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母机”的巨型企业划给几百个私人是不合适的,那样既违背自己的初衷,又会严重地损害民心,损害政府的威信。但简单地将其国有化肯定不妥,自己面对的可是一个握有巨大权力的集团,搞不好会众叛亲离的!
    但这个问题不能将其留给后任处理,必须由自己这个始作俑者来解决。现在连陈淑都惦记着那笔巨款,其他人怎么能不惦记?管理者宋晋国就多次提起此事,希望着手解决这个遗留问题,老宋一定遇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不好说,不好将实际遇到的压力坦白到自己案前
    没有人不喜欢钱啊。那些漠视财富的人一般有着更高的追求,或者是权力,或者是理想。红尘中打滚的人们,有几个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后悔没有及早处置。但当时情况真的不允许。经过蒙山整军的蒙山军将士们能够将这笔巨额财富的秘密守到了建国,已经是奇迹了,而他们确实应当享受其成果,特别是那些牺牲在建国前的烈士们的后人
    国事的最后问题就是自己的“身后事”了。最近修宪的呼声日高,他一直静默以对。想看一看各方的反应、不外是支持、反对和保持沉默三种,百姓的态度他不去考虑。他关注的是高官们的态度。目前,只有极少数人亮明了自己的观点,除了陈超、宋教仁、梁启超、段祺瑞等人外。没有人公开反对修宪。修宪的目的是为了修改现行宪法中总统不得超过两届的条文,为他连任扫除障碍,这谁都清楚。陈超是为了他好,宋、梁、段等人各有考虑,但他不认为这些公开反对修宪(实际上就是反对他连任总统)就是反对他,公开反对就不能说是阴谋,他更喜欢这些人磊落的胸怀。赞成的人或许大多数是衷心拥戴他继续干下去。他们认为自己不能退,一退国家就会乱。但肯定有些人在投机,比如最近很活跃的杨皙子就是。连提前释放重新进入政界正在逐渐展露锋芒的汪兆铭也鼓吹修宪,龙谦当然不认为曾经图谋刺杀自己的汪兆铭成为了“龙派”。那些不吭气的显然是反对自己连任的,不过不好意思公开表明反对的态度而已。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态度是坚定的。绝不连任第三届了!
    这些年很是读了些书。包括那些在另一个时空曾经读过的,对于中国顽固至极的封建思想有了从前未曾有过的深刻理解:永远不要想着去规定后人该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永远要相信后代比前人更为智慧。他们会找到更高明的路,会将国家治理的更为出色。自己的决定不是逃避责任,而是自省自理,更是为了身后之名。
    但他又不能不考虑接班人,不管不顾地将下任总统交给参议院决定是糊涂的,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
    目前。龙谦心目中的继任者只有三个人选,方声远、洪粤诚和王明远。三人各有短长。就经济一途,方声远最为优势,他在政务院总理职务上成就斐然,国家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记在方氏头上。方氏对外交也算熟悉,建国后多次出使外国,在国际上知名度高于洪、王二人。在国家将重心转入内政方面,方声远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洪粤诚的长处在于对国家政治体制架构的理解比他人强的多,目前初步奠定的政权结构更多的出自洪氏之手。其对于政党政治的理解甚至强于宋教仁,议会越来越多地成为制约政府的重要力量,不是陈超的功劳,更不是其他什么人,而是一直把持参议院的洪粤诚。而且,洪粤诚对于中国的国情有着清晰的认识,不拘泥于外国已有的经验,总能恰到好处地寻找到令龙谦满意的处理方法。建国后,特别是龙谦的第二个任期,洪粤诚领导的参议院已经成为龙谦非常得力的臂助。王明远的长处在于军队,不在于龙谦对其的信任,而在于其清廉自守、克己奉公。他是蒙山军高级将领中口碑最好的,或许其治军打仗的本事不算一流,但因公正廉明而深得军队的拥戴。之所以龙谦将其再次调回国防部,就是看重王氏既守规矩,又体察自己本心的本领。王明远提出的高级将领调动任免建议,总是深得龙谦本心。这些年来王氏致力于消除军队派系,加强和平年代下的军队管理,成绩斐然,一般人看不到他的功绩,只有军队最高层方能理解王明远的份量。
    短处都有。方氏重内不重外,总抱着“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老观念,对龙谦激进的对外政策颇有微词。而且,方氏对于满清贵胄、民党甚至北洋系都戒心颇重,这反映出方氏的格局有限。方氏这样做,却没有得到国防军的认可,军队对他越来越不买账,总觉得他在限制军队发展。洪氏之短在于经济,他甚至没有任何主政一方的经验,而且在军队的影响尚不及方氏。王明远的短处就是从政了,他从来不过问政府的工作,似乎对经济建设漠不关心
    其他人就不够格了。这些年涌现出一批年轻才俊,他们是在建国后出人头地的,他们很多有海外求学的履历,知识面宽,有眼光,有雄心绝无奴态,但需要磨练,现在还不能担当大任。
    因此,龙谦必须考虑一个迫切的问题,那就是继任者的威望。如果不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旦自己离任,中枢必然出现纷争不断,议而不决,对于一个正在奋力前行的大国,绝非好事因此,他必须尽快将“太子”之位确定下来,让“太子”更多地站到前台,否则自己的不能安心地去享受企盼的平民生涯
    龙谦希望出现那样一种局面,即国家的权力结构呈现政府主导经济;议会立法并监督政府;军队置身局外,非遭遇内乱不得干预政局,起到最终决定政局的作用。这样,就大致可以选定自己的继任者了。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办这件事,而且必须办好。看来是应该和一些人谈谈心了,在高层尽可能地统一意见,统一对大局的认识
    最后就是国际问题了。尽管中国成为最大的变数,欧战看来还是循着历史的轨迹走到了尽头。或许四年之期是一个极限,即使是底蕴深厚的强国,也将精血耗干了。肯定会解决战后问题,巴黎和会会不会召开,不能肯定。英法估计还会走压榨德国的路子,美国想借机取得世界领导权的困难不小。中国的政策是坚决拥美,将美国顶在前面和英法对抗,同时对德采取宽容和解之态度,不谋求任何的领土权益,包括对日。该拿的东西都拿到了,不管别人如何看,自己已经借欧战之机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就是远征军的撤军问题了,封国柱和熊勋主张再给布党一次军事打击,但司徒均和王明远认为差不多了,远征军问题必然会在战后国际会议上提出来,将高尔察克政府扶植起来,把远征军撤回来,让俄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吧,再有二十年,中国的实力将足以主导亚洲并影响世界!台湾琉球以及南满朝鲜问题,将会在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中彻底解决,但那时自己将作为一个旁观者了那无所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再过四年,自己的使命就完成了。尽管有着最充分的估计,坐上这把椅子带来的艰辛困苦远远超过了欢乐。快十年了,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牺牲了自己几乎全部的自由,对于家人朋友,对于自己,理应得到补偿。
    龙谦在书房的窗户前伫立良久,直到陈淑喊开饭了才清醒过来。时间对于无数繁杂的事务总是显得很可怜,每当想起自己搬出这座形同监狱的总统府,心情就会开朗起来。(未完待续)r1292
    。。。
 。。。  

第六节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一
    根据龙谦的提议和外交方面的成功磋商,10月初,访美代表团正式组建,这个代表团规格很高,以总理方声远为团长、参议院议长洪粤诚、总参谋长司徒均上将为副团长,成员有海军总司令方时俊上将、空军总司令商凤春上将、外交部、兵工总署、重、轻工业部、化工部、电力部、电子工业部、农业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部长,中华妇女联合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华侨联合会等社会团体负责人亦名列其中,乘坐美国邮轮海伦娜号自上海启程,开启了中美军事、经济、文化及民间团体全方位合作的新时代。~≥~≥,
    美方对中国代表团的来访非常重视,白宫本来是给龙谦发出邀请函的,但龙谦以国事繁忙推辞了。在欧战面临胜利曙光,俄国内战越来越呈现长期相持的局面下,中国派出如此高级别的代表团出访美国显然有着异乎寻常的意味。在外交部例行吹风会上公布了代表团组成名单后,世界舆论立即作出反应,认为中国全面“倒向”美国,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为协约国主要成员国,中国舍弃英法而专顾美洲,其中当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且不说英法等国的解读。美国各大新闻媒体闻风而动,想尽办法搞一张海伦娜号的船票,以期及早获得对中国代表团的采访机会。
    代表团在10月下旬抵达美国旧金山市,受到专程前来迎接的蓝辛国务卿的接待,旋即按照预定的方案分头活动。方声远将率领政府成员与美国洽谈经贸方面的合作,洪粤诚将访问国会山并作主题演讲,司徒均等军方重将将与美**方进行军事方面的交流,出任妇女联合会主席的秋瑾女士将率民间团体访问华侨云集的旧金山等城市。宣传新中国民生改善的成就,动员更多的华侨回国效力。
    方声远总理、洪粤诚议长及司徒均总参谋长在白宫受到了威尔逊总统的接见,方声远向威尔逊总统递交了龙谦的亲笔信并转达了中国对于战后国际秩序重新确定的原则意见,得到威尔逊的高度赞赏。之前,威尔逊已通过正式渠道了解了中国对战后一揽子问题的态度,因为龙谦所传递的正是美国的主张。所以威尔逊对于中国人的来访极为欢迎且重视。双方就欧战、俄战等当前最为关切的问题坦诚交换了意见,威尔逊对中国所持的立场(中国的态度就是无为,不提任何的战后条件)高度赞赏,称赞中国在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战中居功甚伟,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表示美国愿意在各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和平正义事业。
    顾维钧外交陪同方、洪参加了白宫会见,并客串了中方翻译。作为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职业外交家,虽然年轻的令人惊讶,但对外交这个职业有着超越同行的理解。他记得龙谦总统跟他开过的一句玩笑。“外交家就是爱国的职业谎言制造者”,真是恰当极了。如果没有中国的强势崛起,如果没有中国远征军在俄国的辉煌战绩,骄傲的美国人不会如此露骨地吹捧中国,更不会“平等”地对待中国。这一次将解决中美历史上的一些遗留问题,比如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美方已表示将就此作出正式的道歉,想到这些。听着威尔逊总统对龙谦总统的问候,顾维钧不禁感慨万千。当年在美国完成学业。不顾家人师长的反对回国求职,正是看到了新中国的蓬勃气象,他当然不会想到自己在而立之年便坐上了外交部长的宝座。一人兴邦不是呓语,如果没有龙谦,中国绝没有现在的景象。可是,出身并成长于美国的龙谦总统却极少谈及美国。这不能不令他感到疑惑。
    白宫会谈重点谈了战后秩序的建立。在中国代表团抵达美国的前一天,威尔逊给德国发去了第三份外交照会,照会是回应德国王室马克斯亲王的,这位亲王是在战事愈发对德国不利的情况下通过中立国找上了美国,连德国人也认为美国是决定性的力量了。威尔逊的外交照会说。“如果与美国打交道的是德国的战争操纵者和帝王独裁者,美国则不准备进行任何的和平谈判,而要求德国投降。”威尔逊的苛刻条件促使鲁登道夫向德军发出一个新的指令,“我们的敌人用虚假的语言欺骗我们,为的是突破我们的防御。士兵们,威尔逊只能迫使我们把抵抗了力发挥到极致。”身处前线指挥部的鲁登道夫回到柏林,目的是结束马克斯亲王与美国的对话。但鲁登道夫刚到柏林,就发现柏林各界对他的军事指令愤怒不已,柏林上空弥漫着和平的空气,忍受了巨大伤亡和饥饿的德国民众不愿意再打下去了。舆论如此,议会的绝大多数议员反对鲁登道夫,认为他正在将德意志退向毁灭。更为严重的是,军队也开始反对他,许多集团军司令官致电德皇,如果德皇继续信任鲁登道夫而使和平不能实现,德皇就应该对此负责。言外之意就是逼迫德皇表态,要么撤换主战的鲁登道夫,要么退位。
    鲁登道夫不甘心失败,公开发表演说要求调动德国的全部力量,直至死亡。代理首相听了鲁登道夫慷慨激昂的演说后,用辛辣的语言回敬道,“我就是一名普通公民,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