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老夫直言,两位似乎不像是我大宋仕宦人家子弟!”

吕俊心中陡然一惊,难不成对方已经堪破了自己的身份?这几日手下的侍卫说,似乎有人跟踪,并不十分确定,而今看来似乎确有其事。吕融一下子也有些紧张了,到底年纪还小,尚且做不到哥哥那般波澜不惊,顿时略微有些急促。

吕俊却面色平和,握住妹妹的小手,笑道:“老先生当真火眼金睛,实不相瞒,我与舍妹从辽东而来。我家本是当年渤海国贵族,故而家传中原汉学,只是年代久远,也只是很少一部分,并不完整。

在下甚是仰慕汉家文化,所以来到贵国游历,希望能有所长进。果不其然,大宋泱泱大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是富饶非常,让我等大开眼界。就如先生,看似普通,却也是学识渊博,见识不凡,渤海与大宋相比。当真是相差远矣!”

渤海人,这个早就商量好的说辞直到今日才派上用场。

吕融也笑道:“家母身为喜爱中原文化,故而才想要购买一些精致的笔墨纸砚回去赠给她!”

“原来是渤海高贤,失敬失敬!”韩琦很精明,此二人气度本就与中原人有些诧异,加上言辞之间的一些试探。心中已经肯定了七八分。渤海人,倒是有可能,当真如此吗?有些话也不能尽数相同。

吕俊见这老者精明,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太多纠缠,说道:“渤海而今属于大辽,严格说来,我们也是大辽子民。若是真实身份示人,多有不便,还请老先生见谅。”

“哈哈,理解理解!”

这个时代的北方民族成分并不单一,例如燕云十六州一带,并非单纯只有契丹人,本来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也不少,还有旧日的渤海国。也就是粟末靺鞨,还有奚人等诸多民族,辽东还有女真族,北方还有室韦(蒙古)诸部,严格意义上都属于辽国。

韩琦似乎满不在乎,笑道:“不过有个问题想问一下阁下!”

“哦?老先生有什么尽管问,在下一定知无不言!”吕俊心里有数。知道今日的局面怕是不好应付。

“阁下身为渤海人,不知道对宋辽两国如何看法?渤海人心里是更向往宋还是辽呢?”韩琦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无疑有些麻烦,问及渤海人的民心所向,以及归附问题。

吕俊笑道:“当年大祚荣建立渤海国。虽然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可是却一直有自立之心。实际上也一直处于自立的状态。所以我相信,时至今日,渤海人依旧有独立建国之心。

只可惜世间总是强者为尊,谁的力量强大,便是谁说了算。辽国统治了渤海,那么渤海人只能向辽主臣服;如果宋朝统治了渤海,那么便只能向宋朝皇帝臣服了。说到底,实力为尊!”

“哈哈,说也是,实力为尊!”韩琦笑道:“这么说的话,难不成渤海人一直对契丹人有怨怼,有仇恨,甚至也有谋逆之心?”

“这话怎么说!”吕俊笑道:“有是肯定有的,不过只是一部分。时移世易,到底不是大祚荣那个年代了。再者,中原不是有句话叫恩威并施吗?辽国虽然灭了渤海国,可是辽主对渤海人还算不错,不只是渤海人,还有奚人,以及燕云的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只要生活富足,都是忠于辽国的子民。对百姓而言,只要吃饱穿暖,丰衣足食,谁统治有多少差别?”

相对来说,生活在辽国南部,尤其是燕云十六州一带,汉化程度较高的汉人、渤海人的待遇相对都不错。

辽国设置有南面官和北面官。北面官主要是契丹人,处理草原事物,南面官则启用了不少汉人,主要统治南部燕云地区。相对来说,辽东的女真人,也就是早前的黑水靺鞨,与粟末靺鞨的渤海人同出一族,待遇可就差远了。

契丹人对女真,以及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几乎是处于奴役状态,时间长了,必定是要生出反叛之心的。这也是后来完颜打骨打统一女真,起兵抗辽的缘故。而今完颜打骨打已经被林昭带去了宋朝,完颜部或许不会强大起来,可别的女真部落就不好说了。说不定,女真人迟早有一天,还会起兵反抗。

历史有其偶然性,还有其必然性。时势造英雄,没有了完颜阿骨打,或许会有另外一个杰出的女真人站出来。尚未发生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数!

身为辽国太子,(耶)吕俊从小受到的教育很好,这种恩威并施,帝王权势都了然于心。尤其是辽国有众多复杂的部族,他都有自己的看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而今韩琦问起来,他只是从其中选择了一部分来回答。道理很浅显,只要是读过书,有见识的人都能回答出来,不足为奇。

韩琦听到之后,大为赞赏:“说得好,阁下年纪轻轻有这般见地当真难得!”

怎么着?是自己说的太过?还是宋朝人的能耐水准太低?吕俊有些疑惑,心想着,是不是这个老者出身低微,对这等国家大事他不理解?不对啊!这个老者似乎很不一般,不像是那种人?吕俊心里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多了几分猜忌之心。

“哪里,在下的几分粗浅见识,还请老先生不要见笑!”吕俊表现的很客气,很谦虚。

韩琦笑道:“就是这个道理,恩威并施,说得多好啊!老百姓求的不就是一个安稳嘛!只是异族统治,心中的民族气节怕是难以泯灭!”

吕俊道:“话虽如此,可是这个世界弱肉强食乃是天理,鹿兔注定会成为虎狼腹中之餐,谁也改变不了。国与国之间同样如此,弱者就必定要接受强者的统治,除非你比对方更强。就比如契丹和渤海,当年都是强大唐王朝的附庸,后来却得以独立建国,本身就是力量强弱的转化。

汉家儒学之中尤为强调民族气节,这一点无可厚非,只是也要量力而行,先生以为呢?”

韩琦哈哈大笑:“见识不俗,老夫受教了!”说吧,扬长而去。

“特里,我们怕是要小心了,这个老头子不简单了。”吕俊若有所思,看着韩琦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些不安。

吕融顿时有些紧张:“哥哥,不会出事吧?”

“自然不会,别怕!”吕俊心想,大不了去大名府衙,公开自己辽国太子的身份。难不成宋朝人还想对自己怎么样?他笃定了,宋朝人没有这个胆量。

“去,立即去查查这个年轻人的身份,再想办法追查一下韩老头的意图!”狄青有些看不懂了,韩琦特意出门来见此人,究竟所为何事呢?这对年轻男女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狄青是一头雾水,殊不知韩琦大人更是一头雾水,此刻俨然就是个丈二的和尚!

第四七二章疑神疑鬼

一接触到两个年轻人,韩琦便立即察觉到,此人不是林昭。

虽说此人也气度不凡,颇有见地,可绝对不是林侍郎,那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韩相公完全可以肯定。底下的人按照那样的特点找人,信誓旦旦,却最终还是错了。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没有人认识林昭,又没有近距离接触,仔细分辨的情况下,认错人也不奇怪。

如果这一个不是林昭,那么博州那位就肯定是了。想到这里,韩琦就有些着急,尤其是侄子那边,第一次让他处理清水泽肯定是当成了耳旁风。不过自己刚刚派人过去,想必他应该会听从的。恨铁不成钢啊!韩琦有时候觉得,自己一生的清誉可能就会断送在侄子身上。

不行,为了稳妥起见,韩相公又立即派人前去博州。将实情告诉他们,想必这次是不会大意了。

一切稳妥之后,韩琦才静下心来思索今日之事。原以为大名府这位贵公子是林昭搞出的障眼法,可是今日略微接触,韩相公断定肯定不是的。终究还是自己大意了,林昭只是侍郎仪仗那边放了个空架子,根本没有其他的障眼法,可是自己终究还是疏忽大意了。

唉!

韩相公叹息的同时,思绪又回到了今日那两个年轻人身上去了。看那气度,原以为是从汴京来的贵族子弟,甚至是王孙公子。可身份却有些意想不到,贵族还是贵族,却是渤海国的贵族。

渤海!

自从契丹雄踞北方之后,还有渤海国吗?实际上这就是两个辽人!宋辽之间约为兄弟之国,可实际上处于防御性的敌对状态。虽说两国也有榷场式的贸易,可是民间私下里还是有来往的。

这种事情根本断绝不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所以韩琦并不奇怪,大名府实际上就有许多从幽州来的商人,通常情况下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当然了。其中也不乏打探消息的谍工细作。

除了在关键之处加强防御之外,驱逐抑或者是扣押都不现实,偶然只能加强监视。寻常的辽人他们也没有放在眼里。

可是今日这对兄妹不一样,当时韩相公只是隐约觉得,他们别具一格,身上有种草原的豪放气息。尤其是那个小姑娘言辞之中多有破绽,被他抓住罢了。

两个来自于辽国的贵族子弟。他姑且只能先这么认为。

他们是什么人,来做什么?

韩相公不知道,也很难断定!

气度不凡,见识也不简单,说明两人出身非比寻常。可到底只是两个孩子,他们为何会出现在大名府?目的何在?

韩相公倒是没有从两个孩子本身来考虑。而是将辽国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身为河北路宣抚使,防御辽国是他的职责,所以他首先考虑的就是此人来大名府的目的。考虑会不会对大宋朝造成什么威胁?单从这一点而言,韩相公还算是尽职尽责,不过是否忠于职守就不好说了。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也许真是渤海人,也许只是两个小屁孩出来玩耍!韩相公已然吩咐了人去追查。便闭上了眼睛,最近的事情着实太多,尤其是林昭到来的危急,已经让人很恼火了。

博州,那边可千万别再出事了!

至于那两个辽国小子,人在大名府,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能翻起什么浪花呢?

“哥哥。宋朝人是不是认出我们了!”回到客店,化名吕融的耶律特里就有些着急。他有些后悔和自责,今日若非自己不小心,断然不会惹上那个莫名其妙的老头子。若非自己多嘴,也许老头子就不会察觉到什么。唉,都是自己的错!

“也许吧!”辽国太子耶律浚但是很淡定,和在街上与韩琦侃侃而谈时间没什么区别。不管是吕俊还是耶律浚。都有一种英明神武的感觉。虽说睿智,可到底还年轻,很多时候不懂得收敛锋芒。

“哥哥,对不起!”小特里公主很是自责。

耶律浚摇头道:“小妹不必难过。今日的事情不怪你,宋朝人对我们有心了,躲是躲不过的。”

“太……公子,小姐,我今日观察过,那个老头似乎就是冲着公子来的。还有前几日,隐约总觉得有人在监视我们!”萧无痕是皇后萧观音的族人,乃是一位武功高手,被萧皇后特意派来保护儿子,成为其侍卫统领,为人忠诚机警。

“当真吗?”听到这里,小特里总算是松了口气,心中的自责也略微减少了一点。

耶律浚沉吟片刻,淡淡道:“这么说,今日那个老头可是非同一般啊!”

“我也觉得他不一般!”耶律特里纯属感觉,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那个老头的学识好。

可是耶律浚就深有体会了,一个平常人何以会问自己那些问题?渤海国民心所向,什么民族气节。这能是一个赋闲在家,含饴弄孙的老头问出的问题?耶律浚绝对不相信,大宋的文人都能达到这个水准。

“公子,不若动用我们在大名府的人去查查,看看那个老头到底是什么人?如何”萧无痕见到太子如此纠结,同时担心太子和公主遭遇什么危险,才会有这样的建议。他是皇后萧观音的族人,知道这个“外甥”对萧家有着怎样的意义,故而绝对的忠诚,事实为太子考虑。

“不行!”耶律浚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他知道萧无痕指的是辽国在大名府的情报机构。以他们的能力,以及对大名府的了解,想要查到真相似乎不难。可是耶律浚却不打算这样做,毕竟自己是偷偷私自来大宋的。

虽说父皇和母后可能早已知道消息,可对外,对辽国的臣民还是个秘密,自己岂能自我揭发?再者,虽说是太子,公器私用也不好。若是因此导致大名府的情报机构有什么闪失就更麻烦了。

最担心的则是机构本身已经被宋朝人察觉,那自己岂非自投罗网?那样的话。后面的行为可就十分被动了。要知道,眼下逼不得已,公开身份,可以说是辽国太子来宋朝游历,宋朝即便不对自己礼遇有加,也绝对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可一旦动用情报机构,便给了宋朝人一个口实。辽国太子来宋朝刺探情报。这样的话传出去,立即会引起争议和麻烦!宋朝人以小见大,大做文章的本事他是知道的。他不想因为自己给父皇造成麻烦,对自己的声誉造成影响。

更担心宋朝人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