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官,足以证明我对预备役的器重。今后,预备役还要扩大,扩大到什么水平?是一个标还是一个协?就看各位的本事了。我可以保证,预备役的军饷跟主力部队完全一样,条件具备了,装备也会按照主力部队的标准配齐。其实,谁是主力,要看战场上的表现,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我封的。将来有战事,预备役肯定是要上的,大家千万不要有别的想法。而且,司令部还会从主力部队及随营军校毕业学员中抽调大批军官充实预备役的。
    “眼下预备役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就是整顿全省各地的防营。大家也知道,巡防营的前身就是绿营兵,在座很多人是与他们交过手的,没什么战斗力,纪律很坏,养成了许多恶习。朝廷任命我为山东提督,我就有责任整顿巡防营。怎么整顿呢?有人说干脆解散了事。且不说朝廷允不允许,实际情况决不能那样做。如果简单解散了,就是祸害地方!说不得要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一大批响马土匪出来。所以,我们不能那样做。我的想法是将他们中间一部分优秀的官兵吸收到主力部队中,一部分比较好的,充实到预备役,一部分自愿领了遣散费回家的,发银子走人,其中还会安排他们中的一批都沂州和兖州的厂子去做工。你们将要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千万不要认为这件事简单,我告诉大家,这件事很难。更不要有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执行这个命令,或者表面执行,实际上敷衍了事。巡防营的官兵,都是我们山东子弟,只要我们将政策制订好,将办法想好,就一定能做好这件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事情办好。全省的巡防营有多少人?告诉你们,两万有余!如果将这么大的一支力量转化过来,我们蒙山军的力量要增加多少?
    “在座的都是军官,职务最低的也是排长。军官是什么?就是军队的骨干。就是负责将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农民,流民,城市无业游民训练成合格士兵的人。做不好这件事,就不是合格的军官。能不能做好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咱们自蒙山整军,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练兵治军方法,只要你们带头,那些纪律松弛,恶习多多的巡防营兄弟就会跟着你们走,就像当初你们以各种身份参加蒙山军一样,逐步成为蒙山军的合格士兵,甚至加入军官的行列。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严重违反军纪的家伙,有军规摆在那里,你们照章办事就是。
    “请大家认真思考我今天的话,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预备役建设和对巡防营的改造中来。”
    龙谦在武定待了三天,跟预备役主要军官们都谈了心,了解了他们的想法,谈了自己对巡防营改造的思路。但对于他们追问鲁山等人的去向,龙谦含笑不答,问的急了,龙谦说,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鲁山他们就会回到咱们蒙山军的!
    龙谦与宁时俊商定,对巡防营的整顿,先选择试点。这个试点,就从武定府开始吧。

第二十五节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二
    十一月十一,卸任沂州知府的唐绍仪来到济南。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陈淑及刚满周岁的龙振华。
    自接到旨意,整整六天,唐绍仪都泡在了酒席上。宴请他的不止是沂州官府,商会,华源公司甚至还有军方都设宴为他送行。无法推辞,只好整日泡在酒席上。
    唐绍仪对于自己新的任命,心情是复杂的。之前,他根本想不到自己会从知府之位直升巡抚。尽管老主公袁慰亭如今位高权重也做不到,他推测原因,大概是因为满洲日益紧张的局势吧,有资格担任奉天巡抚的都不愿往那个火坑里跳。
    朝廷在日俄关系日益紧张的当口在满洲搞官制改革在唐绍仪看来是不明智的。东三省所设的将军如故,徐世昌也就没能坐上东三省总督的位子,这个位子给了赵尔巽。或许是朝廷看出袁慰亭的野心,既然许了自己奉天巡抚,就不能再任命袁世凯的另一位挚友了。
    袁慰庭显然不满足将自己的势力局限在直隶一地,他看中了满洲了。而太后显然不糊涂,不准袁世凯过多地染指满洲。
    这两年多来,唐绍仪一直与袁世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书信不断,基本上半个月通一封信。袁世凯关注着龙谦在山东势力的增长,总是要索要有关蒙山军的军力及鲁南实业的情况。起初唐绍仪是尽心收集情报,原原本本地汇报给袁氏的,后来就不免有些敷衍了。
    为什么会这样?唐绍仪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答案是已经将鲁南当做了自己的基业。
    唐绍仪对于军事一窍不通。蒙山军的军事会议基本上不通知唐绍仪参加,但鲁南实业的兴建却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了。留学过美国的唐绍仪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完成和正在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什么情景,和詹天佑等同学一样。唐绍仪也抱有实业救国的梦想。对比中国和美国,落后是全方位的。如何追赶上去,在他看来,兴教育以培养人才,办实业以厚国力是强国的不二法门。回国后进入官场飘荡了这么多年。自己的梦想竟然在鲁南得到实现。
    龙谦引入山西票号筹集资金打造华源及中兴两大实业集团的做法深得唐绍仪激赏。尤其是龙谦为华源和中兴拟定的公司章程令他钦佩不已,不愧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人,眼光就是比土生土长的同胞强!
    短短两年多,华源实业从无到有,如今已是资产过千万的庞然大物,拥有了几十个厂子。从发电、采矿炼钢到民生所需的林林总总的物事,板着指头都数不过来。放眼全国,即便是张之洞苦心打造的汉阳工业基地,也比不上华源一家了!何况西面还有一个实力不次于华源的中兴!
    办实业需要眼光,更需要方法。唐绍仪正是从华源的组建到兴旺看到了龙谦超人的才气,比如股权的设置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薪酬制度的设计,广告之宣传,消费之诱导以及市场之培育,几乎都是按照龙谦划定的框架进行的。尤为可贵的是,龙谦非常注重公司内部制度的指定和执行,严格奉行各司其职的原则。股东会是出资人机构,董事会是由出资人代表构成的为股东会负责的,经理层是董事会聘用执行董事会确定的经营方向,实现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的。而他自己之躲在幕后充当董事会顾问的角色,从来不干预公司的具体运作。而且,劝告官府也不要参与实业公司的具体业务。
    唐绍仪尤其欣赏龙谦对他说的一段有些粗俗但含义深刻的话,实业公司是什么挣钱干什么,官府是什么不挣钱干什么。举例说明吧,实业公司开酒楼,官府修公共厕所。官府的钱从哪儿来?收税呀!实业公司越发展。你收的税不是越多吗?但税收上来怎么花,却能量出政府的水平。
    这段话很有意思。不与民争利是儒家正统的观点,但没有哪个朝代,哪个政府真正做到。比如盐铁专卖的历史有几千年了,汉代还有过关于盐铁专卖的激烈争论。为什么盐铁专卖。还不是其利润惊人?
    不过,有过留美经历的唐绍仪基本赞同龙谦的观点。去年,特别是今年,沂州的税收陡然增高,增量基本来自华源实业。税收的结构出现了划时代的转变,即农税大幅度降低,破天荒地降至了六成左右。不是农税少了,而是商税多了。官府有了钱,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启动城市道路改造,修建公共浴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就有了着落。随着中兴药厂的组建,沂州出现了西药房并且筹划设立第一所西医院。
    为此,他这个知府不仅受到朝廷的褒奖,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尤其是对龙谦提出的在各县设立新式中学,在各镇设立新式小学校的提议,唐绍仪极为动心。在文盲率高达九成以上的现实中,普及基础教育的意义根本不要龙谦提醒。唐绍仪认为,如果沂州所辖各县各镇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袁慰庭猜忌龙谦有什么必要?龙谦下大力气在鲁南兴建实业,其绝大部分都是民用目的,钢铁火药当然可以用于军事,但民用不是更迫切吗?就算建立军火工厂,那也是为了减少进口嘛。若是各省各府都有龙谦这样的人物,国家实力该增强多少?所以,唐绍仪对于袁世凯交代的刺探龙谦军力和鲁南实业的命令,后来就有些应付了。军队的事他根本不清楚,随营军校他只去过一次,不过是走马观花地看了校园景色一番,人家如何培养军官哪里晓得?但华源实业的情况是了解的,他曾详细介绍了华源内部的管理细致,希望老主公在直隶能够借鉴。他仍将自己当做袁世凯的人,毕竟俩人的交往太久了,没有袁世凯的提携。就没有他唐绍仪的今日。便是这次意外的升迁,不用问,当然是老主公袁世凯的运作。
    袁世凯为什么猜忌龙谦,是因为过去的恩怨还是担心龙谦有朝一日取代其位子?或者是担心第五镇的威胁?唐绍仪有些不以为然。论地位,袁世凯已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进军机处看样子也是一两年的事了。而龙谦不过是山东提督而已,和袁世凯差的远了。论军事实力,袁世凯此番主导整编新军,一举控制了北洋六镇中的四镇,实力数倍于龙谦。有什么担心呢?唯有治下实业的兴办,在唐绍仪看来,直隶怕是不如山东了,尽管有李鸿章在天津办洋务留下的老底子,照华源和中兴的势头,不出两年。一定会压倒直隶的。如今龙谦出任山东提督,立即整合华源和中兴,并计划将华源迁出鲁南,到更广阔的的空间发展。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啊,两大实业集团局促于鲁南一隅肯定是不行的,唐绍仪并不认为华源迁至鲁南有什么不对。那些持反对意见的股东们都是一帮缺少见识的土包子,请愿什么?按照公司章程。控制股份的大股东们只要点头,谁也挡不住。而那几个大股东,无论是贾继英还是陈超,谁会对抗龙谦的决定。
    唐绍仪当然不知道,贾继英和陈超不过是龙谦在华源的代理人而已。
    但这一切都和他没什么关系了。他必须离开鲁南了,先去京师,然后去冰天雪地的奉天上任了。
    唐绍仪很想在临别之前跟龙谦推心置腹地长谈一次。但龙谦一直飘在外面,连他的儿子过周岁都没有回去。唐绍仪去了龙府,拜会了陈淑,给了孩子一份礼物——一个他精心收集来的镀金银质长命锁。恰好陈淑接到其父的信函。要她带孩子去济南。于是唐绍仪一家便与陈淑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搭伴来到了济南。
    这是陈淑第二次出远门。在这之前,也是她的第二次搬家。虽然父亲没有信中没有讲,但陈淑清楚,此番一去,怕是要在济南安家了。
    龙谦这几个月只回过沂州一次。住了两晚便走了。不过他常来信,托司令部与沂州老营之间往来不绝的信使给自己带信来。所以丈夫在外面的情况基本是知道的。从夏天他带兵走后,大事就一件件接连发生,虽然大多是好消息,但也对陈淑很是震撼。说实话,她虽然在内心极为崇拜丈夫,也没有想到丈夫会当上一省之提督!而且,他还不满三十岁!
    沂州的部队早就跟他北上了,住在前院的司令部机关也不断有人接到命令前往济南,司令部搬家早已不是秘密,既然蒙山军司令部要搬家了,她这个司令太太肯定是要走了。陈淑问张嫂,如果搬家到济南,你愿不愿意跟俺走?张嫂立即答应,只要太太愿意继续用我,我当然愿意跟你走。
    张嫂的儿子在华源做工,平时住在厂子里,隔上十天半个月会来探视母亲,每次陈淑都会待小弟弟一样招待张嫂的儿子吃上一顿好的,还要给他带上些熟食。
    陈淑问张嫂,你跟俺走了,庆丰(张嫂子名韩庆丰)怎么办?张嫂说他已经十七了,成人了,挣着钱,我担心什么?
    陈淑想了想,也好,据说华源公司要迁至济南府了,一些厂子要搬过去,到时候俺跟俺叔讲个情,让庆丰到那边做事,你们母子也好团聚。
    张嫂自然千恩万谢。
    临行前,根据龙谦信中的叮嘱,陈淑去了鲁山家看望李文秀,顺便送去了一百块银元。鲁山“叛逃”的消息传来,在司令部引起多么大的震动陈淑是亲眼目睹了的,一批下级参谋情绪激动,大骂鲁山等人忘恩负义,猪狗不如,倒是高级军官们情绪稳定,司徒均还派了警卫营的四个士兵前去鲁山家保卫,以免不明真相的士兵上门寻衅闹事。陈淑极为困惑,鲁山是龙谦手下头号大将,跟着龙谦那么艰苦的岁月都度过来了,就因为没有当上协统便叛逃蒙山军?而且,程二虎,范德平,熊勋,邓清华哪个不是丈夫的铁杆?怎么会一齐跟了鲁山跑了?
    当时主事的是司徒均,陈淑便去问他。司徒均说,“夫人您就不要管这件事了,你没有看到鲁山他们的眷属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