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瑞庭在动身前往京师前拜会了龙谦。自其女嫁给了龙谦手下的头号大将王明远,白大人算是正式加入了龙谦的阵营。但他只晓得龙谦练兵练的好,搞实业更是有头脑。却不知这位言必称太后的提督一直做的就是积蓄力量择机举事推翻满清的大事。比起更多的是空喊口号的革命党来说,龙谦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可笑的是就连袁世凯船上的杨士骧也没有意识到,最大的“反贼”就在身边。
    清楚龙谦志向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而已。
    白瑞庭来龙谦处是请教关于考察宪政的问题。他认为龙谦生长于美国,对于宪政自然比他这个从未走出国门的人强的多。
    “白大人,我历来反对搞宪政。因为宪政不适合我国。”龙谦开门见山,“既然朝廷要您出国考察,那就去吧。看一看东洋西洋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好。白公权当是公费旅游好了,反正也不要您领头。不过,白公若是留心,不妨多看看他们的实业。”白瑞庭对于山东实业颇为热心,龙谦倒是觉得这位旧官僚颇有务实之风。
    “其实白某也觉得宪政有些不靠谱。置皇室何?置太后何?与其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还不如实实在在办几个厂子呢。”
    “小打小闹可以,实业搞大了,自然会遇到体制上的障碍。”龙谦知道白瑞庭与杨士骧不对卯,他是翁同龢一派的“余孽”,能活到现在算是个奇迹了,也不怕他乱说,“真正搞大工业,必须全国一盘棋,单靠民资是办不成的。你出去看看就知道了,山东的实业其实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再往后,很难像这几年一样突飞猛进了。”
    “怎么会?”白瑞庭不信,“我这一走,怕是要大半年。待我回来,山东必定是又有一番新气象了。”
    “那就借白大人吉言吧。”龙谦设宴为白瑞庭践行,并奉上了不菲的程仪。
    这一年,山东的事没有多少值得太艹心的。除了由陈超牵线的乡村自治工作推进缓慢遇到不小的阻力外,其余一切还算顺遂。龙谦的精力从政务上转回了军事方面。
    上半年,第五镇以拉练为名进行了换防,第十协部队与第九协做了对调。第九协司令部驻沂州,其十七标驻兖州,十八标驻东昌。第十协司令部驻青州,其十九标驻莱州,二十标驻潍坊。直属骑兵标换防至武定,被调到了山东的北大门。
    不仅如此,龙谦还对主要将领做了调整,其中第十协副协统兼十九标标统冯仑换到了二十标,而龙谦的连襟叶延冰则到十九标担任标统。第九协参谋长胡宗玉与第十协参谋长蓝心治也做了对调。
    巡防营的整顿颇见成效,六月,龙谦在编组上对巡防营做了调整,随着第五镇部队退役制度建立,大批老兵在服役3~4年后退出现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进入了巡防营,提高了巡防营的实力。
    而龙谦鉴于杨士骧的激烈反对,在权衡利弊后,从1905年春开始裁撤合并了巡防营一些训练不达标的营队。裁撤下来的人员仍算作预备役并领取每月两个银元的津贴,他们大部分被推荐进入规模不断扩大的华源和中兴实业,特别是沂州的钢铁企业和兖州的煤矿。整顿后的巡防军共计16个营,总兵力为9600人,比原先的人数裁减了一半。
    此举得到了杨士骧的赞赏,他一直认为山东匪患已平,养两万巡防营太靡费银两了。
    鉴于以营为单位的巡防军不能满足更大规模的调动和使用,龙谦下令成立了三个巡防团,其中一团团部驻泰安,二团团部驻平度,三团团部驻曹州,各辖4个巡防营。负责地方的治安剿匪等事务。三个团长都从第五镇选调最优秀的营长充任。
    设于济南的山东巡防军总部直辖4个营,其中一个炮营,一个工兵营。其指挥机构也得到加强,除参谋作训机构外,后勤、军法监督等机构也成立了,基本参照了第五镇的机构设置。实际上,宁时俊领导的巡防军就是第五镇的预备师。
    杨士骧清楚龙谦已经将巡防营变为了他第五镇的“影子”镇,但无可奈何。因立宪问题上再获慈禧欢心,任何对龙谦不利的话老太婆都听不进去。
    7月,曰俄战争尚未出来最后的结果,山东地界上枪炮隆隆,先后在东西两处举行了两场演习。西面,第五镇主力部队与整顿完毕的巡防营部队举行了一次有少量炮兵参加的团级规模的对抗演习。不出所料,参加演习的第五镇第十八标完胜巡防三团,表明巡防营部队在训练上距主力部队仍有不小的差距。东面,应德方邀请,第十九标在莱州与驻青岛德军举行了对抗演习,炮兵标两个营参加。德军参演兵力约3000人,拥有大炮十八门。这一次演习比起上一次的营级规模演习来,兵力、火力和对抗强度均大为加强。但结果却再次战成平手,冯仑的部队以一部钳制德军主力,以一个加强营乘夜迂回,捣毁了德军后方基地,切断了德军的后方供给线。但德军强有力的攻击也突破了冯仑的防御阵地,迫使第十九标退却。联合裁判组及时叫停了演习,判双方战平,演习草草结束。为此,冯仑很不服气,在龙谦提议举行的演习研讨会上与德军指挥官格莱纳中校发生冲突,被龙谦关禁闭三天。
    除此之外,龙谦再向关外秘密派出了两批人马,总计达190人。第五批人马是在上半年派出的,由第十九标参谋长郑双庆带队。九月,龙谦再次派出“干部团”由第十八标标统石大寿带队出关,充实鲁山所部力量。鲁山部已经是师的规模,对于军官有着极大的需求。
    石大寿原职由其副手韩子英接任。韩子英是在勤王之役里的官军投靠人员,他的任命在军内引起不小的反响。至于石大寿,龙谦的理由是不称职被免,只有极少数人晓得他是去了关外。
    9月,大卫再次被龙谦派回了他的祖国。职务是华源副总裁的大卫一直充当了山东实业与美国方面的联络人。这次派大卫回美,主要的任务是寻求与福特汽车公司的进一步合作,龙谦在向福特订购100辆汽车(主要是载重汽车)之外,希望福特能够在山东建立一个汽车厂。虽然山东在炼钢轧钢以及机械制造方面的实力还很弱,但总算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可以用合资的方式建立一个总装厂,福特或许会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国内汽车市场根本就没有,道路情况也不允许,而且受到汽油(完全依赖进口)的限制。美国人可以卖给自己汽车,但不会在山东建厂。所以,这个任务领取并不着急,只是试探一下。
    至于石油,还需要等待。目前开不是揭开谜底的时候。
    “现在就是等待了,”龙谦在家里对陈超说,“我估计明年会是个转折,就让我们等待历史的转变吧。”(未完待续。)

第三章彰德秋操第一节山东出现了同盟会
    同盟会成立后,虽然内部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但大的方针算是定下来了。而且在黄兴的拥戴下,孙文出任了总理。“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驱除鞑虏,否则其余三条都谈不上。所以,同盟会将工作的重心放到了国内。
    当务之急就是在国内建立同盟会的坚强组织,否则一帮立志推翻满清的人们在海外喊破嗓子也无济于事。就说孙文常驻的日本,各阶层不乏孙文主义的支持者,但政府绝不会出兵帮助孙文。日本军部和财阀们在日俄战争后,目光已经转向了中国,但那些掌握日本政策导向的大员们宁愿与满清的实力派合作,比如袁世凯。也不愿意去扶持无钱无兵的孙文。
    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同盟会高层在确定纲领后开始研究具体的行动步骤。武装反清是肯定的了,他们不赞成甚至讨厌立宪的呼声。孙文和黄兴作为同盟会的主要首脑,一方面组织舆论上的宣传,另一方面则是进行组织上的安排。
    具体方向有三个,一是江浙,二是两广,三是两湖。其中,孙文、胡汉民属意两广,黄兴和宋教仁、刘揆一更重视两湖。江浙一带立宪势力最强,主张武力反清的是光复会,比起立宪派的力量来说就弱的多了。
    依靠的力量也出现分歧。孙文还是主张走武装会党的老路,而黄兴则开始关注军队,特别是新军。因为近年来国内留日学习军事的青年渐多,这些人基本都对满清失去了希望,比如现在在日本士官学校读书的蔡锷等人,朝气蓬勃,充满了干劲。他们回国后基本要进入了新军系统,将成为一支不应忽视的力量。而且,就满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而言。海军已经式微,且把持在福建帮手中。关键还是陆军。而陆军新军继北洋六镇之后,湖北成立了新军第八镇。江苏成立了新军第九镇。一部分人认为,应当将精力放在对新军的渗透上。
    最后决定。在全国有条件的省份都建立同盟会的支部,做舆论上的宣传和组织上的准备。这种预备性的工作不仅是必须的,而且绝不会白干。
    吴禄贞在1905年11月去了趟日本,跟黄兴讲了他去山东点验第五镇的故事。吴禄贞认为,山东新军第五镇名义上是北洋六镇之一,实际上跟袁世凯矛盾重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且。这支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统制官龙谦出生于美国,应当是同情革命的。
    这个消息引起了孙黄的注意。这是孙黄第一次听说龙谦这个人。于是。山东纳入了同盟会工作的重点。孙文开始物色回山东建立支部的人选,很快就找到了,他就是徐镜心。
    孙文委派的山东支部负责人徐镜心在春节前回到了山东。他此番的任务是在山东建立同盟会的组织。只带了两个助手,韩策和刘芬泽,都是山东人。而且都是东京科学补习所的成员,第一批加入同盟会的骨干。
    徐镜心在1903年赴日留学,1905年结识了孙中山,8月20日的成立大会他是参加了的。事后孙中山单独与他谈了话,委托他主持山东的工作。希望他在回国后大力发展组织,加强反清宣传,为武装推翻满清政权积蓄力量。徐镜心表示他一定不辜负总理的期望,努力将山东打造为同盟会最可信赖的基地。
    韩策是济南人,而徐镜心和刘芬泽都是胶东人。徐镜心本想将支部设在胶东,但韩策却建议设在济南。理由是济南是山东的政治核心,目前又建立了那么多的学校,有利于发展成员。徐镜心思考一番后便同意了。
    韩策的意见是对的,知识分子众多的地方,反满的情绪最浓,最容易发展组织。
    徐镜心和刘芬泽跟着韩策来到了济南,就住在了韩策的家中。徐镜心和刘芬泽来到后才觉得一向寡言少语的韩策家境真的不错,家里有了自来水,竟然还装上了电灯。
    当下,大凡能够自费去日本留学的,家境一般都不错。韩策的父亲原先是干票号的,现在则是晋商银行的高级职员了。韩家在济南有一处**的院落,韩策之父并不是每日都在家,大多时候奔波于遍布山东各府的支行,韩策有一弟一妹,妹子已经出嫁,弟弟毕业于山东武备学堂,刚进入巡防军当了一名排长,平日就住在军营,大约一个月才回来一趟。家里只有韩母和一名仆妇。
    徐镜心和刘芬泽住在韩家还算方便。
    韩策的建议是在济南林立的实业或者学校里谋一份差事,先安顿好生活,再徐图工作之开展。
    徐镜心上一次来济南时是六年前了,刘芬泽则根本没有来过省府。俩人住在韩家,听了韩策的介绍,方才知道在济南府找一份事情真不难。
    韩策将徐镜心和刘芬泽安顿住下,说出去看看情况,直到晚上才回来,“情况就是这样。找工作很容易,好多厂子都在招人。因为成立了好多学堂,教师缺额也多。凭着咱们留日的身份,去学校也不难。”
    科学补习所算不上正规学校,韩策所说的留日学生其实是自欺欺人。不过,这个头衔说出来,还是能唬一下人的。
    “老刘,你看该当如何?”徐镜心听了韩策的报告,问刘芬泽的意见。
    跟沉默寡言的韩策不同,刘芬泽性情外向,“看来到济南是对的。不管到哪里,先找一个事情做是正理。咱们总不能一直赖在韩策家吧?”
    “这个自然。不过,总要有利于开展工作。既然说学校可以进,我倒是觉得进学校比进工厂强。至少薪水高一些。”徐镜心很高兴,“建谋韩策字你对济南熟悉,咱们还是去学堂任教为好,你看去哪一所为好?”
    “咱们三个报一所学校吗?”韩策问。
    “都有些什么学校在招聘教师?”徐镜心问。
    “这个我还不清楚,需要打听。济南目前有三所大学,四所中等技术学校,济南建筑工程学校、济南美术专科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及济南师范专科学校。都是最近成立的,那建筑和美术怕是不成,外国语和师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