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有可能,将来他立太子的时候,自然就要首先考虑嫡长子了。

在曹氏看来,孟家到底只是商人出身,在这个时代是最低贱的。若非孟氏对林昭有救命之恩,两人又是青梅竹马的感情,是断然不会给孟若颖平妻身份的。至于折文芯,虽说府州折家地位不低,奈何折家有胡人血统,多少有些差别。

所以两个平妻之子地位相对低些,唯有出身高贵的柴敏言才能母仪天下,她的儿子才能继承皇位。加之曹氏本就与她熟悉,对这个儿媳妇最为满意,有些私心也是正常的。

一想到这些,曹氏心中就更加希望林昭能当上皇帝的了。于是乎心中仅存的一些忧虑也荡然无存了,须得全力支持林昭。

“娘娘,话虽如此,不过这孩子怕是有福气的。”赵福康笑道:“孩子出生之时,雨水刚好停了,便开始晴空万里,着实难得啊。所以东阳给孩子取名秋宁,小名叫晴儿。”

“秋宁,晴儿……”曹氏点头道:“如此说来,到当真是这样,很好!”

“好,改日我想办法将孩子带进宫中,让她来见祖母。娘娘可要先准备好礼物哦!”

“那是自然!”而今升格为货真价实的祖母,曹氏心情大为畅快。唯一遗憾的是:“东阳又要离开汴京是吗?”

“是的,他要去河北治河!”赵福康道:“听说他制定出了治河的好办法,可以真正解决黄河水患。”

“如此甚好,也算是完成了他父亲未竟的遗愿……”曹氏喃喃低语,似乎有些伤神,伤神片刻之后低声道:“告诉他们好生照顾着孩子……”

仁宗那么多的子女,没几个顺利长大的,她难免有些担忧。

第四五六章瞒天过河

天气放晴,连绵的阴雨结束了。孟若颖也已经顺利生产,孩子平安落地,林昭已经没有继续留下来的理由了。

虽然林昭很想留下来陪伴可爱的女儿,奈何大名府的黄河决口依旧尚未堵上,整个河北路还是一片汪洋,黄河治水刻不容缓。

林昭作为工部侍郎,治河大臣,必须立即启程,前去赴任。于是乎只好暂时告别家中亲人,前去河北。虽说此去河北是治河,不像是在西北打仗那样危险,可除了孟若颖,诸位夫人也都有心跟随一同前往。

没想到临出发的时候,意外之喜出现了。不枉林侯爷最近辛苦播种,柴敏言和折文芯竟然先后都有喜了。

刚刚有了一个女儿,两位夫人便都有喜了,喜事当真是应接不暇。无论是宫中的太皇太后,还是城南小院中的林夫人听闻之后都十分高兴。林昭这个当爹的自然是喜滋滋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唯独沐思虹有些黯然伤神,她的肚子依旧没有什么动静。不过也正是因此,她得到了一个机会。其他几位夫人要么照顾孩子,要么身怀有孕,自然不能长途远行。只能由沐思虹跟随侯爷北去,照顾起居了。

不是行军打仗,官员外放是可以有家眷随行的,何况是个妾室,跟随侍候完全是可以的。有这样的机会,沐思虹自然乐见其成。毕竟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与夫君独处,雨露独占,趁此机会,说不定能够怀上一胎。

见到小秋宁出生。其他姐妹都怀孕了,最先入府的沐思虹有些着急了,她当真有些坐不住了。

“敏言、文芯,你们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若颖那边尚未满月。还要麻烦你们费心。”临走的时候,林昭当真有些不放心。家中的几位娇妻比较都十分金贵,按理说这个时候自己该陪在他们身边的,奈何有大事要办,根本耽搁不得。

“夫君放心好了!”柴敏言的能力很不错,林昭不在的时候。完全能够起到一家之主的作用,将所有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

“月伦,你几位嫂子身子都不太方便,家里的事情可就要多麻烦你了!”而今,顾月伦俨然成为林家头号经理人,生意方面的事情都需要她来打理。顾月伦的天资也很不错。孟若颖一番指点,再加上一年的历练,而今已然十分上手。将林家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今这种情况下,少不得更得麻烦她了。

沐思虹走了,侯府内的事情自然就交给顾七了。只是到底是长辈,又男女有别。林昭也想到舅舅会有身份上的一些障碍,故而有些事情还是少不了顾月伦。

“表哥放心好了,一切有我在!”顾月伦答应的很爽快,她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是侯府的一员了。而且不是表妹这等外在的身份,自身定位上已经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那好,你们都在家好好的!”

“嗯,夫君放心去吧,家中一切安好!”

夫郎外出远行,几位夫人难免担心,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索性。这次是在大名府,距离汴京的距离不是很远,中途只要有时间便能很快回来。而今家中好几个宝贝,林昭心有挂念是肯定的。

离别了家里人,林昭这边也就上路了。

从汴京到大名府的路程不是很远。不过因为阴雨刚刚结束,加上水灾泛滥的缘故,道路泥泞难行,行程多少要受到一些耽误。权衡之下,林昭决定还是先从五张和乘船东去,在齐州附近登岸北上,这样可以绕过大名府的决口处,道路相对来说要好走一些。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先去黄河东流的下游处看看,实际考察一下东流的河道状况。如此才能更有利于自己治河,身为治河大臣,要是对河流状况不了解,似乎有些说不过去。虽说明月宗的人已经在帮自己调查,并且收集资料了,不过很多事情还是眼见为实比较好。哪怕是装模作样给皇帝赵顼,还有满朝的文武大臣们看,也得亲自跑一趟。

何况,林昭当真不是装模作样,他此行是另有目的的。

他的侍郎仪仗照旧通过陆路直接去了大名府,他则带着沐思虹沿着五丈河南下,渡过北清河,然后去博州。他就要是突然杀出,虚晃一枪。

此去河北,最重要的任务是治河,这是关系到大宋朝生死攸关的事情,林昭自然不敢懈怠。除了工程上的事情,沿河的人少不得需要处理。根据明月宗打探来的消息,此番治河似乎并非完全是天灾,也有人祸的成分。

那么此番北上,就是要处理这些人祸。更为重要的是防止他们捣乱,有这些人在,自己的治河工程想要顺利进行怕是不容易。也是防患于未然,为以后着想,背后还有对付韩相公的意图。

根据明月宗打探来的消息,博州这里是个突破口,同样这里的问题也最严重。所以林昭自然也就先来博州了,暗中访察是很有用的招数。利用仪仗有意无意地延误行程,让所有人的目标集中到大名府去,自己在博州才好动手。

虽说上次在庆州,暗中查访吃过一次亏,可林昭并未退缩。这一次完全不一样了,上次单枪匹马,这次有明月宗明里暗里的护卫保护。庆州乃是边疆之地,李复圭这样的人在那里可以一手遮天。可河北路乃是内里腹地,距离汴京的距离并不远,即便是宣抚使韩琦,也不敢怎么样,所以安全方面不必担心。

五丈河的大船上,林昭站在船舷上,看着两岸风光。大雨之后,秋高气爽,风景正美。河水也十分充足,行舟十分通畅,故而旅途十分顺利,也相当的惬意。

李承伸了个懒腰,见李承走了过来,知道肯定是有关事情要禀报。

“怎么样?都安排妥当了?”

李承躬身道:“按照公子的吩咐,李公义到了大名府便开始着手制作铁爪龙和浚川杷,此乃官家圣旨吩咐的事情,韩琦不敢怠慢,十分支持,已经制造出上百成品,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铁爪龙和浚川杷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专利,并无特别技术,到时候是要大规模使用的。根本隐藏不住,所以根本不用遮遮掩掩。尽快制造出来投入使用最好不过,只是在其他地方制作在运送过去必然很麻烦,故而生产基地选在大名府自然最好不过。

些许事情少不得自然要麻烦韩琦,不过这是国家大事,皇帝亲自下圣旨的,韩琦必须得支持。林昭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朝中大臣知道,自己是要真心治理黄河,已经在开始工作了。同时也是对韩琦的一种迷惑吧,告诉我专注的事情是工程,让韩相公少些提防之心。

不过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方式,韩相公老谋深算,自己想要骗过他怕是不容易。所以林昭才想出了这等瞒天过海之计,让侍郎仪仗直去大名府,途中因为道路缘故,加上可以延误,给自己争取时间。五丈河与下游的运河一路通畅,如此情况下,完全可以来得及。

“水泥呢?”

这才是重中之重,水泥是何等重要建筑材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其功效,不仅是在工程领域,将来在军事上也是可以利用的。最重要的是其经济利益也不小,林昭自然不会轻易放手。

李承沉声道:“此事于尧甫在亲自负责,已然在大名府与下游的几个城镇修建了水泥窑厂。都有京中的禁军直接把守,不担心秘密泄露。”

“那就好!”

早在水泥厂开始兴建的时候,林昭就告诉赵顼,水泥将来在军事领域也有应用。河北之地距离辽国不远,可能也有其细作来往,为了保密起见,水泥窑厂必须要格外小心。赵顼对此深以为然,水泥厂便采用了官商合办的方式。

孟氏商行与朝廷一起兴建管理,赵顼也知道,一次工程下来必然是要花钱的。水泥的配方和工艺只有林昭这边有,让孟氏商行赚点钱也是应该的,也算是给林昭的补偿。朝中有臣子反对过,不过赵顼压根就没当回事,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赵顼为人还算仗义。不过那点烧制水泥的钱,相比于治理好整条黄河来讲,当真是不值一提。

同时,林昭也很清楚一点。自己要是把黄河治理好了,一切都好说。那是不能,此事一定会成为言官们攻讦自己的由头,到时候唾沫星都有可能把人淹死。

“公子放心,于尧甫办事很妥当,这是官家交待的事情,所以河北路的官员基本上都很配合,不用担心。”

林昭轻轻一笑,还别说当年顺手救了于玄,没想到也是捡了个人才。几年下来,许多事情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最重要他是自己的心腹,涉及到私人的事情,交给他来办自然是最好不过。

“嗯,那博州那边呢?”

第四五七章北上南下

“清水泽,那里可能有问题。”

林昭顿时眉头一皱,问道:“清水泽,那是什么地方?”

“博州附近的一座大湖泊,不过与黄河东流有连同,本来是可以作为分洪区的,不过似乎并未利用。”李承解释道:“其实那一片区域现在很混乱,并不一定属于博州管辖,不过因为黄河水患,不断改道,所以河北路的行政区划比较混乱,暂时归博州节制。”

这一点倒是可以理解,河北路都快要成无人区了,有些地方居民稀少,城池、房屋、土地经常毁于洪水之中,有的州县早就名存实亡了。地方官要么是殉职了,要么就是被罢官,有些即便是任命的,也不愿意前往。

说实话,眼下去河北路是吃力不讨好,没有多少人主动愿意去。要么是被迫,要么就是另有目的,以至于河北路的官员有些缺乏,有些暂时的无主之地,只能暂时划归附近的州县衙门来管理。

林昭问道:“那清水泽是个怎地情况?”显然问题是出在了这里。

“听说有人围湖造田,里面的良田有数千顷之多……”

“围湖造田?”林昭迟疑了一下,这在后世是很常见的。比如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围湖造田的情况十分严重,湖面因此缩小了不少。正是因此,导致洞庭湖的调蓄能力下降,长江出现水灾,与此有很大关系。

只是一般来说,围湖造田主要出现在南方,没想到北方也会这样?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太过脆弱,黄河沿岸的湖泊都十分重要。承担分洪调蓄重任。这种情况下有人竟然围湖造田?不过不得不承认,黄河泛滥之后留下的淤泥,湖泊之地土地十分肥沃,水源又好,必定是一等一的良田。

有人动心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如此一来,湖泊失去了分洪调蓄能力。黄河决口未尝没有这方面的缘故。所以说,黄河水患是天灾,也是人祸,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

但是结果却比林昭想象的更可怕,李承续道:“听说有人为了保全清水泽。曾经在河中修建围堰,导致黄河水流不畅,甚至出现了回水……”

回水?

一听到这个词语,林昭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修筑了围堰,黄河水位必然会抬高了,水流不畅。洪水不能及时排除,黄河堤坝所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大了许久。尤其是回水倒灌,使得偏上游的水位更高,压力更大。

这种情况下,哪个地方的地势最低,河堤最不牢固,哪里就容易出现决口。毫无疑问。大名府中枪了。

黄河北流与东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