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彼伏,比如闻名后世的黄巢起义。

大唐天子也是危在旦夕,好几次逃亡前去蜀中避祸。很多次,以唐朝本身的实力,想要收复失地根本做不到。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唐朝天子便动了向游牧民族借兵的心思。

比如安史之乱时,唐朝为了光复长安、洛阳两京,向回纥借兵。当然了,借兵是有代价的。唐朝答应,两京光复之后,任由回纥人抢掠三日。子女财帛任由抢掠。由此可见,古代历史上诸多不好的晦暗时期,受伤害的始终是老百姓。

借兵的事情不止一次,后来党项人也在借调的范畴中。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率领部众勤王,亲率锐卒与黄巢军交战。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并权夏绥银节度事。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十二月,诏赐夏州号为定难军。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国公。并赐李姓。由此开始,定难五州和党项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绥州便是其中之一,西夏也就是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的。尤其是接下来的五代十国,中原王朝可谓是一片混乱,根本无暇顾及远在西北的定难五州。党项人抓住机会,实力愈发的强大,已经不可小觑。

北宋时期,定难五州虽然名义上尊奉汴京的北宋皇室。实际上却是听调不听宣,几乎是个完全独立的小王国,比之唐末的节度使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朝太祖、太宗也想要对其用兵,可当时西北局势太过复杂。北汉依旧雄立河东,有契丹在背后撑腰,实力不可小觑。因为能威胁到河北之地,隔着黄河对关中和河南之地虎视眈眈。乃是大宋王朝第一心腹大患。

故而,宋初的一段时间内,北宋除了灭掉南方各国之外,在北宋最重要的对手便是北汉。太祖时期尚未成功。直到太宗时期也一举铲除北汉刘氏政权。

再往西北,有定难五州、府州折家、麟州杨家,五代以来的传统犹在,都不是完全归附大宋王朝的,当时又有吐蕃诸部存在,局势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没有对西北大举用兵的可能。

也正是因此,定难五州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并且不断壮大。同时他们觉得,北宋王朝对他们无可奈何,也助涨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恰好在这时候,西夏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李元昊。带领西北逐渐壮大,成为西北第一大政权。

李元昊深知定难五州的处境十分尴尬,想要长久生存,必须扩展生存空间,唯有疆域扩大,才能立国。

东边是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以及大宋的关中之地,贸然出兵必然会引起诸位军阀,以及北宋朝廷的强烈反弹。

扩张的方向只能是西方,自从唐末以后河西之地便与中原王朝脱离关系,可以看成是无主之地。再者,河西之地祁连山下,土地肥沃,又有雪水灌溉,乃是西北荒漠之中的天府之国。如果能得到,西夏的实力必然会有一个很不错的提升。

不过麻烦的是中间隔着一个宋朝的灵夏路,这一次李元昊没有犹豫。因为灵夏路是宋朝突出在西北的一块地方,与宋朝背身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甚至有点飞地的感觉。北宋对其重视程度也十分有限,攻取的可能性还是有些的。

当时宋朝的皇帝是真宗,果不其然,对灵夏路不够重视,在防守和出兵的诸多事情上犹犹豫豫,给了李元昊可乘之机。最终灵夏路落入党项人手中,再想要夺回来可就难了。

当时的灵夏路大概就是后世的的宁夏平原,众所周知,黄河九曲,滋养了两块富饶之地,一个是河套平原,另一个就是宁夏平原。

党项人得到这块肥沃的天府之国后,实力大增,并且继续向西北开脱数千里土地。终于,他们有了了宋朝叫板的实力。

公元1038年,宋宝元元年,李元昊悍然称帝,建立大白夏国。

直到此时,宋朝才真的有些着急了,急忙派遣大军讨伐,结果无功而返。最终的结局是宋朝给西夏岁赐,李元昊取消帝号,被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名义上是宋朝的藩属之臣。

可实际上呢?西夏俨然是独立一国,很多时候甚至连名义上的臣子都不愿意做。本该是自己的国土丢失了,宋朝无力夺回。然后花钱让对方向自己名义上称臣,听起来是那么的滑稽。

说是赏赐,可实际上与给辽国的岁币有什么区别吗?冗费是宋朝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其灭亡的一个元素。冗费体现在哪里?不就是这些方面吗?北宋积弱在这些地方体现的淋漓尽致,堂堂一个王朝发展到这个地步,当真让人有些汗颜……

林昭负责与西夏和谈,那么关于宋夏之间的关系必须要了解清楚,当看到礼部和鸿胪寺送来的资料之后,再加上自己前世的一些了解,林昭心中那个恨啊!

堂堂大宋王朝,天朝上国,未免也太屈辱了!

不管怎么说,林昭都是个血性男儿,当清楚完整地看看这么屈辱的记录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样的局面必须要改变,林昭心中的民族情绪不由自主地被点燃了。他觉得自己着实很难继续容忍这样的局面……

可是自己如此渺小,又能做什么呢?即便是身为宋夏之间的和谈使,也不过只是负责和谈的过程和形式而来。

至于和谈的原则性问题,皇帝赵顼和汴京的诸位相公们已经有决断,自己只需要照着执行就是了。

此番和谈,重点在于停战!

一句话似乎暴露了宋朝内部迫切希望停止战争的打算,以及朝中诸位大佬们惧战的心理,如此情况下,和谈使又能有多少底气呢?至于其他条款,也不像是一个战胜国该有的姿态,至少没有那么的强硬,看来汴京方面还是信心不够坚定啊!

林昭无奈摇头,想要改变宋朝的这种状况,也绝非一次和谈就能做到的!也绝非自己一个空有虚名的兵部侍郎所能做到。即便是满腔抱负,可是没有权力,一切都是白搭。林昭本就强烈的权力欲望再一次被点燃……

这一次,只能说是在官家和相公们制定原则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争取利益,也只能如此了。自己此番最重要的目的是救出折文芯,其他的只能另在说了……

至于和谈的地点,在大宋境内不好,在西夏境内也不好。毕竟双方战事尚未完全停战,是处于敌对状态的。故而让使臣前往任何一方都不大合适,最适合的地方则是选在两国边境。

这一点,汴京方面并未有强制的要求,完全同意由林昭自己安排。林昭思来想去,庆州这边有些太过敏感,估计西夏人有意淡化梁乙埋被俘的影响,绝对不会同意在庆州。

既然西夏要求的是绥州,那就绥州好了,在两国边境上和谈。看看西夏人到底是什么反应?

林昭暂时离开了庆州,景思立负责继续留守。虽说是在和谈,可毕竟战事尚未结束,西夏人趁机偷袭也完全是可能的,一个梁乙埋无法让西夏人完全的投鼠忌器,故而还是需要小心戒备。

林昭则押着梁乙埋往绥州而来,因为有西夏国相这个重要人物在,故而不敢怠慢,唯恐途中有所闪失。即便是在大宋国土上,同样不可掉与轻心,王韶特意派出刘昌祚,率领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随行,护卫左右……

三千人浩浩荡荡朝着东北方而去,向绥州而行……

第三八零章马蹄急

庆州便是后世的甘肃庆阳,绥州则是在陕北,必须要向东北行走数日才能到达。

接到诏书的次日,林昭等人便动身前往,一路上并不着急。和谈是西夏人提出的,国相被俘,该着急的是他吗!

当然了,林昭也担心折文芯的安危。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和谈之前折文芯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沉得住气,否则谁就会陷入弱势,陷入被动。林昭坚信,梁太后应该比自己更着急。他更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救回爱妻!

林昭骑着小白龙当先而行,英姿飒爽,气度不凡。

白马十分显眼,按理说并不适合在战场上骑乘,毕竟目标太过明显,会比较危险,尤其是主要将帅,更是需要小心。历史上也只有东汉末年的公孙瓒,搞过比较拉风的白马义从,算是个特例吧!

林昭座下的小白龙乃辽国太子耶律浚所赠,乃天下数一数二的神驹,不用着实有些浪费。至于安全问题,他并不十分担心,毕竟是在大宋朝国境内部行走,又有三千大军护卫,应该没什么安全问题。

要知道,这三千大军可都是装备精良的骑兵。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闪失,王韶特意挑选西军精锐,一来是护送梁乙埋,同时也作为和谈使林昭卫队。既然要直面西夏人,自然不能弱了宋军的威势,座下都是一等一的吐蕃良马,声势浩大!

何况队伍前方有斥候往来打探消息,两侧也有经验老道的西军将士小心戒备,安全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刘昌祚奉命护卫林昭,虽说他在军中的资历,甚至是职位高过林昭,可人家林昭而今可是兵部侍郎了。

虽说兵部在大宋朝就是个空架子,并无实权,可毕竟有个侍郎衔。是高官。何况人家现在是和谈使,负责与西夏和谈如此重大的事情。西军上下,各州县都得配合。加之林昭的背后的实力,刘昌祚在汴京可是亲眼见过的,深知林侍郎背景深厚,前程远大。故而根本不敢有丝毫托大,一路上完全将自己当作是一个副将。十分配合。

林昭也清楚地感受到刘昌祚的恭敬与配合,对此他也十分满意,一路上相处的也十分融洽,毕竟有当初在大顺城并肩浴血奋战的经历和情谊在。但是刘昌祚乃是军中将领,不可能完全听命与自己,只能说是官面上的配合。

这也使得林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严重缺乏自己人,尤其是在军中,并无心腹,做起事来颇为麻烦。而今身边可用的也只有一个阿昌,乃是府州折家人,倒是可以充作是近身护卫,其他的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再者。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人手严重不足。林昭深感身边需要拾遗补缺,抑或者是能处理大小事务的帮手。

以前去辽国和吐蕃的时候,好歹有个苏岸在身边,虽说并非完全的心腹,可是交待的事情往往能办的妥帖,给自己帮忙不少,用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可是自从上次回到汴京。自己蒙难入狱之后,苏岸就不见了人影。

记得那些禁军将士作伪证的时候,貌似提到苏岸被诬陷成为自己通敌叛国的同伙。而今自己是安然出狱了,可是苏岸呢?说起来也是自己连累他了。事后林昭虽然打听过,可是禁军那边貌似是守口如瓶,根本没问出丝毫的线索。

也不知他而今身在何方?他还好吗?想起昔日的老友兼助手,林昭还真有点想他。也很担心。会不会因为他知道的太多,被人伤害……

当然了,林昭更希望再培养一个自己人,一个信得过的心腹。

于玄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是他在政务方面有特长,做生意也料理的比较妥当。可是在军中,尤其是在外奔波做事,难免差了些。何况而今他远在汴京,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说,还需要帮助家中几位娇妻料理事情,注定了将会是林府的大管家,只能另寻他人。

一时间,林昭特别想要身边有个帮手,只是这种事是急不来的。可遇而不可求,还需要悉心培养,只能边走边看了……

“昌祚兄,梁乙埋那边情况还好吗?”林昭慢慢地放缓了速度,回身来询问刘昌祚。

梁乙埋十分重要,乃是此番谈判的一个重要筹码,级别最高的人质。若非如此,单纯军事上的一场胜利,如何能让梁太后低头?虽说是被俘虏的阶下囚,可梁乙埋的待遇并不差,并且照顾的还算不错。

此行梁乙埋被放置在一场特制的马车上,内部装饰精美,铺设有软垫,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车马劳顿。车中饮食茶水一应俱全,就差专门配一名侍女伺候了。马车车身则是用上好的木材制成,中间还特意镶嵌了一层钢板,防止被袭击。门窗之处则设置了一层金属护栏,上面特意上锁,需要林昭和刘昌祚手中两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打开。准确地说,这两马车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的豪华监狱。

梁乙埋的身份着实太过贵重了,捏个活的在手中是人质,是筹码,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可万一要是死了,或者是有丝毫的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就是烫手山芋,会让西夏人同仇敌忾,会是疯狂报复的借口。

虽说林昭与他有过节,可是并不无意伤害他。杀了一个国相,对西夏的损失很有限,并不能改变什么,梁乙埋尚未关键到那个程度,反而会引起诸多麻烦,当真不划算。何况,林昭还打算用他来换回娇妻呢,故而自然照顾有佳。

车夫乃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老手,忠诚方面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