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林昭多少有些顾虑,同时也是照顾狄青的想法。毕竟狄青是对他最忠诚的人,手下又有很强实力,是他最重要的臂助,故而自然要特别对待了。

狄青一听,顿时感动不已。

他如何不明白林昭的想法,公子如此厚待自己,当真是……看来出来,林昭是发自内心的,有主如此,死也就瞑目了。

“公子尽管放手去做吧!当年那是大势所趋,并非文彦博要怎么样的。比他更为恶劣的人多了去了,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不在乎了。”

当年对狄青的反对与污蔑,很大程度上是文官集团的集体反应。他们受不了一位武人出将入相。大宋朝重文轻武已然形成传统,以至于武人似乎低人一等。文官则总是有种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觉。

他们无法容忍狄青,一个行伍出身的高官在自己之上,这是文官们所不容人接受的。大势所趋之下,文彦博估计也是相同的想法。他的做法远没有韩琦那么直接,那么恶劣,所以狄青并不记恨。

如果真要记恨的话,岂非要恨上满朝大臣了?狄青的肚量自然不会那么小!再者,他之所以记恨韩琦。更多的原因是韩琦当年支持赵宗实,在立储事情上的态度,让狄青比较恼怒。文彦博并无这样的卑劣行径,狄青并不在意。

再者,文彦博是对公子有大用的。

狄青眼下最大的愿望,做所有事情的最大宗旨都是为了帮助林昭,让他有机会登上属于自己的皇位。这些需要有文彦博之流的支持。狄青自然不会自毁长城。

公子能在做事之处就考虑的这么清楚,这么关心自己,那何必因为一些小事让他为难呢?以己度人,狄青很有分寸。

“公子放手去做吧,明月宗上下会全力配合的。”狄青表现的很爽快。

林昭也是淡淡一笑,虽说是小事。可是嫌隙往往都是由小事引发,最终积少成多的,所以有些事情不得不防。狄青和文彦博,对自己都很重要,若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嫌隙。将来都会是大麻烦,所以有些事情早些坦诚相待最好不过。

无论是为了狄青而放弃文彦博。还是调解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都是可以的。所幸,狄青很明白事理,恰好与文相公之间的旧怨并不深。林昭也算彻底松了口气,放心了不少。

“那好,麻烦狄公了!”

狄青点头道:“就按照公子的打算进行吧,治河之事可是能载入史册的的功绩,想必文彦宽夫会有兴趣的。还有他有个儿子今科似乎要参加科举,到时候礼部那边,公子可以知会张宗益一句,多少能帮点忙。”

当年无心插柳交好的张宗益,马上就要成为礼部尚书,在科举之道上必然是能帮上忙的。这个人脉,当真是巧合,发挥的作用也非同一般。谁会想到,当初一次同行出使,落下这样大的好处呢?

就连狄青等人都不断赞叹,公子的运气当真不错,尤其是慧眼识英才,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好!”林昭点头道:“不过这事,暂时还是不要告诉文相公,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让文相公先拿到好处再说,将来他会不好意思的!”

“不错!”狄青道:“等公子到了大名府,他也差不多就到了,正好见面。至于韩琦,听说已经灰溜溜的走了,他这是不想与公子照面啊!”

“随他吧,免得见面之后他还要口是心非,阴奉阳违,他难受,我也不舒服!”

“也是!”

林昭笑道:“没有韩相公的大名府才清闲,正好去瞧瞧河北路第一大城的风貌!”

没有韩琦,大名府真就清闲吗?结果似乎不是那么的肯定!

耶律浚与耶律特里兄妹俩一直待在大名府没走,最初是因为韩琦的坚持,让聪明的耶律浚发现。以为宋朝人知悉了自己身份,还有所图谋,故而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待在大名府。

本来耶律浚还犹豫着是否公开自己的身份,缓解这等被人监控的压力。可就在此事,意外发生了,对他们的监视与控制一下子消失了。怎么?宋朝人放过自己了?是什么样原因呢?

等听说了韩俊被林昭乱马踩踏致死,韩琦致仕离开的消息之后,耶律浚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动倒是能动了,可是去哪呢?听闻林侍郎马上就要来大名府了,耶律浚心里略微有些小激动。

他早已期盼着能见到林昭,并且与之一较高下的。眼下机会来了,自然是求之不得。

这次应该是可以的,一较高下……本该是如此的,可是经过这些日子之后,耶律浚的心态略微有些变化。林昭将来会是自己强劲的对手,对辽国是没有好处的,这等的人还是除之而后快比较好!

即便是妹妹耶律特里十分不忍,林昭还曾经给予过他们帮主,可是耶律浚依旧决定恩将仇报。在国家利益和江山社稷面前,这些小事情根本微不足道。

林侍郎,对不起了!

耶律浚动了这个心思之后,便一直在思索着具体的方案,而今已经逐渐成形了。大名府内,一个坑已经挖好了,正等着林昭往里面跳。

第四九四章佳人音讯

大名府,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位于冀、鲁、豫交接之处。

境内有漳水、卫水、马夹河流过,肥沃富饶,本就是河北大都会。北宋年间,因为黄河改道,使得大名府成为临河之城,交通便利,位于要冲之地,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宋朝河北路第一城。

尤其是仁宗庆历二年,将大名府确定为宋朝陪都,称“北京”,大名府的地位更是崇高,成为四大京府之一。

时宋朝都城汴京开封,又称东京;西京洛阳乃河南府治下;南京则是赵家的发祥地应天府宋州,也就是后世的商丘。大名府得了北京的称号,自然就非同一般了。地位犹在江南都会江宁府,西南要地成都府之上。

近几年,虽说因为黄河水患,河北路有民不聊生之趋势,灾害严重。但是大名府多少受到了一定影响,可是作为河北路第一大城,繁荣却依旧不减当初。

林昭等人进城的之后,瞧见街道两边店铺临立,街上人群来往熙熙攘攘,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一派繁荣景象。

“河北第一城,果然非同一般!”沐思虹笑道:“都快赶上江宁了!”

“这倒是,大名府得黄河而兴旺,若非黄河这几年水患严重,只怕会更加的繁荣。”林昭知道,大名府的繁荣与兴旺与黄河息息相关,后来黄河改道南下之后,大名府便逐渐衰败。宋朝以后,地位便不断下降。以至于最后籍籍无名。

大名府,兴也黄河,败也黄河!

现在自己来治理黄河,要让黄河大堤固若金汤,不再出现改道的情况。那么大名府的存在与繁荣应该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吧!这也算是为大宋朝做点好事,父皇亲自下旨确立的大宋陪都,自然不能让他衰落。

不过眼下大名府在河北路如此兴旺,有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便是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中。若是将来可以收复燕云。大名府能否竞争过幽州,那就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

顺其自然吧!

林昭的侍郎仪仗已经先一步到了大名府,林侍郎在博州现身之后,拖延就没有意义了。而今已经入住大名府衙了,只等着林昭直接前往就是了。韩琦已经离开了,大名知府封恺总算是可以真正提起腰杆,以大名府最高官员的身份来迎接林侍郎。

虽说他是大名知府。韩琦是通判,可是人家韩通判还有一层身份,河北路宣抚使,恰好是顶头上司。又是三朝元老,位列宰辅,自己如何与人家争一日之长短?所以封恺这身份十分尴尬。在大名府的这几年,简直就是傀儡。加之韩琦为人强势,根本不给封恺分权,遭遇可想而知。

而今韩琦灰溜溜地走了,大名府的政事暂时交到了自己手中。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一回知州。可能只是几日时间,却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新任河北路宣抚使到了之后。自己的好日子可能也就倒头了。

不过新来的文相公风评不错,听说为人比韩相公更温和一些,也许自己的处境不会如之前那般糟糕吧!不管那么多,至少最近这几天可以舒坦一下。这一切都得益于林侍郎,若非林侍郎出手将韩琦赶走,自己还不知道要被压制到什么时候,怕是永无出头之日。

封恺早就对韩琦有所不满了,可是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故而是敢怒而不敢言。而今韩琦有这般遭遇,封恺自然是幸灾乐祸。当然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可不敢在公开场合嘲讽韩相公给自己找不痛快。

嘴上不说,但可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

比如对林侍郎的隆重欢迎,林侍郎权力虽大,可对自己并无什么威胁。如此一来算是报恩,二来算是拉近关系。

别看林侍郎年轻,但是实力和影响却非同一般。人家可是当朝新秀,圣宠优渥,能干到韩相公,做些惊天之举之后安然无恙,就足以说明问题。巴结上林侍郎,就等于是间接巴结上了皇帝,对自己以后的仕途是会有好处的。

未来一段时间内,林侍郎在河北的权势何其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这治河的工程就要开始,如果能在其中有所表现,到时候功劳簿上多给自己记一笔,似锦前程自然来啊!看看人家博州的李儒,情况和自己一模一样,在帮助了林侍郎之后,而今可是老骥伏枥,名利双收啊!

正是因此,封恺对林昭那是相当的客气,某些地方已然有几分谄媚的成分。林侍郎的仪仗一到大名府,他就立即安排入住府衙。并且准备好迎接林侍郎的到来,反正韩琦已经走了,不必担心会有什么尴尬!

数日之后,林昭到来,封恺那可是多方面殷勤,服务十分周到。林昭心中有几分比较特别的感觉,曾几何时,自己竟然也会被人溜须拍马,当真是好笑。

不过狄青却说,这是好事情,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这些人全部聚拢到自己麾下。不说让他为自己所用的,但是可以在一些小事情帮忙不少,至少可以壮大实力。只要是和林昭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将来赵顼一定是不敢用的。

而这些人自己也无可奈何,该怎么站队,似乎不言而喻。对林昭而言,河北路虽然算不上根基之地,但是与这里的官员们结个善缘总归是好的。故而林昭对封恺也十分照顾,态度谦和,言辞之间也多有推崇,并透露出重用之意。封恺别提有多兴奋了,在林侍郎等人面前表现更是殷勤。

既然封恺配合,林昭也不客气,关于治河的事情早有安排。无论是水泥的生产,还是铁爪龙、浚川杷的制作都已经卓有成效了,准备也差不多了。这些事情关系到治河,乃是国之大计,所以之前韩琦并未为难。

林昭第一天到大名府,于玄便匆匆赶来禀报,一切进展都十分顺利。对此林昭十分欣慰,立即着手实施,封恺也表现的很配合。虽说新任的河北路宣抚使文彦博尚未到达,但是治河工程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始实施,渐渐有如火如荼的势头。

首先一个要紧事便是合拢黄河决口处,使得水漫河北的状况减轻。已经是秋季了,大宋北疆完全浸泡在河水之中,自然有些说不过去。之前因为洪水尚未退去,水位高,水流急,没有堵塞的条件。

不过雨水停歇之后,水势明显小了许多,而今已经有了施工的可能。

以前宋朝堵塞决口的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使用竹木藤条一类的材料,编制成为箩筐形状,然后链接在一起,加上石块一起沉入水底。实际上这与后世的钢筋混凝土的方法极为相似,只是材质有些差别罢了!

这一次,既然要固若金汤,自然就要有所改善。只是这个年代,要想铸造长度足够,韧性好的钢筋着实太难。故而林昭只能以铁索代替,形成一个钢铁网络。然后以船只载上一段,驶入决口处的河道中,然后人为沉船。

船上本身便装有沉重的大石块,甚至是金属,成为河中固定物,起到桥墩一样的作用。然后填充大石头作为基石,同时浇筑水泥,使得铁链与石头完全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网络。

毫无疑问,铁索比原来的竹木藤条一类的东西好多了。有了水泥作为粘合剂,整个堤坝的各个组成部分完全融合,坚固程度自然加强了许多。不过十多日,大名府的决口便成功堵上了。

消息传出,顿时就有些振奋人心。这次可是创造了大宋朝修补决口最短时间的记录。要知道,以前黄河决口,数月甚至数年无法堵塞,任由洪水肆虐的情况都存在。林侍郎一出手果然非同一般。尤其是一系列新式材料的出现,无疑是事半功倍!

也许这一次黄河是当真可以根治了,能够如林侍郎所言的那样,固若金汤!

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林昭心里很清楚,将这个河北路所有的黄河堤坝用水泥浇灌一边,无论是成本还是时间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如今能做的,主要还是依据勘察来的资料,对比较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