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既然出来了就好好玩,要是有机会能见到大哥哥就好了。”吕融沉默片刻,想起了出来的诸多好处,顿时有些激动了。

“大哥哥。是谁?林昭吗?”耶律浚发现,妹妹对林昭竟然有特别的好感,来大宋的目的就是期待着能见到林昭,此事当真有些好玩。这也使得他对林昭越发的好奇,越发的有兴趣了。

只是耶律浚虽然想要会会林昭,可是眼下却并不想立即见到他。虽说已经时隔好几年了。林昭却依旧可能认出自己。再加上这个容易露出破绽的妹妹,很容易露馅,还是谨慎些的好。

林昭到底是宋朝的官员,虽说当年曾有交情,还曾送给他一匹良驹,可是为了大宋利益。指不定他会怎么着呢。耶律浚并不想冒险,思来想去,还是先去大名府探探虚实,然后再说吧,只能暂时先让小妹妹失望了。

“融儿,这些天你都必须得听我的,不许擅自做主知道吗?安全很早要。”吕俊不忘记仔细叮嘱一番。

吕融当即点头答应。“好了,知道了,哥哥放心好了。”对吕融来说,能来大宋一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晚些见到大哥哥也行,不打紧的。

“嗯,这就对了。”耶律浚安抚地摸摸妹妹的额头,整个人看起来是那样的少年老成。

“可是父……皇……父母他们肯定很着急的……”耶律特里隐约还是有那么点担心。

“既来之,则安之,已经出来了。还能怎么着?好好玩就是了,过些日子回去,什么事都没有。”

耶律浚相信,辽国那边父皇和母后肯定都得到消息了,他们肯定会处置周到的。自己不必要担心。至于在宋朝的安全,近身扈从可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实力与忠诚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机灵,加上自己随机应变,应该足够应付的。

实在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自己会曝光辽国太子的身份。按照眼下的局势,宋朝肯定不敢把自己怎么样的?自己前脚刚走,皮室军便已经到了南京附近,这显然是父皇的为自己准备的手笔。

由此可知,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蛮重重要的。

耶律浚总觉得自己很安全,根本不知道有人已经悄然尾随在后,对他的行踪是了如指掌。至于目的,似乎已经不言而喻了。可是耶律浚浑然不觉,根本不知道危机已经在靠近了。小特里也正在兴头上,所以大意,两人都没有注意到。

可是他们的母亲萧观音却不这么认为,耶律洪基觉得了不要紧。可是萧观音始终觉得,耶律乙辛不是那么可靠。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她发现这是个绝好的借刀杀人的机会。耶律乙辛会不会趁此机会伤害儿子的呢?

只要他透露出些许消息,便是可以借助宋朝人将耶律浚置于死地。到时候责任全部推到宋朝人身上,甚至还会以人死在宋朝为借口,煽动丈夫以报仇的名义与宋朝开战,坐镇南京的耶律乙辛自然就是前锋,能够攫取到兵权,权势无疑会更加不可一世。

还别说,真给萧观音给猜对了,耶律乙辛确实有这样的打算。想法与当年的萧胡睹等人一样,故意制造借口,挑起宋辽两国开战,然后从中获取利益。只是上次的借口不过是一个使臣,而这一次的借口可能会发生堂堂辽国太子身上。如此引发的后果自然不同,到时候的影响必然是惊天动地的。

既然想到了,萧观音就必须要做出应对之策。耶律乙辛很有可能就是采取一石二鸟,借刀杀人之计。那么应对之策首先便是确保儿子的安全,其次便是破坏宋辽之间可能的战争。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妥当的人出面,保护儿子的安全,实在不行便公开是辽国太子的身份。同时最好是先将儿子的身份知会给宋朝,有个人暗中照应,情况应该能好很多。

想到了这一茬,萧观音首先想到的人便是林昭。

听说林昭而今成为大宋朝的治河大臣,要北上河北路治理黄河,辽国已经受到消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林昭在河北路的权力不小,如果由他出面调和的话,似乎是可以的。毕竟儿子主要活动的范围肯定也是河北路,与林昭是有交集。

只是如此一来,岂非将儿子的行踪通知给了宋朝人?萧观音有些犹豫了,这样做有些危险。不过沉思熟虑之后,她还是愿意相信林昭的。辽国太子在河北路出事,对宋朝没有任何的好处。林昭不会不知道轻重了,身份便是耶律浚最好的保护。

同时当年事有交情的,即便是看在当年辽河岸边的一夜风流的情分上,想来林昭应该会帮自己照料儿女的……

唉!

一想到这个理,萧观音又很不是滋味。自己当年和林昭当真是稀里糊涂的。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总是会想到林昭,不由自主地相信他。甚至有些怀念那一晚的滋味。每每想起来的时候,脸上总是会有些潮红,心底深处会有那么一丝怦然心动……

难道真的有感情了吗?即便是萧观音不愿意承认,可有些事情总是真实存在的。听说他在南朝写了一首词作: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啊,情缘不需要长久,哪怕只是一个夜晚仍旧让人怀念。或许,只有在那个夜晚,稀里糊涂之中,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东西。也许是因为耶律洪基一直太冷落她,让她特别怀念那一日的滋味……

总而言之,萧观音对林昭有种极为特殊的感情,她自己也说不清道明,甚至不能很好的控制。萧观音努力地摇头,自己是辽国皇后,是要母仪天下的,必须要端庄。同时自己是个几个孩子的母亲,耶律浚已经十六岁了,特里也长大了。这种情况下,自己竟然还会有那样稀奇古怪的非分之想……

一时间,萧观音好生羞涩,好生愧疚。心中不断责备自己。本想着一辈子不与他有联系的,可是眼下,也是无可奈何……

为了儿女的安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希望林昭看在昔日的情分上能帮忙把!其实,即便是自己不说,林昭若是见到,也会认出耶律浚的。如此还不如直接点明,于情于理,林昭都不会把耶律浚怎样的。儿子在宋朝也能多一份保障和安全。

这是萧观音一腔很单纯的想法,只是明着告诉林昭怕是不妥当。被人拿住了也会有麻烦的,因此只能暗中通知。

萧观音找来自己的一名心腹,对其低语几句之后便道:“赵惟一,按照本宫吩咐的去说,千万不可有差错!”

赵惟一本是一名乐工,因为擅长诗词的缘故受到了皇后萧观音的喜爱。经常找他来研究诗词,表演乐曲。久而久之,便成为她的心腹。一个乐师外出,不会引起什么怀疑,而且的言辞也都是十分小心。

暗示,全都是暗示!萧观音乃是出名的才女,写几句暗语完全不在话下。其他人或许看不懂,但是萧观音相信,林昭是一定会看懂的……

如此,一切都拜托他了!

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希望自己不要所托非人!”

林昭,你到底靠得住吗?萧观音陡然之间,心情又十分复杂!

第四六一章沽名钓誉

此时的林昭已经弃舟蹬岸,过了北清河,正在北上博州的路上。

虽说目的地是清水泽,却也得先经过博州城,正好顺道考察一下民风,了解一下黄河水患之后的河北路民生状况。治河不只是修好黄河堤坝,还牵涉到沿河民工的征集,以及百姓的生活问题。

作为一个有专断之权的治河大臣,有些了解完全是应该的。加之博州乃是东流下游的一处要地,也是水患人祸存在的重点区域,自然需要追查了。至于有些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待了解清楚之后,一击必中才好。初到博州,自然不好轻举妄动。工部侍郎的仪仗还在去大名府的路上,林昭一行人乃是微服外出。

林昭带着沐思虹,俨然就是一位富家贵公子带着娇妻外出游玩。像林昭这样的年轻的高官并不多见,故而不会引起特别的关注。沐思虹外出的时候自然带着玉童,这丫头这几年武功精进了不少,一直担任内宅女眷护卫。

此番林昭与沐思虹外出,玉童自然随行,充作沐夫人的贴身侍女兼护卫。李承则带着几个高手充作林昭的贴身扈从。除此之外,暗里地还有不少明月宗护卫跟随,绝对保证公子的安全。

一行人看起来十分自然,并不起眼,一路缓缓而行,欣赏美丽秋景的同时,也好访察河北路的民情。在博州南部,或许是因为距离黄河较远的缘故,属于北清河流域,故而并未遭遇到水患威胁,灾害并不严重。

只是连绵的阴雨之后,农作物受损不少。减产是必然的。见到如此状况,林昭也不禁轻轻摇头,大宋王朝的运气当真不好。正好赶上了历史上气候寒冷的时期,自己国土之内降雨多,水患严重不说。草原上的少年游牧民族也生活也受到影响。故而南下侵略,寻求生存的空间的现象也就多了。契丹、党项、女真再到后面的蒙古,先后崛起南下,宋朝的边患当真十分严重。

赵顼未必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靠自己吧!自己去一趟辽东,便可顺势将金太祖带回来。赵顼以及他那个宝贝儿子赵佶,还是算了吧!

“夫君,今年河北的收成好像不怎么好啊!”

林昭点头道:“是啊,天气放晴许久了,你看田里的积水还有很深,收割不便不说。欠收是肯定的。”

“按照这个情况,今年河北路的粮食价格肯定会很高喽?”

“嘿,思虹也越来越有商业头脑了吗?”林昭顿时一笑。

沐思虹腼腆道:“平日里看着若颖教月伦,多少知道一点!”

“嘿嘿,很好,物以稀为贵,河北路整体欠收。价格肯定就高。再加上今年的黄河水患,河北路的粮价肯定会居高不下的。”林昭看着道路边收割的农人,轻轻一声叹息。

“那这些农人今年能多赚点钱喽?”沐思虹虽说是出身于私盐贩子家,却也算是富贵之家,故而对这些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了解。

林昭摇头道:“不见得,收成不好自家的口粮够不够都不好说。何况还要像国家纳粮交税,怕是也剩不下多点。”

“不是可以向官府借贷吗?”

“你是说青苗钱?”林昭轻轻一笑,笑而不语,王安石的想法倒是很好,可是当真能够顺利实施吗?不借还好。只怕一借,破产的会更快。这几年的情况本就很不尽如人意吧!今年河北与京东路灾害严重,青苗法上只怕来年会出事的……

沐思虹并不太懂朝堂上的事情,见夫郎面有忧色,当即改口道:“既然和河北路的粮食价格会涨。那么我们运一些粮食过来卖如何?”

孟氏商行而今的实力非同一般,从南到北都有生意。从商业的角度而言,今年江淮并未受到天气影响,粮食丰收,价格必然不高。而运河水位高,孟家又有自己的漕运船只,运粮食北上十分方便。如果能运送到河北路,价格必然会不低,肯定可以大赚一笔的。实际上,汴京粮食涨价也是必然,早在秋收之前,顾月伦便安排人手南下大规模购买粮食。

沐思虹在家管理后宅,对钱粮也有关注,能多点收入自然是好事,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林昭沉吟片刻,轻轻摇头道:“不,粮食要运,但不是卖,而是送!”

“送?怎么送?”沐思虹有些惊讶,难不成夫郎的意思是白送不成?

林昭点头道:“没错,就是白送。通知月伦,让他多调集一些船只,运送多些粮食来河北路。就说为了庆贺侯府长女满月,每家送五十斤粮食,送完为止。河北路所有的店铺门前口设立粥棚。”

“夫君?那可是很多钱啊!”沐思虹很是心疼,隐约也举得丈夫的行为有些败家。

“我们家不缺钱,花就是了!”有些事情没办法明说,但林昭心里却很清楚。一个皇帝会在乎钱财多少吗?当你的目标是登上皇位的时候,钱财还有什么意义?而今的钱财不过是用具罢了!

今年的河北路,粮食价格暴涨是必然的,朝廷的赈灾未必跟得上。运送一些粮食来,说不定可以救活很多人。

“思虹啊,来的路上你也看到了,已经开始有人流离失所,沿街乞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运送些粮食来赈灾,也算是给秋宁和未出生的那两个孩子积德不是!”林昭话虽如此,可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想要通过此种方式制造名望。

说直白的点,就是有些沽名钓誉。可是这个善人的名号对他来说是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的。正如狄青所言,得民心者的天下。治理黄河,是得民心的手段,可效果也相对有限。不见得所有的百姓都知晓,抑或者是感恩戴德。

赈灾就不一样了,就那几十斤粮食,但确确实实可以救命的,知道后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宣传。起到的效果绝对不错,与治河相辅相成,必将事半功倍。反正林家现在不缺这点钱,花一定的钱办更多的事,这才是最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