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风流-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点头道:“好,今日朝会大可一并解决这些大事,朕也可轻松的过个新年。兵部尚书的人选,内阁已票拟人选,那便是兵部右侍郎陆完,不知诸位大人对内阁票拟之人可有建议?”
    陆完低头站在班列之中,封赏的圣旨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字,但他却丝毫不着急,因为他早已知晓今日自己将被题名为兵部尚书的人选,这个职位比之宋楠的今日所得毫不逊色,某种意义上而言,一旦提名通过,宋楠在神枢营提督这个职位上,反倒成了自己的下级了。
    “老臣以为,既是商榷兵部尚书的最佳人选,人选岂能无从选择?老臣推荐一个人选,宁夏总兵姜汉戎马半生,立下战功无数,更难得的是对兵事有独特的一套办法。弘治十四年,先皇曾亲口赞其有能力,一度想调其回京在兵部任职;可惜当时鞑子叩关,姜汉上书奏请留任边镇御敌,先皇于是加其兵部侍郎之职,准其留守边镇。”徐光祚忘记了之前的挫折,摇头晃脑的捋着胡子奏道。
    “哎呀,老公爷此言深得我心,姜汉大人的事情我是记得的,先皇本意是让姜汉大人击退鞑子之后回京履职,只是因边镇战事不断,姜汉一直未有机会回兵部履职。不过此人甚是豁达,索性自辞了兵部侍郎职位,一心留在宁夏替大明守卫西北边镇了。这一次兵部尚书空缺,臣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他,无论从才干和资历上都是他人不能比拟的。”内阁大学士焦芳晃动着枣核脑袋出列附和道。
    杨廷和脸色难看,内阁之中的两派尽人皆知,焦芳和顾佐一直都是跟自己和李东阳王鏊三人对着干,好在己方占据人数优势,票拟决定重大事务也不会让他们得逞,但每每在庭上唱反调,这既是窝心之事,也是对李东阳和自己的威严的一大打击。
    “姜汉?”正德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名字很是陌生,边镇总兵多的很,正德知道名字的不超过一巴掌之数。
    “皇上,西苑豹房的几名西域歌姬还有那条西域大蟒便是此人派人千里迢迢送来的,您还记得么?”刘瑾俯身在正德耳边低语。
    正德哦了一声,脑海里浮现出几名蜂腰的白肤蓝眼高鼻的异域女子的形象来,这十几日来,正德正跟她们打得火热,个中消魂处便是此刻想来也是魂飞肉酥的,他倒是忘了是谁送进宫来的,原来便是这个姜汉。
    正德神情迷茫,嘴角也挂上了微笑,群臣不知道正德此刻脑海中的图像,否则他们怕是一个个喷血而亡。
    “皇上,皇上?”刘瑾轻轻提醒道。
    正德身子一动清醒了过来,忙道:“唔这个现在有了陆完和姜汉两个人选,你们认为这二人谁更合适呢?”
    “自然是陆完是最合适的人选,此次剿贼也是功勋卓著,对兵事熟悉,且居兵部右侍郎之职,在兵部主官空缺的这段时间,兵部的运转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不不不陆完固然不错,可惜太年轻,当初三边总制官之职都无法胜任,又如何执掌兵部?姜汉大人两朝元老,经验丰富,坐镇兵部乃是最佳之选。”
    “两朝元老?那岂非说明他年事已高了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别说执掌兵部,便是边镇上阵打仗恐也力不从心了。”
    “呸,你说的什么混账话,廉颇老矣?每餐三大碗饭照样吃下去,身子板照样硬朗,脑子照样够用。”
    “嘿嘿,三大碗饭么?吃的多有什么用?只怕是‘顷刻三遗矢’吧。”
    朝堂之上自动分成两派,互不退让,极尽挖苦讥讽之能事,争吵不休。

第四四二章 西北秘闻
    李东阳颤颠颠出列,神情冷冽,内阁首辅身上自有一番威严和气场,乱哄哄的朝臣们感受到这股压力,终于识趣的住了口。
    李东阳缓缓开口道:“诸位大人别忘了你们的身份,朝堂之上,皇上座前,焉能如此的放肆?兵部尚书之职是陆完合适还是姜汉合适,可不是打嘴仗大嗓门便能决定的,谁更合适,还需诸位提出更实际的考评之语才是。”
    徐光祚冷然开口道:“李首辅说的是,然则老夫便来评价评价这位陆完陆大人,陆大人确实处于壮年,但兵部尚书之职可不是谁年轻便能胜任的,若以此为凭,这殿上一大帮子老臣便都只能告老还乡了。”
    殿上老臣纷纷点头,有人悄悄道:“是啊,推选的是官员,又非选男宠,要年轻漂亮的作甚?”此言顿时引起一片窃笑之声。
    徐光祚续道:“正如首辅大人所言,谁更合适要看其是否有本事有能力在兵部主事;先前有人说,陆完此次随宋楠宋大人剿贼有功,表现的勇敢无畏,智谋超群,但据老夫所知,陆完大人此次剿贼的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不但不是什么勇猛无畏智谋出众,相反,还犯了不少错误呢。”
    “啊?竟有此事么?”
    “老公爷如何得知?陆完做了什么事?”
    朝臣惊愕之余纷纷探首相询,内阁三位大学士数日前便已经票拟推选了陆完,在说服官员们的理由中便加上了陆完此次剿贼的表现不错,此刻被徐光祚说成是无功有过,自然是觉得甚是奇怪。
    “据老臣所知,陆完在此次剿贼作战之中屡出谬误,匪首刘六从微山湖一带漏网便是陆完封锁不力。剿山中贼寇时,陆完曾经拒绝宋楠之命,拒绝进山剿贼。后不情不愿入山中,却因决策失误被宋大人剥夺统帅兵马之权以许泰代之,攻打山中贼兵寨堡之时贪生畏死不敢拼命,延误战机,造成我兵士大量伤亡。这样的人岂能执掌兵部?简直是笑话。”
    一言既出,举座皆惊,不仅是正德和朝臣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杨廷和和宋楠也惊讶万分,杨廷和惊讶的是,徐光祚说的话跟宋楠那日闯到自己府中所言相差无几,难道是宋楠出尔反尔摆了自己一道,早已将这些言语告知了徐光祚?
    宋楠眉头紧锁,不过他很快便释然了,自己统率的兵马中有一部分将领和兵马本就是中军都督府的兵马,身为都督府的大都督,徐光祚自然会有千万种办法探听军中的消息;以徐光祚之能,固然能从自己的安排和一些蛛丝马迹之中判断出详情来,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宋楠抬起头来,见一道冷冽的目光射向自己,那是杨廷和满是怒火的眼光,宋楠表情无辜的耸耸肩。
    正?
    正德从龙座上直起身来,脸上满是困惑的道:“定国公此言当真?定国公又是如何得知?”
    徐光祚倒也不隐瞒,沉声道:“皇上莫忘了,参战之兵将大多为我中军都督府所辖,战后归营之后,老臣岂能不召集他们总结得失?便是从将士们的口中得知的这件事;宋大人恐怕是不想张扬此事,抑或是为了陆完掩饰,大概也不会如实的上奏皇上吧。”
    正德脸色不悦转向宋楠道:“宋楠,那日朕问你陆完在军中的表现,你支吾不肯言,却原来是有包庇之意;定国公所言是否属实?此举干系到外廷兵部的重要人选,你可不要有所隐瞒。”
    终于要面对此事,宋楠避无可避,只得出列行礼,见上百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自己,宋楠略一犹豫,开口道:“皇上,那日可怪不得臣,是皇上受太后所请自行离去,要臣改日禀报的,非是臣支吾不答。”
    正德想了想扶额道:“哦,朕犯糊涂了,确实如此,那现在你可以告诉朕陆完在军中的真实表现了么?”
    宋楠微笑道:“自然可以,不过在此之前,臣要把话说清楚,臣虽无权对兵部尚书之职的两名人选做出品评,但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臣有责任对所有的大小官员之背。景有所了解。刚才有人提到的宁夏总兵姜汉,臣觉得甚是耳熟,刚才臣在下边想了半天,忽然记起了关于这个宁夏总兵姜汉的一切,臣觉得有必要要将此事公开。因为既然姜汉大人是要成为兵部尚书的人选,总是要知道其真实的品行和能力,这样才便于诸位大人对其作出真实的品评,皇上认为如何?”
    盯着宋楠眼珠子都要突出来的刘瑾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宋楠,皇上此刻垂询的是陆完在军中之事,你为何又顾左右而言他?姜汉大人是否合适,只有吏部考选,可没你说话的份儿。”
    徐光祚也冷声道:“正是,问的是陆完,莫非宋大人要继续替陆完隐瞒不成?”
    宋楠不说话看着正德,正德捏着下巴沉思了片刻,对宋楠道:“你锦衣卫查过姜汉么?”
    宋楠点头道:“查过,不过那是数月之前的事情,臣差点都将此事给忘了,若非今日朝堂上提及此人,臣也不会想提及此事。”
    正德道:“既然锦衣卫查过姜汉,你便说一说,反正今日也是要对人选做出品评,锦衣卫的调查或可作为品判的一些依据。”
    刘瑾低声道:“皇上,宋楠该先说陆完之事才是,宋楠明显打算替陆完隐瞒什么,其目的为何?可不能由他蒙混欺瞒皇上。”
    正德皱眉看了刘瑾一眼,冷声道:“朕心里有数,朕像是那么容易就被欺骗的人么?”
    刘瑾自知情急之下失言,忙道:“奴婢该死,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奴婢”
    正德摆手道:“好了好了,朕又没怪你,你且莫多言。”转向宋楠高声道:“宋楠,你说吧。”
    宋楠施礼致谢,起身道:“皇上,诸位大人,三个多月之前,三边总制杨一清赴西北就任之事诸位当还记得吧;不瞒诸位说,杨一清跟我一直有书信来往,我之所以和杨大人保持联系,那是因为杨大人是我保举,三边总制事务若无功效,我也有责任,所以我一直都关心杨大人在西北的进展。”
    张懋点头道:“此乃人之常情,倒也没什么。”
    宋楠看了张懋一眼,微笑道:“多谢老公爷理解,我只是怕有人心里阴暗,以为有什么阴谋罢了。刘六刘七生乱之初,我曾接到杨大人的一封书信,那信上便提及了这位宁夏总兵姜汉。”
    群臣精神一振,生恐漏过一个字,杨一清任三边总制,宁夏,延绥,甘肃尽在其辖下,但凡有些脑子的人都明白,杨一清此去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想凌驾于边镇总兵之上,必会产生诸多的纠葛和矛盾。内外廷争夺此职失利之后,不少人早等着传来闹得不可开交的消息,更有人授意总兵官和当地的卫所将领们给这个杨一清制造麻烦,杨一清清楚的看出这一点,所以赴任之时只身前往,连家眷也不敢带着,因为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杨大人信上跟我说,三边军务的整饬当真步步维艰,所遇的阻力也极大,不过相较于延绥和甘肃两处,宁夏的阻力更大,其中便提及宁夏总兵姜汉的名字。杨一清大人慨叹此君桀骜不驯倚老卖老,对三边总制府的命令充耳不闻,不仅不执行杨大人的命令,相反还多方设堵阻挠。”
    徐光祚冷声道:“这便是你锦衣卫查出的所谓姜汉大人的事情?这些都是地方军务之上的矛盾,再说仅凭杨一清一面之辞,岂能判断对错?真是笑话。”
    宋楠微笑道:“徐老公爷何必这么急躁,我的话还没说完呢。光是吵吵闹闹倒也罢了,杨大人为了解决问题,于是亲自进驻宁夏镇,然不曾想到,在宁夏镇呆了十天,所住驿馆遭遇三次袭击,几乎将三边总制官大印丢失,最后一次整个驿馆都着火燃烧起来,差点让杨大人和随行数十名亲兵丧身火海。”
    “啊?居然有这样的事?”
    “这简直不可思议。”
    正德也睁大眼睛问道:“可查知是何人所为?”
    宋楠道:“皇上问的正是问题的关键,杨大人责成宁夏总兵姜汉彻查此事,但得到的答复却说是宁夏镇中的盗跖匪寇所为,也抓不到元凶。诸位试想一下,边陲重镇,重兵驻扎,于治安上必是严峻森严,若偶尔发生不足为怪,一而再再而三的突袭重臣驿馆,这显然不是以盗跖匪寇为由便能搪塞的。当时正值刘六刘七反贼贼势如火如荼之时,我也分身乏术,于是便命南镇抚司派员,协同宁夏锦衣卫千户所的缇骑进行彻查,于是发现了众多不寻常的线索。”
    宋楠话音落下,殿内鸦雀无声,朝臣们不傻不笨,事实上他们比一般人还聪明许多,宋楠住口不言,但大多数人却已猜到结局。

第四四三章 各怀心事
    “难道此事竟和姜汉有关?”正德瞠目问道。
    “不能说绝对有关,但姜汉是脱不了干系的,此事正在进一步的调查之中,相信不久便将水落石出。”
    徐光祚冷声道:“还无真凭实据,宋大人有怎能断定和姜汉有关?”
    宋楠回敬道:“我说了姜汉脱不了干系,难道我会信口雌黄不成?自然是有证据直指此人;今日若不是要推荐姜汉为兵部尚书的人选,我自然可以等全部的证据搜集完毕再来公布,可如果我不提前说明,将来在姜汉若任了兵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