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样,作为大宋皇帝,赵顼肯定是不会容忍这等随便伤害他子民的行为!韩俊与范季云已经到了人神共愤,天理不容的程度,赵顼勃然大怒是肯定的。

同时,赵顼也深刻觉得,此二子当真是愚蠢,甚至可以说是愚不可及!可以想象他们决堤是什么心态,可是他们似乎没有考虑过后果,甚至连前后的利害关系都没有思考。一个是韩相公的侄子,另外几个也都是勋贵之后,父辈们都是英宗时期的从龙之臣,地位崇高,轻易是不会严重处置他们的。

即便是有围湖造田的事情,要给天下一个交代,治罪是肯定的,却不会十分严重。念在他们父辈的功绩上,可以给予一定的宽恕。毕竟黄河水患主要是天灾,人祸只是很小的诱发因素而已。就之前二股河的状况,必定是会出问题的,迟早要重新整修,这次也算是个契机。

对他们的惩戒只要起到一个杀鸡儆猴,威慑河北即可。对于赵顼而言,此番河北路的事情,治河之事一方面,还有一个就是韩相公,敲打老臣。这些都已经做到了,所以他不介意在其他方面网开一面。

可是韩俊与范季云两个蠢货却做出了这样的事情,一下子给他出了个难题,让人气不打出来。三千条人命,可不是开玩笑的,必定都是大宋子民,自然心疼。此事也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大臣们必然会剧烈抨击,老百姓们也肯定会愿意的。

这种时候,自己必然得出来主持正义,给臣民们一个交代。只是这样一来,韩俊与范季云等人必须从重处置,否则不足矣平息民怨,只是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初衷。对韩琦等一帮从龙之臣打击过重。

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却是韩俊等人咎由自取,当真是怪不得别人!是你侄子太蠢了,韩相公,你就不要埋怨朕了!

惩戒是一方面,同时还需要安抚。毕竟林昭与李儒等人也受到了惊吓,也幸亏是侥幸逃生了,否则这事情就更为严重了。此二人尽心尽力,林昭这件事办的漂亮,李儒年纪也不小了,自然都需要加以安抚和奖赏。

不过先不着急,待林昭的奏章到了再说,这些事情还是放在一起办的好。出了这样的事情,林昭这个治河专断大臣肯定会有意见的,在这件事的处置上,也需要看看他的意思。

赵顼本以为林昭也会上书,除了描述内容之外,还会给出处理建议。可是万万没想到,一直没有等到林昭的奏疏,反而是等来了一个让人极为震惊的消息!

林昭没有上书,而是直接在博州大开杀戒,直接处置了一众人犯。赵顼的第一反应是,林昭因为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以及清水泽死伤人数甚多的缘由杀人报复。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要是让林昭生生忍下这口气,怕是不容易。

只是他似乎并非如此冲动之人,可是这一次却冲动的不是一点,甚至有些离谱。杀人也就杀了,可方式并非斩首,而是乱马踩踏,尸骨无存。

大宋朝有过这样的刑罚吗?乱马踩踏,如此惨无人道的做法林昭是怎么想到的?他难道没有想过,这么做之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吗?

林昭啊林昭,你怎么会这样冲动呢?这不是存心在给我找麻烦吗?原以为前一个麻烦可以解决了,可是而今却成为两个难题。

赵顼有些不悦,如果说韩俊与范季云等人是愚蠢,那么林昭该是什么?冲动?胆大妄为?

可是林昭当真做错了吗?

至少从形式上似乎没错,林昭是有这个权力的。手握御剑,治河专断之权,可以便宜行事的。只要是和治河有关系,他就能够自作主张,先斩后奏。

而今他确实这么做了,动用的是自己赋予他的权力,似乎也说得过去。而且临走的时候,告诉过他,河北路的人呢,除了韩琦,其他人可以任意由他处置的。林昭没有做错,全都在奉旨行事。不过赵顼也觉得,是不是放权有些过多了!

只是方式有些太极端了,结果也有些……

林昭啊林昭,赵顼一时间也相当的无语,不知道该如何来评价,唯有一声长长的叹息。

唉,这下朝堂上有的热闹了,麻烦啊!新法推行的事情尚未搞定,在治河的事情上又起波澜?官员们吵架是必然的,什么事情到了最后,都是要自己表态的,此事又该是如何态度呢?

即便是韩俊等人有罪,是否罪当伏诛呢?伏诛的方式也太过惨烈,朝中的大臣,以及大名府的那位韩相公,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吗?他们会作何反应?

安抚他们?该怎么安抚,人已经被林昭给杀了,如何能轻易安抚?再者,他们本身有错在先,若是加以安抚,岂非一切谋划尽数付之东流?也有违道德大义,似乎也不大妥当。

惩戒林昭?似乎也说不过去,毕竟林昭是有功的,并且并未触犯朝廷法度。该以什么样的罪名去惩戒他?可是他的方式也确实前欠考虑。

唉!

此事到底该如何处置呢?自己该是什么立场?若是没有一点主意,上朝堂之后就会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

你们可是给朕出了个难题啊!一时间,赵顼好生为难!

第四八九章见缝插针

果不其然,博州发生的两件事就如同是两颗深水炸弹,立即在大宋朝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得这场波澜别开生面,大有惊人之势。

本该是对韩俊等人胆大妄为,决堤害死三千多人进行声讨的。可是因为林昭的一个举动,立即使得朝野上下,甚至是民间百姓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

乱马踩踏,尸骨无存!

大家关注的是这里,林昭在博州的行为起了争议。不,至少在最开始的阶段,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声讨!

这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其行为本身过于极端,与大宋朝比较平和的氛围相比,有些太突兀。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残暴,惨不忍睹,尤其是从事过军方职务官员们完全可以清晰想象。林昭如此举动,他们难以接受!

思想和认知冲突实在是太过强烈了!大宋的卫道士们总觉得,如此残暴的手段应该是暴秦时代,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才有的,与大宋朝的文明仁义格格不入!

其次便是有人出面进行反击,死在马蹄下的人不少,大都是权贵之后,这些人在汴京都有极为深厚的底蕴。彼此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则是亲友在朝为官,他们岂能眼睁睁看着亲族就这么被害了,而无动于衷?

这些人首先便会跳出来反对,弹劾林昭的奏疏是一封接着一封,有的人则是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当然了,理由就比较冠冕堂皇了,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罪不至死云云,并且引经据典。

一时间声势浩大,使得事情进一步的发酵。当然了,其中本身也有一些不相关的大臣出面,他们是觉得林昭的行为很不妥当。故而出言反驳。故而使得这股洪流日益壮大,渐渐有波涛汹涌之势!

再者便是有人推波助澜,第一个便是韩相公。朝堂上大规模的弹劾是必然的,韩琦早有预见,故而早就做好了准备。而今他涉事其中,并不太方便出面,否则之前的检举与请罪便成了故作姿态。口是心非了,效果会大打折扣的。更不能被人说成是公报私仇,给人攻讦的机会。

所以韩相公做的比较隐秘,做了十多年的宰相,在朝中的门生故吏可是不少,只要暗中打个招呼。很多人便可以不着痕迹地为他帮忙。只要对林昭的弹劾一起头,他便立即推波助澜,要让奏疏和舆论淹死林昭,至少要先淹个半死!

如果只是这样,情况也不会太严峻。可是推波助澜的可不只是韩相公之人,吕惠卿与王雱也参与其中。

“吉甫兄,此番林昭在博州狂妄自大。做出这等残暴之事,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都怨声载道,多为愤慨。”

王雱得知消息的时候便笑了,原以为林昭去了河北路,会是狗咬狗的状况。林昭和韩琦,这两个人他都不喜欢。当年王安石要拜相,韩琦却对皇帝赵顼说,王安石只可以做个翰林学士。做个顾问谋士一类的人物,刚愎自用的他并不是为宰辅大臣,主持政务。

就这一句话,差点断送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路。幸好赵顼坚持,并且对变法寄予厚望,才虚惊一场。王安石或许没在意,可是王雱心里却记恨上了。让林昭去祸害一下韩相公,看他们相互斗争,王雱自然乐意。

至于结果,在王雱看来。林昭应该不是韩琦的对手。毕竟韩琦老而弥坚,老谋深算,根基很深。可是没想到,林昭竟然让韩相公吃瘪了。运气使然,若非韩琦有那么一个愚蠢的侄子,何至于如此?

王雱固执地这么认为!

本来要失望的时候,却突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乱码踩踏,林昭还真想得出来,已得到消息,王雱就觉得可以做文章。

行为本身有问题,可以指责,甚至让林昭下台,没有好下场。同时也能加以利用,不断挑拨,加强林昭与韩琦,以及一帮勋贵之臣的矛盾。无论是此刻还是以后,林昭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既然有人开始弹劾指责,声势也不小,为何不添上一把火呢?王雱心里对林昭的仇恨从来没有消减过。只要逮到机会就要利用一下,尝试一把!

吕惠卿淡淡道:“元泽真的有打算尝试?”

王雱笑道:“至少试试嘛!成了对我们好处,失败了却没有什么害处,何乐而不为呢?”为难林昭,挑拨韩相公,一个小小的举动,获益还是不少的,王雱跃跃欲试。

“不见得会成功,别忘了,那小子不是个鲁莽之人,而且运道一向比较好,能这么做,或许就有万全应对之策!”吕惠卿比较淡定,也许失败的次数多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故而考虑也比较理智,认为林昭不好对付!

虽然是事实,可是王雱心里却有一点不像承认,沉默许久才道:“风浪已经起来了,我们只需要再推波助澜就是了,即便是他那艘小船不翻,也要让他破损进水!至少可以安慰和卿、升卿在天之灵!”

提到弟弟,吕惠卿心中一动,他何尝不想报仇?只是总觉得,这一次算不上好机会,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不过事已至此,既然王雱这么心热,姑且先施行吧!正如王雱所言,没有什么风险,只要有一丁点效果,便会让人喜笑颜开的!

林昭,你也忒大胆了,大胆是要付出代价的!吕惠卿冷冷一笑,低声道:“元泽既然有此打算,见缝插针,试试也无妨,但不可人云亦云!”

“吉甫兄的意思是?”王雱知道,吕惠卿脑子转的快,常常会有许多的鬼主意!

吕惠卿沉声道:“整天的引经据典,满口孔孟仁义有什么用?想要从道德上击败林昭?官家不是圣人,他判断事情的标准似乎也不是道德典章……哼哼,我以为还是换个角度比较好!”

“哦!”王雱轻轻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笑问道:“不知吉甫兄认为的角度是哪里?”

“比如擅作主张,比如滥用君威……总之,见缝插针就是了!”

第四九零章非罪亦罪

雪片的一样的奏疏涌向了垂拱殿,全都是弹劾林昭的。

除此之外,朝堂上的当面弹劾也不少。

“陛下,有罪当诛不错,可林昭此举有违天理。”

“乱马踩踏,何其残忍,有违我朝仁义教化之国策……”

“有罪者仔细追查,审问判决之后,再论刑罚,哪有如此做法?当真是草菅人命。”

“是啊!如此,置国朝律法何在?明正典刑何在?”

“如此大事,林昭不请示朝廷,罔顾圣命,有不臣之心!”

“擅做主张,置陛下与何地?其心可诛啊!”

朝上之上完全是炸开了锅,对林昭各种各样的弹劾都有,一时间大浪如潮,赵顼有些头大了。林昭啊林昭,你真给朕惹麻烦了,赵顼在心里也开始有些埋怨林昭了。只是这事全怪林昭吗?也不尽是他的错啊!

这不,有官员立即就出面道:“为何只看到林侍郎严刑峻法,未看到那些奸佞之徒的可恨之处吗?”

“为了一己私利,围湖造田,修筑围堰,以至于河水回流,酿成决口。此等行为危害大宋,危害百姓,河北路百姓死伤众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可以说都是拜他们所赐。他们才是罔顾君恩,只此一条就该千刀万剐!”

黄河决口最主要的原因是天灾,可是人祸这种事,你一旦做了,话就由人说了,可轻可重的事情。本来只是诱发因素,可是有意放大之后就成了十恶不赦之罪了,毕竟这事是错的,谁敢站出来辩解?即便是心里不平,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谁也不敢说。否则不被唾沫星子淹死,也会被河北路的灾民诅咒死的。

“不错,此举本来已经铸成大错。可是奸佞之徒不思悔改,竟还蓄意谋害林侍郎与李知州。林侍郎乃是陛下派出钦命处置治河事,那便是代表陛下的钦差,谋害钦差,等同于谋逆作乱啊!”

直接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