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击最大的绝对不是吐蕃人,而是西夏人!

兴庆府,李秉常接到消息的时候震惊不已,直接从御座上跌落下来。鄜延路与环庆路的战败,本就让他忧心忡忡,心里很不是滋味。遭受的打击的时候,又来了这么沉重一击,年纪轻轻的他如何能承受,竟然直接病倒了。

梁乙埋心里更不是滋味,他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如今终于知道答案了。可惜为时已晚,兰州已经落入宋朝人手中,有了这一块跳板,以后的宋夏之战的天平将会不断倾斜,西夏已经没有便宜可言了,未来更是一片迷茫,甚至岌岌可危!

虽然春天已经到了,可梁乙埋浑身冰冷,比冬天更加寒意彻骨!

第五九四章过河拆桥

熙宁六年的春天来了,比以往稍早一些。

黄河解冻,冰雪开始消融,要不了多久,春风就会到来!

林昭在兰州城待了半个多月就离开了,战事结束,局面也逐渐稳定下来。

景思立留下了,他是一个擅守的将领,有他坐镇兰州,绝对没有问题。城墙正在翻修坚固,必要的时候会用上水泥等新材料。林昭有要求,务必要将兰州打造成为一个坚固的军事堡垒。

兰州,不只是威胁西夏侧翼的跳板,也不止是控制河湟的要塞,再往西通过河西走廊,便是西域广袤的土地。

这是一个起点,一个大宋中兴,崛起东方的起点。

自从盛唐之后,西域已经离开中原王朝的怀抱很久了,离家的孩子迟早要回家的。而兰州,正是回家的必经之路。

林昭走了,只带走了三千刀锋战士,余下的三万多大军随同景思立驻守。青唐城和兰州分重兵驻守之后,西北的兵力一下子有些捉襟见肘了。

三十万西军分别驻守在漫长边境线的各个城池,反倒是位于腹地的关中兵力不足,长安守卫才不过两万人。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就更少了,林昭能够随身带着三千亲卫已经算是不错了。

从兰州离开之后,林昭一路经过秦州、环州和庆州,最后还特意到了延州视察防务。更重要的目的则是再次调整人事,不经意间将各地的守将的全部换成了亲信,或者关系密切之人,毫不夸张的说,西军有八成已经牢牢掌握在林昭手中。如果他的特殊身份公开,想必余下的两成也会效忠的。

潼关以西的关陇之地已经落入了林昭掌控,虽说只有大宋国土的四分之一不到。但自古以来,争夺天下的核心就在黄河流域,尤其是关洛一带。从地形。兵力和影响的角度而言,林昭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只要封锁了潼关和武关,外人想要进入关中是没有可能的,四塞之地不是白说的。唯一的威胁便是西夏人,吐蕃人已经被打趴下了。厉精城的董毡与邈川的磨毡角之间肯定会有争斗,想要统一并且稳固湟水上游与青海湖一带,吐蕃人需要很长时间。暂时威胁不到河湟的安全。

西夏这次遭遇了不小的失败,东线李秉常战事失利,顶多算是无功而返,倒也不甚严重。兰州失守才是晴天霹雳,西夏这次是伤筋动骨了。

一路上,林昭听到不少消息!

什么兰州守将麻乞格侥幸渡河。逃回卓罗军司,却被暴怒的李秉常下旨斩杀,全家二十七口一个都不曾放过。他是要铁血手段,告诉所有的西夏将领,必须要竭力死战,与城池共存亡,一时间西夏上下风声鹤唳。将领们都心生畏惧,噤若寒蝉。

还有什么李秉常急怒攻心,一病不起;梁乙埋惊闻噩耗,一夜多了五分之一的白发;梁太后强忍悲痛,主持朝政等等。林昭都没有在意,正是南风悠悠,春意盎然的时候,西夏遭遇倒春寒。当真是可怜。

奈何互为敌国,林昭没有丝毫同情,甚至毫不客气地关闭了延边了所有榷场,断绝宋夏贸易。边防军还要定时巡逻,严厉打击走私。关陇宋人若有敢向西夏走私一针一线者,就地斩杀。

严苛的铁血手腕,关陇商贩一时间风声鹤唳。战战兢兢。最初还是有人怀着侥幸心理,暗中向西夏运送布匹和药材,结果被边军查货。一百三十七人全部被斩杀在泾水沿岸,血水流入泾河。再流入渭水。

关中商贩全都明白了一时事实,宣抚使大人不是在开玩笑,命令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执行的更彻底。

林昭不禁叹息,为什么总有些不知死活的人要试探自己的底线呢?太不把生命当回事了,何必呢?

实际上,他也是想要通过这次的事情,检验西军对自己命令的执行力,就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当然了,水至清则无鱼,一味的强硬只会让这些商贩不满,甚至离心离德,心生恨意。关陇乃是自己的根基之地,林昭岂能做自毁长城的事情?

在禁绝宋夏贸易之后,重新恢复河湟商路。林昭表示,只要遵纪守法,听从命令,自己会重新开启关中、秦州、河州经过青唐,厉精城,最后往西域去的丝绸之路。

关陇商人听说之后兴奋不已,他们知道这条商路的价值,如此补偿让所有人心满意足,对郑国公林昭感恩戴德。

林昭微微一笑,一个富饶兴旺的关中对自己大有好处。同时这也算是兑现给董毡的承诺,好稳住吐蕃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至少在这个时候,多一个盟友,少一个敌人,大有好处。

同时也迁移部分的百姓前往河湟一带,屯田农耕。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河湟大军的军粮,河湟与陇右一带,最重要的作用还是用来做牧场。河曲马的产地已经落入大宋手中,从此以后可以为宋军提供大量骏马,提升大宋骑兵的数量与质量,改变在与辽国和西夏作战中不利地位。

军务方面的事情基本都安排妥当,倒是政务,西北各地久经战乱,需要地方官来好好治理。林昭早前开始就向汴京方面提出申请,调派有经验的文官前来西北任职。

在巧妙的运作之下,一批官员陆续开始上任了。凤州(凤翔)知州苏轼是最早上任的,苏辙与蔡京出使高丽归来,立下大功,分别提升为泾原路(泾阳)转运使和同州(大荔)通判,文彦博三子被破格任命为长安提举常平司,主管长安储粮、河运和劳役等诸多事务;曾巩的弟弟曾布出任华州(渭南)知州……

整个西北之地,正义林昭为河核心巧妙地织就一张大网。尽管网上的一些节点并未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但在不久之后,他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将这张大网扩展到整个大宋王朝。

一切安顿妥当,林昭回到长安,已经是三月中旬。自从唐亡之后,长安不再是都城,繁华早已不如当年。

不过在这个春天,曲江池畔,柳絮纷飞,桃花盛开,美不胜收!凋零许久的长安,多了几分生机!

曲池柳色新,汴河两岸肯定也垂柳依依,再来一场朦胧的言语,肯定美不胜收。

该回汴京了!

从去年七月离开汴京,到如今已经有八个月多了,仁宗皇帝的生辰祭礼快到了,必须要赶上。

同时林昭也当真有些想念家人了,想念四个孩子。

秋宁应该已经会走路了,鸿儿和秀宁也都快满周岁了,最小的浚儿自己还没见过,林昭着实想念。

从延州返回之前,林昭就已经向皇帝赵顼上书,请求回汴京探亲。

赵顼很快就同意了!

林昭报捷的奏疏送到汴京时,可谓举朝欢呼。拿下了青唐城,虽然未将整个河湟纳入版图,但这已经是莫大的收获了。毕竟前线形势所迫,也是要理解的。至于林昭用这种巧取豪夺的交换方式,赵顼并未在意。

方式不重要,结果是最重要的。

何况林昭回师途中一举攻下了兰州,这可是宋朝梦寐以求近五十年的事情,军事战略上的意义自然不必多说,从此以后,宋朝对战西夏也有底气了。

赵顼兴奋不已,对个人而言更是意义重大。有了兰州,大宋的军队就可以朝着更远的地方拓展,灭掉西夏,大军越过河西走廊,可以直达西域。恢复汉唐旧境的愿望有了实现可能,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何况兰州是仁宗皇帝在位时丢掉的,自己收复了祖宗失地,意义非比寻常,史书上肯定会浓墨重彩地留下一笔。今年是仁宗皇帝去世的第十个年头,太皇太后曹氏要求举行隆重祭祀。

赵顼答应了,本来也没当回事,现在就不同了。到时候可以用兰州大捷来告慰仁宗皇帝,同时也彰显自己的帝王功绩,在群臣面前也格外有面子。如此良机,不可错过,赵顼打定主意,一定要大操大办。

西北的捷报真是如同及时雨一般,将最近一段时间的霉运全都一扫而空。邕州失陷,交趾屠城之后,赵顼就一直灰头土脸,在满朝文武和举国百姓面前大失颜面。有了青唐城和兰州的胜利,他终于可以挺起腰杆,扬眉吐气了。

林昭当真是福将啊!

虽说欣慰,甚至还有些感激,但是如何此番如何安置林昭,赵顼却另有想法。

论功行赏是必然的,只是林昭已经是郑国公,云麾将军,陕西路宣抚使,还能怎么封赏?封王?那不可能,大宋王朝的异姓王屈指可数,还都是国朝初年有过,如今的王爷貌似全都姓赵。

要么加宰相衔?林昭还不到三十岁,二十多岁的宰相似乎有些说过去。只能提升他武将职位了,直接越过从正三品的怀化、冠军大将军,加封为从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辅国大将军自然不适合继续担任宣抚使,林昭将会成为一个富贵闲人。

可惜啊,林昭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才,闲置不用着实可惜了。不过但凡有功高震主的苗头,都绝对不能放过。他在河湟与吐蕃人谈判,交易青唐城,突袭夺取兰州,都是先斩后奏的。虽说机会稍纵即逝,上报汴京耽误时间,但自作主张总是不好的,赵顼心里有根刺。

西北战事暂停,已经过河了,桥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拆了吧!

第五九五章一枝独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孟郊登科之后的兴奋,而林昭则是归心似箭,来不及欣赏曲江池边桃花似锦,便匆匆策马东归了!

归途之中,林昭只带了数十人随行,不过暗处则潜伏着不少暗月侍卫!他们脱胎于明月宗,从中分离出来,专司保护林昭的安全。

回汴京不能带兵,否则尚未出潼关,御史弹劾犯上谋逆,意图不轨的奏疏就会如同雪片一般。

大宋刀锋留在了西北,被折可复带着去陇山训练了。这支军队的存在,枢密院是知道的。但他们只知道是一支战力较强的精锐轻骑兵,其中的一些特殊性被林昭有意隐瞒了。

折可复是折克行的次子,与兄长折可大一起来到林昭身边,两个年轻的侄子已经历练的七七八八,可以独当一面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这个姑父崇拜和忠诚,这是最重要的,这一层姻亲关系很有用。

沿着渭水东行,出潼关,很快就到了洛阳。

天色渐晚,林昭就在城中暂住休息一日。傍晚的时候,林昭光明正大去了天津桥畔的安乐窝。对外的理由是替种师道去探望老师,并且送上礼物。张载居住在洛阳期间,一直寄居在邵雍府上。

当然了,林昭的真正目的是拜会邵雍!

端午节汴京大雨那日,邵雍见过狄青,并且便是愿意归心,成为拉拢洛阳一系,以及相关旧党官员的中间人。

快一年时间,已经有些成效了!

林昭作为主角,自然要登门感谢,并且与之商讨重要细节。去年前往河州之时,战事紧张,根本不容耽误。之后一直在西北脱不开身,直到今日才有机会。

与张载只是匆匆会面。问候之后,略微问了几句种师道的近况,老先生以年事已高,身体不适告辞了。似乎是知道林昭与邵雍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所以很识趣地告辞了。

“尧夫先生!”

“邵雍见过殿下!”

“先生客气了,不必多礼!”

邵雍这才仔细打量林昭,点头道:“第一次见面。就觉得殿下气度不俗,只是当初潜龙在渊,没看出端倪来,如果细看,果真不凡。”

“是吗?那就承先生谬赞了!”林昭笑了笑,面相这东西。很玄妙,自己看起来很普通,却不知邵雍从哪里看出了非凡之处。

邵雍笑道:“非也,殿下当得起如此称赞,西北战事,开疆拓土数千里,更夺回兰州。一雪大宋数十年耻辱,如此丰功伟绩,当不得一声称赞吗?”

“嘿嘿,侥幸而已!”林昭难得谦虚一下。

“殿下的能力有目共睹,不必谦虚!”邵雍笑道:“不过殿下的运道确实不错!”

“哦?”运道这种话题很玄奥,别说林昭未必会信,但出于邵雍之口,那就一定要重视了。

邵雍道:“紫薇暗弱。二星生辉,殿下的运道正好,大有如日中天之势!”

“谢先生吉言!”

“此乃事实,殿下若是有什么打算,尽管做就是了!”邵雍沉声道:“老夫能做的就是为殿下敲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