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

通过此役,可以显示出自己比前代君王更为优秀,更符合中兴之主的特点,将来史册上也能留下不少的溢美之词。可是赵顼一直也有做大有为之君的志向,恢复汉唐旧日疆域,也是他的梦想之一。

这次对战西夏是个很好的开始,若是趁着这个机会,能够继续扩大战果,那么……那将会是天大的功绩,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赵顼不想就此罢手,可是又有些担心,万一出兵再有什么失误,反而失败的话,那可就是……

赵顼一方面想要保持现有成果,一方面又想扩大战果。一系列的愿望与担忧交织在一起,让他颇为纠结,西北安定的喜悦也完全被冲淡了。

一个人做不了决定,那就询问一下臣下的意思。放在朝堂上公论,不会有什么结果,好几次的经验告诉他,那样最后的结果还是争执。所以只能询问重臣们的意见,比如宰相。比如翰林学士,比如六部尚书。

王安石和赵顼一样的矛盾,在疆土问题上他一直主张恢复汉唐旧日疆域,是有雄心的。如今宋军在西北大获全胜,势头不错。乘胜追击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可是……王相公同样有顾虑,他倒不是向赵顼那样患得患失,而是在考虑能否支撑这一场战事,确保胜利。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敢轻易而为之。

再者,变法正是关键时候。这个时候将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战争上。变法容易被忽略,也会因此大受影响。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故而也有些为难。

至于翰林学士这边,倒是没有那么多私心。只是建议皇帝两手准备,保证基本利益,争取利益最大化。

比如。司马光就说了一句很实际的话:“边功虽好,却也要顾及国内,以及辽国的反应,还是慎重为好。”

辽国怎么能没反应?虽说西夏反复了好几次,可辽国人最终还是看在往日的面子上帮忙,出手拉西夏一把。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问题,辽国不想看到宋朝太强大。将西夏打的太惨。毕竟西夏的存在是帮他们分担压力,牵制宋朝。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辽国南京幽州城外又进行了一场演习,规模比上一次更大,假想敌自然还是宋朝。

如此情况下,大宋朝廷自然就有压力了。赵顼无可奈何,在咨询了诸多的臣子之后,想要了一个折中的两全之策。

西夏的投降,接受!

谈判也可以开始,但是条件必定十分苛刻。态度自然要盛气凌人。提出的条件最好是西夏一时间难以答应的那种,目的就是拖延时间。然后再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做决定,到底是出兵进攻,还是顺水推舟答应和谈。

“姑且这这么办吧!”现实所迫是一方面,赵顼的表现也从来不是那么果决。

“是!”

诸位宰相们也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们底气与信心都不是很充足,可不希望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成功就此付之东流。这次幸好有林昭在,此子果然是厉害,第一次和谈的文书上帮宋朝省下了五年的岁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同时也为以后的和谈定下了基调。

西夏翻脸之后,他又立即出兵,在西北打的十分漂亮。单单是这一仗,就可以让宋朝许多的将领汗颜了,林东阳运筹帷幄,大有名将之风。枢密院甚至把林昭看成了种子统帅,将来会是大宋军方的中流砥柱。

说一千道一万,林昭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肯定的。大顺城俘虏梁乙埋,不损国威的和约,而今又抢到了一州之地,这个功劳加在一起可非同小可。论功行赏是必然的,否则会寒了臣子和将士们的心。

可是该如何封赏呢?

一般的将领倒还好说,按照功劳大小封赏,升官发财就是了。比如种谔、种咏、种师道、刘昌祚、折克行、王韶等人都有封赏。有的人还是三级跳,比如刘昌祚直接官升三级,从一个不入流的指挥使一跃成为有名有号的将军,前途瞬间一片光辉。

刘昌祚知道自己这个功劳与前程是谁给的,心中对林昭满是感激,想着什么时候一定要报恩。

种家也因为此战光耀门庭,不负名将世家的名号,几个小辈也因此获益匪浅。再加上种师道与林昭义结金兰,两家的关系自然就非同寻常,而今又更进了一步。

至于折家,那跟不在话下。倒是林昭的封赏有些麻烦,皇帝赵顼与诸位相公正在商议。

自古以来,论功行赏,有赏赐爵位,有赏赐金钱,也有升官的。林昭而今不过二十出头,已经是兵部侍郎了。虽说兵部是个空架子,可毕竟有个侍郎衔,再往上升便是尚书了。二十岁的尚书放在哪个朝代都有些说不过去,虽说这官自然是不能再升了。

至于钱财,林昭为大宋朝省下了百万钱财,多赏赐一点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只是如此,似乎有些太寒碜了。唯有的办法就是晋封爵位,林昭已经是侯爵的,在往上就是公侯了。可是到底封个什么呢?

按理说,开疆拓土之功,甚至是可以封王的。不过大宋朝对王爵那可是有严格的管控,除了赵姓宗室,异姓王少之又少,开国大将曹彬也只是死后追封为王。不过封个国公倒是不为过,百年开疆拓土第一功,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可是林昭还很年轻,要是现在就封个国公,以后再立下什么功劳,该封赏什么?赏无可赏只有死,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对君王而言也比较尴尬。所以赵顼断然不会容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必须要留下余地。

再者,林昭到底太年轻,爵位太高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非议,让其他的功臣世家不满意。要知道,三朝元老,担任宰相多年的富弼富相公去岁才被封为郑国公。而且年纪轻轻爵位过高,他本人也容易骄傲狂妄,对他本人,对大宋朝都没有什么好处。

“陛下,封为侯爵已经很不错了,林东阳毕竟还年轻。”

“嗯,那就封为威远侯吧!”赵顼点头表示赞同,大宋朝现在年轻的侯爷倒是不少,可几乎全是继承父辈爵位而来。像是林昭这般,自己在战场上打拼出高官爵位少之又少。单单是这一点,便足以笑傲大宋朝了。

因为封赏的事情要经过礼部来办理,所以礼部左侍郎张宗益是有资格参与此事的。他而今距离尚书只有一步之遥,能有如此机会,多亏了林昭,故而一直等着找机会报恩呢!同时,他也意识到林昭前途无量,与之搞好关系,将来都是大有好处的。投资要趁早,张宗益可是个精明人。

张宗益道:“陛下,封为侯爵很好,不过略加在加上点东西,更彰显朝廷对功臣的表彰,以及陛下的皇恩浩荡!”

“加上点东西?”赵顼笑问道:“加上点什么?怎么加?”

“陛下,按照礼法可以因功封子,因功封父!”张宗益道:“不过,听闻林昭是个孤儿,父亲已然亡故了,现下也没有子嗣,不过可以因功封妻!”

赵顼随即明白过来,笑道:“你的意思是,给林昭妻子加封诰命?”

“是的,诸位先帝在时有这样的先例!”

“这倒也未尝不可!”赵顼道:“林昭嫡妻柴氏出身名门,那就加封为三品诰命夫人吧,这样她入宫探望太皇太后也方便一些。”柴敏言深受太皇太后宠爱,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加之她又是曹家的义女,这也算是给曹家一个面子。

张宗益的目的显然不在这里,继续道:“陛下,林昭有三妻,两位平妻乃是太皇太后赐婚的,厚此薄彼怕是不妥。其中折氏出身府州折家,折克行这次也立下大功,是否可以考虑给折家一个殊荣呢?”

这一点倒确实,赵顼心想着,既然要封赏那就不要吝啬。给林昭如此隆重的礼遇,想必他自己心里会知足,会感激皇恩浩荡的。

随后折文芯也被封为四品诰命夫人,毕竟嫡庶有别,肯定要比柴敏言略微低上一点。两位平妻地位相同,孟若颖自然不能忽略。加之她而言有孕在身,很有可能是林昭的长子。孟氏虽出身商贾指甲,却也曾受过太宗皇帝的赏赐,有这个先例在,倒是完全可以抬举。

故而,最后定下结果。林昭晋封为威远侯,三位夫人也都得了诰命,地位与荣宠瞬间提高了许多。

威远侯府林家,一时间在汴京风光无限!

第四三四章“毛脚女婿”上门

垂拱殿这边刚定下对林昭的封赏,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就得到消息了,匆匆赶来禀报太皇太后曹氏。

“娘娘,东阳晋了侯爵,敏言他们几人也都赏了诰命!”赵福康面带喜色,虽说只是个侯爵,但说明弟弟在不断上升,距离终极目标又更进了了一步,这本身就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太皇太后道:“侯爵,这可是他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当真是给先帝长脸。”按理说,以林昭的身份封了亲王也是应该的,只是天潢贵胄与赫赫战功相比,到底不一样。

“是啊,东阳可比他们爷俩强多了!”赵福康言下之意,自然指的是赵宗实和赵顼父子俩,对他们的表现也着实不满。

“不过重点是他平安,还别说,他在西北这么久,我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爵位只是一方面,战功也不重要平,曹氏最在乎的是“儿子”平安。

“放心好了,已然开始论功行赏,想必东阳不日就会安然回汴京的。”赵福康迟疑了一下,说道:“娘娘,这次你该见到东阳的能力了吧,前程远大,不可估量啊!”

曹氏知道爱女又在游说,一个流落在外的皇子前程远大,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林昭确实表现得很优秀,可是他真有问鼎皇位的机会吗?皇位这东西,牵涉到的事情着实太多了,能力是一方面,还要有运道,有支持……林昭都能做到吗?曹氏有些疑虑。她担心林昭的安危,也担心大宋朝因此而动荡不安,百年之后,于地下难以向仁宗皇帝交待。

“娘娘。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赵福康道:“前次他们在绥州营救东阳和文芯泄露了实力,狄汉臣已经不得不向东阳道出真相了。”

“他知道了?那他有什么打算?”曹氏有些惊讶,虽说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却也感觉有些突然。同时也很想知道林昭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十分重要。

赵福康道:“东阳是个有志向的人。前次赵顼又那么待他,已经让他寒心了。而今他知道了自己的这层身份,背后还有那么大的力量,他自然是要尝试的。他还说了,他要改变大宋江河日下的局面,要铁蹄踏燕云。挽弓射天狼。”

“尝试……”曹氏轻轻一笑,笑得十分苦涩,许久才道:“倒是很有志向……”

“娘娘,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们永远没有找到东阳,永远不想让他认祖归宗,在父皇灵前祭拜……而今箭已离弦。是停不下来了。”曹氏的支持是最关键的一环,狄青为了稳妥,一直有送消息回来,让无比热心的赵福康劝说。

“是啊,停不下来了……”曹氏轻叹一声,没有回答,但是赵福康看得出来。母后已经动心了。说到底,她还是疼爱儿子多过孙子,何况在加上自己这个女儿,分量应该更重一些!

“娘娘,我前几日去探望过若颖,而今她已经有五个月的身孕了,秋天的时候你就能抱孙子了。”赵福康知道继续深入下去已经没有意义,故而立即改变话题,从侧面展开温情攻势。

“她身子可还好?”对于这个真正的嫡长孙,曹氏还是很关心的。

赵福康笑道:“好着呢。有敏言亲自诊脉安胎,自然是不会错的。府上也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孩子落地了!”

“那就好,也不知孩子出生之前,东阳能赶回来不?”

“没问题的。肯定可以!”赵福康轻轻一笑,嘴角划过一道自信的弧线。

林家大门口正在更换匾额,换上了崭新的威远伯府的招牌,焕然一新。

“表哥真是厉害,这才时间不长,就伯爵变侯爵了!”顾月伦心中十分欢喜,拍手叫好。而今她早已不是江宁城里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了,公侯伯子男这些可都门清。

“也恭喜几位嫂子获得诰命!”

柴敏言却笑道:“这都是林昭在战场上拼回来的,我情愿什么都不要,只要他能平安!”

“是啊,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我只希望他平平安安的就好!”孟若颖也是同样的想法,五个多月的身孕,小腹已然开始隆起,光滑的玉手轻轻抚过,流露出慈爱的母性光辉。

“也是,不过表哥想来是吉人自有天相的。”

“对了,舅舅和舅母他们可都到了?”柴敏言再三邀请,顾七终于答应前来汴京和他们一起居住。她们只道是自己心诚,殊不知若非林昭开口,顾七是断然不会前来的。

顾月伦道:“已经在路上了,不够今年少雨,运河水位不高,行船略有不便,行程可能有所延误,不过已然过了应天府了,想必也快了。”

柴敏言道:“好,舅舅他们的吃穿用度,就劳烦月伦表妹了,一切都安排妥当。”因为获得了诰命,夫郎有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