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诺曼底-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和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恪守条约,保证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久负盛名的激进演说家克伦斯基访问前线以提高士气和激励士兵作战,但布尔什维克(社会民主党多数派)主张“土地、和平”,无条件退出战争。
三、列宁在十月
发明《总体战》的德军参谋长冯·鲁登道夫将军为避免两线作战,积极谋求与俄国单独媾和,以便集中兵力攻打西线的英法部队。为此目的德军停止东线的一切军事行动,静观俄罗斯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的裂痕。鲁登道夫派出老练的德国特务,伪装成士兵,聚集在前线,交战双方在温暖的阳光下称兄道弟,俄国士兵对临时政府的作战命令置之不理。
当时的列宁47岁,暂住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里。苏黎世知道他和沙皇不共戴天,要在帝国主义大战中 “使本国政府失败”。这让鲁登道夫将军大感兴趣。
为加速俄国退出战争,鲁登道夫协助他到瑞士口岸城市扎斯尼茨,再从那里赴瑞典的马尔默。德国政府请求瑞典政府把职业革命家列宁运往那时仍是俄国一个省的芬兰首府赫尔辛基。德国外交部照会说:“如果中立国不准俄国人进入瑞典,最高统帅部考虑安排列宁一行穿过德军防线进入俄国。”
1917年4月16日,列宁乘斯堪的纳维亚快车回到彼得格勒,在芬兰火车站提前下车。按照电影《列宁在十月》的描写,列宁戴了胡须、假发,火车司机还为他放了很多蒸汽。
时任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托洛茨基亲自负责列宁安全,托洛茨基是犹太人,对列宁忠诚之极。1912年9月,托洛茨基当选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十月革命后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1932年斯大林将其开除国籍,后派克格勃将他追杀在墨西哥。
托洛茨基让列宁隐蔽在无产阶级专政广场附近的斯莫尔尼女子学院。这里最初是女皇叶卡捷琳娜送给老情人“独眼野兽”波将金公爵的“寝宫”。
1917年7月1日,俄国临时政府对奥德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奥德军队一心等待俄国退出大战,没作丝毫准备,仓促迎战被俘17000多人,这才开始反击,大批野炮在宽广正面密集猛轰。俄军随之全线崩溃,部队纪律荡然无存、农民抢夺领主土地、工人占领了工厂……
从各苏维埃来的代表在彼得格勒召开第一届苏维埃大会,经过选举,布尔什维克在822个席中获得105席。
临时政府以煽动喀琅施塔德水兵叛变、间谍罪名起诉列宁,托洛茨基被捕,列宁等人转移到芬兰森林。从瑞士一路陪伴列宁回国的除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外,还有秘书伊涅沙·阿曼德。斯大林来往彼得格勒和湖区之间,担任政治局和列宁之间的联络人。列宁则坚持在湿地的小窝棚里,一面烤火一面写《国家与革命》,这就是那幅著名的苏联油画的由来。
1917年11月5日,化名“托洛茨基”的犹太人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斯泰因、化名“列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化名“斯大林”的洛希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等12个人秘密潜回彼得格勒加琳娜·苏哈诺娃家里密谋集会。由于列宁被通缉,戴了有色眼镜和长长的假发。“斯大林”则是朱加什维利的第六个化名,意思是钢铁。
列宁宣布,占社会民主党少数的布尔什维克在11月开始的大选中无获胜可能,因此必须武装夺权,包括斯大林在内的其他代表都怀疑列宁的脑子出了问题。可列宁高瞻远瞩:“没有革命的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随后郑重宣布:“世界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现在开始。”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通过托洛茨基下令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奉命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开炮。
“阿芙乐尔”(Aphrora Cruiser)1900年5月在彼得堡建成下水,排水量6731吨,航速20节,舰上人员578名。曾随罗热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参加对马海战,与东乡平八郎、山本五十六交过手,战败后被菲律宾解除武装扣了一年多。此时该舰正在船坞中做例行保养,现在突然接到开炮命令;水兵叶夫多吉姆·奥格涅夫急中生智,用仅有的一发空包弹朝着夜空打了出去。“阿芙乐尔”随之用舰上电台广播列宁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世界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成功”。 

 

苏联:“英雄城市”列宁格勒(3)

  “临时政府”像《福音书》中的无知少女一样熟睡,武装水兵和徒手工人爬上涅瓦河南岸,从后窗跳进冬宫,未遇任何抵抗就把等待大选的部长们抓起来赶了出去。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逃往比邻的美国大使馆。据当地导游介绍,整个过程伤亡不到5人,跳窗“崴脚”扭伤脚脖子一人,子弹打到天花板上弹回来自伤面门一人,打在地板上的跳弹误伤三人。
次日(11月8日),列宁发布《和平法令》宣布停战。随后派出托洛茨基签订《布列斯特 
-里托夫斯克条约》,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独立。巴统、阿尔特温、卡尔斯归还土耳其……
由于布尔什维克用武力解散了制宪会议,社会革命党人范妮·卡普兰刺杀列宁,打中他的脖子和肺。捷尔任斯基领导的秘密警察“契卡”随即颁布法令:“所有反革命一律就地格杀勿论。”以暴力巩固新生政权。
1918年,列宁被刺的6个星期以后,布尔什维克把首都从彼得格勒秘密搬回莫斯科。迁都的消息没有公布,满载人民委员的火车没开大灯就驶入暗夜,革命中心从“欧洲的窗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公国古老的克里姆林宫。
四、斯大林下令:战斗到死!
十月革命少数布尔什维克仅在彼得格勒夺取政权,这里靠近极圈,冬季漫长、资源贫乏,从彼得大帝起就依赖南方察里津供给粮食和日用物品。由于苏俄退出一战,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劳合·乔治、丘吉尔都号召自由世界“把苏维埃扼杀在摇篮里”。
列宁任命“理论和实干家”托洛茨基担任军事人民委员组建红军,托洛茨基迅速招募大量工人农民,由于缺乏指挥官,他从沙皇旧军队中招募军官。为避免军官背叛革命,他在每个军官身旁安排一个政委,只有指挥官和政委同时签发的命令才行之有效。这种制度自上而下,一直建立到连一级。
列宁为巩固新生政权,于1919年7月25日、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加拉罕《对华宣言》,声称:1,与北洋政府建立友好、同盟、亲睦关系;2,废除沙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3,放弃庚子赔款和领事裁判权;4,建立正常的经济贸易关系,实行最惠国待遇;5,建立外交和领事关系;6,放弃中东路(西伯利亚铁路中国东北路段)特权。
与此同时苏俄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国际帮助亚洲各国建党、给各国领导人提供经费,派维金斯基到北大帮助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建共产党;米克海尔·格鲁森贝格化名鲍罗廷到广州帮孙中山改组政府;在华北联合吴佩孚搞“劳工神圣”;让瓦西里·布吕歇尔化名加伦将军到华南给国民党出钱、出枪、出顾问、办黄埔军校,帮蒋介石打倒军阀。
苏俄站稳脚跟后,尽量淡化加拉罕两次《对华宣言》的许诺,开始与中国谈判在华权益问题。1929年,苏俄因“中东路纠纷”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大打出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德俄土地接壤、民族接近、语言类似、同被盎格鲁-撒克逊人欺压、都是《凡尔赛条约》受害者,诸多因素促使苏德关系日趋亲密。《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拥有飞机、坦克、潜艇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德国便把这些违禁品转移到辽阔的东方。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很早就和苏俄合作,1933年他曾视察一家苏俄坦克厂,“该厂一天生产‘ChristieRusski’型战车22辆。”
即使外行也能看出德国“豹车Panzer IV”和苏联T-34长得十分相似,乃至故事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德军坦克全部由苏联的T34扮演。德军StG44突击步枪与AK47步枪如出一辙,苏俄“莫辛纳干1930狙击步枪”配装德国蔡司瞄准具。苏德合资的“运动牌”照相机干脆就在列宁格勒组装,该厂产品直接装备两国部队。
1939年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规定苏德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对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双方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其《秘密附件》确定苏德两国瓜分波兰,以纳雷夫河-布格河-桑河为界,以西归德国,以东归苏联。苏联承认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德国默认苏联吞并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以及部分罗马尼亚领土。六年以后,斯大林和丘吉尔在德黑兰、亚尔塔又把这种划分重来一遍。包括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斯大林参战的附加条件是“蒙古独立”、获得日本在东北的机器设备、使用中东路和旅大军港……
1939年9月1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渡过布拉希河(River Brahe)回到他的出生地——维斯托拉河(Vistula)畔的库尔门(Kulm),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这里曾是古德里安家族的东普鲁士封地,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割让波兰。两星期后,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附件》的时间表,苏联红军从另一方越过边界,苏德两国瓜分了波兰。苏联随后出兵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
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进攻芬兰,宣布在占领区成立库西宁芬兰民主政府。苏联随后以军事手段割让罗马尼亚的Bessavabia,而罗马尼亚国王一直是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的女婿。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并投降的第6 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又是罗马尼亚国王的女婿。 

 

苏联:“英雄城市”列宁格勒(4)

  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的保卢斯元帅是黑森州书店老板的二儿子,这位常年坐办公室的职业参谋案头工作井然有条,善于应付长官而人缘极好。他注重着装品位、讨厌灰尘,一年四季总戴精致的皮手套。即使在前线,也隔天洗一次澡,换一次制服,像蔡国庆一样英俊潇洒。保卢斯日常对细节十分挑剔,但缺乏男人的果断、鲁莽。
据关押战俘的沃罗宁回忆:“保卢斯一见面就提意见,首先,他们习惯吃两顿早餐,而 
不是一顿;其次,没有干白葡萄酒;第三,无报可看,不了解战局。我仔细听他讲完,稍作停顿,然后解释:你们是战俘而不是度假。其次,出干白的克里米亚被德军占领,所以只有伏特加。你们已经吃饱,营养也够,所以只供一顿早餐。”因为苏联和日本都不承认《日内瓦公约》,这位罗马尼亚贵族在苏联的苦日子由此开始。
根据《日内瓦公约》,希特勒提议用斯大林被俘的儿子雅科夫交换自己的侄子里奥·劳巴尔或保卢斯元帅,被斯大林严词拒绝。雅科夫获悉斯大林的决定后彻底绝望,扑到战俘营的铁丝网上被哨兵击毙。斯大林骨子里就不认同西方的战争法,下令:“苏联士兵必须战斗到死,如果投降,就属于自动除名。”
五、“你打算撤到北冰洋去吗?”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毕业于沙皇军校,是红军中的贵族,1918~1920年历任莫斯科军区政委、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以后是军事学院院长、红军参谋长、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是苏俄最具战略眼光的军事家。1937年,斯大林借口“肃反”将其处决,由伏罗希洛夫取而代之。
彼得堡200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帝国首都,1914年改名彼得格勒,1924年更名列宁格勒,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波罗的海港口、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基地。
希特勒制定“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出发,夺回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芬兰……攻占列宁格勒。“钉死彼得大帝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内海。摧毁布尔什维主义摇篮。”他要在冬宫检阅德军,在阿斯托里亚饭店用伏特加、鱼籽酱大宴宾朋。源于西方崇尚农场的传统,元首向士兵郑重许诺,打下苏联后,每个士兵都能分到一个200公顷的巨大农场。
1941年6月22日,65岁的老元帅勒布下令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所有德国兵都深信自己正在进行一次伟大的远征;消灭布尔什维主义是一种责任,这是他们自小就接受的教育。96小时后,上将曼施坦因第56装甲军麾下第8装甲师的勃兰登堡少将,用缴获的4辆卡车装扮苏军,完整夺获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在芬兰军队配合下兵临列宁格勒。来自西班牙的志愿军“蓝色师团”一马当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