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孩子……哦,不!”顾七吞吞吐吐道:“公子如今在西北,好像出使河湟吐蕃去了,估计这段日子就能回来!”

“当真没想到,公子竟然入仕了,而且还是赵顼的心腹!”铁面宗主忍不住感慨,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他就觉得相当的别扭。

顾七也很无奈,叹道:“此事说来话长,在孟家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孟老夫人为人和善,加之我的厨艺,在孟府之中也还算好。

但是公子何等身份?岂能随便流落民间?我一直在想办法让公子认祖归宗。可是当时的情况你们也知道,着实不知道该相信谁,弄不好公子便有性命之忧。所以我不敢轻举妄动,也并不曾告知公子真实身世!

索性完全隐姓埋名,等待机会。后来孟府的孙少爷到了入学之龄,缺个伴读,我便求了孟老夫人,让公子前去。一来是读书识字,二来是希望有朝一日公子能科举高中,金殿传胪,面见圣上,父子相认!只可惜没等公子长大应试,官家便晏驾西去了……”

话说到这份上,林昭的身世已经很明显。

正是宋仁宗之子,名副其实的大宋四皇子,皇室龙裔。

宋仁宗是个仁善之君,一个好人,一个好皇帝。

可是上天似乎待他有些不公,在子嗣上尤其艰难。

先后生育三子,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赵曦尽皆早亡,仁宗皇帝深以为憾。

如此情况下,大宋王朝皇位继承人便一波三折,愈发的受人关注。

早年无子之时,当时的皇后曹氏未雨绸缪,将汝南郡王赵允让的十三子赵宗实接入宫中抚养,其意图不言而喻。

直到后来雍王赵昕出生,赵宗实才被礼送回王府。

可是赵昕不久之后就夭折了,赵宗实的地位再次上升。赵曦出生之后,身份又再次尴尬!

一个皇子的出生,对于赵宗实便是噩梦。一个皇子的夭折,对他而言就是希望。

赵宗实也便成了名符其实的储君备胎!

可惜赵曦也早早夭折了!

如此情况之下。已经逐渐成年,且威望与口碑日益凸显的赵宗实呼声日益高涨,便有不少官员上书请立赵宗实。

可是宋仁宗却一直推辞拖延,原因无它,就是想要亲生一子,传位给亲生儿子。

也许是心诚则灵,上天垂怜。皇佑二年(1050),在仁宗皇帝的不懈努力下,宫女林氏怀孕了,而且怀的比较离奇。

受孕之夜,林氏梦到漫天祥云,旭日自东方冉冉升起。后来直接冲向她的怀里。

一句话,梦日入怀。在古代,可是天大的吉兆。

要知道,名垂青史的汉武大帝刘彻便是如此,当年汉景帝美人王娡梦日入怀而生刘彻。

宋仁宗得知此事大喜过望,又有多位经验丰富的太医把脉,皆称林氏腹中是个男婴。

两下里一印证。宋仁宗对此子寄予厚望,认定了会是一个好儿子,是个英武不凡的继承人。为此还专门请欧阳修执笔绘图,雕刻了一块旭日祥云玉佩。

孩子虽然没还出声,但已经享有了帝国继承人的待遇。

这个时候,有人坐不住了!

一旦皇子降生,作为备胎的赵宗实将彻底再无机会。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备胎了,皇位离他那么近。几乎是近在咫尺,这个时候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皇位丢失,岂能甘心?

不甘心的又何止是赵宗实一个?还有他的父亲汝南王赵允让!

说起来还真有些意思,这父子两当真是命苦,父子两代都混为可怜的备胎。

昔年宋真宗无子,曾将赵允让养于膝下,不想后来皇帝赵祯诞生。便是后来的宋仁宗。赵允让被礼送回了王府,原以为此生与皇位再无交集,不想上天再一次垂怜他的儿子……

自己不能当皇帝,儿子有机会成为储君。也算能圆了自己的心愿。可是林氏怀孕富贵之子的事情一出现,他们父子的危机感马上就出现了。

因为父子两代的遭遇,使得他们对皇位有种别样的渴望,更有一种深深的怨念。老天每给他们一次机会,却又将他们推向绝望,难不成是老天爷故意戏弄?

要知道,此时赵宗实已经成年,长子都已经一岁多了,却输给了一个尚未出世的弟弟。

赵宗实父子怎会轻易放弃那触手可及的皇位?

当然他们并非没有机会,若林氏生下一个女孩,皇位依旧属于他赵宗实。可万一要是个男孩呢?这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最好的结果便是,孩子直接生不出来。

无奈之下,赵宗实父子决定铤而走险,使用非常手段。

这个并非做不到,可能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仁宗皇帝三子夭折,难道都是因为宝宝天生不足,身染重疾?难道其中就没有什么人为因素?

北宋仁宗时的皇宫内似乎不是那么安全!

在此之前的庆历八年正月十八,有卫士在宫中作乱,仁宗皇帝遭遇危险。幸得曹皇后出身将门,临危不乱,指挥宫女太监坚守宫门,等来了援军,叛乱得意及时平息。

这场叛乱到底是如何而起已经不得而知了,史书中只记载了曹皇后的沉着干练,其他的似乎讳莫如深。

两年之后,这只黑手伸向了林氏,伸向了未出世的大宋皇子。

某一夜,林氏所居住的寝宫发生火灾。禁军将士救火之后,倒是发现不少尸骸,于是乎所有人都认定尚未出世的小皇子夭折在了大火之中。

可随后不久,皇城司确定,尸骸之中并无林氏,悲痛的绝望的仁宗皇帝心再次燃起希望。随即得知,膳房一位帮厨何五也失踪了,而他正是林氏的同乡。于是乎仁宗皇帝立即派出某一位心腹展开调查,追寻林氏与未出世的孩子下落。

林氏侥幸活了下来,正是因为何五救了她。

因为他们都是涿州人,为宫女的林氏对于半大孩童的何五多有照顾。何五是个懂得感恩之人,一直试图报答……

那晚何五像往常一样去送补药膳食,交给后宫的内侍之后,正在准备离开,不想宫中火起。

何五瞧见正是林姐姐寝宫。大惊失色,趁乱赶了过去。并且在火场中救出了林氏,不想禁军将士中竟然有人意图对林氏不利,好在侥幸躲过。

慌乱之中,为了逃离险境,何五带着林氏从宫中膳房运送蔬菜的偏门逃离。谁曾想,出了宫门。再想回去便难如登天!而且还有人不断追杀,可谓是险象环生,能逃出去绝对算是幸运的!并且他们也变得有些惊弓之鸟,禁军将士都信不过,还能相信谁?

就在逃亡的途中,林氏生下一个男婴!一起难逃的时候。在应天府意外落水,何五以为她死了,独自带着孩子前往江宁,一别便是二十年。

如此经历,当真可以算是大宋皇子历险记了。

铁面宗主和蒋雷霆此刻已经全都了然于心了,上前躬身道:“何五,多谢你。为先帝保全了一条血脉!”

“如果公子能早些认祖归宗就好了!”蒋雷霆忍不住一声叹息。

何五悠悠道:“我也想过,可是就在皇子诞生的那年年底,冷清的案子……”

原来,皇祐二年(1050),有个叫冷青的人面见开封知府钱明逸,自称是仁宗的儿子。冷青自述,其母王氏本为宫女,曾获仁宗宠幸。已经怀有身孕,因宫中失火,逃亡失散到了宫外,无以为生,只得嫁给一个叫冷绪的老百姓,生下儿子取名冷青。实际上冷青是龙种帝子,仁宗的血脉。如今长大成人的冷青依据母训。前来认父,并有当初仁宗赐予王氏的绣花兜肚为证。

开封知府钱明逸是个头脑糊涂的庸人,见冷青说的故事有板有眼,又有证物。心中早信了几分。冷青察言观色,知道自己编造的故事已经起到了效果,遂将戏演得愈发逼真。他对着公堂上端坐的钱明逸喝道:“明逸安得不起?”

钱明逸见他气势迫人,更是吃惊,心想冷青若真是仁宗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将来是要嗣承大统的,哪里还敢得罪,只得乖乖地站起来,在冷青面前表现得很恭敬。事情传开之后,御史中丞韩绛上报朝廷,仁宗也不知真伪,就让开封府推官赵概、谏官包拯共同审理此案。

然而,冷青毕竟是江湖草野之人,在审理的过程中,几个回合后就露出了马脚,最后供出他本是一家药铺的杂役,因其面相不凡,气质秀美,又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举止若定,有个叫高继安的人便为之策划,让他自称是仁宗流落在外的儿子,企图利用仁宗望子若渴的心理,蒙混过关。

同样是火灾,同样是流落在外的皇子,就连那龙凤绣花肚兜,林氏也同样拥有。皇佑二年如此敏感的时候,发生了如此相似的事情,未免有些太过巧合了。

冷清被处斩了,却也给大宋臣民制造了一个固有印象。如果这时,再有人出来自称是因为火灾流落在为的妃嫔和皇子,大宋臣民作何反应?日渐成熟,却胆战心惊的顾七有所顾虑也在情理之中。

提及此事,铁面宗主便很是不愤,冷冷道:“都是赵允让老儿的鬼主意!”

用脚后跟想想,冷清案并非巧合,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

虽说没有杀死那个孩子,却要断了“他”回宫门路,储君之位便离赵宗实更进一步了。此计更为恶毒的时,即便找到了孩子,也必定会有人质疑血统,难免会为人所诟病……

仁宗皇帝不见得不知道是有人搞阴谋,但是那会,赵宗实一党已经尾大不掉,没有证据,岂可轻动?

作为一个皇帝,他必须要为万里江山的传承负责。没有亲生儿子,赵宗实无疑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

可以相信,和善的仁宗皇帝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晚景凄凉?

铁面宗主道:“官家也希望有生之年能找到公子,可惜我等无能,让官家失望了。临终之前,官家还嘱托我,为了大宋江山安宁,让我放弃寻找……”

一个流落民间的正统皇子,一个合法即位的养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言而喻。仁宗皇帝很负责,他是不希望留下江山不稳的祸根……

铁面宗主续道:“本来我也打算遵命行事的,可是赵宗实那家伙忒不是东西,官家尸骨未寒,他便策动濮议,让他生父入主太庙?此处至先帝于何处?对太后更是不孝,我等着实不愤,誓言要找到四皇子!天可怜见,总算是找到了!”

谁曾想,其中还有如此多的曲折,如此多的险恶!

“四皇子是如何入仕的,现在怎么和赵顼走的……”蒋雷霆有些疑惑。

林昭是仁宗四子,按理说是现任皇帝的叔叔,故而这种关系让他们这些深悉内情的人觉得格外别扭!

顾七无奈道:“唉,此事我也说不清楚。先帝驾崩之后,我便希望四皇子安度余生,不再让他读书科举,不想让他进入官场,再遭遇什么危险……不想,事与愿违,几年前,他就跟变了个人似的,阴差阳错地和王相公有了牵连,继而……”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铁面宗主忍不住一声轻叹,确实是个很别扭的局面,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宗主,汴京十万火急密报!”

正在此时有消息送来,铁面宗主接过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惊骇万分!

第二九一章万里山河,风云已动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阴差阳错!

即便是身为皇帝的宋仁宗也多有无奈,明知赵宗实父子可能有不轨之举,却也无可奈何。

那么多的大臣上书,甚至是逼迫自己立储,其中包括韩琦、文彦博,甚至是包拯。

这些股肱之臣或许是忠心耿耿,一番好意,但是其中也不乏居心叵测之人。

也许是太过仁慈了,有些放纵他们,以至于赵宗实父子尾大不掉。

这也难怪,毕竟人家父子两代经营了好几十年,对皇位更是无限向往,大有志在必得之心。

这种情况下,要是轻举妄动,说不定会伤及大宋朝的根本,这是宋仁宗不希望看到的。

虽说认定了林氏腹中是个男孩,可毕竟没有生出来,没有得到天下人的认可。而且火灾现场,让很多人误解,以为林氏与未出世的皇子已经夭折了。

即便如此,宋仁宗依旧坚持,依旧想要追查到孩子的消息。只有他还在位,就能决定乾坤。

为此他在位的最后十多年,立储之事一直在和大臣们打太极,一直拖延到弥留之际,才不得已传位给赵宗实。

由此可见,必定有一个信念或者缘故支撑着宋仁宗。想来应该就是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他终究还是想要立亲生之子。

只可惜,他终究没能等到那一天,最终含恨而终,难免让人唏嘘!

至于为什么嘱咐了铁面宗主放弃寻找,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因此而动摇大宋皇位。国无二君,两个继承人之间必定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夺嫡争储的危险指数相当之高,动摇大宋朝的根本不说,谁会占便宜呢?

宋仁宗也是一片拳拳爱子之心,不希望亲生儿子因此受到伤害。没有他的强大支持,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何能获胜?

而且这些事情一旦被某些别有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