示着江东的统一。萧太后下令移驾钱塘县,置西子宫,终于稳定住了萧隋的局面。沈法兴在武德三年初时病卒,也代表着江东混战落下帷幕。

萧锐定都江陵,与萧太后形成持角之势。

在不经意间,二萧李唐变成了三足鼎立之局面,隐隐重现东汉末年三国之势态。

甚至有好事者,把李唐比作曹魏,萧隋比作孙吴。

如此一来,萧锐自然就成了蜀汉的代表。只是比起三国时期的蜀汉。萧锐的势力明显不如。特别是在瘦州失守之后,萧锐失去了巴蜀的支点。而在此前,巴蜀虽然已表示归附李唐,却由于种种原因,仅止眠蜀地区听从长安的调派,巴蜀却有些不太安静。如今,瘦州失守萧锐只能退居江陵,其实力自然随之削弱。

这也是萧锐为何拼命想要和萧太后结盟的重要原因。毕竟同为兰陵萧氏族人,双方合作的空间很大。萧铣自信,只要他保住荆襄,再加上萧太后的合作。足以站稳脚跟。想当初,他不过是一个县承,而今,已经成为了帝王。从一开始归附李唐,到后来的起兵独立,萧锐似乎已没有了其他选择。

武德三年十月,李渊再次传诏。

敕天策大将军,秦王李世民为尚书令,总督荆襄战事。

如此显赫的职务,从某个方面而言,似乎也说明了李渊平定江南的决心。一时间,江南各地,人心惶惶。

房彦谦自入冬以后,变卧病不起。

江南的水气虽并不烈,却又蚀骨**。

哪怕是来到江东多年,房彦谦依旧有些不太适应。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时局不断发生变化,房彦谦的身子骨也越来越差。每至隆冬,他必然会有一场大病。

每一次病倒,这身子骨也必然衰弱三分。

时至今日。房彦谦已病入膏盲。

然则国事繁重,却让他难以脱身。张仲坚才华卓绝,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得萧太后不敢太过依持。毕竟,萧隋如今是在张氏家族的地盘上讨生活。张仲坚虽说忠心耿耿。有些时候也不得不顾念自家的利益。同样出身门阀世族的萧太后。又岂能不知?

所以,房彦谦在朝堂上一日。即能制衡张仲坚一天。

至于尧君素虽然忠直,却因为性情网烈,难以成为张仲坚的对手。

于是乎,萧太后对房彦谦的依靠,更甚于张仲坚,

北方初雪已至,想来老家更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房彦谦瘦削的身子躺在榻上。原本八尺的魁梧身材,因为这两年来的操劳,而变得瘦小枯干。

屋中,火塘子里的兽炭通红。蓝汪汪的火苗子,不时夹杂着低弱的噼啪声响,散发着一股股暖意。

身体蜷缩在厚厚的狼皮褥子里。房彦谦蜡黄的脸上,透出一抹潮红。

“房公,李言庆这封书信,您如何看待?”

张仲坚跪坐床榻边,轻声的询问。

别看萧太后有些忌惮张仲坚。却真的离不开张仲坚。

而张仲坚和房彦谦呢?既是亲密的伙伴,同时又彼此提防。

不过有大事发生的时候,两人会放弃所有成见,坐在一起商讨。房彦谦的身旁,摆放着一卷地图。他身下垫得很高,半依着床褥,眉头紧锁一起,陷入沉思。

“仲竖以为如何?”

许久,房彦谦开口,却是一句反问。

张仲坚轻声道:“李世民不是李言庆,但亦不可小觑。

此人熟读兵法,且麾下亦有猛士而李唐对他更是毫无保留的支持。相比之下,此人的威胁,更甚于李言庆。萧铣虽来信说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恐怕是

“挡不住?”

张仲坚点点头,再色凝重。

“如若萧锐失利,则江东独木难支啊!”

房彦谦突然抬起头来,凝视张仲坚道:“如此说来,你以为李言庆所言可行?”

“倒也不是说不可挽回,但多一个准备,总是没有坏处。”

张仲坚挠挠头,不误疑惑的说:“只是我

他让小房大人送来的这份地图。虽说不太准确,却并非虚构。

早年间我行商海外,曾听人提到过一些。说远在海之涯,尚有广袤大地,更甚于中原。那里多为土著。若要立足,并不困难。但海路甚远,其间风险颇多。”

房彦谦一阵剧烈的咳嗽,身子几乎蜷成了虾米状。

张仲坚连忙上前,轻声道:“老房大人,还请多多保重身体啊。”“仲坚,我这身子骨,我心里清楚。”

房彦谦摆手,枯瘦的大手,一把掼住了张仲坚的手臂,“你以为。这战局真就不可挽回吗?”

“怕是很难!”

张仲坚说:“李言庆倒没有夸海口。若他统兵,集李唐倾国之力,半载可平定江东。

我皇虽说站稳了脚跟,可江南毕竟不比中原,勿论人口还是国力,远非李唐可比。如果萧锐同意我出兵荆襄的话,说不定我能拖些时日。但也仅止是拖延,”

“如此说来,这天命已定!”

张仲坚和房彦谦之间,并不需要太多勾心斗角。

二人都清楚,这时候他二人若是分裂。只能使局势更加恶化。

所以,有什么话语,但说无妨。不过出了这个屋子以后,两人都不会承认今天的这些言语。

“仲坚,你是否已着手准备?”

张仲坚犹豫了一下,轻声道:“不瞒老房大人小房大人消息传来之后,我即开始命人收拢船舶。同时。我在胡豆洲今南通的狼让船坞,也全部改造五牙海船,以防不测发生,如果能拖延半载,狼山船坞可造出百艘五牙海船。

再加上其他海船,可达千余艘,足以承担起我们转移之用。

但现在的状况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半年”时间拖得越久,我们的准备就越充足。”

房彦谦在心里,暗自叹息一声。

“仲坚可全力准备,朝中事情,老夫会尽量为你分担。

不过,单纯这样准备恐怕还不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哪怕李言庆这份海图是真的,你也需另有谋划。一旦真要迁移,我们也需有一个根基,你手中,先有几多五牙海船?”

“若到立着时,可凑足三十艘。”

“让尧大将军带船先行出海。攻取流求今台湾。

以流求为根基,我们进可以袭掠东南,退可以占领”那个叫什么来着?李言庆图中标明的地方,,哦。婆罗洲。不过与尧君素谈及此事的时候,务必要说明,咱们这是扩土开疆。否则以他那驴脾气,只怕不会同意,就这么轻易退走。”

张仲坚连连点头,“尧君素性情网烈,正可担耸重任。”

两人又商议片刻,张仲坚起身告辞。

看着张仲坚离去的背芳,房彦谦又是好一阵子的剧烈咳嗽。一直守在他身旁的少年,连忙上前照拂。这少年是房玄龄的长子,名叫房遗直,已有十岁。也许是长久和房彦谦一起,使得房遗直颇有乃祖之风。

房彦谦止住了咳嗽,摆手示意房遗直坐下。

他突然笑道:“可看到了吗?”

“爷爷,看到什么?”

“李言庆的手段,越发的老辣了

房遗直愕然不解,轻声道:“爷爷。您这是什么意思?”

“李言庆看似是为我等着想。实则不然。

他用一份海图画了一个大饼。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动摇了张仲坚决战的信念。

三个月前,张仲坚犹自说,与李言庆不死不休。

而今却已思考退路”兵法有云。围城必阙。此前我等没有任何退路,所以不得不和李唐死战。现在呢,李言庆用一副地冉,使得张仲坚再无死战之心。看着吧,不出半载,江南必定。”

房遗直犹自不太明白,而房彦谦。也没有再解释。

许久之后,他轻声道:“是时候做出决定了!想必那个小子也快要抵达襄州了

说着,房彦谦脸上,不自觉露出一抹奇异笑容。

只看那位尚书令大人,会有怎生的手段?

 第廿二章 都棱镇(一)

武德二年十二月。// /天策大将军,尚书令李世民在羹州发毁,破次试探性的攻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