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力推翻满清的势力连遭失败,损失惨重。龙谦军对于广东的清剿使得孙黄依靠的会党势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据广东省官员提供的数据,一年来,计有四百余人被逮捕,六个地下组织被取缔。随着地方保安团实力的增强,孙黄在广东的希望已经渺茫。这间接地打击了日本人,日本人对此十分恼恨。可以断定,去年发生的广州事件背后确有日本人的影子。我估计,孙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将销声匿迹了,但他的影响犹在,在广州,同情孙文革命党的人士还有,但越来越少了将来会发生什么,真的令人非常期待。”(未完待续)
    ps:本章终于写完了,下一章武装反清的大幕将拉开。

第六章逐鹿中原第一节慈禧之死
    1908年的日子一页页翻过。观察着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大国变化的外国观察家们年初曾聚焦广东局势,但曾经紧张的局势很快就缓解了。
    新闻的焦点转向了山东。西历5月25日,济南汽车厂的新车下线仪式再次吸引了新闻界的眼球。
    当日,山东与美国福特汽车合资生产的泰山牌小轿车(完全是福特汽车的中国版)正式下线。尽管发动机、变速机构甚至连车灯都是从美国直接运来,但毕竟是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的。媒体热烈赞誉其事,连上海、广州的报纸都连篇累牍地报道了泰山牌轿车下线的盛况,认为是吾国实业界的盛事,谁说我们不行?这不,连最时髦的小轿车都造出来了吗?
    第一批一百辆泰山牌轿车在下线仪式上即被订购一空。其中有四十辆被江浙两省的实业领袖买走,连德国驻青岛总督都买了一辆。不过他没有花出去钱。山东汽车公司鉴于德国与山东省特别的良好关系,愿意赠送总督阁下一辆,以显示山东人民对德国驻青岛总督的敬意。
    消息传出,章士钊的《鲁报》破口开骂,说山东汽车公司无耻卖国。山东汽车是民营私人公司,送外国人一辆汽车还够不上卖国的级别。于是,济南的报纸就此很是打了几天嘴仗。
    大部分轿车被山东省“消化”,出手大方的山东汽车公司从巡抚到藩台到学政到提督,每名省级高官都赠送了一辆。这玩意好是好。但会开的却不多,连司机都要山东汽车公司提供,轿车用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良弼巡抚虽然收下了轿车,但那辆车从来就没有使用过,一直停在他的巡抚大院里。
    当然,山东汽车没忘给中枢送礼。二十辆轿车被送至北京,给了谁就不是山东汽车公司考虑的问题了。
    山东造出汽车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他们突然觉得山东实业的实力似乎发展到了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地步了。
    汽车风潮尚未平息,山东中兴实业集团在西历5月31日与美国标准石油签订了合资建立炼油厂的协议,地点选在了青州。双方总计投资40万美元。各持股份一半。
    这件事再次引发了新闻界热议。一半的报纸在嘲笑。中国基本无油,有的只有黄土高原上的延长和更远的玉门关有点石油,产量极低开采困难。中兴实业在山东腹地建一座炼油厂做甚?从海外运原油来山东和直接进口成品油有屁的区别?
    但也有新闻人说这件事了不起,山东既然造汽车了(尽管所有人都明白国人买不起轿车。别说轿车。便是马车也没多少购买力)。那玩意可是喝汽油的,所以要配套建立自己的炼油厂,万一山东境内发现石油呢?那不就意义重大了吗?
    只有很少人知道。中兴实业在华美机械的牵头下,与标准石油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即标准石油公司派出勘探队在山东境内勘探石油,如果成功,油井建设及技术支持由标准石油负责,收益双方平分,风险双方共担。
    饶有意味的是,标准石油竟然绕过了山东官府,与一个依附于龙谦的实业集团签署资源协议并且承诺严格保密。
    西历七月底,山东发生了一次兵变,再次吸引了朝野的目光。
    事件因良弼而起,因为新任山东巡抚良弼为了控制山东巡防营,从北洋带来了一批军官,强行安插进山东巡防军中,担任新编制下团长、营长不等。此事自然引起了山东军的极大不满,矛盾一直很尖锐。
    引发事件的是驻守沂州的山东第二旅五团官兵与新来团长的冲突,拒不执行新任团长命令的两名连长被撤职,激怒了五团二营官兵,大约有两百名士兵在被撤职连长的指挥下包围了团部,将新来的团长籍仁杰揪出来痛殴,鼻梁和肋骨两处骨折。而籍仁杰从直隶带来的卫兵更惨,双臂被打折,一条小腿也被野蛮的士兵用枪托砸断了。
    消息传到济南,良弼严令第二旅旅长吴念追查并严惩凶手。吴念报告说沂州事件因籍仁杰办事糊涂,无端处罚士兵而起,且法不责众,无法追究。几个月来处处不顺的良弼大怒,下令免去吴念第二旅旅长,命籍仁杰代理第二旅旅长职务。此事引起了山东军全军的抗议,宁时俊、叶延冰公开指责良弼处事不公,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而第二旅的高级军官们(良弼安插的军官除外)联名上书巡抚衙门,表示山东第二旅绝不接受籍仁杰的指挥,如果籍仁杰敢来沂州上任,一定要他好看,让他站着进来,躺着离开!
    在五团吃够了苦头的籍仁杰绝不敢去旅部上任了。指挥第二旅的依旧是吴念。连带着连五团也丢了,当初好歹接管了一个团。
    消息是济南的报纸捅出的,立即将良弼推到了风口浪尖。山东方面根本不去上报朝廷要求主持公道,良弼也不好报,报了怎么说,自己根本管不了山东?还是冒着发生内战的危险调北洋军进山东?
    朝廷也没有询问沂州事件。此事相当诡异。但目光敏锐的部分外国媒体注意到其间不同寻常的含义,那就是良弼根本无力掌控山东军,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游离于当局之外了。它究竟听谁的指挥成了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8月15日,发行于青岛的一份名为《今日山东》的小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谁在掌管山东军?》,作者似乎有些背景,在报导分析了沂州事件后,还列明了山东军的军力,指出山东军实有步兵六个标(团),炮、骑、工、辎一应俱全。尤其是炮兵。绝对是恐怖的存在,因为购买了德国十五生超级大炮,加上华源炮厂已经可以生产七生半以下所有口径的火炮,山东军装备的大炮超过了一百五十门,这已经不是一个标的配备了!
    兵力装备超过一个新军镇的部队,竟然不听从巡抚大人的指挥,那么究竟谁在指挥它?山东提督吗?事实是这样的,山东提督根本无权过问山东军的任何事务,王怀庆就是一个地道的傀儡,甚至连傀儡都算不上。因为他连山东军的任何一座军营都进不了。
    《今日山东》是发行量很小的一张报纸。但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是引发了大哗。英国、法国乃至俄国人都对此表示了高度关注,京师的好几份报纸转发了这篇文章。清廷责问德国公使那些大口径火炮的来源和真伪,德国公使说他也不清楚,火炮也是商品。假如中国的其他部队花钱。一样可以从克虏伯或者莱茵金属买到优质的武器。
    朝廷最终做出了反应。因税银未能及时解送户部为由。兹免去陈超山东布政使的职务,其职由民政部左侍郎袁树勋接任。这个袁树勋曾是准备接任杨士骧巡抚之职的,现在却只捞到一个“常务副省长”。显然是降职使用了。当然,也可以说是重用。因为良弼需要真正控制山东的钱粮。
    陈超的官帽只戴了一年多的时间。
    人们没想到朝廷处理山东问题的手段只是撤换了一名藩台!对于宁时俊、叶延冰等军事将领根本就没有动。人们等待着山东继续爆出新闻,但失望了。很快,新闻界的注意力被朝廷推出的《钦定宪法大纲》所吸引。
    其实,朝廷应良弼的恳求,终于决定武力解决山东了。陆军部秘密制定了一个计划,调集北洋第二、第三及第六镇出兵山东,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计划制定容易,实施却难。当这份计划被蒙山军潜藏北洋参谋中枢的间谍送出,山东军已经接到了警告,北洋军的任何一项集结尚未完成,拟用于攻击山东的第六镇竟然北调山海关了!既然如此,密切监视北洋动静的山东军高层也没有实施动员——他们比北洋制订了更为详细的动员计划,预备兵员的召集,部队的集结与开进,物资的调配,战场的选定,甚至济南失守的可能性都预料了。
    值得奇怪的是,不仅山东的计划被严格保密,一向走风漏气的朝廷这次保密工作也做的极好。市面上没有任何的传言,报纸更是没有一星点的报道。
    究竟为什么中枢拖延了军事行动,成为了晚清最大的悬案之一。事后当事人三戒其口,直到五十年后一些档案公开解密,人们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随着各地谘议局的建立和八月份清廷推出了《钦定宪法大纲》,人们不再关注两广,连一度紧张的山东也淡出了观察家们的视野。
    公平地讲,对于将中国两千年**史发展到极致的满清政权,迫于内外的压力,推出了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大纲》中明确列明了九项权力归百姓——即人民,其中: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臣民应受法律所定衙门之审判;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以侵扰等等,已经初步具有了现代国家政治的雏形。
    但是,这样一部对于满清统治者已经做出了极大让步的《钦定宪法大纲》,却没有得到被统治阶层的喝彩,无论是关注政治的革命派还是立宪派,都是极大的不满意。立宪派批评《大纲》仍不能脱**之遗臭,因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是民权宪法而不是君权宪法。革命派更是痛加抨击,说钦定宪法大纲假借立宪之名以巩固万年无道之基。
    革命派不赞成搞什么君主立宪,因为他们要的是彻底推翻满清,建立一个以同盟会为主导的共和国。假如立宪成功,革命党将何以自处?承认满清的君主地位吗?所以,他们的立场一点也不奇怪。
    日子在争吵谩骂中一天天溜走,习惯了皇权至上的中国人,尤其是居住在城市识字的那些中国人惊奇地发现,世道真的大变了。不仅可以在报纸上公开地诋毁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朝廷,而且在其他方面,比如剪去留了二百五十年的辫子也不是什么大事了。新政以来纷纷涌现的新式大学的师生们开始公开地剪去辫子,并没有官府来追究。那些居住在租界的富人们就更加无所顾忌,特别是在风气开放的上海、广州乃至济南,剪辩成为了时尚。济南众多的实业更是干脆,所有职员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剪去辫子,不然你就辞职走人。
    秋风起,天气转凉。当时光进入1908年的冬天,忽然传来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那个在中国人心里充满了悲剧意味的光绪皇帝死了,隔了不到一整天,统治中国垂四十年的慈禧也死了!(未完待续)

第二节继位为谁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两个月后,1908年11月15日,大清国名义与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了。而且令人蹊跷的是,两人去世的时间只相隔二十二个小时。
    帝后相继辞世,立即成为了大清国乃至全世界的头号新闻。
    联想到这对世界上最奇特的母子一向不睦的关系,加上太后晚于光绪而死,于是流言立即满天飞。
    很多圈内人,包括驻京的外国使节们都严重怀疑慈禧杀害了悲情皇帝载湉。
    还有另一个说法,便是袁世凯进药毒死了光绪。这个说法来自瀛台服侍光绪的一个太监。但经不起推敲,因为皇帝虽然失权被软禁多年,且体弱多病,但每天太医开的药方都是要分抄给内务府大臣们每人一份的,如果是重病还有抄送军机大臣们一份。
    袁世凯给皇帝进药理论上完全不可能。
    之所以有这个传说,是因为多年来京师一直流传着光绪帝深恨袁世凯的流言。戊戌年袁世凯辜负了皇帝的信任,导致了变法失败流产,戊戌六君子头断菜市口。光绪念念不忘此大仇,而袁世凯担心慈禧晏驾后光绪掌权收拾自己,所以看太后不行了,断然害死了皇帝。
    中国人对科学的想象力远不如对政治的想象力丰富。
    其实慈禧害死光绪的理由更多。而且,有一个证据没法子解释。那就是在光绪去世的前两天,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公布了皇位继承人和确立摄政王的两道圣旨,如果慈禧不知道光绪的死期,这两道圣旨就无从解释。
    深宫大内是天下最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